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爱甜食是不是有病?

来源 :新知客 不上图片和原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爱吃甜食的人,对水果、巧克力和其他零食甜点已经到了比较狂热的程度,请问这样发展下去,我会得糖尿病吗?这种狂热是一种病态吗?
  首先要告诉你不要有这种顾虑。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肥胖、精神刺激和感染,目前并没有研究表明是由吃糖直接引起的。
  有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母乳就是甜的,因此爱吃甜食可谓一种本能反应。经常吃甜食的人可能会达到一种对甜食狂热的程度,看上去好像是上瘾一样。科学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当人吃甜食时,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这种现象通常是在吸毒上瘾后才会出现的。多巴胺神经元被激活后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名为阿片类物质。他的功用几乎相当于吗啡。大脑感觉到这种兴奋,就会对它产生渴望。因此,人常吃甜食后会觉得越吃越想吃。当人吃了糖以后,糖会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含量增高,接着胰岛素会迅速行动起来,将血糖转化成能量。人吃的糖越多,体内产生的胰岛素就越多,转化出来的能量也就越充足,如此一来人体就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快感;但伴随而来的是,胰岛素消耗掉过多的血糖,导致血液中血糖急速减少,这时身体就需要再来点糖类补充血液中的血糖。
  
  吃饱了撑的,真的就不能去游泳吗?
  在夏天,我习惯每天吃了晚饭去游泳。跟哥们儿在池子里互道“吃了吗?”是闷热夏日的一大乐事。但是,有人最近跟我说,饭后游泳最好跑远点的泳池,起码要有45 分钟路程。因为餐后45 分钟内下水游泳会导致小腿抽筋。这种说法有啥科学依据吗?
  这纯粹是扯淡。你根本不用等待。事实上,每次我看到有人在游泳池边上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还时不时看看表,盘算着距离上顿饭已经过去了多长时间的诚惶诚恐,就会感到可笑。
  这“45 分钟”的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其理论基础或许在于人们认为饱餐以后血液会从肌肉流到胃里,于是在游泳时导致抽筋而增加溺水的风险。但是,千万不能忘记的是,胃排空的时间可是4 个小时,45 分钟有啥用处?而且,对于大多数去游泳池不过是为了泡水兼娱乐的人来说,抽筋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更何况,即使你触了霉头遭遇到抽筋,你真的没有一点自信来自己爬出游泳池吗?美国的一项溺水原因调查发现,只有不超过1% 的溺水是发生在餐后。当然,如果在吃饭时还捎带喝了一两杯酒,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游泳的起码规则是:酒醉时千万别往水里跳。
  
  装强力胶的管子里为什么要留一段空气?
  我爱做手工,常买强力胶来用。但是发现无论换了啥牌子,它们都一样,在管子里留有很大一段空气。如果说这是为了能更方便把胶水挤出来,为什么普通胶水没有这样的?难道这是在偷工减料?
  一款产品这样子玩可谓偷工减料,但所有品牌的同一类产品都这个样子就必然有其他原因。事实上,因为强力胶的基本成分是一种氰基丙烯酸酯单体,需要水、水汽或其他含氢化合物才能够发生聚合反应而凝结为聚合物,所以在装强力胶的管子中必须留出一大截空气排出水分,来阻止它把管子黏住。简单地说就是,装在管子里的强力胶是没有黏性的,只有当它淌入紧贴在一起的两个表面之间,挤走了氧气之后,液态的单体才转变为固态的聚合物,就把两个表面紧紧黏合在一起。这个道理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两个黏合面之间必须使用很薄的胶水,黏接才最牢固。因为胶水过多,会让凝固变慢。
  
