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應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①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目前以钢铁材料为主,还应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②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③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④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⑤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可以简化设计。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⑥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
1、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提高: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 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 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 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集成制造系统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3、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4、工业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二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第三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五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5、分布式控制系统
由一台中央计算机对若干台现场测控计算机或智能控制单元进行指挥控制,便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两级、三级或者更多级。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集中操作、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等,计算机都能顺利完成。除了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还可以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在线最优化、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等功能,成为一种集测、控、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控制功能多、系统可扩展、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方面,其故障影响面较小。系统还具有连锁保护的功能,通过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较好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6、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
各种自动机械、自动生产线及各种自动化设备,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又一具体体现。如:各种高速香烟生产线、印刷包装生产线、邮政信函自动分捡处理生产线等,这些生产线中广泛应用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如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器,人机界面控制装置与光电控制系统等。
7、汽车电子化产品
汽车上比较常用的如电流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等指示仪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油量传感器。电子化仪表已经取代机械式仪表。这是由于机械式仪表一旦出现故障将很难处理,而电子化仪表则不同。采用电子化仪表不仅可以改进驾驶员的目视性,还有助于汽车仪表的多样化。
8、在微型机电化中的应用
通过半导体蚀刻技术,已经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实现机械和电子的融合,CPU、机体、传感器、执行机构就可以集成在一起,而且体积小,同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在军事、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占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优势。[1]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
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2、系统化
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通信功能大大加强,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4、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5、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6、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
参考文献
[1]魏伟.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9
[2]陈菊华.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
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應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①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目前以钢铁材料为主,还应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②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③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④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⑤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可以简化设计。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⑥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
1、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提高: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 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 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 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集成制造系统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3、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4、工业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二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第三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五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5、分布式控制系统
由一台中央计算机对若干台现场测控计算机或智能控制单元进行指挥控制,便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两级、三级或者更多级。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集中操作、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等,计算机都能顺利完成。除了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还可以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在线最优化、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等功能,成为一种集测、控、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控制功能多、系统可扩展、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方面,其故障影响面较小。系统还具有连锁保护的功能,通过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较好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6、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
各种自动机械、自动生产线及各种自动化设备,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又一具体体现。如:各种高速香烟生产线、印刷包装生产线、邮政信函自动分捡处理生产线等,这些生产线中广泛应用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如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器,人机界面控制装置与光电控制系统等。
7、汽车电子化产品
汽车上比较常用的如电流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等指示仪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油量传感器。电子化仪表已经取代机械式仪表。这是由于机械式仪表一旦出现故障将很难处理,而电子化仪表则不同。采用电子化仪表不仅可以改进驾驶员的目视性,还有助于汽车仪表的多样化。
8、在微型机电化中的应用
通过半导体蚀刻技术,已经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实现机械和电子的融合,CPU、机体、传感器、执行机构就可以集成在一起,而且体积小,同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在军事、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占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优势。[1]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
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2、系统化
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通信功能大大加强,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4、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5、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6、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
参考文献
[1]魏伟.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9
[2]陈菊华.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