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情况分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贪污贿赂犯罪是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形式,它像一颗大毒瘤,严重侵害着党和政府的健康肌体,与社会的公平正气相对立。今年以来,达县检察院共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1件17人,均为大要案件。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际,对今年以来本院办理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作一浅要分析。
  一、案件主要特点
  (一)犯罪领域相对集中。在查办的11件17人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犯罪主要集中在城建、国土、煤矿资源等领域。据统计,在这些领域涉嫌犯罪达8人。
  (二)犯罪主体明确。犯罪主体多为手握实权的县级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下属站所的所长以及财会人员,还有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三)涉及民生的案件较多。在查办的案件中,涉及民生领域的案件多达8人,占立案查办案件的47%
  (四)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在立案查办的17人中,大专以上文化占13人,中专2人,高中2人。
  二、犯罪的原因分析
  当前,基层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呈发展蔓延趋势,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复杂,屡打屡犯,禁而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私欲膨胀,廉洁自律性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基层国家工作人员难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致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动摇,道德伦理滑坡。一些不法之徒为牟取非法利益,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更进一步地滋长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正如一些行贿者所说:“用共产党的钱买共产党的权,借共产党的权赚共产党的钱”。这些行贿者往往将钱送给握有要权的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手中,加之这些领导或负责人私欲思想严重,廉洁自律性差,导致受贿犯罪案件的发生。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贪污贿赂犯罪难以遏制。由于制度不健全,当前行政行为、市场行为、企业行为都缺乏严密的监督,贪污贿赂犯罪在所难免。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抢险救灾等领域,借各种名义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几乎成为一种风气。以工程建设领域为例,在招标、投标、发包、预决算、工程验收、资产评估等环节都存在人为操纵因素,一些手中握有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制度的漏洞,监督的无力,正事歪办,公事私办,不给好处不办,给了好处乱办。
  (三)打击不力,客观上导致了贪污贿赂犯罪增多。近几年来,我院进一步加大了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办案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但离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愿望以及遏止犯罪的预期目标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现行刑法处罚偏轻,特别是受贿犯罪处理更轻,被判实刑的极少,绝大多数都是被判处缓刑以下徒刑,这从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的欲望和侥幸心理。其二是阻力和难度大。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存在着办案难、取证难、判刑难等问题。
  三、防范贪污贿赂犯罪的对策
  针对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这是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关键。县委、政府和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到贪污贿赂犯罪它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还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稳定的大局,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县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检察机关依法查办案,同时,检察机关也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查办力度。
  (二)要狠抓根本,净化源头。当前,基层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突出,与我们的一些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在抓经济建设中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理想信念动摇,主仆关系颠倒,严重悖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差、法制观念淡薄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在各级各部门中花大气力,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矫正过来,自觉抵制不法行为,坚决向受贿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要严格管理,强化监督。这是预防和减少受贿犯罪的重要环节。要通过政务公开活动,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增加工作透明度,对除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以外的各方面工作情况,全部实行公开,使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还要强化民主集中制,减少个人行为在重大决策中所占的比重,保证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的有机结合防止个人专断。通过制度建设,监督措施,减少和制约受贿犯罪的发生。
  (四)相互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各级机关和部门都要切实认识到贪污贿赂犯罪对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要积极支持、协助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审计、侦查、审判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发挥打击职务犯罪的整体效应。同时,检察机关内部侦查、批捕、公诉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在制约的基础上加强配合,加快诉讼程序。
