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饮的味道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壶酒,一个人,独坐在临街餐馆的窗下,一边喝酒,一边看大千世界的人间百相,是一种人生情趣。望人群如蝼蚁般穿行,见车辆如过江之鲫,在熙熙攘攘的都市奔忙,更觉一个人的闲雅之乐。古人说人生“難得寂寞”,严格地说,这是人进入老年之后,才能步入的另一种境界。
  十几年前,我还没有独饮的酒习,常常是在频频的碰杯声中,走向感情的极致。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的书斋里曾聚集了二十多位友人,大家一一举杯,直到尽欢尽兴后才各自离去。随着生命年轮的增长,一些同辈的友人进入老年,有的丢开酒杯。其中,不幸的友人如叶楠、朱春雨,因病去了天堂。于是,昔日留下的那盘在书房中饮酒畅谈的录像带,就成了我回忆往昔友人的一个最好的依托。
  王蒙、张洁站在一起爽声大笑,国文与心武的杯前低语,莫言、抗抗与晓声的酒后红腮,都成了我回忆往昔时的一种精神享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时光流逝之后,酒的知音越来越少了,一些昔日善饮的友人,大都活得越来越科学,把烧膛美酒视若长寿之大敌了。我则无意改变生命轨道之坐标,这是因为我快活地生存下来了,而且对白酒无所畏惧。正好与友人们的忌酒行为相反,我每天要饮上几杯,在杯中享受中国美酒的甘甜凛冽,并品味时尚生活中的人生百相。
  说来也巧,一天,我又到楼下的餐馆独饮,正饮到得意之时,突然,眼前走过一个熟悉的人影。“这不是海岩吗?”我惊呼道。
  “你怎么在这里?”他发现了我,当然不无惊奇。
  “我怎么不能在这里?我是这里的常客。这话应该我来问你,你这个五星级饭店的老总,怎么到这小小饭铺里来了?”
  “有缘千里来相会,”海岩说,“这是缘分使然。”
  海岩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就在不久前,他邀我和姜文一起在昆仑饭店大喝了一回五粮液。想不到,不到一个月,他与我又在这里见面了。
  他看了看我桌上的破旧酒瓶,问我喝的什么酒。
  “败絮其外,金玉其中。”
  “怎么讲?”
  我说为了携带方便,我把茅台酒倒进小瓶子里,你喝一口便知其味了。饭馆女老板是个文学迷,听我叫海岩的名字就奔了过来,除了免去餐费,还特意跑回家里,取来照相机,招呼大家一块合影留念。她说:“看起来古人留下‘真人不露相’这句话,是个普遍真理,从老不修边幅,初来我们这儿吃饭时,我还以为是哪个单位看大门的呢。海岩老总这身打扮,不就像个小小办事员吗?”
  这是我独饮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另一个酒事趣话则是,有一天,我正在临窗的小餐桌上独饮,一位出租车司机把车停在了窗外的停车坪上,走进餐馆就餐。大概是出于能时刻看到他的宝贝汽车之故,餐馆内那么多空位子不坐,他偏偏在我的对面坐了下来。酒香对于酒人来说,是有着强烈感染作用的,他开口就要了一小瓶二锅头。我开始不安起来,因为酒精对于司机来说,是无形的凶猛杀手。于是,我向服务员要了一杯奶制品,推到他的面前,同时用手指了指餐桌旁张贴着的宣传画。这张画是交警部门张贴在餐馆墙壁上的,画面上一位交警用指挥棒指点着两行醒目大字:司机一滴酒,行人千行泪。
  这位中年司机顿时愣住了。他面孔木呆了片刻,然后对我说:“感谢您老的提醒,可是,您是怎么知道我是司机的?”
