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语要为学生学习导航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ox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很多教师不能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设计导入语。导入语要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合理的导入语设计,不宜繁杂和喧宾夺主,要彰显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要与课堂教学浑然天成。
  关键词:语文 导入语 学生 导航
  导入语与演讲的开场白相似,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常常是一段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学生刚接触一门新学科、开始新阶段的学习,学习新的一课甚至教学转入一个新问题的讲解,都可以使用导入语。美国耶鲁大学公开课视频中桑卡尔教授物理课的那段开场白,就是为即将开始的课程学习设计的导入语,轻松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爱上物理。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特级教师于漪也把导入语比作“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好的导入,可在课堂刚开始的短短几分钟内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为课堂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感情定调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该怎么合理设计导入语,大有文章,值得广大教师深思。
  在上公开课《春》时,对导入语的修改引发了我的深思。
  我之前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春,是个美丽的季节。一个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人在词中写道:“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这篇《春》所描绘的美丽图景。
  我自认为以这样一首写春的词作为导入语,既渲染了气氛,又颇有意境。不料被人一语点醒:“你这个导入语放在任何一篇写春的文章中皆可,有何独特?与你上课的主题有何关联?”我的心猛然一惊:是的,我的确曾经用过这个导入语。那是在两年前的校级公开课“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中用的导入语,这次想反正都是上关于春的课文,就直接拿来用了。未曾想到,导入语不仅仅只是导入,更应该直指主题,为课堂内容定旨。
  再三思考后,我舍弃了华丽的词语,把导入语修改成:提到春天,大家会想到些什么?是的,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是个美丽的季节。春天历来是文人笔下的宠儿,中国文化宝库里关于春的诗词和文章数不胜数。那么,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春》有什么独特之处,让它成为经久不衰的名篇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
  这样一来,导入语直指“独特”,明确了指向性,除了关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几幅美丽的图景,指明学生更应关注朱自清内心对春的独特感受,体味他是如何细致地观察、细腻地抒写。因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必须首先教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进而‘以心契心’,与之交流对话,加入情感意义更丰富、更深刻、更美妙的审美再创造过程”。这样的导入语才能为教学指明思维的方向,为教学内容定下主旨。
  在《春》里,作者用充满诗意又清新自然的语言,赞美了充满生机的春天,适合学生在诵读中欣赏,在声音里感受。因此,我也采用诵读法,力求让学生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所以,在引导“盼春”这部分朗读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请大家告诉我,严严实实捂了一个冬天,你们想不想脱下厚重的冬衣,与自然亲近一下?看了一个冬天灰暗的颜色,你们的眼睛想不想寻找鲜亮的色彩?忍受了一个冬天凌厉的寒风,你们想不想接受春风温暖的轻拂?当冬天挪着慢腾腾的脚步蹒跚而去,似乎隐约就要看到春的影子了,你们是不是急切地渴望春天呢?
  这个导语不仅立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而且和后面的朗读教学衔接自然,看起来了无痕迹。设计有痕,生成无痕,这也成了这节课的亮点之一。“你要让学生感受得更真切,能够自己读出感情和兴味,才能懂得为什么喜欢它。”好的导入语是一座桥梁,通向学生的心灵。
  对于《春》这样的篇目,教师仅仅浮光掠影地告诉学生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美丽的图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从已知(春天是美丽的)中找到未知(朱自清对春的感受),从熟知的经验(春天是美丽的)挖掘出陌生的体会(朱自清对春的感受)。第一次设计的导入语没有涉及这个层面,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感知上,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散文教学就是要从作者描绘的物景中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感受,进而衍生出读者的自我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力图唤起学生的“自我”感受:你看,朱自清是这样打开身心去感受春天的,请你也打开身心去感受一下吧。这个导入语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物、景及作者的个性是一致的。
  导入语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系是如此密切,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一些现状。如今,有关导入语设计的方法有很多,如设疑式导入法、趣味式导入法、情感渲染法、媒体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不一而足。这原本是件好事,说明导入语的作用已得到足够的重视,但这些五花八门的导入语能锦上添花吗?教师不能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设计导入语,这是当下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
  有的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时,介绍了《资治通鉴》及作者的相关资料,又播放了一段《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作为讲授新课的导入。这段视频与授课者要表达的劝人学习的主旨没有必要的关联,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没有导向性的作用,纯粹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不仅于课无补,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的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片面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却忽略了导入语的实用性。
  有的教师用动画片《花木兰》作为《木兰诗》的导入,许多听课者都表示了深深的担忧——教师无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也不能赏析人物形象和汲取中华优秀经典的精髓,呈现出来的只是热热闹闹的花架子,既占用时间,又扰乱视听。先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语文教学来说未必是件好事。随着现代科技走入课堂,在导入语的设计中,大量的视听型教具,如影片、录像、FLASH动画等被使用,视听结合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投入到教学中去,虽然有时能增强教学效果,但如果滥用,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对语言形式加以体会、把握,反而会本末倒置。因此,现代化的设备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用到点上,用得恰到好处,用得了无痕迹。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堂的魅力就在于教师预设的“有痕”与课堂生成的“无痕”的完美结合,“行之所当行,止其所不可不止,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精彩的导入语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言有尽而意无穷,为教学增色,为内容添彩。如果新课伊始,教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当中,这就是最成功的导入。
  综上所述,我认为,导入语要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导入语的设计,一是不宜过分繁杂和喧宾夺主;二是要彰显教学活动的主题,明确指向性,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三是与课堂教学浑然天成,做到设计有痕,生成无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7.
