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社会化媒体使用及知识分享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主要探讨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借助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来培养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以期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知识分享 创新创业能力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促进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之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全国范围的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另外,随着社会各界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各大高校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应用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那么,高等院校如何做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与分析来探讨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将其运用到高校教育中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众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如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特色学院国泰安创业学院等,但是真正将创新创业与大学教育结合起来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传统教育观念固化,创新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贯彻实施。传统教育观念仍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灌输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现象。另外,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在全国范围传播开来,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目前还未能真正实施,比如大学与社会合作支持创业的模式还不完善、大学内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也不一致、缺少创新创业支持的环境氛围与制度体系等。(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时过分强调学科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及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现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往往出现内容广泛但不精的现象,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缺乏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的无缝衔接且不能够很好地彼此支撑与协同作用,从而造成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与提升。(3)教学过程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学生缺乏发挥主动性的平台。虽然目前各大高校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除传统讲授之外的其它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等。但是由于身为知识载体的教师并没有从根本转变与提升自身能够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如深入企业搜集案例、真正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等,另外由于课前任务设置不恰当、课堂活动开展仍以教师为主、课程评价过程不透明、考核内容依旧偏重于知识考核等原因,学生也并没有真正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中心地位也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二、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的内涵及使用现状分析
Antony Mayfield(2007)最早提出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并认为其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让人们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进行知识的分享及交流。目前国内外对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认为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是指社会化媒体用户借助社会化媒体在一个或多个网络群体中传递并接收信息,并通過相互之间知识的分享来维系着一种特别的关系,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分享主体、知识分享行为、分享知识质量。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知识分享的动因及现状,笔者选取了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分院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大三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围绕社会化媒体使用时间与目的、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情况等方面来进行问题的设计。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发放及数据收集,共收回有效问卷219份。调查分析结果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1)人均使用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满足日常的人际交往需求。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可知,使用时间3小时以上的占比高达84.25%,主要使用的社会化媒体有微信(94.64%)、QQ(92.86%)、微博(84.82%)、朋友圈(75%),使用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94.64%)、与自己熟悉的人交流(91.96%)、表达自己的想法(50%)。从中可知,社会化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其学习与成长都有着重要影响。(2)获取所需信息的主要渠道,寻求建议与帮助的主要通道。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可知,选择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原因则主要是使用方便(42.52%)、内容广泛(25.2%)、互动性强(19.69%),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85.83%)、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建议与帮助(63.78%)、从中能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36.22%)。从中可知,社会化媒体在传统渠道之外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的获取信息与寻求帮助的方式。(3)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大学生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时更倾向于原创内容(42.86%)、分享(12.5%)、点赞(11.61%)。特别是分享有意思和有价值的内容(72.44%)、默默点赞(51.18%)、公开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观点(41.73%)。从中可知,作为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的主体,大学生更加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乐于向圈内人进行分享。
三、基于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满足大学生日常需求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其获取所需信息、寻求帮助以及表达想法的主要渠道。基于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企业-高校-学生”三方沟通平台。各个高校应根据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以“区域-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所服务地区的特色经济并了解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从而对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界定。同时,还应发挥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的作用,建立线上知识需求库及模拟能力提升训练营,让学生能够直接与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线上沟通,了解企业真实需求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契合程度,从而产生激发出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构建能力培养进阶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在将重新界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基础上,整体课程体系可借助项目任务来进行进阶课程体系的设置如增加创新创业特色课程等。借助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可以借助网上已有教学资源来建立虚拟选课空间,将每门课程贴上特色标签和企业高管点评,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自主选择课程体系组合。同时,在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可以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利用线上创客平台共同出题或者借助于创新创业类比赛,学生自主组队、实地调查并提交最终报告。(3)教学过程以项目任务为主线,课外自主学习课内讨论提升。各大高校应逐步将其优质实践教学平台及资源共享如网易公开课等,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本校及外校学生开放,并有针对性地向高校教师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培训。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社会化媒体如MOOC平台、蓝墨云课堂等来丰富课堂活动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学业的考核方式也应对应改革方案及实际教学目标相应调整比如项目考核等方式,而不能是期末一张卷。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对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会化媒体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应给予社会化媒体充分的重视并善于利用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同时还应将政府、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建立一个多方沟通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在线平台。
参考文献:
[1]Spanner works.What is social media? http://www.icrossing.co.uk
[2]鞠立伟,何永秀.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冷翠玲,颜冰,李志霞.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5.
[4]袁立痒,刘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高校的调查[J].传媒教育,2015.
