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声清越 玉色纯粹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1167-1248),在他的《题郑宁夫玉轩诗卷》作品中,曾留下了形容玉器的“玉聲贵清越,玉色爱纯粹”“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等旷古绝句。依笔者所见,用这些绝句来形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明清两代玉壶,一点都不为过。
  源于北京故宫的台北故宫,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年文物迁台时其文物总量是当时原故宫的四分之一,共计2972箱运到台湾。这些经过挑选的文物精品包括青铜器、书画、瓷器、玉器、古籍善本等众多类别,件件都称得上是价值连城的国之瑰宝。其中就包含有闻名遐迩的新石器时代的鸟纹玉饰、清代的翠玉白菜蝈蝈,以及明清两代的玉壶等玉器多达11445件。
  明清两代玉壶比较
  明清两代的玉质执壶,较我国古代唐宋时期的数量明显增多。其中明代,高大、执柄常位于腹部之上的执壶,往往所占比例较多;不过矮小大腹、执柄下移的执壶,也开始多见于市场。也许是受到陶瓷茶壶的影响,此类造型更接近于茶壶,造型有莲花形、花瓣形、方壶、圆壶、六角形壶等,有些壶身还会浅浮雕阳文诗句或开光雕琢山水人物、各类花卉纹等,可谓丰富多彩、变化多样。但是总体来说,虽然明代和阗地区的玉料开采较以前增多,但是优质玉料的数量不多,使得明代玉壶的玉质都达不到上乘,且与清代相比其工艺也粗糙不少。
  造型丰富多彩的清代玉执壶,玉质亦明显优于以往任何朝代。不仅有白玉、青玉、碧玉等多种材质,而且在数量上白玉壶、青白玉壶则明显多于其他颜色玉壶,上好的白玉亦尽可能被选来制作。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案》记载,从雍正元年(1723)就已有玉壶的制作,但大多数是收拾前朝留下的旧壶,且雍正二年至十一年(1724—1733)则很少做壶。但乾隆时期玉壶的制作数量较雍正时期则增加了许多,这些文字和数据均可在乾隆朝的活计档中查阅得到。
  明清两代玉壶欣赏
  发展到清王朝的中国古代玉雕艺术,不管是工艺的雕琢技术,还是玉料的开采,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加之素有“玉痴”之称的乾隆皇帝的推波助澜,中国古代玉雕艺术至乾隆时期,已经发展到了历史的高峰。期间玉雕件涌现了大量精美绝伦的作品,特别是宫廷陈设用玉,到了现在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器皿类玉器在那些陈设用玉中,所占比例非常之高,瓶、壶、盒、碗、炉、洗、香薰等被大量制作;这些玉器不仅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其日常陈设作用。而在这些玉质器皿中,玉壶又是对玉料要求最高、工艺最为复杂的玉质器皿之一。
  相比于其他类玉器,清代制作并遗留下来的玉壶存世不多,且平民百姓难得一见。下面就敬请读者朋友们,一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清两代玉壶的别样风采。
  明中晚期制“寿”字花卉纹玉壶(图1),带盖通高15、壶高13、宽15.8厘米。
  壶为白玉质,玉色泛黄,有绺。全器有灰斑与赭斑。壶身做六角形,有盖、束颈、平底,带管形流与把。颈部做牌状凸起,其上刻“寿”字,壶身浮雕缠枝番莲,腹下部则饰莲瓣纹。
  明中晚期制玉人物纹鹿钮盖莲花式执壶(图2),全高19.8、宽19.8、厚6.4厘米。
  壶为青玉质,满布赭斑。全壶作六角形,附盖、前流后柄,壶口作六花瓣式,盖、足亦作花瓣。腹浮雕莲瓣上琢“寿”字,头琢老翁、梅树、花鹿、山水等,壶上满雕云纹,柄上一尾蟠螭,盖顶钮琢跪鹿。
  明代制旧玉壶(图3),通高10.5、宽4.6×4、底径2.6×2.5厘米。
  壶为玉质,有赭斑,器身有璺。仿铜方壶为之造型,附钮盖、盘口微侈、斜肩、鼓腹、圈足。腹四面浮雕兽首衔环,足饰弦纹。
  清代制青玉莲瓣“寿”字茶壶(图4),高10.7、口径6.8、长18.2、腹径9.6厘米。
  壶为青玉质,呈褐黄色,有赭色瑕斑。茶壶壶腹浮雕双层莲瓣纹,内浅外深,外层莲瓣上各雕“寿”字和莲花纹,壶嘴和把手则刻饰云纹,器盖亦琢饰云纹。
  清代制青玉单柄茶壶(图5),全高10.4、口径7、底径6.65厘米。
