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有界文本解读观的语文课堂对话探究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桎梏的同时,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只求对话的形式而随意解读文本的现象。课堂在倡导师生多元对话、尊重学生个体体验的同时,应该遵循多元有界的文本解读原则。所谓“多元有界”是在肯定阅读审美不确定性与差异性的同时,认为文本阐释是有阈限、有范围的,存在原文本的潜在意义内核,无论是文本内容的解读,还是组织对话的形式都应具备一定的社会共通性,不能随意曲解。(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没有界限的课堂对话将导致对文本的误读。
  一、坚守文本核心价值之“界”
  文学作品的潜在结构造成了文本对阅读的制约性,既呼吁师生参与解读,又不能任意创造。无论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师生之间的探讨,都要尊重
  文本的核心价值。
  首先,课堂对话要坚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和情感价值观。虽然新课标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我们肯定学生的个性理解,不能以追求“新”和“异”为目的,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也会对文本做出荒谬的评价。
  如在《阿Q正传》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觉得文章“有趣”“好笑”,阿Q虽然傻,但还是“很看得开”,这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可以在生活中借鉴。学生把盲目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精神胜利法”与乐观勇敢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混为一谈。青春期的学生处于思想成长、情感培养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引导以正确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如果只追求课堂气氛活跃,以及存在“不同的声音”的课堂效果,学生过于偏激的看法得不到引导和纠正,那么道德和价值判断的标准就会混乱。
  其次,课堂对话应避免对文本和人物以偏概全、片面牵强的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选文,关于百草园是“乐园”的观点,大家都没有异议,那么三味书屋是不是代表了完全无“乐”、枯燥无味的童年生活?有不少教师认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内容是对立的关系。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只看到鲁迅对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和私塾生活的控诉,那么我们如何解释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后花园里折腊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的乐趣?如何理解先生读书入神时在小说上描绣像?再如《木兰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流芳千古的女英雄形象,木兰的替父从军和为国杀敌的英雄特质即孝顺、爱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当然是教学重点之一,但“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所体现出的女性特有的爱美心理,以及“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的自豪与些许调皮的性格形象,也是木兰这一圆形人物的一大特点。如果在课堂对话中不能全面深入体会,那么文本主题与人物形象多面性所带来的审美价值与魅力就将大打折扣。
  第三,课堂对话要关注文本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有些经典文本的年代背景对我们来说有隔膜之感,课堂对话应以尊重文本产生的时代因素为起点,而不是以今人的眼光和“穿越”的思维曲解古人。既要调整经典产生的时代与当下语境之间话语言说的差距,也不因时代的差距而妄作高论。钱理群先生曾痛心地列举了一些严重误读经典的例子,如《背影》里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是“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祝福》要向祥林嫂学习“拒绝改嫁的精神”,等等(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究其实质,就是完全脱离了文本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此外,课堂对话还应参照文本的体裁。不同的文体有其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不能脱离文本体裁自身的规定性。以寓言为例,这种体裁是通过虚构的故事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来传达作者的劝谕和训诫,因此,文本情节是否合乎常理就不应该是我们教学关注的重点。比如在《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提问,愚公为什么要挖山而不搬家,愚公移山的做法是不是破坏了植被不利于环境保护?愚公的后代如果不是儿子怎么办?对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寓意,即愚公为理想和信念献身的精神,而不是依据现实生活的逻辑去质疑愚公行为本身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只从情节合理的角度来探讨,不仅将造成误读,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坚持文本的语言品析原则
  叶圣陶先生说,“读者必须把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叶圣陶《文学作品的鉴赏》)。文本解读和课堂对话要立足于文本本身,坚持对语言深入品析,从字词句的品读深入到对篇章主旨思想和情感脉络的把握。这样课堂对话就会进行得深入扎实,而不是离开文本空谈主观感受。
  我们可以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深入体悟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谈感受,理解文章主旨的习惯。比如《孔乙己》里“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的“排”与“摸”字历来被视为品读人物性格的经典语句。“排”字含蓄地写出了孔乙己的死要面子、炫耀的心理,而“摸”则写出了人物的困窘和穷途末路。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这样的阅读和思维习惯,对文本的理解仍会是浮光掠影、不扎实不透彻的,对人物的悲惨命运也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
