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扣进展,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建模越来越多地受到了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也多次明确提到了数学模型的思想和对数学的建模。并把数学模型的思想归纳为十种数学核心的素养中的一种。建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开始,考虑1-4年级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语言以及模型思维学习能力等方面还不够成熟,而高年级的学生在模型思维等知识方面相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稍微有明显成熟,处于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模型学习发展阶段,对于模型数学思维以及建模的知识接受程度也比较高,本文针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建模的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关联对比、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类推猜想”四种模型建模策略,能有效地培养中小学生建模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中小学生模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建模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88-02
  关于对数学的建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论述,著名数学教授吴长江曾经这样说过:数学建模能力是指对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化,并帮助其构建合适的一个数学问题和模型,并将该题的模型结果直接带到原题中进行分析和检验,最后得出问题答案的能力。根据以上的论述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因为让教师和学生直接掌握某个或几个具体的模型就已经可以了。而是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在数学思维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上有所谓的转变。这样对于学生将来后续的学习与工作和生活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那么究竟教师可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建模的意识和能力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培养策略,能有效地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建模的能力。
  一、在关联对比中建模
  在建立数学模型方面,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往往是严密的,旧知与新知之间往往是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旧知往往可以用来作为建立新知的理论基础,新知对于旧知来说往往是一种延伸与新的发展。为此,新的知识数学模型也往往实际上是在旧知识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重新建立了起来的。因此在旧知识中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时,可以从旧的知识和新数学模型中再进行对比分析着手。明晰了旧知与新知之间的逻辑关联,找出旧知相同点与新知的不同点。从而在旧知识模型中建立起新的数学模型。如教学分数乘整数这一课,最直接相关的是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模型,所以可先让学生复习同分母的分数加法,对两者之间进行对比,这时学生就可以会自然地发现,分数的乘整数相当于同一个分母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算式表示形式不一样。学生不仅从实际上能很好地直接理解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模型,而且从更高的层面上也理解了分数乘法计算的模型。如此一来,建立起来的模型就有了生长的空间和力量。
  二、在动手实践中建模
  既抽象又具概括性是数学建模的一个特点,但是往往小学生思维都普遍侧重于直观,这个也就是是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会遇到的一个突出矛盾。培根说过:”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由此可见动手实践是解决抽象和直观这一矛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体积”一节课时,通过在一个长方体里面摆小了一个正方体。可能会让学生对此产生一些疑问,这个小正方体的总数量与这个长方體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通过在实践中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小正方体总数量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如: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的是9cm、6cm、12cm。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在小正方体的总数量=一层的数量×层数。一层的数量=长方体的长×宽,层数=长方体的高。学生自己建构起了长方体体积的基本模型=长×宽×高。同时也给学生为后面建立了正方体体积打下基础。在这充分的实践操作后,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模型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建模的方法和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具体学习的再创造,实践的操作为学生这种再学习创造的长方体建模过程提供了具体学习行为的支撑,对模型的认识和理解更为丰富,同时也为了学生们在建模的过程中积累了对具体活动的经验。
  三、在观察分析中建模
  我们常在事物的观察分析找到共性然后去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再通过模型的显著特点抽象概括出共同的特征。如在课堂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先学生出示一个题目,上衣一件38元,裤子一条62元,买1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需要多少钱?在这个出示的过程中学生独立地完成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解法:(1)38×15 62×15=1500(元);(2)62×15 38×15=150 O(元);(3)(38 62)×15=1500(元)。这三种问题的解法当中,(1)(2)两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而解法(3)与(1)、(2)两种思路是不一样的,但结果仍然是基本相等,即38×15 62×15=(38 62)×15,在这里我会分别让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说出每一个相等步骤所要表示的基本意思。左边步骤表示的价钱是15件上衣的总价钱,然后加上15条连衣裙和裤子的总价钱,而右边步骤表示的价钱是一套连衣裙需要100元,再让学生求出购买15套衣服需要多少元。从这个步骤表示的意思和含义我们去理解确实两边都是可以让学生求出15套衣服的实际价钱,所以两边的相等式是基本相等。然后我再分别让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计算:35×13 65×13和(35 65)×13,63×18 37×18和(63 37)×13,结果可以得出35×13 65×13=(35 65)×13,63×18 37×18=(63 37)×13.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这几个相等式子共同的基本特征: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的积相乘,可以把这两个相乘的数分别与一个数的积相乘,再把乘积与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在很多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上面,都可以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建构和发展起来。比如简便运算的运算定律、计算法则里面的商不变和积的变化规律等。   四、在类推猜想中建模
  类推推理亦称”类比”。推理的一种形式。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
  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除法意义和分数的意义。比跟除法、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
