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会做饭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笑话里讲,两个男人在饭馆里边吃饭边聊天。甲:“我不得不在这儿吃饭,因为我妻子不愿做饭。”乙:“您真幸运。我之所以在这儿吃饭,是因为我妻子一定要亲自做饭。”我也经历过两位男主人公的尴尬阶段,庆幸的是,我的妻子现在不但愿意做饭,而且能轻松做出一桌美味佳肴来。
  妻子小我6岁,大学一毕业就嫁给了我,没什么生活经验,对做饭更是一窍不通。我近而立之年才得此娇妻,自然爱护有加,主动承包了做饭任务。妻子总炫耀她找了个世界上最好的男人,我亦为此飘飘然。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难的不是我,是习惯了饭来张口的妻子。记得第一次出差前买来她最爱吃的柚子,回来时竟毫发无损地摆放在原处。疑惑之间,她却指着我鼻子数落:“买来柚子,不帮我把皮剥掉,存心不让我吃嘛!”水果如此,吃饭就更不消说了。只有方便面最受欢迎,而所有的锅和碗摆满了厨房,全都残留着方便面的余“香”。
  有一次在饭店叫了个荠菜豆腐羹,妻子连说好吃,第二天闹着让我给她做,我就分配她去菜场买荠菜。可等了半天,她竟双手空空地回来了,嘴里还嘀咕着:“真奇怪,在碗里我明明认识的,到了菜场我怎么就认不出它来了呢?”
  中秋节妻弟来家,正巧我在外面陪客人吃饭,妻子便自告奋勇,准备亲自为弟弟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妻子从菜场买回了一只尚未开膛的鸡,想到人们都说鸡屁股有毒,最好不吃,便手起刀落,率先将鸡屁股斩下。这一斩不要紧,鸡屎像放了闸的水,顺着灶台四溢。妻子哪见过这阵势,一下慌了神,忙抱起鸡双手用力挤压,想要把鸡肚里的脏物去除干净,好上锅蒸煮,结果地上、墙上、灶台上纷纷受害成灾。妻弟听到厨房有异声,进去一看,随即捂着鼻子奔出,愣是一个多月不愿再吃鸡肉。
  后来全家人都知道了此事,成了大家聚会时的笑谈。也许因此受了刺激,妻子决心要学做饭,总是赶在我下班前主动下厨,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切菜时刀割破了手指,炒菜时油烫伤了手臂,这些都吓不退妻子的热情。烧坏了两个炒锅,一个汤锅,新买的电饭煲也未能幸免于难,但妻子的意志依然坚定。可做饭并非易事,最令妻子头疼的是辛辛苦苦做出的饭菜总和她所期望的大相径庭。如用一碗水、一碗米想煮两碗米粥,结果烧成了干饭;把面条和水一起下锅想吃盖浇面,结果煮成了面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未得偿心愿,也能凑合着填饱肚子。但把味精误作盐用、把料酒误作香醋,纵使饿破肚皮,也只能望而却口了。
  妻子倒是个不怕困难的主儿,只要她决心做的,还非做好不可。她买来了菜谱,并坚持收看电视上播出的烹调课堂,毕竟是大学生,从书本到实践很快便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如今的妻子再也不是为炒蛋时先放蛋、还是先放油发愁的小女生,做出的饭菜已不仅仅为了填饱肚皮,还要讲究色、香、味,甚至连造型都有点艺术性了。
  当初妻子十分忌讳别人笑她不会做饭,而现在,她倒经常提起当初学做饭时闹出的笑话。吃着可口的饭菜,听着昔日的乐事,哪有比这更幸福的呢?如今同事聊天,同学聚会,我总会自豪地说:“我的妻子会做饭。”
其他文献
将篮筐底剪掉    很多年前,一位父亲领着儿子去看篮球赛。小男孩饶有兴趣地观看这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可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大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爬上梯子,从钉在篮板上的篮筐里把投进去的球取出来。他脱口说道:把篮筐的底剪掉,不就能够免除用手把球取出来的劳累吗?此话一出,大人们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于是铁篮圈套上网子的“篮网样式”便开始时兴,沿用至今。  的确,篮球运动兴起之初,比赛时因为要有专人爬上梯子拿
期刊
那一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雨停,万籁俱寂,从小区那头的草丛中,忽然清晰地传来“咕呱”“咕呱”的蛙鸣声。虽只孤独的两三声,却使我怦然心动。因为,这叫声以前曾十分熟悉,如今却日渐陌生,偶尔听到,倍感亲切。  我很怀念蛙声。  小时候,常在乡下过暑假。成天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聆听着蝉声、蟋蟀声、蝈蝈声、蛙声和许多不知名的虫儿的吟唱。其中,尤以蛙声最具韵味。在碧绿的秧田里,如茵的芳草地里,水草丰茂的池塘
