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反思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宵节》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来几张资料开始讲解,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许多教师拿到《语文课程标准》看到这段话时,只注意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忽视了“公民”这个极为重要的词语。“公民”并不是“儿童”的同义词!要一个六七岁的学生就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确有些困难。可想而知,学生手中大段陌生的文字资料并非他们亲自动手所得,经历学习过程的并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家长,难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家长?收集检索大量的信息固然重要,但能否以批判性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不容忽视。当然,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是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就写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是第三学段(5—6年级)才要求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准确地解读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低年级的学生以具备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和实物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具吸引力。我们不如明确要求:去搜集相关图片和与元宵节有关的实物,再请教—下家人,听他们讲一讲相关的信息,这样会更具实效性。谨记:搜集资料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资料展示厅”。
  二、无节制地合作学习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珍贵的纪念》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请小明友们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亭子是谁建的?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小刺猬为什么站着不动?第二次:请同学们齐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亭子周围的景色怎样?花是谁种的?为什么“这才是珍贵的纪念”?课堂上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独特见解,他们怎么了,难道不愿意展示自己?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笔者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讨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笔者还看到有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开来让两个学生合作读,如:读《看花灯》一文时,“(一生)元宵节,(一生)看花灯,(一生)大街小巷(一生)人欢腾。(一生)纸糊的金鱼(一生)吐泡泡,(一生)纱做的猴子(一生)眨眼睛。有的教师为了有这种形式,根本是走过场。比如:一位老师说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他在教室走两圈马上叫停,时间我估计了一下,最多一两分钟。大家可以想象这一两分钟四个孩子能把自己的意见发表完吗?组长又能整合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老树的故事》时是这样进行学科整合的:
  “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次音乐家,用你喜欢的曲子唱一唱《老树的故事》。”
  可以想像,《老树的故事》这么抒情的诗歌配上学生所熟悉的欢快的儿童乐曲会何等滑稽!诗人柯岩如果能够听到,不知会做何感想?还不如配上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天鹅》,让学生多读一读,背一背,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反思: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
  四、无止境地运用电教手段
  现象:笔者在上学期听了一堂语文课《迷人的夏天》。这位老师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每一段文字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图片,有的还配上了音乐。一堂语文课几乎学生没有动过语文书,课文都做成了课件。孩子们犹如看电影一样,时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啊,哇……”有趣极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一个难以理解的词语“畅想”,她出示了好几张图片。结果自己在引导时出错了,她说:“在这样繁星点点的夜空底下,这时你什么都可以想,胡思乱想,这就叫……”但学生并没有说“畅想”二字,而是说的“胡思乱想”,弄得来是啼笑皆非。
  反思: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为了学习的需要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学生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扩大教学容量。现代科技手段它只是一种学习的辅助手段,它什么时候运用,运用多少都有讲究的。就一节课而言,媒体呈现时机一般可分作三类:开头呈现,中间呈现,结尾呈现。开头呈现主要用于设疑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中间呈现一般涉及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其他文献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后,结合当时市、区商业亟待恢复与发展的迫切需要,1979年红大复校开课之初,即同时建立了商管系,开始时只有商业企
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最熟悉的科目,,不要刻意的去学习,因为在生活中要使用语文的时候实在太多了。可是要学好语文却使很难的。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欢迎的科目却也是很难的。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字词训练,对课文的没有激-情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很多字词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语文成为了学生头疼的科目。引用电教技术后,我们使用美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如何备好数学课  提起备课,没有人比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更具有发言权的了。而教无定法,"如何使相对稳定的教材与不断改进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传统教学法里有不少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在此,我想从
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指导后的练习和巩固,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形式之一。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和发展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而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批改学生作业是做老师的最经常性的工作,我们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何改进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使我们的付出获得相应的价值,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不变的要求 
王建辉在《出版广角》2000年第12期著文认为,编辑成才的公式即长×宽×高。长是专业特长,即专家;宽是知识面,即杂家;高就是政治素质,即政治家。这是一个三维世界,缺少哪一个维度都不行。我
眼下快到天麻的引种季节,(即10月-11月秋栽),由于近年来天麻在国内外需求量增大,所以,栽培效益明显上升。天麻的栽培虽然不十分困难,但必须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才能有可能引
新形势下由于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那么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显得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数学课程理念、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
长期以来,有些学者认为,苎麻冬季深挖有利于来年增产,而我们在调查苎麻高产示范户八斗乡仁安岭村尹英西的经验和烟墩乡墩村2组鲁应华同志时他们的作法是将冬挖改为春挖。结
一、研究背景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一直是实务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配股公告的“知情效应”和“认同效应”研究》一文从市场反应的角度切入,从股价和交易量两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