  [2]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其他文献
在日常生活中,初中生听到的、看到的以及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因为平时没有说英语的环境,所以学生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谈不上实际的运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多年,笔者发现学生只知道依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其实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朗读和背诵能力。  一、朗读和背诵的优势
摘要: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面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这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个性 数学素质  一、贴近生活,缩短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再通过简单的判断
让教育变得“有情有义”,是美好教育的一种诗意追求。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一旦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哪怕是沙漠化的心灵,也能流出清泉,长出花草。  其实,我们的教育并不缺少师爱,绝大多数教师的心肠都是热的,他们的爱如燃烧的火把,无私地传递着教育的温度。可是,为什么学生感受到的仍然是教育的冷酷?这说明,教育的爱存在盲区。美好教育就是要让“有情的教育”温暖教育的每一块地带。  “有情的教育”不是着眼于个体的
一、政治课堂中“多媒体强迫”现象产生的背景  新课程,新在何处?它新在理念,它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谋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结合;它新在方法,它倡导开放性、实践性基础上的合作、探究,践行深层次的师生活动和生生活动;它新在评价,它赋予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形成性、肯定性等多种评价方式,构建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当然,新课程要想体现出“新”,还需要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支撑,这是新课
长期以来,教师们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为“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局限于教材内容,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的困境中,这种作业形式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既要在具有趣味性、调查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有效的课外作业,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有效的课外作业成为学生成长
科学教育和科学的本质都是“求真”,而如何通过科学课让科学教育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是摆在教师面前最现实、最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近一年的科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而在学生求真的过程中,对这些细节的关注也体现着科学的本质。  下面,笔者列举几个感受最深的“细节”,希望能带给同仁带来一些思考。  思考一:实验材料隐蔽性的细节  实验器材是科学课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教
2013年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试题(第15题):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至此,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调控手段一致的有:  ①国家提高家电产品收购价;②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③央行下调准备金率;④某省破获全国制售假药大案,涉案金额上千万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此题考查考生
摘要:Flash动漫是一种时尚的艺术,在动漫制作中,制作者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本文总结了设计动漫作品的一些方法,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以提高Flash动漫设计的质量和创作速度。  关键词:动漫设计 设计步骤 动漫效果  Flash动漫创制的全过程包含了所有的视觉部分的设计,即对一部片子的整体风格、色调、气氛的设定,具体包括角色造型设计、背景设计、分镜头剧本设计及道具设计。  一、角色造型的设
书籍装帧设计是信息性比较强的一种艺术形式,怎样才能把信息更好地传达给读者,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空白起了重要作用。空白也是一种存在,“无”和“有”同样重要,把握好“无”,才会突出“有”;把握好“无”,才会令“有”更加耐人寻味。所以,空白既是一种形式,又是一种语言。  中国画的黑白“画若布奕”,蕴涵了东方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思想。看似黑白双鱼的太极图,其实也包含着黑白中的相反相成、虚实相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种。在活动单教学中,恰当的问题设置是驱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活动的主要途径,它直接具有剖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钻研探究,解决学习重、难点,启发学生创新的作用,对于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把学生引入探索、求知的情境,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它是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与探究的平台。纵观当前活动单的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目标意识淡薄,问题的设置指向性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