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uagnq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数字化生存的网络世界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育和学习方式,冲击和改变着人类几千年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使道德教育呈现出开放、自由、多元等特点,从而更加合乎人性,更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也会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如有的学生由于长期沉湎于淫秽色情信息之中,有学不上、有书不读、荒废了青春、迷失了人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所以,网络时代,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道德教育对教师的呼唤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向社会各个领域和角落延伸,接受网络最多、受其影响最深的是学生。可见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正在呼唤教师。
  1.网络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了可能。网络信息资源异常丰富,人们可以在网上无拘无束地制造信息,也可以毫无节制地传播信息;学生也能对各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做出自主性选择和吸收。
  2.网络道德呼唤自主选择能力的发展。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造成了对网络的难以监控,会使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为使网络能正常运行和有利于人的发展,网络人必须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主选择各种信息。
  3.网络道德需教师教会学生自主选择。网络是一个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就会放纵自己,偏离道德轨迹。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主选择信息。否则,在鱼龙混杂的网络情景中,难免会陷入道德的茫区。
  
  二、教师对网络道德教育需更新观念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基本上是一种教会顺从式教育,把学生从未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也从未允许对各种道德进行自主选择。而网络却为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的自由选择创造了条件,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既要做网络的主人,又不能沉湎于网络。为适应网络道德教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变方式。
  1.从他律式教育转向自律式教育。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网络是人机对话,主体行为是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上进行的。所以,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从教师教育的他律式转向人机对话的自律式,方可面对网络社会。
  2.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传统道德教育表现为封闭性和一元性,与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不相兼容。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从信息隔绝的封闭式转向直面网络世界的开放式,让学生去接受各种信息的冲击和洗礼。
  3.从说教式教育转向亲近式教育。过去的道德教育是以说教为主,缺少学生的内心体验。网络道德教育要把体现社会要求的网络道德规范和释疑解惑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及时的网络指导,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4.从接受式教育转向批判式教育。以往道德教育只是强调学生全盘接受现成的思想和经验。网络时代必须教会学生,自主选择媒介、选择信息,并对其内容进行反省、批判和处理,这是必备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只有做到以上“四个转变”,才能指导学生对各种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在鉴别的基础上,自主地、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道德取向以及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并形成真正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
  
  三、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的提高离不开其他道德和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提高网络道德,必须加强以下教育。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与其政治觉悟、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有着密切联系,文化素质低,就会影响网络道德水平的提高,就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诱惑。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中外优秀文化,加强道德品质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2.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娱乐和了解社会的工具,也是传播各种政治思想的舞台。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信仰,就不会有较高的网络道德,难免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他们在网络化生存条件下的政治觉悟和敏锐力。
  3.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学生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要求他们有较高的网络道德和守法水平是不现实的。只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我控制、调整和矫正网络失范行为;才能明辨是非,抵制网络信息诱惑、预防网络犯罪。
  4.加强道德意志教育。道德意志薄弱的个体,网络道德一般比较低,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干扰,而道德意志坚强的个体,能够克服不良信息的诱惑。因此,加强道德意志教育有利于网络道德的提高。
  5. 加强成功意识教育。透过成功意识的培养,让成功意识扎根学生的心灵;通过成功潜力的挖掘,唤起成功的强烈欲望,激活教育主体,使其获得积极发展的活力,就能达到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目的。
  6. 加强守则规范教育。守则规范教育有利于道德的提高和行为的规范,特别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36条规定:“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营业性网吧。”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他文献
“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因其课堂容量小和形式单调,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已不可避免地被时代所摒弃。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写作训练,优化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现代教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这是天经地义的。教师只注重教学,不问津或者很少问津教育教学研究,即使问津也是作为一种点缀和形式,科研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这种只教不研、教研分离甚至教研对立的状况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离开了必要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研究,其课堂教学是难以上品位、出创意、入境界的,充其量也只能在教学的平面上消极打转;其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只能是原
期刊
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必要手段。教师通过相互听课、交流,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之目的。教育管理者、研究者通过听课,可以发现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和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而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指导帮助;或形成方法,上升为理论,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通过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是日常教学
期刊
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的全面启动,作为教师必须要客观地、科学地、理性地反思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重新反思将成为每一位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课改下新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担任好自己的角色,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成为。    一、教师要成为一个现代教
期刊
一、以教师的发展为核心,为教师的成功搭建舞台,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因为,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有教师的发展,才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教师始终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教师是教育活动最终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将我们追求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展现于具体的教育现实中,才有可能将我们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案例研究”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已经开始引进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通过实践,本人觉得:    一、“理念、实践、反思”是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一)何谓“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予以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
期刊
在对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中,少不了对教学质量的高低进行监测这一环节,教学质量信息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的现状,预测教学质量的发展趋势,为督导评估中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翔实的依据。笔者认为,应主要着手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明确,有的放矢    督导评估任务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中小学教学质量发展的轨迹不是直线的。教学质量波动的幅度、频率、趋向,反映出教学质量的状态、水平、稳定度和走势。 
期刊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堪称“奇绝之才”。他以自己之奇绝才力冲破前代“西昆体”诗派的纠缠束缚,同时他又作意好奇,开创了一代诗歌流派——“江西诗派”。他作诗取法杜甫,特别在诗歌形式格律上用功夫,一字一句都求其有来历,因而“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穷究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术,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刘克庄《江西诗派》)本文尝试从他的一首《寄黄几复》入手,追寻其独特的诗歌创作艺术道路。  黄庭坚为
期刊
国家实施新课程以来,作为在国家课程计划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地方课程的开发,成为摆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课程必然涉及教材,那么,地方教材应当如何开发?  自2000年起,甘肃省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成功地实施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作为项目成员之一,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其子项目——小学一、二年级补充读物的开发。在同咨询专家、编写组成员一道工作的过程中,对地方教材的开发逐
期刊
那一年的除夕,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片银白。平日里寂静的老屋,也因为难得的团圆有了温暖的神色。年夜饭已经端上了桌,我们兴高采烈要动筷子的时候,奶奶却缓缓地起身,拿出一只青花瓷碗,颤巍巍地夹了菜,端到爷爷的遗像前。她仔细地将放在碗上的筷子两头并齐,又凝神看了一会儿,才像做完了一件大事似的,满足地回到了我们中间。  爷爷去世已经整整三年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正好是冬至,也是圣诞节,也下着一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