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 大平台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anzm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传统媒体“一言九鼎”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写博客、织“围脖”、立“门户”,媒体的定义不断刷新。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如何固守原有阵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郑州日报》始终强化危机意识,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办报思路,使报纸的经营运作焕发活力。
  《郑州日报》很早就在中小学生中发展学生记者,开设有小记者专版,以此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郑州日报》从2004年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在郑州市各中小学生中发展学生记者,如今已累计发展学生记者2.4万人,每年都有6000多名中小学生成为《郑州日报》的学生记者。这些遍布郑州市各个角落的学生记者对《郑州日报》的品牌传播、报纸发行、广告经营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瞄准特定受众 拓展品牌影响
  
  媒体的品牌形象受多种因素影响。以报纸为例,除了在报纸的品质、内容、权威性方面下功夫之外,更需要抓住市场契机、创新思路,开拓新的“子品牌”,以扩大原有品牌的影响力。
  探究郑州市各报社发展学生记者的初衷,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扩大报纸的发行量,提升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就《郑州日报》而言,2004年3月,报社在广告经营过程中发现,由于报纸大多集中在党政机关发行,结构相对单一,影响到报社的广告经营。为了促进《郑州日报》进社区、进家庭,2004年4月25日,报社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率先在郑州市246所大中小学校中发展学生记者6290人,《郑州日报》每周拿出专门版面发表学生记者的稿件,并在周六、周日组织学生记者到企业、文化单位、社区进行各类采访活动。
  中小学生这个原本和党报几乎没有交集的庞大群体,一下子成了报社的一分子。《郑州日报》每周六、周日都组织学生记者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6000多名学生记者在社会实践中也将《郑州日报》的品牌传播到郑州市的各个角落。活动得到家长赞誉的同时,也改变了许多人对《郑州日报》的认知,《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学生记者提升报纸品牌影响力
  
  从成立伊始,郑州日报社就策划组织大量的公益性采访实践活动。对学生记者而言,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机会。伴随着这些活动,《郑州日报》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广为传播。
  推进报纸品牌传播。报纸品牌的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报纸的公益性活动是以传播报纸品牌为主的活动。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活动的举办,凝聚大量读者,极大地提升报纸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彰显和增强报纸市场价值和品牌价值。
  从2004年开始,《郑州日报》利用学生记者这个新的载体,先后开展一系列围绕学生记者的公益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参与,更通过活动及发表在报纸上的相关稿件吸引大量平时不关注《郑州日报》的读者主动阅读报纸。用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读者的主动阅读率,迅速扩大了报纸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普通市民对《郑州日报》的品牌认知。
  《郑州日报》利用学生记者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扩大了报纸传播的范围,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12月24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用一个整版对《郑州日报》学生记者进行专题报道。该报道不仅在郑州市教育界和新闻界引起轰动,也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传播了《郑州日报》这一品牌。
  拉动报纸广告经营。广告是报业经营的主要增值方式,也是当前报社收入的主渠道。如今,通过学生记者这一载体,策划各类适合学生记者及家长参与的活动,从而赢得广告的办法,已被《郑州日报》广泛应用于各个经营部门。
  《郑州日报》的学生记者虽然全部是学生,但他们的背后是有着巨大消费能力的家长群体。很多企业也向《郑州日报》表达了与《郑州日报》联合面向学生记者开展活动的愿望。他们希望能通过组织学生记者活动,引起学生背后的家长对企业及企业产品的关注。
  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学生记者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认识社会的同时,给报社带来了广告,为报纸的经营创收开辟出一条新的渠道。
  延伸报纸产业链。传统的报业经营模式,遵循“货币资本→内容生产→渠道销售→获得一定量的受众→卖给广告商”的产业链,经营收入常表现为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两种形式。
  激烈的竞争导致报业的广告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报业经营必须走出“从报业到报业”的局限,寻求赢利链条中新的增长点,打造专属于报社的活动品牌,来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有效延长报业经营的产业链。其中,对受众资源的集中开发就是非常必要的一环。
  随着《郑州日报》学生记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很多教师、家长希望有一份属于学生记者自己的报纸。经过深入调研,《郑州日报》在2007年8月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出版了单独面向中小学生发行的《郑州日报小记者》周刊。该周刊在内容上紧贴郑州市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尽力做到融“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这样,《郑州日报小记者》周刊的发行不仅给报社增加了收入,而且其品牌的赢利空间逐年扩大。
  
