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琴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器弹拨,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如何学好古琴的论述很多,但都属点碎或流于表面,不及要旨,有的一已私利密而不授。由于家族原因家人斫琴,多年来看着父亲一对多、一对一教导学生,深入了解并访谈了二十多位老师和近70位学生,积累了习琴的一些捷径方法及技巧,供习琴之人分享,文章仅作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诸学友们指正。
初学大家可能都会接受李祥庭、龚一等老师们的经验,在操缦之初开指之时,习弹着应掌握好较为正确的演奏方法,懂得运指的基本原理。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则。就以“勾、剔、抹、挑”为基础,既有基础要领要求,又有外观姿势的标准。初学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体会认真学习,使用正确方法,身心放松,姿势得当、美观自然。其实讲究坐姿及基础指法要求,正确的弹指方法,是古琴及其他在内的所有乐器的同一要求。个别琴生初学入门开指就想要学某一些大中的曲子,起码五、六级的,其求学心情可以理解,但绝非上策。其实开指初学之时,非但没有必要去学高难度高知名度的经典乐曲,而且在弹“练习曲”时也不可操之过急、急功求进。目前很多琴社的老师在教学中会将《笑傲江湖》、《秋风词》、《卧龙吟》等小曲列为开指乐曲,就是因为这些曲目较简短,而其邮本身又具有着练习曲的性质和功能。因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牢固的基本功,才会有提高和深造的基础保证。可见,初始的“开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所以,学琴前思想上首先要认识到,学好琴的基础是正确方法加练习,勤练习。
初期学习会觉得进步很快,每天有进步,注重指法训练,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把《仙翁操》、《秋风词》、《湘妃怨》等开指小曲练熟悉。有了一定的基本功,这时很多人感觉琴技没什么进步了,觉得提升很困难,因此也影响到习琴兴趣。所以,父亲说学琴入门易、学好难是有原因的,学员们100人中三个月后坚持下来真正基本上10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我在古琴学习中摸索捷徑,实践设计发明了古琴学习机,已申请国家专利,专利号: 。改变平时学习中与老师沟通难,视频下载,记谱困难等问题,将一首长曲手动断句成30名或50句,逐句学习播放,不懂困难处回放,当然,没学习机也没关系,手机播放功能也能实现,困难句裁录回放也可以,强度操练。让“名师”时时在身边。
赵家珍老师在“古琴<<流水>>大师”班时曾讲过,弹琴非仅指,而是手的协调运动,有些在课内学不会的,如臂力、腕力、需要课外加以练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有道理的。古琴发音的张力除了来自左右手的技法与使用的力量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左手运指的速度。一般来说,速度越快便越见力度,反之,则越是松弛。 琴弦趋于紧张者刚健有力度,趋于松弛者则平稳、舒展。效果不同,但都是富有张力的音线。古琴在以绰、注方式出音时所形成的轨迹大部分正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因而极富张力。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曲子练习到一定饱和度后,就要注重细节处理,注重音色之美。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名指较弱。这四指的弹弦又各分指背甲弹和指面肉弹两种。前者音色比较轻、薄、亮,后者音色比较重、厚、实。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对此有过详细的分析,他说:“以指甲肉别之,轻而清者,挑摘是也;轻而浊者,抹打是也。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浊者,勾托是也。外弦一二欲轻则用打摘,欲重则用勾剔;内弦六七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劈托;中弦三四五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勾剔。抹挑勾剔以取正声,打摘劈托以取应声,各从其下指之便也。”
古琴,古人是愉悦心情,修身养性,弹给自己听的多些,如今社会发展,分享成了一大乐趣,演奏,其实已经将人的动作精神及思想融入到琴声中,“知音”一词是对懂琴音思想的一种解释,“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见到很多学员上台演出紧张得手发抖,令听众为之捏汗,其实,当你知道充满了自信,而又心无旁鹜时,真正的水平就发挥出来了。
一直以来,我觉得我们学习古琴除了对古代传统琴艺的传承, 当代琴人们还要创新发展,吸收经典,多创作时代乐曲,多出些让青少年喜闻乐学的曲目,传承弘扬古琴文化。
最后建议平时多学习书法、绘画、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注重对古琴文化精髓的理解,提升文化内涵,把古琴文化带入到工作生活中,因为她是一种做人的文化,教我们安守人伦大道,把人做好;她是道德文化,教我们向上向善,提高人性;她又是幸福文化,教我们趋吉避凶,得到幸福;她还是智慧文化,教我们增长智慧,避免舍本逐末。。《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最后祝愿每位琴人们和正想习琴的人们生活快乐,修琴有成!
