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大部制

来源 :管理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采用了大部分制的模式,旨在精简机构、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能。本文从中国行政体系的历史沿革与国外行政体制的总体变革出发,比较研究大部制这一新的政府架构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并结合现实探讨该制度面临的困难、政策后果及可能的对策。
  [关键词]:大部制 行政体制改革 比较研究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总体方针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三十年以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走向了一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再到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炉,我国此次行政体制改革的“大部制”方向基本明朗,所谓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一 历次行政机构改革
  
  建国以后,中国搞了30年的计划经济,政府机构设置口益繁冗,完全抛离了历史上的“大部制”,而实行条条管理和部门专政。例如,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就下设了电子,兵器和飞机制造等9个部。随着计划经济解体和市场经济的确立,自1982年起中央政府以“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效能”为重点,先后进行了5次行政机构改革;(1)1982年,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2)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3)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4)1998年,15个部委不再保留,4个部委新组建,3个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5)2003年,设立囤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通过五次改革中央政府虽然初步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政府职能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背景下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行政部门数量依然偏多,职能交叉严重,进行国际政治经挤对口管理和交流时也很困难。在大部制改革之前,中国国务院共有组成部门28个,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另外还有诸如西部开发办,东北振兴办、绿化办,老龄办等100多个中央议事协调机构。行政部门数量如此冗杂,由此造成矛盾和协调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更是导致行政资源的浪费和效串的降低。
  
  二 世界各国的大部制改革及其经验
  
  一国的中央政府设置固然与该国的社会性质、发展阶段、历史传统和法律制度等多种因素相关,我们可以略窥其普遍性的经验。
  就美国而言,其大部制设置与其说是长期改革的结果,不如说是其建国以来的一种政府组建自然原发状态的延续,其建国之初的宪法条例与政府建制已经决定了其“少而强”的大部门状态。这一点在加拿大等国的历史上也可以加以考证,而以英日为代表的诸多国家,其大部制更多是一个以机构整合为标志的变革过程,例如,英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合并了21个部,组成了5个超级大部;澳大利亚在1978年的机构改革中也合并28个部到18个,现在进一步削减到16个;日本更是将1府22省厅合并到1府12省厅。
  实际上,这一改革思路的出现是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紧密相联系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型跨国企业的成长及其适应市场化所进行的兼并重组等组织体制的变革经验为政府组织的变革作了技术上的准备,通用管理主义和市场模式的引入使得行政机构的改革彻底转换了视角和思路,于是“重塑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其中在扬弃传统改革重数量编制轻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各国政府开始重视“治理”(Governance)而非传统的“统治”(Government),特别是提出了“整合型政府治理模式”(Integrated Governance)。因此,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田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都是大部门制。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就英国的改革进程而言,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大部制改革(希思改革)并不是造就今天大部制政府局面的主要原因,随后英国机构调整所重视的“因地制宜、小补小修、成熟一个调整一个”的原则,才是更为宝贵的政治智慧和经验,这尤其为我国前五次行政改革的不成功做了最好的注脚,即一个阶段性的、死板僵化的、一揽于的方案往往加大了改革的工作量和压力,而失去了政府机构调整的灵活性和弹性。
  
