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技巧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符合我国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范围。针对小学德育,开展小学体育活动。基于此,作为一线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的个人情况而定,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一定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教授学生体育技能,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学生的发展平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不断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发挥德育教育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未来综合发展建立良好的体育品质。
  1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优势
  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渗透实际上是一个有规律、有约束的活动过程。一般而言,在小学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老师必须认真遵守原则,共同维护相应的协议和相关标准,以独立参与体育活动,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安排,这是符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荣誉感,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还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懂得遵守纪律、自律,对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与其他课程相比,与学生最密切的教师大多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想要和老师讨论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并表现出与老师的和谐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了解得越多,时间越长,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情感中去。有鉴于此,与其他课程教师相比,体育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频繁而直接。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自然性、具体性、实时性等优势,可以防止空谈和形式主义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2 小学体育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德育有多种途径。抓好各学科教师德育与教学的结合,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来吸引、教育和影响学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的运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特殊的作用,更容易被学生直接接受。
  在体育课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体育老师主导教学进程,基本的课堂内容都是让学生练习基本的热身运动。小学生对体育课抱有大的期望和热情,但这种课堂形式始终处于较为单一的局面,这样只会造成我小學生对课堂内容失去兴趣。在这种厌倦的心理情绪下,学生只会给自己带来心理压力,自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和不理解,容易造成学生负面行为的产生。学校体育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体质、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本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针对性地使德育贯穿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3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策略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将德育工作与小学体育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体育过程中对体育有着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我就是我》这节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为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并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集体意识,通过合作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如蛙跳、扔手帕、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让学生自主参与竞争。在小组中,每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参加每轮比赛,一次一轮,优胜者给予鼓励肯定。或者可以通过拔河,以两个人为一组,进行比赛。让两个学生具有竞赛意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不需要队友的帮助,靠自己的力量赢得比赛,更有助于学生懂得付出汗水才有回报,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竞争意识,还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要想获胜就必须努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克服生活问题,培养调整生活作息,树立体育价值观。这样一来,他们在面对学习的困难上不骄不躁,及时找出问题,一点点去克服,让自己能够收获,对未来的方向充满信心,明确发展道路。
  4 总结
  综上所示,在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体育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竞争思维,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积极自主参与体育教学中去,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学)
其他文献
在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当进行内容拓展,将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实现突破。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合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开展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合教育提出对策。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
期刊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我国体育行业也应该以一个新面貌面向社会。体育行业以运动员自身情况为基础,注重诚信,积极的和公众沟通。在我国足球领域,在对话社会的时候,要以大众化报纸为主流,以自媒体短视频及座谈会等交流方式辅助。缩小我国体育行业和社会的距离。熟练运用多媒体提高运动员与社会群众沟通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参考正确的建议。让不同的足球队伍基于自身的训练情况自主化练习,素质与成绩全方面提高。  大数
期刊
当下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日趋紧迫,国民体质健康倍受重视。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幼儿的发展颇受重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时时受到各界的关注,运动是影响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幼儿健美体态的形成,而且能使幼儿身体在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性加强。除此之外,身体的活动对幼儿诸多方面的发展亦有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活动能给幼儿的心理与行为、认知与情感等带来的难以用直接的经
期刊
个性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前途,人的个性充分发展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其成才非常重要,高校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体育教学有着鲜明的特点,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意志磨炼,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  个性,也称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个人生理素质和客观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
期刊
在初中体育的课堂中,中考体育是影响初中体育课程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当前中考体育考试中的标准和要求,对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应地作出调整,使得体育课程更符合考试的准则。初中体育的教学,既要注重考试的方向和动态,也要着重培养学生强健的体格体能,增强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初中阶段,小学生初中后,学生学习的科目增多,锻炼时间很少。因此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培养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实现学生综合性全面发展的关键点。体育课程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体育是一项多边互动式活动,基于现阶段的小学生状况,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与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小学体育课堂加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通过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
期刊
人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是协调与冲突共同连接的,因而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初中学生的身体的发育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学生的心理认知的速度和水平远远未能达到对身体的正确了解和掌握的匹配度。在这个阶段学校和老师需要设计合理的困境让学生们通过身体与心理的双重体验中锻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1 初中阶段学生体育教学的心理基础  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进程中一段极为孤独的阶段,他们的生理状态极为快速
期刊
在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武术进校园的现状以及问题,浅谈武术进入校园的教师队伍应提升的能力和教学方式,提升武术教育者的课堂质量。对于当今武术进校园的现状课堂质量,在教师方面,多数的学校都是缺少专门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老师,而从事武术教学的武术教师普遍是“半道出家”,在武术方面的理解和认知不太全面,仅仅凭对武术技术的一知半解进入校园授课,给学生武术教学可能出现偏差,从而减少学生对学习武术的热情。
期刊
在新课改目标的不断发展之下,对初中的体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其主要要求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从体育健康发展的角度不断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农村的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其在初中体育过程中的创新教学策略。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在中考中占据了一定的分数比例,尤其是在农村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其路径的创新性策略研究,教师除了注
期刊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学生学业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心智的发展。而在学生心智培养中,抗挫折能力培养是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并在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性对待成果与失败。在本文研究中,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  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教育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