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诗人情感蒸馏后的产物,冬青的诗就是饱满的情感获得了一种语言形式之后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包括爱情、乡情、生命三个主题,三个主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爱。冬青诗歌的旋律即是情感的旋律,其作品对内心世界的感受、体验细腻入微,尤其擅长用比喻。冬青将纯真深挚的感情全心倾注于诗歌,再一次向我们重申了诗歌和情感之间的永恒关系——情感在,诗歌就在。
关键词:冬青;诗歌;情感;《爱的旋律》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诗歌是诗人情感蒸馏后的产物。冬青的诗就是饱满的情感获得了一种语言形式之后的自然流露。他全身心地投入诗歌创作,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滚,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对爱的执著聚焦成了他表情达意的闪亮点。
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滴泪,或者一抹笑、都体现着作者感情最纯粹的部分。无论初恋的伤逝、重逢的喜悦、离别的怅惘,或是失之交臂的遗憾,或是回首时的不堪,无一不表现出爱的真挚,爱的坦诚。
他的作品包括爱情、乡情、生命三个主题,三个主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爱。他的诗歌的旋律,即是情感的旋律。在《爱的旋律》中一下就彰显出诗歌沉郁而高亢的格调。“啊,姑娘/我看见你正在悲伤/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饮泣在小树的枝头上/这声声啼鸣绞杀着一个男人的愁肠/我多想把你的悲伤融进我的酒杯/哪怕这是一杯苦酒/我愿意独自一人喝下”。直白的情感毫无遮挡,穿透人的心扉,而这样的句式一咏三叹,让爱的旋律回肠荡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决堤而出之势。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让现实生活的“境”与溢出纸外的真情相呼应,自成冬青诗作的佳境。他的诗,有的直抒胸臆,情动于衷;有的借景抒情,情因景生;有的移情于景,景中见情。
冬青的诗对内心世界的感受、体验细腻入微,当心灵一旦受到外部触动,有时又会出现一连串的心象序列。作者要把它表达出来,发而为诗,往往是以心象来融合眼前的物象或融合记忆中的、甚至是神话中的形象来加以表达。
他的诗擅长运用比喻,比如《心潮》中的山巅、江水,《相思》中的红豆、落叶,都寄托了他真挚的情愫,而当一般的比喻已不足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他便选择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进而将比兴与象征融合起来,将叙述与象征融为一体。《天鹅殉夫》是一首叙事体长诗,作者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倾注全部心力,塑造了两个艺术形象:天哥和地妹。“天哥受伤鲜血流/地妹引颈吻伤口”诗作一开始,就产生了抢眼的艺术感染力,进入了神话般的故事情节。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成为他抒发真挚感情的突破口。 “天哥用他所有的爱爆发出来的能量/赶跑了野猫/而天哥也奄奄一息/遍体鳞伤/地妹从惊骇中清醒过来/紧紧地拥抱着天哥/眼泪汩汩地流/流出了真情流出了爱意/她用自己的柔情去抚慰天哥受伤的身体”。
诗歌前后衔接,环环紧扣,有开始,有发展,有起伏,有波澜,有失望,有幸福,感情的发展脉络清晰,转接自然,续续相生,环环相扣。
为了达到更强的艺术效果,作者还巧设各种情境,让情感激发得更加浓烈。天哥为了护地妹,与野猫的搏斗,猎人伤天哥,天哥和地妹的生死对话,诗歌的动情点被一下凸显了出来。“她的双眼流出了鲜血/一滴一滴滴在了绝壁崖上/然后用嘴叼着天哥的遗体/纵身跳下了深不见底的绝壁崖/悲嚎声在绝壁崖上经久不息地回响/连山上的所有树林都弯下了腰/百鸟悲鸣风雨交加天色暗淡无光”。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唯有情真、情深,作者的思路才通达气畅,文如泉涌,读者读后为之动容,引起共鸣。
如果说作者对爱情的信仰来自历史与现实的彼岸,来自心灵的深处,绝对的纯净,绝对的真挚,它生长在灵魂的家园,那么他的乡情,就是由遗传力量所造就的心理倾向,它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人生的变迁、世事的喧乱而淹没,那是一种灵魂归属的渴望,照亮他人生的长河。