  我们也要抓住文章重要的抒情议论句,并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主旨。仍以《孔乙己》为例,全文最后一句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这是我们理解孔乙己命运的一个重点赏析句。理解这两个互为矛盾的词“大约”和“的确”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难点。从全文来看,“的确”一词暗示了已是残疾且无计谋生的孔乙己的结局按常理推断只能是死去,而“大约”道尽了作为边缘人的孔乙己,他的确切死去之时并不为人所知,既写出了人物的悲剧性,也隐含了作者的同情。如果没有这样的分析,学生对人物命运的理解就失之肤浅了。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讲出文本的真味,需要教师通过细读研究文本,深入字里行间辨析文意,把握文本主旨,真正在课堂上实现师、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进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与智慧,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坚守课堂对话形式之界
  师生课堂对话不仅要在内容上秉承多元有界的原则,在对话的形式上也要坚守这一底线。无论是问答还是讨论,要以有效高效为目标。无论是使用多媒体还是补充材料,都要为文本理解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
  虽然教学中师生对话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话既不是哗众取宠式的质疑,也不是一些看似热闹激烈、实质上过于简单、可有可无的课堂讨论。好的课堂对话要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只是追求形式的课堂对话,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多元有界的文本解读观坚守文本中心,课堂对话不能以多媒体代替文本阅读。在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但多媒体的滥用又成为当下的一种弊端,比如在理解林冲、王熙凤等人物形象时,有的课堂用给学生放电视剧的形式代替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本人物描写的妙处。而观赏影视作品虽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体味语言文字精妙的乐趣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文字文本的理解需要学生经过大脑的想象转换和咬文嚼字的品味,这些是播放影视作品无法实现的。有的教师讲《木兰诗》时,先给学生看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以此为理解木兰形象的媒介,殊不知,已经美国化了的“花木兰”与北朝民歌里的木兰相比,在价值取向、文化内涵方面已面目全非。这些做法显然偏离了文本灵魂,也违背了新课改精神。因此,教师要坚持以文为本的原则,多媒体只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为文本理解和课堂对话服务。
  坚守多元有界的文本解读观,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尤其是要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能真正理解课堂对话的实质——既体现多元对话的特点,也要坚守多元有界的原则:教师坚守文本的核心价值,坚持文本的语言品析,摒弃没有意义的小组讨论和不加辨析的师生热闹对话,适度采用多媒体,既对文本的随意发挥和过度诠释进行适度的纠正,又在对话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潜在主体性的发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100029)
其他文献
高中课程标准也从“以知识立意课程体系”,逐步发展为“以能力立意课程体系”,进而开始探索建立“以素养立意课程体系”。
谈起教学模式,不少老师还津津乐道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组、复、新、巩、布”。不可否认的是,“组、复、新、巩、布”这一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提
新媒体是近两年高等院校新闻学专业教学的热点领域,各个院校都纷纷开设了相关内容的课程,以适应媒介的快速发展。然而,与针对传统媒介而开设的课程不同的是,涉及新媒体内容的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同时,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将多媒体充分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让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灌输式讲授
课外阅读指的是在课外时间学生独立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给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渠道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篇目,文章构思独出心裁、意境清新淡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文章中,作者把月色下的荷塘描绘得千姿百态,一字一句,推敲锤炼,朗朗上口,用词之间又无斧凿之迹和矫揉造作之态,实属妙哉。尤其是以下几例,经朱自清先生的文笔渲染,本不足为奇的月色下的荷塘便显得耐人寻味、寓意深远。  第一,动词的拿捏恰到好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
高尔基曾说:“文章的开头是最难写的,就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好的开头,有着“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魅力,会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热情。而好的结尾,明代学者谢榛如是说过:“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读罢,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但在考场上,因时间有限,作文的开头、结尾往往草草为之,少有生气,让整篇文章的可读性大打折扣。下面笔者就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介绍几种实用
尼采强调个体精神成长经历“骆驼”“狮子”“纯真而柔软的婴儿状态”三个阶段:骆驼背负责任艰难跋涉,狮子勇猛无敌,最后,反向回归,努力构造一个婴儿般的充满黎明气息的新的生命本
每个小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但是,在传统教育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要求是有统一标准的,是模式化的。学生都被打磨成了一个样子。学校不是“工厂”,不是在生产“产品”,是在培
<正>近几年,以网络和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对传统纸媒形成强烈冲击。面对严峻的生存现状,一些财经纸媒仍我行我素,报道内容游离于读者"焦点",公式化、概念化、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