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词作年考辨五则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明确了元好问五首词的作时,其中有拙《谱》未及者,亦有订正其失误者,还有学界对拙《谱》之词作系年持异议者,兼及对词意的新解和词人与交游的行迹.一、《江梅引》(红杏墙头粉光匀),“杨白花”暗指白华;二、《鹧鸪天》(临锦堂前春水波),此“临锦堂”在宋徽宗即位前之潜邸隆德宫;三、《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蒙泉”指定襄县南丛蒙山之三泉,词人与刘济川、周献臣曾约定共隐于此;四、《定风波》(离合悲欢酒一壶),甲辰秋词人至河南迁母葬路经永宁时作;五、《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外家”指嗣母张氏之娘家,在阳曲县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范读往往被多媒体取代.虽然多媒体的朗读很“标准”,但终究没有教师的范读暖心.因为学生觉得多媒体的朗读与自己无关,并留下教师也在“偷懒”的印象,就会逐渐养成不愿听、不用心读的不良习惯.rn课文是以抽象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他们感到自己与文本相距甚远.范读,是教师代替作者说话,以有声有情的语言对文字材料进行加工.富有情感的声音、饱含亲切的眼神、发自内心的动作无不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他们因此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期刊
让学生理解文意是小古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对于古今意思基本一致的字词,教师可让学生调动知识经验,自主学习.对于有注释的字词,不妨教给学生“注释搬家”的方法,将注释抄写到文中,读时就能立即看到对应字词的意思,教师简单提示即可.主要发力点应落在学生的疑惑处,抓住关键词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
期刊
每每回忆这段往事时,我总会突然想起杨绛在《老王》中写的这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的,我此时的感受恰如杨绛,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愧怍.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第一年,我遇见了一个学生,至今令我不能忘怀.他学习努力,懂事听话,活泼开朗,平静的双眸透露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特有的坚强.行文至此,记忆再次把我拉回了那个长长的走廊……rn那次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下课铃声响起后,我抱起学生刚刚上交的作文本走出教室,朝办公室走去.
期刊
某市小学四年级2021-2022学年上学期的测试卷中有一道阅读试题:读《看松鼠做巢》,回答问题.其中有一道小题如下:rn“它每次爬树,嘴里都叼着一片干叶子,像扛着一面不胜负荷的大旗.”这句话中,作者对小松鼠的动作观察得多么细致啊,而且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也这样来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动作:________.rn这道题看似平常,没想到众人莫衷一是.修辞填空题出现了三种情况:有的填比喻,有的填拟人,有的没答.仿写填空题出人意料,绝大多数学生虽然用上了“像”或“好像”,但仿写的句子既非比喻句,又非拟人句.兹
期刊
一次,在录播教室里上习作讲评课,有区主管领导听课.没想到,小杨同学还是出了问题.上课前,他一进教室就问我:“梁老师,我这次作文是不是写得很好?可以登\'荣誉殿堂\'吗?能范读我的作文吗?”因为忙于课前准备工作,我就匆匆地回了一句:“不能.”rn始料未及的是,就是这句话惹出了事儿.“荣誉殿堂”颁奖环节结束后,小杨同学竟然把自己的作文本撕碎,并团成了球状.我了解了情况,安慰了他几句,让他这节课好好听听其他同学的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一节课他自始至终也没听,就在那儿漫不经心地摆弄自己的钢笔
期刊
近几年,我校着力培养教师的命题能力,每学期期末都会举行命题比赛.仔细翻阅这些教师命制的试卷,阅读题编制忽视语文要素、无视目标梯度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思考.rn如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三年级的阅读试题是“豪猪先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四年级的阅读试题是“结合短文中\'阿姨\'的语言,说说她的想法”;五年级的阅读试题是“那个指出酒精浓度不够的同学走上讲台时心里会怎么想”;六年级的阅读试题是“假如你是小云雀,你心里会想什么呢”.这四道试题,除文本内容不同之外,难易程度几乎没有分别,更未顾及五年级下册
期刊
笔者最近研读了《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一书,它记录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与她的孙女——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研究员黄英老师两代教育人之间关于教育实践的沉思和对话.简单地说,这是一本关于学生、课堂、教师的思想实录.
期刊
一、统观单元目标,将语文园地内容融入教学中rn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描写的场景、细节,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梳理和总结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情深,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交流平台”的内容融入课文教学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将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情感体会得更加深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