  开发潮汐能会毁灭地球吗?
  我听说,如果无休止地开发潮汐能来发电,会让地球停止自转。这最终会导致所有的生物灭亡,这是真的吗?
  我要郑重地告诉你,这是真的,不过等到这事儿发生的时候,地球早就不存在了。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驱动着海水运动,才造成了潮汐。开发潮汐能所制造的对潮汐的摩擦将会让地球自转逐渐变慢。也就是因为这个,地球上的每一年都在逐渐变长,偶尔会有“闰秒”的情况产生。
  那么我们来算算地球什么时候会停止自转吧。据海洋学家调查,全球的潮汐能可以利用的有10 亿千瓦,而地球自转的总能量相当于7 百万亿亿(7×1027)度电,照这样算来,地球将在100 亿年后停转。可是,到了那个时候,地球早就被膨胀成红巨星的太阳吞没啦。
  
  停止锻炼后,肌肉就会变脂肪?
  我听人说,职业运动员退役之后就是很容易发胖。理由是,他们从前的一身肌肉,因为降低了运动强度,于是逐步都变成了肥肉,比如马拉多纳。这是真的吗?
  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打个比方吧:魔术师把笼子里的美女变成了狮子,你觉得这是真的吗?
  我相信你一定会爽快地说:“不是!”真相就好比魔术师使障眼法偷梁换柱一样。在肌肉变成脂肪的错觉背后是:你的肌肉正在开始收缩,它为脂肪让路,直至完全被取代,而你却还浑然不知地坐在沙发上吃土豆片看电视。而肌肉和脂肪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它们绝不会相互转化,只会发生比例上的改变。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去健身房也能避免这种情况。实际上大多数体型健美的人,他们是通过适度的活动或家务劳动,如遛狗、自己动手打扫房间、上下班步行快走,来防止肌肉与脂肪的比例发生改变。
  
  世界上有不死物种吗?
  历来有很多人在幻想长生不灭。也有看到很多关于老人重新长出新牙齿的报道。因此想知道返老还童是不是真有啥科学依据?甚至,是不是真的有不会死亡的生物?
  谣言不可信。奇闻轶事我们也看过很多,可在身边还真没见过返老还童的人。不过,说起来倒还真有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似乎是不会死亡的生物。
  美国史密森尼热带海洋研究所的米格列塔博士表示,他们在加勒比海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灯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 的微型海洋生物,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会死亡的生物。“灯塔水母”属于水螅虫纲,是一种主要以更小微生物为主要食物的捕食性生物,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多生活在热带海域,在20 摄氏度的水温中达到性成熟阶段需要25 至30 天。通常情况下,水母会在繁殖完下一代后死亡,但这种直径只有4~5 毫米的灯塔水母在性成熟后会重新回到水螅型(Polyp) 的幼虫状态,并且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只要不被吃掉或病死,在理论上它就会长生不老。
  据一位长期从事“灯塔水母”研究的科学家介绍,他观察了大约4000 条“灯塔水母”,结果显示,它们全部都能“返老还童”,没有因自身原因死亡过一条。有研究人员认为,其“返老还童”可能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过程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细胞的类型和功能会发生改变。而伴随这种功能上的转化所出现的则是器官的再生。或许正是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为它打造了不死之躯。
  
  香蕉结在香蕉树上吗?
  我是个可怜人:吃过香蕉,却没见过香蕉树。只有小时候看动画片,有见过大象从香蕉树上摘香蕉来吃。可是,最近却听说,这世界上本没有香蕉树。当时我就震惊了!香蕉不长在树上的话,究竟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听你说世界上没有香蕉树,我们也震惊了。经过了一番小小的调查,我们发现,严格说来香蕉确实不结在树上,因为它是一种草本植物。所谓“香蕉树”其实只是一种大型的香草,而香蕉只是它们的浆果而已。而且,香草的茎都没有真正的树皮覆盖。
  关于香蕉,另外有一个十分值得提醒的事:土生土长在马来半岛的野生香蕉,有很多异常坚硬的香蕉籽,它们通过蝙蝠传粉繁衍。而人工培育的香蕉则是籽少而肉多,唯一的缺点则是它自身不育,必须通过人工授粉进行繁殖。这种授粉的方式已经存在了1 万年之久,事实上,我们所吃到的香蕉统统都是这种人工培育的品种。
  此外,在马来还流传着“会移动的香蕉树”的说法,当香蕉开花之后,它的茎会枯萎死亡,然而,在离根部不远的地面上会长出新的茎。这样一来,在几年之后,人们就会惊讶地觉得“香蕉树移动”了。
  
