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根据自身的艺术修养,遵循初中生成长特点,依托教材,选取合适的艺术作品,以多种形式重现艺术作品故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实践、加强互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艺术作品 思想品德 教学效果
  初中生一般都处于不大于16周岁的美好年龄阶段,正是人生道路的奋发期和黄金成长期。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渐成熟。初中时期所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个人的发展影响深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三观”的端正与否直接反映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成败。因此,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课程对学生的感染力是教师的工作重点。
  一、初中生的成长特点
  了解初中生的成长状态是实施教学的前提,笔者认为,当前的初中生有以下成长特点:
  (一)在学习方面,初中生的智力得到发展,但也容易产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经过小学阶段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加上日常生活环境的熏陶,初中生的智力得到迅速的发展,语言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更易于消化吸收新鲜知识。但学生对于知识教育的传统灌输教授方式却形成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尤其是具有叛逆特点的初中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要让思想道德教育引起学生共鸣,就应该尊重和顺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创新思维,并借助多种教学资源来优化教学内容。
  (二)在教学方面,应试教育竞争迫使初中生的学习较为紧张。在短期之内,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环环相扣,是学生求学生涯最为关键的阶段,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和学生分别面临着教学和升学压力。学生无暇通过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在思想道德方面获得应有的指导、锻炼和培养,思想品德课的地位也难以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地位相匹敌。但幸运的是,思想品德课已列入中考必考内容,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
  (三)在社会方面,信息爆炸使学生缺少对优秀艺术作品的关注。如今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缭乱。尚不成熟的中学生自觉抵制诱惑的控制力和自觉性不高,难免陷入信息海洋中,消耗着宝贵的青春时光,对优秀的艺术文化作品关注不够。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个人的修养。艺术作品有它“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就值得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重视艺术作品的“教化”作用。
  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很强的可塑性,从教学手段推动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完全可行的办法,将优秀的艺术作品融入到课堂当中是值得尝试的。
  二、课堂引入艺术作品教学的策略
  经典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将其引进到课堂之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艺术作品时,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气质,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具有一定的知识和品德说服力。教师的艺术涵养是影响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良好的艺术功底和修养,那么如何去教好学生呢?又怎能发挥艺术作品的作用去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品德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并塑造其良好的品格,需要教师们修炼深厚的“内功”。师资力量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自身的修养提高了,才能借助艺术作品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合的艺术作品
  教师选取的艺术作品作为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不要脱离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巩固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使教学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教材是完全符合国家教学发展大纲的教学主体内容,相对来说,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的艺术作品更适合学生,可避免选取不适宜学生欣赏的艺术作品,将教学风险控制到最低,更符合教学的要求。当然,不能完全以灌输教学的方式传授内容,应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依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从教材中走出去又从教材外引进来,用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去选取艺术作品是做好该种教学方法的前提。
  (三)多种形式重现艺术作品内涵
  艺术作品是具象的,如何将其内涵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是教学的关键。直接展示实物或通过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到作用,而利用表演、辩论等更为活泼的形式,将学生发动起来,用一种艺术活动去表现另一种艺术作品,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还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形成生动活泼的氛围,无形中诱导学生调动想象力,再现艺术现场,将抽象的意识转变为具体的形态。但不管学生如何参与重现,应秉持一种敬畏之情去再现和感受,且不可脱离艺术作品的宗旨和精髓,否则,此教学方法将得不偿失。
  (四)组织形成学生讨论小组
  在学生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魅力的基础上,学生定会有所感悟,应趁势组织学生形成讨论小组进行交流,再通过小组组长向班级汇报的方式,将其上升到班级讨论的范畴。教师可以以此检验引入艺术作品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进行一定的修正改进。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同学予以鼓励或纠正。还可发扬民主教学,征求学生关于选取艺术作品和改进再现艺术作品的形式的意见,也可发动学生自告奋勇发表具有创新性的观点意见。不管采取何种调动学生讨论的形式,一定要将学生真正的想法体现出来,将具有正能量的潜质挖掘出来、总结出来,进一步接近艺术作品精髓。
  (五)回归生活,鼓励实践
  之所以要用艺术作品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高品行的人,一个对社会有正能量的人。在教学中教师将艺术作品引进课堂中,也要将教学成就带出课堂,将艺术带来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批判精神运用到生活的细节当中去,有助于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课堂的所思所获,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品行。生活是个大舞台,家庭、校园和社会都是我们检验自身品德的场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活,不能脫离于生活谈艺术和品德。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在课外组织班级活动,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参观纪念馆等,近距离感受艺术现场。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学生成长的这段黄金时期,发挥好灵魂工程师的作用,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帮助学生塑造和培养优秀人格。当前在校园教育中,教授好思想品德课程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教师践行“育人”天职的重要内容。用艺术的形式去实践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既能迎合应试教育下对分数的期待要求,促进学生审美智力的发展,又能缓解学生生活学习压力,提升生活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翁剑钊,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广东科技,2014(8):190-191.