期刊
前不久,70岁的婆婆沉疴不起,从外地赶回来的丈夫心痛地抱住婆婆,沾满泪水的脸贴在她脸上。突然,奇迹发生了,监视仪器上婆婆一直不正常的心律和血压数据正常了。学医的嫂子说:“妈知道弟弟抱着她呢。”弥留之际的婆婆一扫痛苦的表情,带着满足和安详去了。  丈夫是个孝顺的儿子,可我与他结婚20年来,只看到他给婆婆钱,给她买好吃的东西,买她喜欢看的小人书,见面喊声“妈”,离别唤声“妈”,没有一点亲昵的举动。直到
期刊
平日里爱听老人聊天。从他们漫不经心的言谈中,让人感受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顿悟出人生的种种哲理;使自己的耳朵听进百倍于自己口中所说出的东西。  你以为孔雀是最美丽的珍禽么?但老人告诉你,在新西兰的南岛上,曾遍布一种远比孔雀漂亮的鸟类——泰卡鸡,它全身披满蓝、绿、红三色羽毛,艳丽炫目。19世纪,欧洲移民来到南岛,为了得到泰卡鸡身上的美丽羽毛,便对其疯狂捕杀。到了1898年,最后一只泰卡鸡惨遭毒手。从
期刊
到广东打工的第一天,中午统一在公司就餐,每人一盘菜,在厚厚的一碟青菜上有几块油糊糊的鱼。我看不出是什么鱼,小心翼翼地放到嘴里尝了一口,这一尝大为惊奇,其味鲜美可口,我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起来,边吃边问做饭的阿姨:“这叫什么鱼,这么好吃!”阿姨笑道 :“这叫塘虱鱼。”来自鱼米之乡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鱼,看来这是广东的特产了。我以为这味道可口的鱼一定很珍贵,是公司特地为欢迎我这个新来的员工做的,便心存了
期刊
我国食俗上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食”与“节”的关系,我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民用袖子蒙着脸,
期刊
和同事去新开的川菜馆吃又酸又辣的酸菜鱼,感觉却少了点味道,至于少什么味又说不出来。猛然想到,应是我吃惯了父亲做的酸菜鱼,习惯了他做的那种味道。  父亲当过兵,在炊事班待了两年,厨房里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退伍后的父亲极少下厨。直到有一次,我们这几个在外工作的兄妹都回去探望父母,祖孙三代欢聚一堂,父亲提出要给我们做一盆“大菜”——酸菜鱼。  父亲做鱼不用我们插手,说我们插手了味道就变了。我们只有在
期刊
小银鱼的英文学名叫Grunion。这是南加州至墨西哥北部太平洋海域特有的银色小鱼,长约五六寸。每年春夏,新月和满月之夜,是小银鱼抢滩产卵授精的时节。几分钟里,海滩上无数的小鱼跃动着,银光闪耀,那壮观的场面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保护生态,四五月间是禁捕小银鱼的,只有六月到八月中旬才允许徒手捕捉。我当年来美国时正好是在七月中,在洛杉矶下飞机没多久,当夜就和朋友跑去海滩捉小银鱼,时差加上兴奋
期刊
“看”这个字眼的确意味极长。  请看它的写法:“目”上有只“手”,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手搭凉棚,遮住眼往远处看——此乃典型的“看”的动作,于是极佩服造字的古人,“目”“手”一组合,就极生动地画出了“看”者的模样。  当然,“看”可以分为多种。  有的看极不礼貌,如猪八戒看嫦娥就做色迷迷状,当然不美。  有的则看得极雅致极悠然,如李白看山时写道“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人看山而不厌,这极正常,山看
期刊
黄庭坚,字山谷,是和苏东坡齐名的宋代著名诗人。他是江西修水人,这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黄庭坚自幼聪慧,诗词文章,都在众人之上。所以年纪很轻就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的主政官——知州。其年他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当他正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州衙大门,来到一处村庄,看见一个老婆婆站在门外的供案前,口中喃喃呼喊着某人的姓名。黄庭坚趋前一看,看见供桌上摆着一碗煮好的芹菜面,香味飘溢,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