  壶为青玉质。侈口,圆腹,浅足,长流,带盖。肩部浮雕一周叶纹,器身浮雕莨苕花叶纹,把雕作莨苕花叶,花心并嵌饰红玻璃,足底亦雕作花形。此壶应为痕都斯坦风格器物。
  清代制无柄白玉壶(图6),全高10.5、口径5.3、足径3.9厘米。
  壶为白玉质,琢作一有壶嘴、无手把的小壶。盖面及器腹上浅浮雕花叶纹及斜向弦纹。这种小壶可能是直接从壶嘴饮用,故壶嘴内壁有褐色物质,前端下缘已磨损。
  清代制玉盖壶(图7),全高18.0、宽17.1厘米。
  壶为玉质,带浅黄斑。器身作长圆形,附花苞盖,前流后柄、鼓腹、平底。腹琢以灵芝及花叶等纹,壶首琢兽首纹,盖饰灵芝纹。
  清代制青玉子母螭盖壶(图8),全高15.7、宽9.8、厚6.15厘米。
  壶为青玉质,有赭斑与白斑。器做扁椭圆形,直口,深腹中部微隆,单耳,浅圈足,注口作鸟喙形。把为一镂空雕大螭,与盖钮高浮雕小螭对望,合为子母螭;腹部浅雕旋涡纹与图案化纹饰,底部雕蝉纹,口沿、腹与底皆琢有弦纹。器底阴刻“乾隆年制”四字篆款。
  清代制青玉僧帽壶(图9),全高12.5、宽6.2厘米。
  壶为青玉质。僧帽壶口沿加有藏像五佛冠式,是前有流、后有柄的执壶,长颈、鼓腹、圈足。全器外壁、口沿、流口均饰浅浮雕缠枝花卉纹。
  清代制白玉壶(图10),全高15.8、宽18.9厘米。
  壶为白玉质,器盖及器身有裂纹。器呈扁形,凤首流、立龙柄,腹饰朵花纹,附花苞钮盖。
  清代制玉菊花带盖壶(图11),带盖高21.6、长11.8、宽6.4厘米。
  壶为白色泛褐色玉质。扁方壶带盖,高圈足。腹高浮雕菊花及其枝叶,双耳雕作简化螭形。菊花又称长寿花,因此有长寿的象征意义。   清代制青玉蟠螭壶(图12),全高26、底宽7、口径4.2厘米。
  壺为青玉质,玉色淡青,有白斑。全器为扁壶,带盖、细长颈、垂腹、有圈足。颈部绕有一只立雕蟠螭,腹部则阴刻三角形叶纹与圆涡纹。
  清代制青玉双耳寿字壶(图13),全高22.6、腹宽11.8、口宽5.2厘米。
  壶为青玉质,有白绺及赭斑。全器为扁方形,有盖,束颈、二耳、扁圆腹,方形圈足。耳作镂雕卷草,颈部与腹部以阴刻描金分别饰蕉叶纹与各种书体的“寿”字共一百个。
  清代制玉双身蟠龙纹壶(图14),通高23.7、口径7.7×5.6、足径8.2×4厘米。
  壶为玉质,器型正面类似西周中晚期之青铜方壶。纹饰仿自西周中晚期青铜重器“颂壶”,即颈部为波曲纹,腹部为双身蟠龙纹。
  清代制碧玉壶(图15),全高18.3、宽9.2厘米。
  壶为碧玉质,有黑斑及白点。其仿青铜器壶形,直口,长颈,鼓腹,立凤首雕刻双耳,耳下有活环,有盖。器身雕面纹与夔龙纹浅浮雕,各以绳纹与弦纹隔开,并有四道棱纹凸起。壶底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款。
  清代制碧玉芝凤壶(图16),全高14.4、宽10厘米。
  壶为碧玉质,有黑色及深绿色斑。造型仿青铜器的壶,壶身扁圆,唇口,长颈,圆腹,双耳带活环,器身透雕一衔桃枝凤鸟与灵芝,腹身有云纹、叶状纹浅浮雕。壶底刻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款。
  清代制青玉壶(图17),全高24.2厘米。
  壶为玉质,局部杂黄褐斑。附凤钮盖、子母口微侈、长颈、鼓腹、圈足,前有流,后有柄。流以凤首为饰,下附活环,活环之下又有夔纹,柄以龙纹为饰,流为凤首形,盖面琢回纹及圆形纹。盖钮残脱,附木座。
  清代制白玉双耳环方壶(图18),全高14厘米。
  壶为青白色玉质,带些许黄斑。全器雕琢成一壶,此壶为方形口,长方形颈,双龙形耳,双耳各带一环,方腹,双阶式足,带盖。颈部正、反面浮雕一“寿”字,腹之正、反面浮雕一侧身回首之异兽。盖顶浮雕纹饰。带一木座,有黄签“二百廿一号”,座下有“乙”字。座为长方几式,桌缘边饰几何纹,四足间有一横杠相连。
  清代制青玉象尊壶(图19),全高13.7、宽11.8厘米。
  壶为玉质。器身琢作立象状,上负一壶,壶左、壶右各立一婴,其中一婴执有梅花一枝,象背亦有一戴帽小孩作向上攀爬之状,三人似正嬉戏。象背披附之座饰,琢有松树、鹤、鹿等祥瑞物象,象背上壶的前后亦琢有兽面纹。附木座。
  清代制玉嵌金宝雕花壶(图20),高11.2、口径6、足径5.4厘米。
  壶为青玉质,两侧各琢莨苕叶,由下方向口沿延伸,叶尖卷曲垂以花苞,形成器柄。器壁及盖嵌以金丝、红宝石装饰。其器柄纹饰、镶嵌宝石的做法,此器物为痕都斯坦风格。
  清代制翠玉双耳壶(图21),全高8.5厘米,长18.5厘米,腹径13.1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7.2厘米。
  壶为深浅不一的翠绿色玉质,夹杂黄赭色斑。器呈长椭圆形,深壁,圈镂空心形足,有双耳、流及把,全器造型别具心裁。流及其周围壶壁琢饰鸟纹,双耳镂雕兽首,盖顶琢一蟠螭。
