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艺术创作源于情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aia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传达的是思想,而艺术传达的最佳方式是情感的。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关键,是贯穿艺术中最不可或缺的灵魂。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丰富的情感推动艺术家们创作,艺术创作的过程基于情感之上,真挚的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
  一、情感是艺术的生命
  1.艺术创作离不开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艺术作品中不或缺的,一件艺术作品倘若少了情感,它的存在就成了一件物质的躯壳,连同生命力一起消失,这样便不能称其为艺术作品了。想要创作出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只有在艺术家与所创作的形象情感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表现与其创作的艺术品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在艺术创作时,即便艺术家的情绪低落,也可以创作出令人震撼的作品。一切艺术都饱含着情感,不同的的情感能创作出不同感受的作品,由此说明,艺术的创作必须建立在情感之上。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映射着现实生活。
  2.情感创造了艺术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艺术创作丰富了人的生活,升华了人的情感。如果艺术创作失去了情感经营的话,就会陷入模仿的局面。在语言、行为上进行模仿,在情感上处于隔离的状态。
  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也是人最难克服而又依赖的天性。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人和动物都无法脱离模仿。模仿使我们学会了生存的基本技能,但也导致了言语和行为的同一性。如果人类在创造领域时,过度的模仿就会使我们丧失创造能力。在艺术创作方面,如果过多的借鉴,反复的技法临摹,雷同的创作理念等,会使作品苍白无力,思想空虚,没有生气。不管是对西方绘画的模仿,还是对传统绘画的模仿,这都不能把艺术创作者的内心感受传达给观众从而进行真诚的沟通,与此同时也不能够引发观赏者的人文思考和对美的感受,并且会逐渐导致艺术家们创作潜能的丧失。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情感的释放才能使作品具有價值与吸引力。
  3.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人的艺术灵感来自于生活体验,而蕴孕艺术的前提必然是丰富的情感,有了丰富的情感,就可以天马行空的创造出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意象。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的目的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别人。” 例如,齐白石画的虾,形态栩栩如生。显然,画中虾的形象是画家对生活形象的捕捉,进行艺术加工、提炼、概括而创作出来的。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灌注着自己强烈的感情,才能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艺术形象,也只有这样的艺术形象才具有感染别人的艺术力量。
  二、艺术创作追根于情感
  情感的表达称之为艺术创作,而要完成这种艺术的表达,情感表现将成为必然。只有在创作过程中注入艺术家的真挚情感才能给观赏者有深刻的记忆与感染力。情感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真诚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想象,也就没有所谓的艺术创造。
  如徐渭,他是天才,是悲剧的主角,他的一生非常贫困与坎坷。他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愿望,但他八次科举落第。由于生活的落魄,政治上的黑暗,他多次自杀未遂,中年还因发狂杀妻而下狱,晚年靠卖字画甚至卖书卖衣度日,最终潦倒而死。在生活的种种磨炼中,形成了他狂傲不羁的个性。他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赋予作品强烈的情感,他善于狂草,笔墨挥洒的淋漓精致,由此,他把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强烈抒发内心情感的境界,把在宣纸上大胆挥洒笔墨的表现力达到了极点。然而在当时的艺术文化没有不充斥这个情感的概念。只有徐渭,受到不断打击,悲剧人生的他在这深奥的领域之中,才能够完美的把绘画与狂放不羁的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好的艺术作品。就因徐渭的落魄经历的才致使他晚年画作达到顶峰,作品中无不透露着他叛逆的性格和超尘拔俗的情怀。
  所以说,艺术家在整个艺术活动中是以情感人的,处处都离不开情感因素,艺术家对任何事物,不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融进对该事物的理解和态度,不想用自己所熟悉的表现形式予以表现的话,我认为他所创作的作品是索然无味的,当然它无法感染观赏者,也无法与人产生共鸣。
  三、艺术家与作品的情感
  古罗马的美学家朗吉弩斯曾说过:“如果没有理智的控制那些情感,而是放纵这些激情澎湃的情感,那就会像一只没有缰绳的野马,漫无目的的四处奔腾最终把澎湃的感情与抑制不住的冲动一起流失后陷入危险,”所以我们要是不是的拉扯缰绳,才能更好地控制与发挥个人的情感。
  确实,构成艺术作品的中心就是情感,而在美术创作中所选定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和感受到的,还必须在它内在的意味上再加自己的情感体会。因为肤浅的情绪将会导致艺术作品的空洞,而理想的画面应该是一种情感的凝缩。所以,只有使创作者本身也为之所动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抚慰观赏者心灵的内在力量。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是情感表现的基本方式。要想把审美情感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必须在创作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来完成内心的情感体验。倘若画家对身边事物,美景没有深刻的感受,只是单纯的临摹当下实景,是不会有好的创作的,即便偶然创作出来也是索然无味的,不会给人以美感的感受,也不会给予观赏者人生的启迪。
其他文献
课外活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们这样一个学生基础差、教师经验少的农村小学,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从一点一滴的基本功抓起,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整体优化,使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培养。要完成这一重任,把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有关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十几年的小学高年级教学,我总是向每一节40分钟要质量,从备课到课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班主任除了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班集体建设等工作外,还有其他个人生活等琐碎需要忙碌。各种繁重的任务集中于一身,够班主任累的气喘吁吁了。此时,班干部的培养就能缓解了班主任工作的负担,也起到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作用。换言之,班干部的培养不仅仅是给班主任“捡了个轻松,图了个方便”,也在无形中为孩子们成为未来发展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对于农村学校班干部的培养,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文本再构”是上海市教研室英语教学专家、资深教研员、特级教师朱浦老师提出的,是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英语教学最热门的话题。2011年初我有幸參加了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联合承办的中西部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给我一个认识“文本再构”
期刊
近几年,我县倡导“三环一式”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以下就“三环一式”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谈谈几点反思。   一、自主先学  “自主先学”是“三环一式”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后续教学的基础。在先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題:一是“先学”在什么时候进行?安排多少时间为宜?二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先学”?如何设计“导学案”?三是学生“先学”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如何检测目标是否达成?
期刊
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以此达到教和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这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更不是让学生“自由地”任意活动,而是力图破除“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它要求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
期刊
今年9月份我们道朗、夏张两个乡镇数学研究小组结合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这一主题在道朗镇二中展开研究,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两个乡镇的分管领导、学校校长和全体数学教师,我们有幸邀请了区教研室领导马主任、王老师参加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听评了魏广乾、段学涛两位教师的课,有两个乡镇的6位骨干教师进行了点评,马主任和王老师站在一定数学的高度,结合研究主题和数学高效课堂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教学生掌握已知、探索未知,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
期刊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教师,在农村工作已经18年了。18年来,每一个教师节都像平日一样从我身边悄悄溜走,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没有较高的荣誉。但就在这样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诺言:努力做一名让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  做一名好老师,要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的言行健康向上,学生就會耳濡目染,积极向上。现在农村学校的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
期刊
情绪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情緒,一种是消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如果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情绪占上锋,整节课的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学习气氛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如果大部分学生的消极情绪占上锋,教师与学生很难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探究活动,甚至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一个“情绪调节器”,随时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调节,把学生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
期刊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的引导下,“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应用而生。而所谓的“少教”和“多学”恰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少教多学”教育理念  “少教多学”并非新潮的教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开导学生但不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