  推进品牌传播中应注意的问题
  
  策划的活动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活动策划是提高报纸美誉度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服务于学生记者这个特殊群体,报纸的活动策划不仅要关注社会影响和经济收入,还要兼顾活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因此,所策划活动需要符合青少年的性格规律、接受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能促进他们提高探索新生事物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是郑州日报校园记者站丰富的采访活动锻炼、改变了我!”郑州回民一小的周怡杉说,“每次参加采访活动,我总会把自己的感想写成文章投到报社,看到自己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心情非常激动,也激励我下次做得更好。”
  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郭长欣是郑州日报校园小记者中的佼佼者。三年来,他已在《郑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50多篇。他课外坚持写作,最长的一篇科幻童话长达16000余字。他多次在国家级写作比赛中获奖,连续三年被评为《郑州日报》“十佳校园记者”,今年六一,他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少先队员”。
  在发展学生记者的过程中,《郑州日报》始终把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力求每一次采访活动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也是学生记者队伍不断壮大、赢得社会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
  讲求社会效益,切忌纯商业化运作。媒体通常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推广形象,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与受众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注意力只是其中一项标准,核心的衡量标准则是公信力和亲和力。媒体策划活动应该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充分展现人文关怀。
  对于学生记者来说,活动策划更应讲求社会效益,不能进行纯商业化运作。如果过多地从报社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去策划活动,只会导致公众疏远报社,导致学生家长对报社反感,这更不利于媒体经营的长远发展。为此,《郑州日报》组织的很多活动都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淡化商业色彩,增强社会亲和力。
  郑州师专附小的小记者方元的家长张清云说:“女儿今年12岁了,平时爱好读书写作。有一天,她从学校回来兴冲冲地说,《郑州日报》要成立校园记者站,她报名当小记者了。女儿当了小记者后,采访过清洁工人、企业老板,接触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正是得到了张清云这样的家长的支持,《郑州日报》的校园小记者团队才越来越壮大。
  重视学生记者自身的特点及成长规律,不可急功近利。面对学生记者这一蓬勃发展又充满潜力的群体,切忌急功近利。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记者自身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健康成长,而不是把学生当做提高经营增长点的一块新的“蛋糕”。
  目前在报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发展学生记者是报社转变经营思路、实现差异化竞争,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一种有益探索。但是,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市场的扩展部需要精心的培育。在发展学生记者队伍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以稳定和持久的心态来维护这一推广报纸品牌的新平台。
其他文献
新世纪头十年精彩几何?“十二五”期间如何变局?    本刊讯(记者 徐颉) 新十年,新起点,新格局。经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批准,第六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2010中国传媒年会)将于2011年1月在北京举行,届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等主管部门领导及200余位传媒界老总,以“变局与转型”为主题,对传媒业新世纪头十年及2010年的发展成就进行总结,对2011年及未来十年传媒业新格局进行探讨。  2010
期刊
策划人语  盘点十年传媒史,是我们早就有的想法。  新世纪的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很短,但于中国传媒业,却称得上剧烈变革的十年。  这十年,改革始终是行业的主旋律。从2001年的17号文件开始,中国传媒业吹响了集团化、产业化、数字化的号角。一大批有实力的传媒集团傲立潮头,始终走在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从单一介质到多介质的全媒体集团,从转企改制到运作上市,从兼并重组到跨区域跨行业整合,传媒集团
期刊
管理    新闻出版总署: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牟利面临全面整顿  2月23日,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部分学术期刊“靠收取版面费牟利”以及“论文买卖产业化”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对大量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进行监测评估,对不注重学术质量、刊载拼凑、剽窃学术文章的学术期刊予以严肃处理,采取措施整治学术期刊由其他单位和个人代理发表论文,对超越办刊宗旨及范围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将
期刊
方汉奇先生在其《新闻史上的奇情壮彩》中这样说,“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而广播史又是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没有一篇涉及广播事业的专著。因此,出版系统的、专门性的广播史料书籍,一直是广大广播史志研究工作者努力的目标。2007年6月,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赵玉明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便是近年来广播史料的代表作。  该书收入的史料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
期刊
进入新世纪后,新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读者的观念、构成、地位和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读者对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党刊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典型代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本文结合中共安徽省委党刊《江淮》杂志的办刊实际,谈谈如何通过创新,不断提高党刊的指导性和影响力。    创新时政报道,高唱主旋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报道好中央和省委的重要精神和工作部署,是党刊的职责
期刊
Jock Lauterer任教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学院,曾经创办了两份社区报,他的书《社区新闻》已经第三次再版,被全美很多大学社区新闻课程奉为教材,也成为专业人士了解社区新闻媒体的重要专业参考书籍。每年暑假他会走访北卡大大小小的社区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现场培训,涉及从新闻报道到摄影的方方面面,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屈指算来,已经走遍了150家社区报社。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学术高度让他
期刊
“我的对面住着一位送《华商报》的小伙。小成,一个勤劳、乐观、向上、爱吼大秦腔的小伙。  他,每天在五点半左右就去上班(夏天更早些),去到站点,等待从印刷厂出来的送报车,领好自己所投递区域的两百多份报纸,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报纸一份份的整理好(因为报纸从印厂出来时,是不分版面的)。然后,挨家挨户的去投递,两百份左右的报纸,全部投递完最快也要三个小时左右。  送完报纸,小成要在吃中午饭之前到站点去领牛奶。
期刊
2004年我国第一家社区报《巷报》在长春市成立,此后全国各地又有几份零星的社区报诞生,但都以失败告终。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授权上海《新民晚报》集团《风尚》进行社区报试点,上海的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加上社会大环境的支撑,《风尚》的成功与否对未来中国社区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指向性作用。3年来《风尚》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会成为未来中国社区报发展的宝贵经验,但受制于各方面条件,依然困难
期刊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际,华商晨报社逆势而为,完成了在辽宁全省主要地市的又一次发行布局。这一次调整,《华商晨报》的发行量由日均发行50万份增至日均60万份,在沈阳市的发行占据极大的优势的情况下,在抚顺、辽阳等9地市的发行迅速上升,《华商晨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遍布辽宁全省。  同样是2009年,《华商晨报》的广告经营额再创新高,达到2.3亿,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份报纸的新闻产品的提升和社会责
期刊
《华商报》自1997年改制、改版以来,已经走过了13年的历程。在这13年里,《华商报》始终尊秉“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的办报宗旨,近年又提出新的办报理念:民本为魂,民生立报;平民情怀,大报风范;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宗旨和理念决定报纸的方向,《华商报》正是在这样的宗旨和理念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到了今天。   华商能取得今天的成果,体制、机制、人才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