  6月刊特别问题
  怎样练出“百毒不侵”?
  你的答案
  怎样练出“百毒不侵”?到大城市来生活吧!!! ——网友“296125723”
  在这遍布辐射的环境里, 我们依然健康活着,人人都已百毒不侵。——金燕
  
  我们的解答
  回答之前,首先要提醒的是:有毒物质均极其危险,对它们应加倍小心,最好不要以任何形式摄入。
  但是,生活在传说中的擅长使毒的武林高手也确实有一套符合科学的训练耐毒性的办法。以蛇毒为例,它可划分为三大类:细胞毒素类,会攻击细胞和组织,是由蝮蛇和蝰蛇所产生的;神经毒素类,会影响神经系统,是由眼镜蛇和曼巴蛇所产生的;血液毒素类,影响血液凝结过程,是由后尖毒牙品种,如非洲树蛇和鸟蛇所产生的。无论哪种蛇的毒素必须进入血液,才能发挥毒性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蛇是用类似皮下注射器似的尖牙来咬东西的原因。如果你吞服毒素,只要你的胃肠道没有损伤,其中的蛋白质将被裂解为无毒的氨基酸而被吸收,就像所有蛋白质消化过程的产物一样。
  而像砒霜这样的无机毒物就不同了。以砷元素为主,它不受消化过程的影响,在65 毫克的剂量时就呈现毒性。它通过与蛋白质结合而使其失活,但是却可被人体内的一种叫做“金属硫蛋白”的酵素所灭活。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摄取少量的砒霜,可能会更频繁地诱导肝细胞产生这种酵素,因此使得身体的抗毒性增加。这正如一大瓶酒对酗酒者没事,而对忌酒者而言则会致命的机制相似。
  进入工业化以来,砷污染了饮用水而让人中毒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是,历史上似乎也有人通过反复摄入小剂量砷,而成功获得耐毒性:公元前2 世纪,国王米特拉达提四世在庞培战役失败后试图吞服毒物自杀未果,不得已让只好让部下刺死自己。
其他文献
如果不是代小龙用自己办酒厂和养殖场的钱投资了200 万人民币,这个集合了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CUCSD)、中国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及多家外资公司的生态村示范项目未必和黄柏峪扯上关系。除了参与规划,包括美方合伙人在内的多家机构没准备投多少钱,他们只是许给400 多户家庭一个梦想,许诺通过生态重建让他们的生活更舒适,更具质量。  最终,当初作为“美国模范住宅”标志的太阳能板只装了一户,由英国石油公
期刊
在今天的中国,公路正逐渐把昔日的小镇联结成新的工业革命重镇,在它两侧,人行的路只是作为附庸。这只是工业化的青春期,廉价的发展模式还将像种子一样继续遍地开花,改变更多土地与水的颜色。人所居住的家园越来越远离它曾经的绩优状态。看似是这一切的反面,超过650 个县市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或叫“环境友好城市”。然而此前,“生态城市”只在欧洲做过零星的实验。至于什么是生态的城市,并没有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可资
期刊
英国的“蒸汽动力”是一个以打破蒸汽车速度世界纪录为目标的团队。此前,陆地蒸汽动力车的世界最快纪录已经保持了103 年,由佛瑞德 马里奥特1906 年驾驶“斯坦利蒸汽车”创造,时速约合204 千米。  “蒸汽动力”的这款新式蒸汽车形状貌似飞碟,已在英国汉普郡建造成功,计划于8月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向纪录发起冲击。该团队发言人表示:“我们首先要以时速241 千米打破世界纪录,然后在其后的日子里,创造时速
期刊
瑞士人阿瑞尔 路易斯 阿尔塔巴既不是知名的科学家,也算不上艺术巨匠,但他是著名科学艺术家。    在网络上寻找阿尔塔巴是一件难事,能搜索到的报道只有那么几篇。这可以说是他一心二用的结果:阿尔塔巴既不纯是科学家,也不纯是艺术家,他是科学艺术家。作为科学家,阿尔塔巴在科研上的影响力看来很一般,最为人注意的是曾经获得过Louis-Jeantet 医学奖,在癌症治疗领域做出过贡献。身为作品颇丰的艺术家,显