他的乡情许多都是与特定的重庆地域联系在一起的。独特的风景出现在冬青的诗中。他怀念长江,却维系着一个更亲切的地方——江津。“已经多么遥远/木船横渡在两岸/顶着江风艄公敞开胸膛/紫红色的脸上神色肃然/有力地划动双桨/木船颠簸在波浪中/浪花打湿了衣衫/冲过涟漪的漩涡/在惊骇中抵达了彼岸”。那种既近在咫尺而又如隔天涯,似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使他的思念穿越七十多年的人生,回到儿时岁月。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真正的诗歌,不仅要与人肝胆相照,还要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只有这样的诗,才是存在之诗,灵魂之诗。不论是甲午风云的波涛滚滚奔来,民族的痛不敢忘却,还是对一脸肮脏神情疲累的清理下水道的工人的礼赞,冬青的诗都承担了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他关注中国命运,也关注现实民生。在玉树地震中,作者的精神风暴席卷,好比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心灵的震中,蕴藉的一切情感被快速地逼了出来。在悼念为救人而献出生命的中央电视台记者非亚的诗中:“再也见不到她手中的话筒/再也见不到她充满活力的报道//她去了/我的眼睛追踪着她的脚步/我的泪水流淌在她微笑的照片上”。对美好年华的惋惜和对见义勇为精神的歌颂交织在诗行中,我们看到强烈的情感有了一个庄严的表达形式。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利益至上的时代,精神的表达,以及心灵的呢喃,几乎完全被物质和欲望所吞没,而冬青作为商界人士,他所专注的恰恰是物质所无法覆盖的精神印痕,是欲望所无法粉碎的心灵独语,这真的十分难能可贵!
把真切的生活情思融入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将生活中曾震撼过自己心灵的人或事写入诗行,感情越朴实,生活的气息越浓厚;描摹越细腻,引发的共鸣越深刻。在冬青的诗作中我们找到了爱的明鉴:假如能享有生命中的爱,那么,就让诗来做它的证明;假如在世间实在无法全部实现这样的爱,那么,就让它永远地存在于诗里,存在于自己心中。
冬青对诗歌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再一次向我们重申了诗歌和情感之间的永恒关系——情感在,诗歌就在。
上官燕,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学学会会员。曾在《中国作家报》《杂文选刊》《四川日报》《青年作家》《中外文艺》《星星》诗刊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两百余篇。其编剧的电视片《这是一片热土》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一等奖。
本栏责编:鸢尾
关键词:冬青;诗歌;情感;《爱的旋律》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诗歌是诗人情感蒸馏后的产物。冬青的诗就是饱满的情感获得了一种语言形式之后的自然流露。他全身心地投入诗歌创作,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滚,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对爱的执著聚焦成了他表情达意的闪亮点。
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滴泪,或者一抹笑、都体现着作者感情最纯粹的部分。无论初恋的伤逝、重逢的喜悦、离别的怅惘,或是失之交臂的遗憾,或是回首时的不堪,无一不表现出爱的真挚,爱的坦诚。
他的作品包括爱情、乡情、生命三个主题,三个主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爱。他的诗歌的旋律,即是情感的旋律。在《爱的旋律》中一下就彰显出诗歌沉郁而高亢的格调。“啊,姑娘/我看见你正在悲伤/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饮泣在小树的枝头上/这声声啼鸣绞杀着一个男人的愁肠/我多想把你的悲伤融进我的酒杯/哪怕这是一杯苦酒/我愿意独自一人喝下”。直白的情感毫无遮挡,穿透人的心扉,而这样的句式一咏三叹,让爱的旋律回肠荡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决堤而出之势。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让现实生活的“境”与溢出纸外的真情相呼应,自成冬青诗作的佳境。他的诗,有的直抒胸臆,情动于衷;有的借景抒情,情因景生;有的移情于景,景中见情。
冬青的诗对内心世界的感受、体验细腻入微,当心灵一旦受到外部触动,有时又会出现一连串的心象序列。作者要把它表达出来,发而为诗,往往是以心象来融合眼前的物象或融合记忆中的、甚至是神话中的形象来加以表达。