  三 反思大部制改革;行政权力的纵横之辩
  
  中国之所以推行大部制,一方面原因在于这种体制在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中体现了价值和效能,另外一面原因則在于中国行政机构自身的惰性和弊端。竹立家指出,中国政府机构普遍存在着三个相互联系的特点;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机构的数量激增,其繁殖能力不断增强;第二,以“问题”设立机构,行政机构的分工和分立过分细化,一个问题一个机构几乎变成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良方;第三,由于政府机构经费来源的公共性和行政机构自我维持的天性和能力,政府机构的寿命越来越长。
  因此,按照大部制的思路调整政府组织结构,无疑会对政府的管理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大部制模式的实质,是遵循行政层级和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适应市场经讲横向联系和分工细化的需要,通过行政组织结构的横向扩展,来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尽管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环境下对这一模式进行具体设计、建构乃至实施,依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一,大部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中国行政机构当中,普遍出现了“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的现象,大部剖模式一方面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的问题,另一方面却把分散的部门利益重新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那么在今后的改革中,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这些垄断性的、集团化的机构和部门呢?
  第二,部门的扩大和利益的集中,引发了如何实现大部制下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约束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大部制的整体构建要与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这实际上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所强调的决 策权和执行权分离,在执行机构内部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弹性管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立有两种模式:一是部与部之间的分权,二是同一个大部中各机构功能的分化。当然对大部制的约束监督,更值得关注的是外部监督的问題,特别是人大、司法、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但无论是哪种监督和约束机制,最终都要纳入到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当中。
  第三,内部监督和外部约束的问题,需要解决好大部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就根本而言,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之下,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最终必然会涉及和涵盖到党政、人大等系统和各相关事业单位,因此是跨党政的,甚至要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对接,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把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纳入到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中,从国家权力结构上进行调整,例如,在执政党的机构设置方面,如何与政府的大部制进行对接,在大部制管理模式下,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应该在机构的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对大部权力的监督和控制等。
  第四,以上种种问题,最终与大部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紧密相关,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阻力,仍然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并涉及到具体部门的岗位设置和人员分流问题,中国的大部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的服务对象广泛,外部呼声比较大的部门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而且一定要把结构调整和功能的定位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中央编制委员会要借助专家力量,加上民众的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特别要让民众有更多的参与,使整合性的大部制方案经过充分论证,减少领导者个人喜好的因素,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上来看,中央要先行一步,然后逐步向地方推行。
  总之,大部制是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也是新一届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之后有效回应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变动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未来中国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政府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转型的重要环节。但是,并非通过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政府改革就彻底完成,大部制改革只是在结构上完成了对政府功能的精简,但是要形成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模式,还需要在机制上加强政府运转的透明度、完善对政府的分权与监督,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衡,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完整地建立起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现代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切实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流程再造”犹如一阵旋风,从美国刮到了全球。翻阅中国的管理学教科书就会发现,许多比较知名的教材,在世纪之交的不断再版修订中,都或多或少增加了流程再造的相关内容。“业务流程再造”的缩略语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也变成了频繁出现在各种管理学文献中的专门词汇。长期同孔茨合作的韦里克,甚至把“流程再造”看做是管理理论丛林中又一个新的学派。掀起这股再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经济增长指标、结构优化指标、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指标、资源利用率指标、科技测评指标和国民生活质量综合指标等六个维度,对改革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此为转变我国经济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维度 指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全社会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不
期刊
[摘 要]:虽然有着十三亿人口总数,中国目前还是面临着人才短缺。为了能够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中国必须要花大力气以同样的速度发展人才。尤其是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更要加强人才管理,赢得人才市场之战,以更好地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中国企业目前在人才管理领域面临的引才和留才的问题,通过对影响员工忠诚率的因素,如领导力、文化、薪资福利、发展空间等进行研究,总结出企业引才和留才的几个成功要素,并针对
期刊
[摘 要]:品牌竞争力分析是品牌传播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准确分析其竞争力现状及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策略,对企业的品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以宝洁公司为例简单进行分析企业如何在品牌传播中增强品牌竞争力。  [关键词]:品牌传播;竞争力;矛盾;策略    一 引言    当今,是一个体验经济和速度制胜的时代,随着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日趋成熟,品牌传播显得尤为重要,纵观世界
期刊
[摘 要]: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卷烟企业对管理系统(ERP)系统的需求,阐述了基于WEB多层结构的卷烟企业ERP系统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和应具备的技术特点。  [关键词]:企业信息资源J2EE 卷烟行业    一 卷烟企业对ERP系统的需求    1 功能方面的需求  1)引入MRPⅡ物料需求管理思想,实现工艺配方(烟叶叶组配方、香精香料配方)数据自动转BOM(物料清单),以及物料供应和库存管理。  2
期刊
[摘 要]:基于ASP技术开发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的动态管理,使得对档案的管理更加及时、南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对系统的开发原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ASP;档案管理系统;WEB;远程数据访问    引言    档案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管理中的各种业务数据量也随之急剧增加,加上信息化建设,使得传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编写了多年的数控操作实践经验申的技术革新,充分发挥了数控车床的自动化、高精度的特性;提高了数控车床的生产实际效率,增加数控车的加工范围,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的数字化,从生产源头工艺的提高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自动化;数字控制;源头工艺;可编程控制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 要]:尽管里芬斯塔尔因曾效力于纳粹德国被许多人从一般电影导演中区分开来,但是她的的确确为世界纪录片创作做出了非凡的作品并提供了珍贵详实的历史资料,在某种程度上说,里芬斯塔尔算是尸位维尔托夫意义上的电影眼睛人。  [关键词]:电影眼睛;艺术政治化;政治艺术化;反法西斯    尽管里芬斯塔尔曾效力于纳粹德国而备受争议,但是她的确为世界纪录片创作做出了非凡的作品并提供了珍贵详实的历史资料,在某种
期刊
彼得·圣吉与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而“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最早由他的老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提出,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彼得·圣吉进入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理论、认识科学等融合,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组织概念。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对数千家企业进行研究和案例分析,于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
期刊
4月14日,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发审会通过,拟赴深交所中小板发行3500万股,募集资金预计为10亿至12亿元。“目前正在路演阶段,正式挂牌将在两个月后。”步步高商业一位内部人士透露。  现年39岁的湖南企业家王填,是步步高商业连锁公司的创办人,步步高的主要股东是王填、张海霞夫妇。根据公开资料,步步高投资集团为步步高商业连锁控股股东,现持有公司72.42%的股权,第二人股东为张海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