  (五)加强法制宣传,夯实反腐倡廉心理堤坝。用法教育人、用法规范人和用法帮助人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克服贪欲,纯洁心灵,务必从法制建设入手,只有告之以法,才能使之守法。检察机关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基层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使之敢于举报、善于举报犯罪,以使检察机关确定打击目标。同时,亦为一些伺机作案者敲响警钟。
  (作者通讯地址:四川省达县人民检察院,四川 达县 635000)
其他文献
摘要:亲属拒证权是当前我国诉讼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将从亲属拒证权的发展情况、根源入手,对其法律价值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在构建该制度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人权;亲属;拒证权  维护伦理还是捍卫法律,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所激烈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法律界所要面对的一个难点。如只维护伦理,可能会违背法律;如仅捍卫法律,也可能亵渎了伦理。所谓亲属拒证权,是指法律规定如有人违法犯罪,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个案法、比较研究法,从当前媒介融合时代的背景下,分析了检察宣传面临的新情形和新趋势,以及对改善现状提出了建议。研究得出,面对媒体变革的加速,媒介融合趋势凸显的情况下,检察宣传面临新情形和网络舆情监管等新问题,可以通过改善队伍、学习媒体,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管体系等方式来探索解决问题。  关键词:媒介融合;检察宣传;新媒体  一.当前的媒体变革背景  相关书籍中指出,“媒介融合”指
期刊
近年来,基层司法机关司法不公的现象不断滋生和蔓延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深恶痛绝,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谓“司法不公”是指基层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对任何当事人不平等对待、不严格依法裁判和处理。它不仅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破坏基层司法公信力,危害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损害社会主义条件下正常的社会秩序所应有的公平正义,更重要的是,基层司法不公同
期刊
摘要:立功的准确认定与否,对被告人刑罚的最终裁判有着重大影响,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节约国家司法资源,并鼓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立功是就犯罪分子人身而言的,其法律效果及于该犯罪分子的所有罪行。本文拟结合司法实践对立功的认定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立功;重要线索;检举;揭发  我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
期刊
司法实践中,受贿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否稳定对受贿犯罪的认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重视并研究犯罪嫌疑人翻供问题,掌握犯罪嫌疑人翻供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化解犯罪嫌疑人可能出现翻供情况,对于准确认定犯罪,保证案件侦查质量,保证公诉、审判环节顺利处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嫌疑人翻供的阶段和理由  受贿案件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犯罪嫌疑人都有可能翻
期刊
摘要:受贿案件的主要证据是受贿人的供述和行贿人的证言,这种 “一对一”的言词证据具有单一性,在证据体系中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种种原因行贿人翻证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整个案件陷入僵局。笔者拟从剖析行贿人翻证的原因出发,提出应对措施,望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行贿人翻证;应对措施  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项重要原则予以规定,同时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方面也规定得更具体更
期刊
婚姻诈骗犯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某些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看准部分农村存在不少大龄男青年,没有对象,以及成家心切的心理有机可乘,有利可图,操起婚姻诈骗的营生,祸害百姓的罪恶勾当。  一、典型案例  2009年6月11日,犯罪嫌疑人徐某南伙
期刊
一、案件事实  朱某,男,21岁.李某,女,12岁,身高1.6米.2012年2月份的一天,朱某通过QQ上网聊天认识李某,李某见朱某QQ空间中的风景相片很漂亮,便问朱某是什么地方,朱某告知是自家附近的山上风景.并借机邀请李某到家中玩耍.第二天,通过电话联系,李某来到朱某家,同朱某一起到山上玩耍,傍晚李某想回家,问朱某还有没有回家的公交车,朱某不想让李某回家,便回答说没有公交车了.晚上朱某母亲安排李某
期刊
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意义十分重大,本院多名同志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讨,也撰写了不少论文。笔者拟就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的有关问题谈几点个人浅见,供参考。  1、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的依据。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尤其是在我国的《宪法》条文中,规定是十分明确的。如:《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
期刊
摘要:公安刑事拘留作为审前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民人身自由的保护。本文在分析公安机关适用刑事拘留及检察机关对其监督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公安刑事拘留检察监督机制从而加强对公安刑事拘留的监督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安刑事拘留;检察监督;司法公正  刑事拘留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其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仅次于最为严厉的逮捕,不当适用刑事拘留就会侵犯当事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