他的诗擅长运用比喻,比如《心潮》中的山巅、江水,《相思》中的红豆、落叶,都寄托了他真挚的情愫,而当一般的比喻已不足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他便选择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进而将比兴与象征融合起来,将叙述与象征融为一体。《天鹅殉夫》是一首叙事体长诗,作者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倾注全部心力,塑造了两个艺术形象:天哥和地妹。“天哥受伤鲜血流/地妹引颈吻伤口”诗作一开始,就产生了抢眼的艺术感染力,进入了神话般的故事情节。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成为他抒发真挚感情的突破口。 “天哥用他所有的爱爆发出来的能量/赶跑了野猫/而天哥也奄奄一息/遍体鳞伤/地妹从惊骇中清醒过来/紧紧地拥抱着天哥/眼泪汩汩地流/流出了真情流出了爱意/她用自己的柔情去抚慰天哥受伤的身体”。
诗歌前后衔接,环环紧扣,有开始,有发展,有起伏,有波澜,有失望,有幸福,感情的发展脉络清晰,转接自然,续续相生,环环相扣。
为了达到更强的艺术效果,作者还巧设各种情境,让情感激发得更加浓烈。天哥为了护地妹,与野猫的搏斗,猎人伤天哥,天哥和地妹的生死对话,诗歌的动情点被一下凸显了出来。“她的双眼流出了鲜血/一滴一滴滴在了绝壁崖上/然后用嘴叼着天哥的遗体/纵身跳下了深不见底的绝壁崖/悲嚎声在绝壁崖上经久不息地回响/连山上的所有树林都弯下了腰/百鸟悲鸣风雨交加天色暗淡无光”。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唯有情真、情深,作者的思路才通达气畅,文如泉涌,读者读后为之动容,引起共鸣。
如果说作者对爱情的信仰来自历史与现实的彼岸,来自心灵的深处,绝对的纯净,绝对的真挚,它生长在灵魂的家园,那么他的乡情,就是由遗传力量所造就的心理倾向,它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人生的变迁、世事的喧乱而淹没,那是一种灵魂归属的渴望,照亮他人生的长河。
他的乡情许多都是与特定的重庆地域联系在一起的。独特的风景出现在冬青的诗中。他怀念长江,却维系着一个更亲切的地方——江津。“已经多么遥远/木船横渡在两岸/顶着江风艄公敞开胸膛/紫红色的脸上神色肃然/有力地划动双桨/木船颠簸在波浪中/浪花打湿了衣衫/冲过涟漪的漩涡/在惊骇中抵达了彼岸”。那种既近在咫尺而又如隔天涯,似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使他的思念穿越七十多年的人生,回到儿时岁月。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真正的诗歌,不仅要与人肝胆相照,还要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只有这样的诗,才是存在之诗,灵魂之诗。不论是甲午风云的波涛滚滚奔来,民族的痛不敢忘却,还是对一脸肮脏神情疲累的清理下水道的工人的礼赞,冬青的诗都承担了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他关注中国命运,也关注现实民生。在玉树地震中,作者的精神风暴席卷,好比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心灵的震中,蕴藉的一切情感被快速地逼了出来。在悼念为救人而献出生命的中央电视台记者非亚的诗中:“再也见不到她手中的话筒/再也见不到她充满活力的报道//她去了/我的眼睛追踪着她的脚步/我的泪水流淌在她微笑的照片上”。对美好年华的惋惜和对见义勇为精神的歌颂交织在诗行中,我们看到强烈的情感有了一个庄严的表达形式。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利益至上的时代,精神的表达,以及心灵的呢喃,几乎完全被物质和欲望所吞没,而冬青作为商界人士,他所专注的恰恰是物质所无法覆盖的精神印痕,是欲望所无法粉碎的心灵独语,这真的十分难能可贵!
把真切的生活情思融入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将生活中曾震撼过自己心灵的人或事写入诗行,感情越朴实,生活的气息越浓厚;描摹越细腻,引发的共鸣越深刻。在冬青的诗作中我们找到了爱的明鉴:假如能享有生命中的爱,那么,就让诗来做它的证明;假如在世间实在无法全部实现这样的爱,那么,就让它永远地存在于诗里,存在于自己心中。
冬青对诗歌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再一次向我们重申了诗歌和情感之间的永恒关系——情感在,诗歌就在。
上官燕,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学学会会员。曾在《中国作家报》《杂文选刊》《四川日报》《青年作家》《中外文艺》《星星》诗刊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两百余篇。其编剧的电视片《这是一片热土》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一等奖。
本栏责编:鸢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