  [2]詹小斌,浅议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1).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陈 易
其他文献
小学开展志愿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知、情、意、行得到发展与磨练,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格,能与自己、家人、社会及世界和谐共处,为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以志愿者行动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主助人、自我完善、自主成长,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以“主体、责任、践行”为核心的德育文化,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对于在小学如何开展志愿者行动,南京市
期刊
摘 要:近年,堪称“千里马”的高师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就业单位的需求量却在缩减,于是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就业难度持续增大。为帮扶高师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明确可行的就业方向,寻找精准的就业途径,笔者对近三年赣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他们就业期间遭遇的各种困难及成因,进行了简要的研判分析,阐述了高师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径,以期帮助他们摆脱就业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与现代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转变,社会、公众对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求日渐突出,创建适合部分学生艺术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艺术特色中学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如何施行具有獨特风格的区域性的艺术教育也尤为重要。无锡市湖滨中学是以美术见长的艺术特色教育学校,几十年来,在艺术特色建设、办学业绩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校在艺术特色办学策略、追求教育目标、资源的利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有一种文化叫故事,故事具有精彩的情节,富有神秘感。故事对幼儿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启迪智慧。若故事与数学相遇,将会摩擦出耀眼的火花。数学教学故事化,可以趣化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降低思维坡度,让复杂深邃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助于支持学生思考,提升学习质效。  一、巧借故事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切行动的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表现,不同国家的语言不仅是其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其文化的折射展现,彰显了整个历史发展的历程。就英语教学来说,不可或缺的便是其内在的文化建设,让学生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体验西方国家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文化 生命发展 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之际感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汲取英语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早期的科学教育影响着幼儿未来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以探究式学习为中心,倡导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了确保探究的有效性,教师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把握好教学中的收放度。  一、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科学课堂中,如果教师抓得过死,不利于幼儿自主发展;如
期刊
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的追求,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先要弄懂有效教学的特征,搞清楚怎样的教学才算有效。聚焦“学的课堂”,聚力“有效教学”,为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学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愿意学的氛围,创造一个主动学的环境,构造一个善于学的模式,使音乐课堂散发“学”的气息。  一、营造亲师氛围,使学生愿意学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课堂是由师生共同构成的一片生命的林子,教学是师生互动
期刊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生活性,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往往更重视学生想象、感知与实践等基础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加强生活化教学研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  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是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身疑问,并在思考探究中逐渐懂得如何写作。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提问通常都是由教师发起的,学生一般都处于机械、
期刊
随着对文体理念的不断呼吁和关注,很多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越来越关注文体特征下说明方法的教学。这本身是语文教学一种极好的尝试与转变,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些教师对说明方法的体悟又陷入了概念性机械认知的泥潭,严重忽视了对说明方法言语形式的感知,导致说明文的教学演变成了纯粹对说明方法概念的叠加。如何才能走出这一概念化认知的误区呢?  一、避免机械识记,将说明方法与多维诵读有机整合  朗读应该是课堂教学
期刊
一、设疑激趣,亲近科学  赞可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低年级科学教学的第一要务。《小小科学家》是一年级科学首个教学内容,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秘密的人,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家及其工作的兴趣,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授,而是利用学生的好疑天性,设疑激趣。给学生出示了一碗洁白的大米说:“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