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深沉悼弟情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lp5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人类诸多情感中,最能震撼人心,千古传唱的莫过于发自肺腑的真挚亲情。《人琴俱亡》就是这样一篇让我们感动的文章。
  《人琴俱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本文短小精悍,却感人至深。文章通过对子猷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弟弟真挚的关切和对弟弟去世深深的哀伤。
  文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王子敬亡故。虽只字未写子猷顿足捶胸,呼天抢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子猷内心的伤痛不言而喻,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子猷的悲伤之情。“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更可谓是“字字血,字字泪”。子猷内心的哀恸掺杂着些许讶异溢于言表。结句“乘舆来奔丧”更突出他奔丧的急切。子敬“不哭”并非是其无情,其实这是他对情感的强忍克制,他已把那份真切的痛苦,深沉的忧伤深深地埋在心底,这种哀恸之情直到弹琴而“琴不调”时方才喷涌而出。
  第二部分写子猷守灵,因悲恸过度,最后也撒手人寰。本部分写子猷“取子敬琴弹”,欲以琴声表达对弟弟去世的伤感痛切之情,但弹者心已死,终曲不成调。最后无奈掷琴悼弟,原以为自己病重而将生死看得很开的子猷,没想到自己在人生的最后行程中仍要承载如此深重的伤悲,也没想到自己尽力掩饰的无情竟被“琴”这无情之物戳穿。当我们读到子猷将琴摔到地上痛彻五腑地嘶喊:“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谁不五内俱裂?这是怎样的绝望无助的悲鸣,这是怎样真挚深沉的痛楚呀!
  
  单位:江苏射阳新坍中学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文化发展目前适逢前所未有的机遇,“非遗”项目久旱逢甘霖,异军突起,如山东潍坊已形成一批以“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品牌,并逐渐走上国际舞台。然而,
“文化”重构是理解文化问题的较高境界,因此需要理解、认知、把握各个不同层面文化的真正内涵,这样才能认识文化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应该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地
一港商利欲熏心,为牟取暴利,在江苏设立三家空壳公司,与深圳不法商人遥相呼应,开出3亿多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疯狂抵扣2500余万元国家税款…… A Hong Kong businessmen want
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体制的传统,造成文化企业在治理结构上仍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不能吸引社会资金对艺术表演团体的捐赠和赞助;社会保
作文的训练,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人也有“言为心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应为事而作”这样的言论,这就是说文章是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是表达自己态度和情感的,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学生写文章也不例外。因此,对已有一定文字基础和初步写作能力的初中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训练,使他们能写出观点鲜明、情感饱
“那样一个年代,你真能分得清,谁是受害者?谁是迫害者?”  多年来,北京文化研究者王克明总会想:到哪里去寻找失去的“礼”?这位常在陕北榆林山中研究丧葬风俗的老人,得到的答案是传统的:“礼失而求诸野。”  如今,王克明也试图将这个信条贯彻于历史书写:历时5年,老人遍访民间,搜寻了一份“文革”忏悔者的名单。名单上的32个名字,都曾是“文革”暴力的一部分。  时移事往,这些人大多跨进了花甲之年,最为年长
《中国残疾人》编辑部: 我是一个农村妇女。1998年2月16日,一辆大客车将我的丈夫和姐姐撞成严重伤残,肇事车主下落不明。我丈夫和姐姐住院治疗共花去5万多元,至今未愈。因为
2012年是中尼两国政府确定的“中国-尼泊尔友好交流年”。全国友协与尼泊尔世界文化网络协会于11月30日至12月6日,在尼泊尔共同举办“2012尼泊尔-中国友谊周”活动。此次活动
2013年,对于广西1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的文化产业而言,又是一个春天,和风拂面,催人奋进。这一年,文化部的“倍增”计划、广西区的“十二五”规划和“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