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理念,重视教学设计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_la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在当前我省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考基于“以生为本”的地理教学设计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对“以生为本”的概念做了简要的阐释,重点结合自身教学设计的实践就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贯彻“以生为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基于“以生为本”教学设计的意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以生为本;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然而,从调查和了解的情况看,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仍然是“心中有书,目中无人”,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有的教师则过分迷信教材和参考资料,只局限于补充、调整,很少大胆创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在当前我省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考基于“以生为本”的地理教学设计极具现实意义。我结合平时教研活动的学习和交流,反思自身教学设计的实践就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以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以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根本。
  二、教学设计中如何贯彻“以生为本”
  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做到“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为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
  (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例如高一地理必修I“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理学的主干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感觉理解上比较困难。笔者对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如下:
  第一步:假设地表是均匀的,仅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请同学们结合热力环流的知识,在侧视中画出赤道和北极点之间的热力环流。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教师设问:“请同学们讨论“单圈环流”模式是否存在?如不存在,则会形成何种模式?”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考虑到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请同学们讨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否始终如图所示分布?讨论结束后请同学回答,教师点评并用动画演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再考虑到地表并不均匀,实际情况是海陆交替分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考虑到海陆热力性质差以后,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是否仍为条带状?具体如何分布?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我规划了四个步骤,层层推进,并安排了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学生画图、教师点评和展示等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揭开迷雾,发现真相”。每一个环节的设立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储备,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学设计要注重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规划活动和安排讨论,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合学生的“口味”,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做高一地理必修一“洋流的分布规律”部分的教学设计时,我规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课前我播放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并利用多媒体滚动播放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径和沉没地点及附近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课前就大致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导课环节我设置了问题:“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在41°N附近,为什么会有漂浮的大块冰山呢?”。
  导课环节这样设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迅速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洋流的分布规律部分的教学,我规划了以下活动探究教学:
  1 要求学生结合“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观察南北半球副热带和副极地海区洋流分布特点。
  2 请学生代表在大屏幕上向全班同学指出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和副极地海区的环流分别由哪些洋流组成。
  3 教师对学生代表的表现做出点评,并对以上区域洋流分布规律进行总结。
  4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分组讨论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和副极地海区大洋环流形成的原因。
  在这个活动探究教学中,学生始终在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互动也较多。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较好的实现学习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也能真正的得以体现。
  (三)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地理基础和能力水平。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一方面要考虑提供一个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的方案;另一方面,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多种可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适合于自己的要求和方式的学习中,逐步达到目标要求。例如:高一地理必修Ⅲ“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部分,我设计以下活动探究:
  1 读图(图1“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2“中国地形分布图”、图3“中国气候分布图”和图4“中国植被分布图”)找出,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2 分别将图2、图3、图4与图1进行对比、观察,思考三大自然区的界线与地形、气候和植被的关系。
  3 归纳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在这个活动探究设计中,我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问题的设计遵循有易有难,由易到难的原则。活动探究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都有机会可以体验到地理学习中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地理兴趣,积极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三、基于“以生为本”教学设计的意义
  1 “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前提和基础。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认为“教皈依学”,教学的本质是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德性和智慧,即庄子所说的“技”与“道”。教学的本质是学,教育必须转化为学习。而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科学合理的规划好课堂教学的环节和内容。
  2 “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规划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思考获得知识。从而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且从学生角度的思维能力出发规划教学,能较完整地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设计时,把学生当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去对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一致的。在地理教学设计时,只有坚持“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地理课堂中都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讨论,最终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我班上的英语小导师可不是我们常说的英语科代表。相反,他走向英语科代表的另一个极端,是个极端偏科“英语盲”。  老师和家长用尽了各种方法,仍然滴水不进,简直跟英语科目是天生的冤家。该生叫田罡,父母是菜农,两个姐姐已进工厂打工。父母对这个儿子充满期待,希望儿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初一入学测评时,田罡语文、数学都是A+,英语却让人大惑不解。据说,20分也是懵对的。  当初大家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我们横岗中
期刊
在学校承担省级课题研究以来,我作为一名课题组的成员,努力地把每一节课都作为提高课堂效率,向高效课堂迈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围绕研讨课题,教研活动开展了说课,上课,评课和反思活动,作为组长我主动承担了研讨课的任务。  课例背景:这一单元的课文是以快乐的夏天的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十分丰富。《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荷叶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已逐步运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滲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
期刊
一、案例的发生  临近期末,还剩下一套题没有讲完,而眼下就剩一节课了,所以我决定讲快一些,碰到费时费力而考试几率不大的题就绕过去。想必学生也乐意,于是开讲……前面六道题很顺利,第七题是根据所给情境对对联,难度较大,没有统一答案,再者考虑考试几率很小,于是我就直接讲第八题,但是没想到以刘笑彤、景兴涛等六七人却不同意,要求讲讲第七题。我说明原因后,他们居然还不同意,而且鼓动班里其他同学也要求讲讲…… 
期刊
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位于太平洋地区的中国,她的英语教学必须对未来时代负起责任,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身为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得不让人深思。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必须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我们的身份应由只是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求知的促进者,从原来的单兵作战改为师生间的密切合作,由重学生知识传授向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由重教学结果向重教学过程转变。我们应在
期刊
作文讲评不应该仅停留在斟字酌句的增、删、改、换上。作文讲评应该有一个习作训练的细微的切入点。并由此为起点,进行以欣赏为主的发散式讲评。  近两年来,笔者有幸参加本区中高段作文协作组。在协作组的研讨活动中,听取了许多老师精彩的作文指导课,当然更少不了老师们激烈地争论作文指导的有效性。曾经兴奋地把课堂搬进自己的班级。自己收获不小,孩子们也不亦乐乎。  前几次听课,老师们上的都是作文前的指导,我想做一次
期刊
长甸镇中心小学地处风景秀丽的鸭绿江畔,长甸镇中心小学下属11所村小,拥有48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149名,在校学生1264名。其中,中心校有27个教学班,1081名学生,教职工91名。学校承担了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责任心意识培养的研究”任务,在课题主持人于满海校长的带领下,课题组积极探索,潜心研究,使农村小学生责任心意识的培养逐步达到规范化、系列化,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责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加快,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除了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还应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对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而言,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已远远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怎样培养新型的、有较高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学生,已急切地需要我们来解决。  新一轮课改实验已经深入课堂,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
期刊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个教师都要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教学设计必须坚持新课程教育理念,以學生为主体引导、激发、促进学生为中心,而不是外在于学生的空洞说教。新课程改革呼唤与之相匹配的新的教学设计,呼唤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一、《大脑》课教学设计的实践  课堂实录1: 
期刊
漫漫三尺讲台路,白笔黑板写春秋。自从我们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备课上课就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永远是用昨天的知识,面对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人才。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教师的任务呢?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这两个字:备课。说到备课,真的是老掉牙的两个字,有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可是真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真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能力,就不能不重视备课这个环节。  钱正权认为: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