专利号“201820347038.x”
初学大家可能都会接受李祥庭、龚一等老师们的经验,在操缦之初开指之时,习弹着应掌握好较为正确的演奏方法,懂得运指的基本原理。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则。就以“勾、剔、抹、挑”为基础,既有基础要领要求,又有外观姿势的标准。初学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体会认真学习,使用正确方法,身心放松,姿势得当、美观自然。其实讲究坐姿及基础指法要求,正确的弹指方法,是古琴及其他在内的所有乐器的同一要求。个别琴生初学入门开指就想要学某一些大中的曲子,起码五、六级的,其求学心情可以理解,但绝非上策。其实开指初学之时,非但没有必要去学高难度高知名度的经典乐曲,而且在弹“练习曲”时也不可操之过急、急功求进。目前很多琴社的老师在教学中会将《笑傲江湖》、《秋风词》、《卧龙吟》等小曲列为开指乐曲,就是因为这些曲目较简短,而其邮本身又具有着练习曲的性质和功能。因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牢固的基本功,才会有提高和深造的基础保证。可见,初始的“开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所以,学琴前思想上首先要认识到,学好琴的基础是正确方法加练习,勤练习。
初期学习会觉得进步很快,每天有进步,注重指法训练,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把《仙翁操》、《秋风词》、《湘妃怨》等开指小曲练熟悉。有了一定的基本功,这时很多人感觉琴技没什么进步了,觉得提升很困难,因此也影响到习琴兴趣。所以,父亲说学琴入门易、学好难是有原因的,学员们100人中三个月后坚持下来真正基本上10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我在古琴学习中摸索捷徑,实践设计发明了古琴学习机,已申请国家专利,专利号: 。改变平时学习中与老师沟通难,视频下载,记谱困难等问题,将一首长曲手动断句成30名或50句,逐句学习播放,不懂困难处回放,当然,没学习机也没关系,手机播放功能也能实现,困难句裁录回放也可以,强度操练。让“名师”时时在身边。
赵家珍老师在“古琴<<流水>>大师”班时曾讲过,弹琴非仅指,而是手的协调运动,有些在课内学不会的,如臂力、腕力、需要课外加以练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有道理的。古琴发音的张力除了来自左右手的技法与使用的力量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左手运指的速度。一般来说,速度越快便越见力度,反之,则越是松弛。 琴弦趋于紧张者刚健有力度,趋于松弛者则平稳、舒展。效果不同,但都是富有张力的音线。古琴在以绰、注方式出音时所形成的轨迹大部分正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因而极富张力。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曲子练习到一定饱和度后,就要注重细节处理,注重音色之美。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名指较弱。这四指的弹弦又各分指背甲弹和指面肉弹两种。前者音色比较轻、薄、亮,后者音色比较重、厚、实。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对此有过详细的分析,他说:“以指甲肉别之,轻而清者,挑摘是也;轻而浊者,抹打是也。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浊者,勾托是也。外弦一二欲轻则用打摘,欲重则用勾剔;内弦六七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劈托;中弦三四五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勾剔。抹挑勾剔以取正声,打摘劈托以取应声,各从其下指之便也。”
古琴,古人是愉悦心情,修身养性,弹给自己听的多些,如今社会发展,分享成了一大乐趣,演奏,其实已经将人的动作精神及思想融入到琴声中,“知音”一词是对懂琴音思想的一种解释,“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见到很多学员上台演出紧张得手发抖,令听众为之捏汗,其实,当你知道充满了自信,而又心无旁鹜时,真正的水平就发挥出来了。
一直以来,我觉得我们学习古琴除了对古代传统琴艺的传承, 当代琴人们还要创新发展,吸收经典,多创作时代乐曲,多出些让青少年喜闻乐学的曲目,传承弘扬古琴文化。
最后建议平时多学习书法、绘画、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注重对古琴文化精髓的理解,提升文化内涵,把古琴文化带入到工作生活中,因为她是一种做人的文化,教我们安守人伦大道,把人做好;她是道德文化,教我们向上向善,提高人性;她又是幸福文化,教我们趋吉避凶,得到幸福;她还是智慧文化,教我们增长智慧,避免舍本逐末。。《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最后祝愿每位琴人们和正想习琴的人们生活快乐,修琴有成!
专利号“20182034703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