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三需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完成一轮复习任务,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运用正确的知识类比手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本文主要以具体的例题来展开探讨,如何运用类比法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中来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高考理综分数增长。
关键词:类比法;复习课;应用
一、类比法的概述
1.类比法的概念
所谓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1]。它是物理学理论思维的重要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实现从一种已知延伸到未知的的方法,类比手法能够启发和开拓人们的思维,能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和方法,也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2.类比法的特点
在教学中类比手法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具有相似特性的条件下,因为类比法的特点是“先比后推”。“比”是类比的基础,既要“比”共同点也要“比”不同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自己充分论证研究符合类比的,才运用到课堂中。
3.运用类比法的前提条件
类比法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象之间要有共同点,只有共同点越多才能够越准确明了地得出推理结论,对象之间如果没有共同点或者相似点切忌进行类比。如果把某个对象的特有情况或偶有情况生搬硬套到另一对象上牵强附会地类比,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会使学生进入误区,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类比手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用类比法讲解物理概念
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学生脑海里有了清晰的概念和原理,才可以在考试中将所学的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虽然高中阶段所学到的物理概念很多,可能很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本来就不够到位,更谈不上分类汇总了。其实很多概念是有相似或者共通的地方,因此在学习概念和原理中善用好类比法进行教学,可以把概念和原理讲明讲透,帮助学生学懂、学深、学活,实现知识的融汇贯通。
比如质点与点电荷。质点是高中阶段最早学习到的一个物理模型,当在研究问题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然而在学习电场知识时,也要引入点电荷这一物理模型,它们都是理想化模型,教师可以将点电荷与质点作类比,让学生迅速理解到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电荷当作点电荷,也复习了质点的适用条件。
再比如加速度与感应电动势。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是描述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磁通量的变化率。变化率的概念在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而且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已经很熟悉了,相互之间进行类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到感应电动势的内涵,从而加深记忆顺便还巩固了加速度的特点。
2.用类比法构建物理模型
在物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物理模型有很多,比如为了方便研究电场和磁场,人为引入的电场线和磁感线这种“线”的物理模型,学生对这块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出现误解,以为“线”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与之进行类比,就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好这样的物理模型。因为电场线和磁感线这两个概念都是为了方便了解学习电场和磁场而人为引入的,都属于理想化模型,都是假想的曲线实际并不存在,都是有方向的曲线,线的疏密程度都表示场的强弱。
3.用类比法让学生识记物理公式
比如在讲授运动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和竖直下抛运动的位移公式时,由于在这个学习阶段涉及到的公式有很多,学生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将这几条公式一起罗列出来,分别分析清楚各个运动的异同点,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时,加速度向下的则g为正值,加速度向上的则g为负值,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没有初速度所以没有vo t
再比如讲授万有引力与 库仑力的公式时,两条公式所涉及的物理量都很多,学生很容易记错,如果我们在讲课过程中相互类比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组成,会很容易发现它们十分相似,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都和两个物体的质量或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力的方向都在两物体的连线上,两物体之间和两个电荷之间产生的力都属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4.运用类比法解题
听得最多的学习反馈意见,无非是概念和规律我都听得懂,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依笔者的观察总结问题大都出在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找不到切入点。但是在平时的习题评讲中,如果教师讲完一道例题后,随即让学生完成一道类似的题目时,学生的完成效果又会很好,通过观察发现学生能够较好完成的原因是学生将例题作为范本,从中获得启发,找到了解题的切入点,然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去分析使得问题得以解决。这充分说明了类比法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挑选几个典型题来探讨如何运用类比法高效解题。
4.1 物理模型类比
很多看似不同的研究对象,但是在结构和物理模型上如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妨采取类比法进行分析研究,可能会获得不错的解题灵感。
例题1:如图4-1所示,A、B两物体用一根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物体左边有一竖直挡板.现用力向左推B压缩弹簧,然后突然撤去外力,B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以后带动A做复杂运动,从A物体离开竖直挡板开始运动以后有( )
A当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B当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C以A、B及弹簧为系统,系统的动量始终等于撤去外力时的动量
D以A、B及弹簧为系统,系统的机械能总等于撤去外力时的机械能
例题2:如图4-2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个带正电的小球,A球质量为2m,B球的质量为m,开始时两球相距很远,现在A球以初速度向B球接近,求:[2]
(1)当两球距离最近时,两球速度的大小;
(2)当两球距离又变得最远时,两球质量的大小。
例题1是两物体在弹簧的作用下的连接体运动模型,由于弹簧的弹力使物体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例题2是点电荷相互作用的运动模型,由于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例题2的模型好比与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两物体,使任一物体获得初速度。此时的轻质弹簧好比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弹簧压缩时类比于两点电荷间的斥力,当弹簧伸长时类比于两点电荷之间的引力。两个题目是可以运用模型类比来进行分析的。
4.2解题方法类比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看似所提的问题不同,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惊人的相似。下面利用两道题目对解题方法类比进行探讨。
三、结语
在如此紧张的备考时间里需要将全部知识都给学生复习一遍,要想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必须运用各种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方法为学生保驾护航。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构建好物理模型,培养好学习物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方向,形成解题思路,将这一学习过程从“学会”转化为“会学”,为学生全面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为将来的物理高考提供保障。因此,运用好类比法在高考复习课中提升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學科素养应是我们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丁邦兵.浅谈类比方法在物理学研究及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科教文汇[J].2009(36)