  清代制青玉雕梅花执壶(图22),连盖20.3、宽16.5、口径7.04厘米。
  壶为青玉质,带灰白瑕纹。壶上敛下硕,长直流,弧形把,圈足。流与器身间有几何云纹梁相连,把上琢饰螭纹,器盖饰水波纹圆钮盖。器腹雕饰湖石梅花,上伫一鸟,寓意“喜上眉梢”。
  清代制青玉雕诗茶壶(图23),通高10、口径8.0、底径7.5厘米。
  壶为青玉质,带褐色瑕斑。茶壶器腹雕饰诗文一圈。底有“子刚”二字篆款。
  清代制灰玉执壶(图24),连盖27.2、宽16.7、口径6.12厘米。
  壶为青玉质,色青绿,带灰白及黑色,底有瑕,壶嘴与手把处微有沁斑。壶子母口,梨形腹,管状流,龙纹曲把,撇足,带盖。圈足与流管上琢饰起伏波浪纹,把上阴线刻一回首龙纹,盖面则琢正反如意云纹,盖钮为立雕转首小兽。壶底有“乾隆年制”四字加双方框篆款。
  清代制白玉茶壶(图25),带盖高11.8、口径6.7×4.1、足径6.1×4.3厘米。
  壶为白玉质。方壶子母盖、方腹、圈足,盖附方钮,有流有柄。腹饰浅浮雕蝙蝠、云纹,器身有裂纹。
  清代制玉羊首瓜瓣壶(图26),高15.4、长17.8、宽12.7厘米。
  壶为玉质,器身、壶盖、盖钮均似南瓜,壶嘴则琢成羊首。壶的提梁呈三股绞丝状的外形,上端收于一把荷叶及莲蓬中,而下端则嵌荷叶形的玉片。
  清代制白玉“寿”字壶(图27),全高14.5、口径8.2、底径7.6厘米。
  壶为白玉质,玉色灰白,带灰白、褐黄斑及瑕纹。壶圆口,曲流,弓形把,圈足。壶身、盖与足都以浮雕莲瓣装饰,壶身莲瓣上刻饰寿字。流上匍爬小螭一双,双把手上则攀附一张口螭龙;盖钮雕一位拄仗倚坐寿翁,旁立一鹤及鹿,寓意“福寿禄”或“福禄双全”,全器雕琢精细。
  清代制碧玉双柄盖碗壶(图28),全高11.2、口径17、底径6.1厘米。
  壶为碧玉质,碧绿色。壶直口,圆弧腹,矮圈足,一对耳朵形把手,管状细长流,平盖,盖钮作桃形。盖面中心浮雕一圆面,钮与圆面、圆面与盖面的交际,填饰金泥及赭色颜料。盖缘三处嵌金丝和红玻璃,作花草纹。把手镂雕莨苕叶纹。此壶纹饰富有伊斯兰玉器风格。
其他文献
备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梅花纹,是华夏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亦为中国历代陶瓷艺人惯用的装饰题材。梅花顶风凌雪、岁末吐芳的高贵品质,一直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而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也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传达自身思想的方式之一。因此装饰在陶瓷上的梅花纹,充分彰显了时下人们的时代精神之需求。  中国历代陶瓷上的梅花纹装饰,不仅受“阳春白雪”的喜爱,亦受“下里巴人”的广传,是当时极具
期刊
籍贯江南无锡(今属江苏)的邹一桂(1686─1772),与董邦达、蒋廷锡、钱维城等皆属满清朝前期词臣画家,各自画风均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昔日皇家文化生活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邹一桂从政之余,创作了不少丹青作品,尤以花鸟画成就最高;他亦能诗文,乃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代表人物之一,因此在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享誉一时。  根据史料记载,邹一桂字元褒、原褒,号小山、让卿,晚号二知老人。其父卿
期刊
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位叫乐僔的僧人西游敦煌,“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一心修行的乐僔被这奇妙的佛光影景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他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经北魏至元代十几个朝代连续千年的营建,在1700多米长的崖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千余身,唐宋木结构窟檐5座,形成了今
期刊
