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积累 厚积薄发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具备丰富的素材。素材从何而来?素材需要广泛的积累,当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容量很大的素材储存库时,才能真正厚积而薄发。
  一、主动实践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这一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写作更要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社会,融入生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空间,让学生接触与了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千姿百态的人情世故和大自然的奇景异物,使学生的感性体验得到丰富与提升,从而体现关于作文教学改革要求选材来源于观察、材料体现学生生活的指导思想。
  1.从集体活动中挖掘素材
  一些集体活动,仅靠观察和阅读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把活动的经过,活动的细节以及活动的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平时我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如“踏青春游”、“手拉手活动”、“放风筝”、“野炊”、“十里步行”、“演讲比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冬天到了,学生们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又冷又凉,我就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缝制棉坐垫的必需品,让学生亲手缝制棉坐垫。这样学生就在愉快的劳动实践中,用灵巧的双手,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创造了七彩的作文素材。
  2.在生活中创造作文素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小学生不是成年人,深入社会、接触自然的机会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习作的素材,充实他们的生活,在生活中要经常布置一些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家庭作业,如让学生在自家的花盆中种上自己喜爱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再仿照《荷花》一文的写法,具体地进行描写、抒情。“三·八”妇女节前夕,可以布置学生亲自做上一道拿手的好菜,让妈妈品尝,然后把做菜的经过、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如实记叙。学生由于亲手实践、亲自体验、真实感受,写起作文来就会信手拈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写出的作文则生动逼真,情感丰富,有血有肉。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学生的作文内容是自己生活的再加工,再提炼。
  3.在观察中丰富习作素材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包罗万象,它天天在为我们积累收获,时时在为我们带来启迪。因此,我们要把学生带出校园,带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去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有了观察方法,观察起来才能有顺序、有条理。例如:通过按顺序去观察,可以对事物有个整体的认识;进行有重点有主次的观察,可以使重点突出;分类观察,有利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比较观察,则可以发现事物的不同……总之,观察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求学生怎么观察就怎么写,把观察内容按观察的方法组材,教师根据体裁的不同,事物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点拨,写出各具特色的作文来。
  学生学了《石榴》这篇课文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者是按春、夏、秋的时间顺序观察的,其中石榴的颜色又是按其生长变化的顺序观察的。学完了本文,可让学生按照这一观察方法观察熟悉的水果生长过程,这样,在写作时就能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可以更有效地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关注阴晴圆缺的月亮、喷薄而出的太阳,繁星闪耀的夏夜、万物萧条的冬季、热闹非凡的夜市,小巧玲珑的玩具……去看新人新事、喜事丧事、丑事恶事等人间百态,从而使学生学会在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从平淡的事物中寻找奇异之处,由此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获得了广博的积累,作文时就会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二、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需要语言的积累。当学生们在广泛的阅读中感受了语言,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内化了语言时,也就具备了富有的材料储备库。语言的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扩展和延伸,让学生到广泛的领域中去阅览博视,读诗歌,读童话,读散文,读成语,读诗词,读对联,甚至好的广告词也可以读,把精彩的部分抄下来,背一背,随时积累。此外,还可以一天记一个成语,两天记一段优美语句或精辟格言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积月累,方能生悟”。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她的写作能力很出众,写起作文来下笔如风,其秘诀就是她广泛地涉及了各种体裁、题材的课外读物,充分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因此磨制了生花妙笔。假如这个学生没有如此丰富的语言积累,即使是特级教师给她上作文课,又能怎样呢?
  三、有效评点升华认识
  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参与社会实践和广泛阅读是基础。更关键的是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广泛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有目的地去观察,有目的地去阅读,内心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现实中,一些作文能力和水平较差的学生,他们也与其他同学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阅读了很多的书,有的甚至参加的活动和阅读的书比其他同学多,阅历很丰富,视野很开阔。然而他们在作文时就是觉得很难下笔,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把自己在活动和阅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思写出来。写作是创造,是精神劳动,学生所掌握的写作素材是原始和无序的。因此,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将拥有的素材进行细加工、精提炼和创造性排序,写成文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素材的加工、提炼能力,“评点”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评点”就是学生在搜集到的素材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后,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评点和讨论。进行评点和讨论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与理解这一事件或这一现象,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写出深刻的感想和有深度的见解,这样的作文不但生动,而且更具活力。“评点”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激活思维,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作品的魅力,实现从生活真实到习作素材的升华,真正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
  综上所述,作文需要丰富的积累,从而厚积薄发。只要我们建立大语文观,指导学生丰富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作文教学一定会花艳果香,卓有成效。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人的美感,总是要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是作为整体反映在审美主体意识之中的。阅读过程也是主体审美过程。人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总是先从整体上获得一种大体感受,然后才会去细细把玩、推敲言语细节。因此,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大抵上也要遵循整体——部分——再到整体的策略”(张志公语)。  一、直奔主题 寻“领”而读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时,读题导入新课后,整体把握环节就引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能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迷人的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品格。一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将这种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读一遍、两遍……一口气读了很多遍,到头来只有一个感觉,这篇课文太不适合自己了,于是最先我选择了退缩,无奈这条路没有走成功。“光读,你走进课文了吗?”“不妨,看看别人是怎么上的。”……我在不断地叩问自己:是呀,你
【设计理念】  作文课往往以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条分缕析,引经据典,一本正经,所以学生大多不喜欢也没有表达的欲望。为什么不让作文课变得轻松、自然一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真正愿意“用我手写我口”?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三年级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而绘本无疑就是最好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的天地,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精彩感悟,往往因我们不注意,而从我们的眼前飘然而逝,使我们追悔、遗憾。学生往往更不注意,尽管有时他们醉心于其中,但不注意捕捉,或是不善于捕捉。这需要我们教师多鼓励,多引导。  很多时候,此情此景,一旦失去便难以追索,正如人生一样不可复制。  一、灵光可遇不可求  所谓灵光,既是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冲撞我们的心灵所激起的浪花飞沫,又是大自然的美景撩起的温
教学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假如夏天时,我们走进小兴安岭,让你来画一幅画,你想画些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不假思索地举手发言。我没有急着请学生回答,而是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生1(自信地):我要画很多的树。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1:课文中说:“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都包含着深厚的感情,它们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阅读教学应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充分体验文本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在具体的教
纵观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故事类题材的文本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均在第八组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显然,入选语文教材的神话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这种独特的教学价值亦即本体价值。《夸父追日》是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既是一篇神话故事,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把“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神话和略读课文的双重本体价值”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最终将“体会神奇”确定为教学重点,将
我曾尝试以苏教版语文课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掘文本展开“小练笔”。促成阅读与习作相融合,有效治愈了不少学生 “无话可说,说假话,记流水账”等习作通病。  一、进行课堂小练笔的好处  1.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苏教版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其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文中不仅有“香港回归”、“北京申奥”这样的新题材,也有“神州号”、“东方明珠”这样的新科技和现代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