[2]付爱明.类比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物理教师:高中版[J]2011.9
[3]陈云斌.高中电学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2016.11
关键词:类比法;复习课;应用
一、类比法的概述
1.类比法的概念
所谓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1]。它是物理学理论思维的重要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实现从一种已知延伸到未知的的方法,类比手法能够启发和开拓人们的思维,能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和方法,也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2.类比法的特点
在教学中类比手法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具有相似特性的条件下,因为类比法的特点是“先比后推”。“比”是类比的基础,既要“比”共同点也要“比”不同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自己充分论证研究符合类比的,才运用到课堂中。
3.运用类比法的前提条件
类比法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象之间要有共同点,只有共同点越多才能够越准确明了地得出推理结论,对象之间如果没有共同点或者相似点切忌进行类比。如果把某个对象的特有情况或偶有情况生搬硬套到另一对象上牵强附会地类比,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会使学生进入误区,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类比手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用类比法讲解物理概念
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学生脑海里有了清晰的概念和原理,才可以在考试中将所学的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虽然高中阶段所学到的物理概念很多,可能很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本来就不够到位,更谈不上分类汇总了。其实很多概念是有相似或者共通的地方,因此在学习概念和原理中善用好类比法进行教学,可以把概念和原理讲明讲透,帮助学生学懂、学深、学活,实现知识的融汇贯通。
比如质点与点电荷。质点是高中阶段最早学习到的一个物理模型,当在研究问题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然而在学习电场知识时,也要引入点电荷这一物理模型,它们都是理想化模型,教师可以将点电荷与质点作类比,让学生迅速理解到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电荷当作点电荷,也复习了质点的适用条件。
再比如加速度与感应电动势。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是描述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磁通量的变化率。变化率的概念在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而且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已经很熟悉了,相互之间进行类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到感应电动势的内涵,从而加深记忆顺便还巩固了加速度的特点。
2.用类比法构建物理模型
在物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物理模型有很多,比如为了方便研究电场和磁场,人为引入的电场线和磁感线这种“线”的物理模型,学生对这块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出现误解,以为“线”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与之进行类比,就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好这样的物理模型。因为电场线和磁感线这两个概念都是为了方便了解学习电场和磁场而人为引入的,都属于理想化模型,都是假想的曲线实际并不存在,都是有方向的曲线,线的疏密程度都表示场的强弱。
3.用类比法让学生识记物理公式
比如在讲授运动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和竖直下抛运动的位移公式时,由于在这个学习阶段涉及到的公式有很多,学生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将这几条公式一起罗列出来,分别分析清楚各个运动的异同点,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时,加速度向下的则g为正值,加速度向上的则g为负值,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没有初速度所以没有vo t
再比如讲授万有引力与 库仑力的公式时,两条公式所涉及的物理量都很多,学生很容易记错,如果我们在讲课过程中相互类比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组成,会很容易发现它们十分相似,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都和两个物体的质量或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力的方向都在两物体的连线上,两物体之间和两个电荷之间产生的力都属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4.运用类比法解题
听得最多的学习反馈意见,无非是概念和规律我都听得懂,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依笔者的观察总结问题大都出在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找不到切入点。但是在平时的习题评讲中,如果教师讲完一道例题后,随即让学生完成一道类似的题目时,学生的完成效果又会很好,通过观察发现学生能够较好完成的原因是学生将例题作为范本,从中获得启发,找到了解题的切入点,然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去分析使得问题得以解决。这充分说明了类比法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挑选几个典型题来探讨如何运用类比法高效解题。
4.1 物理模型类比
很多看似不同的研究对象,但是在结构和物理模型上如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妨采取类比法进行分析研究,可能会获得不错的解题灵感。
例题1:如图4-1所示,A、B两物体用一根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物体左边有一竖直挡板.现用力向左推B压缩弹簧,然后突然撤去外力,B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以后带动A做复杂运动,从A物体离开竖直挡板开始运动以后有( )
A当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B当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C以A、B及弹簧为系统,系统的动量始终等于撤去外力时的动量
D以A、B及弹簧为系统,系统的机械能总等于撤去外力时的机械能
例题2:如图4-2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个带正电的小球,A球质量为2m,B球的质量为m,开始时两球相距很远,现在A球以初速度向B球接近,求:[2]
(1)当两球距离最近时,两球速度的大小;
(2)当两球距离又变得最远时,两球质量的大小。
例题1是两物体在弹簧的作用下的连接体运动模型,由于弹簧的弹力使物体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例题2是点电荷相互作用的运动模型,由于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例题2的模型好比与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两物体,使任一物体获得初速度。此时的轻质弹簧好比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弹簧压缩时类比于两点电荷间的斥力,当弹簧伸长时类比于两点电荷之间的引力。两个题目是可以运用模型类比来进行分析的。
4.2解题方法类比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看似所提的问题不同,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惊人的相似。下面利用两道题目对解题方法类比进行探讨。
三、结语
在如此紧张的备考时间里需要将全部知识都给学生复习一遍,要想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必须运用各种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方法为学生保驾护航。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构建好物理模型,培养好学习物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方向,形成解题思路,将这一学习过程从“学会”转化为“会学”,为学生全面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为将来的物理高考提供保障。因此,运用好类比法在高考复习课中提升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學科素养应是我们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丁邦兵.浅谈类比方法在物理学研究及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科教文汇[J].2009(36)
[2]付爱明.类比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物理教师:高中版[J]2011.9
[3]陈云斌.高中电学试题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