近些年来,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国学热,儒学重新兴起。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备受尊捧。他的塑像、画像也从文庙里、画册上请出来,竖立在一些学校的操场上,培训班的教室里,让学生、学员顶礼膜拜。曲阜“三孔”游人如织,不但有国人,还有许多外国来客。祭祀孔子的仪式更加宏大、庄严、肃穆,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同等级的“大祀”。历代文人墨客、官宦、雅士都称自己是孔子的学生,都在践行“孔孟之道”。自然有人会将孔子的
期刊
官窑和哥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一直是陶瓷史中研究的重点,但仍有较多问题,如哥窑的产地及时代,“官哥难辨”的历史疑案等。1998年安徽省繁昌县发现的元代窖藏出土的官窑贯耳瓶,为研究“官哥”两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贯耳瓶的发现及细部特征  当时现场发现三只大罐(2件青花兽耳大罐,1件龙泉窑荷叶盖罐),直接埋藏于地下,小件器物装在青花云龙纹、孔雀纹大罐内,除一对贯耳瓶之外还有造型各异的13件青花龙纹
期刊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古人有“装潢为书画之司命”之说。由于中国书画的材料主要是绫绢及宣纸,质地比较薄及柔软,一旦着墨上色后往往褶皱不平,所以为了便于收藏鉴赏,必须对之进行加厚加固,这便是装裱最为根本的作用。  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据史书记载,至迟在两晋时代,中国独立的书画装裱技术已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但技法并不完善。唐代的张怀瓘曾言“晋代装书,真草混杂,褙纸皱起”。南北朝
期刊
中国古代绘画是华夏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以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其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其巨大的文化含量和不可复制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并随着近几年兴起的古代书画热而持续升温,尤其是一些名家佳作在拍卖市场上价格不断上升。此现象跟其由于数量稀少、价
期刊
从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建都长安,到张骞出使西域开创“古丝绸之路”开始,再到唐、宋、元、明、清、民国以及至今,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先后出土和传世的体育文物至少在千余件以上。这里先挑选五类体育项目,包括舞蹈、骑术、狩猎、球类和百戏,给予简略介绍。  舞蹈  古代的舞蹈,既是娱乐活动,又是身体锻炼。在陕西所发现的出土舞蹈文物中,表现出种类繁多、风格多样的特点,其中还有一部分西域舞蹈的图像。  陕北
期刊
2015年10月底,在北京国艺美术馆开展的“中华之光全国书画作品展”上,我第一次见到赵望来本人,但是他的名字我早已耳熟。我曾不止一次看到过报道他的文章,自然对他的书写行迹也就格外注意了。就是在那次书画展上,望来的榜书作品得了金奖,那年他二十五岁。  这不是他第一次获奖,从大学时代到毕业从教,再到后来进修读研这几年,他多次参加过各种较有影响力的书画展和团中央、中华慈善总会等单位组织的书画艺术公益活动
期刊
乾隆时期的玉壶造型丰富,品类繁多。既有仿早期青铜器的玉投壶、贯耳壶,又有与瓷器造型相类的长身高柄执壶。而造型变化最多、纹饰最为精美的,当属类似茶壶的带流带柄玉壶。这里做下相关盘点。  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图1),通梁高16.8、通盖高10.1、口径8.9、足径6.8厘米。2017年香港苏富比港币7547.5万元拍品。  壶以和阗上等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温润。器身以十二瓣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