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教学设计的两种思路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静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力学的难点之一,常见的教学思路有经验导向与思维导向两种:前者基于经验,后者基于逻辑,目的则都是为了解决静摩擦力存在与否及方向判断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两种思路的具体内容、教学效果、形成原因及优缺点等,并提出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物理 静摩擦力 教学思路
  静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力学的难点之一,难就难在静摩擦力存在与否及方向的判断。对于突破难点的思路,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结下来,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经验导向,另一种是思维导向。哪种思路更好,既与思路本身有关,也与学生的实际有关。本文试对两种思路作一分析。
  一、 静摩擦力存在与否及方向的判断
  从理论上来说,静摩擦力存在与否除了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之外,另一个关键就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有无“相对运动的趋势”。但也就是这个“趋势”,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于是就有了两种教学思路:
  经验导向的思路是这样的:让学生进行体验,如用手压在桌子上并往前推,但是不能滑动,感受桌子对手的阻碍作用。然后跟学生明确,此时手受到的“阻碍作用”就是摩擦力——学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高中物理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初中物理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仍然对学生理解“力”起着作用。至于静摩擦力的方向,则与手推的方向相反。
  思维导向的思路是这样的:让学生分析一个物体,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首先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物体不往下滑”,然后推理出“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进而思考的问题是“摩擦力的方向向哪里”,这里常用假设法,假设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则物体会沿斜面下滑,这就说明静摩擦力的方向是平行于斜面向上的。
  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思路比较常见,但對于为什么选择其中一个思路,教师往往说不出理由,或者说出的都是想当然的理由,并非课堂上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收获。这样的结果意味着教师对两种思路的“无意识”,这样的现状是需要改变的。
  二、 两种思路的比较
  必须承认,两种思路在实际教学中都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的。这里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有效果?
  经验导向的思路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学生在体验中可以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可以感受到桌面在阻碍自己的手向前推,所以方向也就判断出来了。思维导向的思路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学生可以在思维中对斜面上的物体进行加工——不受摩擦力时会下滑,受摩擦力时则能静止,进而推理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必然沿斜面向上。
  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两个思路的形成逻辑是什么?
  之所以想到经验导向,是因为静摩擦力作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力,学生是有经验的,但这个经验常常是无意识的,其只有在明确的问题驱动之下,才能转换为学习素材。因此,经验导向实际上是让学生在经验中建立起对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依据。经验从哪里来?在课堂上只可能从学生的体验中来,于是就有了相应的体验过程;思维导向则不同,用“假设法”来判断静摩擦力,更多的实际上是教师问题解决经验的总结,当教师将解题经验转换为具体的方法之后,再教给学生这一方法,并让学生学会这一方法,于是静摩擦力存在与否及方向的判断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要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两种思路各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常常感觉到高中物理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过多地运用了思维导向的思路,当学生的思维对象比较抽象,思维过程又以逻辑思维为主时,学习过程感觉到吃力是必然的。从这个角度讲,经验导向的教学思路更容易让学生完成思维加工的过程;但高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又不大可能完全是具体、形象的生活事物,比如说力学中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时候都必然是“质点”,因此抽象思维又必然是物理学习的常见思维方式。
  那么是不是说经验导向的思路就一定好呢?答案是否定的,经验导向虽然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但如果只停留在经验积累的水平,高中物理知识是建构不出来的,更重要的是,经验导向的结论往往不具有演绎功能,不能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比如说让学生判断匀速行驶的汽车上人是否受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学生是无法体验的。这个时候,思维导向的思路往往更能发挥作用:只需要假设人受或不受静摩擦力即可……
  三、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思路应当如何取舍呢?笔者以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如果学生在建构静摩擦力概念起步之时就感觉到困难,那经验导向的思路无疑可以帮他们建立一个“垫脚石”,这个起着垫脚石作用的例子还有可能成为后面相关实例分析的“锚点”,从而满足了奥苏伯尔“弄清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的教学条件。这类学生通常是部分中等生及所有学困生,从这个角度讲,经验导向的思路在静摩擦力教学中是必须的,是用来打前站的。
  其后,思维导向的思路应在复杂实例分析中引入并运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向的思路对于经验导向的实例也是适用的,如果学生在运用的时候感觉特别容易理解,那就说明两者达到了一个很好的融合。
  这里循序渐进的思路,其实是对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思路的坚持,至于两种思路的时间分配,那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了:学生普遍思维快一点,则经验导向的时间就可以短一点,这样教学效益也就上去了。此是谓因材施教。
  需要指出的是,经验导向与思维导向的思路在高中物理的很多概念构建中都可以使用,具体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 李进.对比同课异构, 探讨高效课堂——以“摩擦力”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 2016,34(10):75-77.
  [2] 姜丽丽.对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学的几点创新[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6(10).
  [3] 沈秋发.“摩擦力”教学难点突破[J].物理通报, 2009(2):42-45.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使用,强调选而修之。选既是文本之选,也是教学策略之选,于是文本选择与教学重构,就是选修教学应有之义。文以《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例,阐述了精读略读
【内容摘要】人地观念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中的第一个表述,具有基础性意义。基于人地观念的定义与意义解读,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地理教学实例,来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以时间为维度,坚持地理知识系统构建与人地关系的认识,是全面培育人地协调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人地观念 核心素养  当前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描述中,人地观念被作为四个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而提出(另三个分别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
【内容摘要】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广泛,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反复学习,还能模拟真实物理实验,让学生收获与真实实验一样的科学。  【关键词】微课 初中物理 应用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1],微课概念是胡铁生老师在2013年提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中出现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微型教学视频的播放, 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中,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教学内容会更感兴趣, 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关键词】微课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目前很多家长和学生在面对高考的压力时,只是单纯的复习高考的科目,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在高考的科目范围之内
【内容摘要】新时期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一些新型的教学制度与教学方式都在积极应用研究中。翻转课堂便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产生的效果值得相关教育机构深思。本文主要对翻转课堂进行分析,对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翻转课堂模式 应用探讨  引言  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容忽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模式便是
【内容摘要】中职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改革可显著提高课堂有效性。本文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提出中职语文古诗词课堂有效性具体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学习兴趣及成绩,为中职学校语文课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职 语文 古诗词 课堂  前言  中职学校古诗词教学从本职上来讲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乐趣,领略古人的胸襟伟略,从而辅助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优化三观[1]。为应付考试,当前中职
毒品是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它无情地残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让成千上万的人意志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乃至违法犯罪,制造出一幕幕家庭和社会悲剧,对
【内容摘要】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还原数学知识生成过程,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进行深思,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文化 中职数学 实践 反思  何为数学文化?狭义定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定义: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
一、 分析方法说明  视频切片分析法是在课堂录像的基础上,对课堂录像中相对完整的教师教的行为(简称教师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简称学生行为)以秒为最小单位进行分离并记录行为类型、行为时长、行为次数,接着分别对教师相同的行为(如讲解)和学生相同的行为(如回答)进行总频次、总时长、总效果进行统计,最后分别统计教师和学生各个行为的频次和时长占自己所有行为的比重,并将教师和学生二者的行为(主动行为)进行比较
【内容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来很高要求。如何结合物理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日常教学案例着手,尝试引导学生从转变研究方向、静态动态转化、合理建立坐标、巧妙应用对称等方面,变换思维角度,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 策略 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  即将启动的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新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