  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类比猜想,比有什么特点,有了猜想的模型,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方向,接下来就是对猜想的模型进行推理、解释和验证。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如果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a/b=a/b(b≠0)。
  所以类比猜想方法给学生建立模型指明新的方向。要想更好地让学生能通过正确的类比猜想方法来进行建模,首先我们要求这两个模型的内容必须要能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模型类比。
  另外,类推思维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模型思维,所以通过特殊的类比模型建立起来的类比模型方法不一定都正确,在我们学习3的类比模型倍数特征时,我们也会通过2的类比模型倍数特征的方法去进行类推,从其中一个位上的数去进行猜想,但在验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虽然我们建立的类比模型方法出错了,但是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所需要建立的类比模型纠错和改正能力是最为难得的。
  建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确实需要长期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通过我们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策略的改进,搭建相应的平台,并且多让学生经历这个建模过程,让学生在建模能力方面逐步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发展。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規划小课题《小学高年级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DXKT2236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叶萍恺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01-204
  [2]张明.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周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洪立强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中应掌握的几个原则[J].福建中学教学,2006(1):12-14.
其他文献
【摘要】“教书育人”,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初中阶段,学校非常重视德育教育,引导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做好德育渗透工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知识掌握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展开讨论,研究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策略。  【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的课堂教育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文学素材储备,能够在优秀的名著作品中获取到优质的内容,在阅读中深化理解,在写作中学习名著写作的优势。因此,给学生进行名著作品的导学和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重点探究名著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价值呈现,如何运用名著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
【摘要】 随着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如何利用课件由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借助多媒体教学面临的问题、方案、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线上教学;云平台;课件;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9-001-01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中央、各省中小学线上云平台建
【摘要】 课末检测是课堂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也是教师调整课堂教学的依据。做好课末检测,利用好课末检测反馈,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启发性的检测内容,做好课末小结,让学生感觉意犹未尽,产生兴趣,学有所得,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课末检测 小学数学 教学反馈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强国之基,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完善现代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化学学科也应当紧跟政策,立足发展,顺应新高考模式,以深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学生知识技能与思维发展需求为教育基础,在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终身能力的提升。为此,拟定高效的化学备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其课堂内容和形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是希望能够去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合作学习映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当中。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针对合作学习的应用和分析展开讨论,闭关针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合作学
【摘要】由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盲校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来说都会有一定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变化,针对盲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某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能够使历史教学更加轻松有趣,同时也能够开发学生其他感官,使学生的潜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在盲校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盲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提
【摘要】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在课文中,古诗词也占了很重要的比重,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古诗词来给学生传授各种人生学习的思想信念,它已然成为传授中华民族精神的媒介。古诗词不仅表达了很多的民族气节,而且其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选字炼句都是学生可以学习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都在不断变化,教师不妨从这方面出发,将古诗词和写作教学有效融合,达到双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写出更多高质量的英语作文,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的体育教学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初中生的现代体育课堂进行分析,发现初中生的参与意识普遍不高,这就直接对体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教师需要引导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深入展开初中体育课程,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程氛围。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学生主动参与 策略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