作者简介:吴丽果(1987—),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宁波大红鹰学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现状的调查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项目编号:1320141029).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知识分享 创新创业能力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促进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之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全国范围的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另外,随着社会各界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各大高校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应用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那么,高等院校如何做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与分析来探讨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将其运用到高校教育中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众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如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特色学院国泰安创业学院等,但是真正将创新创业与大学教育结合起来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传统教育观念固化,创新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贯彻实施。传统教育观念仍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灌输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现象。另外,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在全国范围传播开来,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目前还未能真正实施,比如大学与社会合作支持创业的模式还不完善、大学内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也不一致、缺少创新创业支持的环境氛围与制度体系等。(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时过分强调学科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及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现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往往出现内容广泛但不精的现象,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缺乏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的无缝衔接且不能够很好地彼此支撑与协同作用,从而造成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与提升。(3)教学过程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学生缺乏发挥主动性的平台。虽然目前各大高校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除传统讲授之外的其它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等。但是由于身为知识载体的教师并没有从根本转变与提升自身能够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如深入企业搜集案例、真正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等,另外由于课前任务设置不恰当、课堂活动开展仍以教师为主、课程评价过程不透明、考核内容依旧偏重于知识考核等原因,学生也并没有真正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中心地位也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二、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的内涵及使用现状分析
Antony Mayfield(2007)最早提出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并认为其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让人们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进行知识的分享及交流。目前国内外对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认为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是指社会化媒体用户借助社会化媒体在一个或多个网络群体中传递并接收信息,并通過相互之间知识的分享来维系着一种特别的关系,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分享主体、知识分享行为、分享知识质量。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知识分享的动因及现状,笔者选取了宁波大红鹰学院工商管理分院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大三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围绕社会化媒体使用时间与目的、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情况等方面来进行问题的设计。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发放及数据收集,共收回有效问卷219份。调查分析结果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1)人均使用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满足日常的人际交往需求。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可知,使用时间3小时以上的占比高达84.25%,主要使用的社会化媒体有微信(94.64%)、QQ(92.86%)、微博(84.82%)、朋友圈(75%),使用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94.64%)、与自己熟悉的人交流(91.96%)、表达自己的想法(50%)。从中可知,社会化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其学习与成长都有着重要影响。(2)获取所需信息的主要渠道,寻求建议与帮助的主要通道。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可知,选择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原因则主要是使用方便(42.52%)、内容广泛(25.2%)、互动性强(19.69%),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85.83%)、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建议与帮助(63.78%)、从中能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36.22%)。从中可知,社会化媒体在传统渠道之外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的获取信息与寻求帮助的方式。(3)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大学生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时更倾向于原创内容(42.86%)、分享(12.5%)、点赞(11.61%)。特别是分享有意思和有价值的内容(72.44%)、默默点赞(51.18%)、公开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观点(41.73%)。从中可知,作为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的主体,大学生更加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乐于向圈内人进行分享。
三、基于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满足大学生日常需求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其获取所需信息、寻求帮助以及表达想法的主要渠道。基于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企业-高校-学生”三方沟通平台。各个高校应根据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以“区域-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所服务地区的特色经济并了解各个行业和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从而对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界定。同时,还应发挥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的作用,建立线上知识需求库及模拟能力提升训练营,让学生能够直接与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线上沟通,了解企业真实需求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契合程度,从而产生激发出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构建能力培养进阶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在将重新界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基础上,整体课程体系可借助项目任务来进行进阶课程体系的设置如增加创新创业特色课程等。借助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可以借助网上已有教学资源来建立虚拟选课空间,将每门课程贴上特色标签和企业高管点评,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自主选择课程体系组合。同时,在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可以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利用线上创客平台共同出题或者借助于创新创业类比赛,学生自主组队、实地调查并提交最终报告。(3)教学过程以项目任务为主线,课外自主学习课内讨论提升。各大高校应逐步将其优质实践教学平台及资源共享如网易公开课等,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本校及外校学生开放,并有针对性地向高校教师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培训。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社会化媒体如MOOC平台、蓝墨云课堂等来丰富课堂活动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学业的考核方式也应对应改革方案及实际教学目标相应调整比如项目考核等方式,而不能是期末一张卷。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对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会化媒体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应给予社会化媒体充分的重视并善于利用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同时还应将政府、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建立一个多方沟通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在线平台。
参考文献:
[1]Spanner works.What is social media? http://www.icrossing.co.uk
[2]鞠立伟,何永秀.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冷翠玲,颜冰,李志霞.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5.
[4]袁立痒,刘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高校的调查[J].传媒教育,2015.
作者简介:吴丽果(1987—),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宁波大红鹰学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现状的调查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项目编号:13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