期刊
山东省临沂市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用来治疗网瘾的极端手段在媒体上引起了巨大争议。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其治疗手段,是对未成年人做了一次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教。他运用的种种方法虽能立竿见影,但也充满了后患。    对于一个少年,未来是一种遥不可及、抽象虚幻的东西,他并不真正相信—— 米兰 昆德拉这样形容了人们处于动荡青春期的脆弱而敏感。“暴风骤雨”则是心理学上对这一时期的形容。为了抚平心中的孤独感,年少轻狂的人更
期刊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所提供的头1 个小时免费,补完了公交网点与住宅或办公室之间的“最后1千米”。而且,这也很环保,很时尚。    绕西湖走一圈要整整半天,这让杭州摄影师张治平很苦恼。往往等他赶到现场,一个动人的场景已结束了。  破解“最后一千米”  张治平不是不愿意走路。可按照每小时约3 至5 千米的正常步速,1 千米路需要走上15 分钟。区区1 千米,打车实在不划算,走路又赶不及,而公交网络的
期刊
▲ 何处才是生态城的家  最近“泡沫”流行,媒体上动辄“风能泡沫”地说着。而上期的“生态城(村)”专题也让我感到一阵凉飕飕的。我正好在天津开发区上班。那天,我在公交车上见到一个建材公司的业务员,跑到这儿来参加竞标。其实,像他这样的业务员最近常常在规划中的生态城出没。总体感觉是:“生态”这个概念已经被玩得好大了。事实上,我从来就怀疑这样玩概念玩大的项目是否具备足够的真诚。看看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的下场
期刊
在一个月前的例会上,杂志社所有人看见我近乎光头的“圆寸”,都大吃一惊,因为我的头不圆且多丘陵,剃光了不好看,这家伙怎么性情大变了?  你翻开这一期杂志的时候,或许也会吃一惊,为啥这么多的栏目都变了?  会上我没有告诉大家,我目前头发有多长,给我自己杂志的打分就有多高。  但需要告诉正翻读此本《新知客》的诸君,我们策划了全新的栏目,也因我们对之前的杂志仍不满意。  一个忠实的读者曾给我来信评价近来的
期刊
每年,受角膜病变影响的患者多达1000 万人,其中150 万人会因此丧失视力,以至角膜病变是全球第4 大致盲原因。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移植角膜以及使用类固醇药物等,但移植角膜往往需要长久的等待,需要有志愿者捐献健康的角膜,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反应。  研究人员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治疗手段,让患者无须接受大型手术,也不用担心排斥反应,只要戴上特制的隐形眼镜,数周后因角膜病变致盲的眼睛就能重见光明。目前,借助干
期刊
伸缩汽车  这辆汽车如果上了路,交警们肯定很头疼,因为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车!设计师Adam Schacter 设计的这辆CarGo 电动汽车,既可以是卡车,也可以是轿车。因为它的轴距和货箱是灵活式设计,轴距可以伸长和缩短,同时货箱也可以在竖放和平放两种状态间切换,2×2=4,那么变形汽车就一共有4 种形态:无货箱模式、精简模式、倾斜货箱模式和皮卡模式。停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变成了什么形态哦,不然会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