  我向窗外示意地看了一眼。
  他苦笑着说:“干我们这一行的,天天疲于奔命,闲下来就想喝上两口。”
  我把他那瓶二锅头拉到我手边说道:“我留下你的酒,你就喝我要的这杯奶,算是等价交换吧,怎么样?”的哥为了表示爽快,把那杯奶制品一饮而尽。这是独饮时的第二个趣话。
  我喜欢一个人,一边品味酒香,一边眺望窗外的纷繁尘世。街道上车水马龙,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圆周中旋转:外地来京的打工者,急如星火地穿梭于街道上寻找生计;上了些岁数的大爷们,手提鸟笼悠悠荡荡地享受人间清闲;有车族开着轿车匆忙过巿,去开拓新的生财之道;一些时尚男女喁喁而谈,不知彼此倾吐的是真情,还是假意。还有那些蹬着平板车收购旧电器的人,那一声声的吆喝,无装饰地展示着城巿打工族的艰难人生。
  也许是出于职业本能,我也常常在这临街餐馆里,品味多彩的七色人生。
  有一天,我认识的一位文化界人士,与朋友们一起走进餐馆。因为我坐在餐馆的窗角,他没有看见我,我却看见了他淋漓尽致的人生表演。他要了一瓶麻袋形的酒鬼酒,当与友人喝到腾云驾雾之际,他先说文坛张三,又议文坛李四,说到得意之处时,便自吹自擂开了。
  我不禁暗暗窃笑起来。几杯烈酒进肚之后,这人便在这儿自摆“乌龙”了。这与我在会议上见到道貌岸然的他,判若两人。酒浆真是一剂汤药,它能让人去掉假面,还其本来的原形———白酒之功力何其妙哉。
  细想起来,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毛病。被后世誉为诗仙的李白,在奉召进长安时,不是也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心灵自白吗,何况天下芸芸众生乎?看范进中举时神魂颠倒的样子,真是差点得了脑血栓。但中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与钻营仕途的文人决然不同的肖像,晋时的陶渊明自摘乌纱之后,到桃花酒泉去喝他自己酿造的美酒;《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拒谢了朱元璋让他进朝为官的美意,依然与大自然为伍。古人说得好:“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因而,人生就像城巿的立交桥那般,东、西、南、北、中,各走各的道。
  当人们回首历史时,不难发现,无论是李白还是白居易,抑或是骆宾王、刘长卿、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王昌龄与韩愈……他们在逆境中的诗作,大都超越了飞黄腾达时的自己,字句中更具有了悲悯人生的色泽。
  历史上这些文化名人从“社会中心”移位到了“社会边缘”,更加关注底层的艰难人生了。也许,只有人在边缘,精神才更加清醒,眼睛更容不得沙尘。这是我临窗独饮时,突然迸发的人生感悟……
其他文献
朝金缨在《格言联璧》中有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副对联无疑是具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意义,属于一种反省式的处世哲学。  按中规中矩传统的思想来说,我们就应当是这个样子,每天静靜地坐下来,反思自己的过错,而别人的过错或不对,我们不必去议论。议论了,第一也没用,第二还显得自己是小人。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很多很多的人也都是这么做的,听老祖宗的话是没错的,这无可厚非,但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期刊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殷浩与权臣桓温齐名,桓温常有竞争之心,每每要与殷浩一比高下。殷浩对此回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某种意义上,“宁作我”,就是要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方位,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岿然不动。但在现实生活中,抵达“宁作我”的境界,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的人会产生“卿不如我”的傲气,有的人则会发出“我不如卿”的喟叹。在人与人的对比中,无论是略逊一筹,还是甘拜下风,难免打
期刊
“不贪”是梁漱溟对梁家子孙的要求,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做起来很难。他对孙子梁钦东说:“不食是根本,一切贪皆从身体来,有心、有自觉,即有主宰,为身体之主,自然不贪。”  梁漱溟这么教育孙子,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吃饭,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再好吃的菜也不贪吃;喝茶,每次只放三四片茶叶,再好的茶叶也不多放。1948年前后,有一个朋友曾送给他一幅“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画,梁漱溟题了字后就赠给了重庆的北碚图书馆
期刊
国人自古有安土重迁的情怀,将搬家看得极为隆重,轻易不挪窝儿。迫不得已时,念旧的人就要带上几件寄情之物,留个念想。  但念想留多了,便不得了。比如,前不久单位搬家。照理说有一个新的环境,应该快慰才是。孟母三迁、千金买邻,不都是图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好环境嘛。但我怎么丝毫体会不到搬家的惬意呢?单说林林总总摆放在面前的五六个大纸箱子的个人物品,便叫人不由得不泄气,实在弄不明白一个工作场所为何让
期刊
95岁的老母亲吞咽功能发生障碍,食欲减退,只得靠流质半流质维持生命。一个星期后,食道堵塞,并伴有痉挛,旋即送医院抢救。院方提出的抢救方案是除了插鼻胃管外,还得切割喉管。我征询98岁老父亲的意见,他明确表示:“别了,让她平静地走吧!”在母亲生命的最后阶段,医院实施了一般性的常规措施,没有进行创伤性抢救。两天后,她如“油尽灯灭”般走了,毫无痛苦,很是安详。  母亲这般死去,令我想起了现代医学意义上的“
期刊
傍晚的街头,一个烤地瓜的推车停在一盏路灯下。有趣的是,我看到烤地瓜的炉子外边,扎着几圈粗草绳,里面插了几块硬板纸,不仅有烤地瓜的价钱,还写了几首打油诗,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老汉今年五十八,苏州街头烤地瓜,背井离乡讨生活,只因自己没文化。  卖烤地瓜的是一位老年男子,头发花白,穿着一件旧的羊毛开衫。说是山东人,儿子早在苏州安了家,去年,又添了二胎,自己和老伴过来帮着带孙子。老伴负责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自
期刊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7十大语文差错,其中一个是“领衔主演”的滥用。当下荧屏和银幕,演员表中多有“领衔主演”的用法,而且往往出现多人并列。《咬文嚼字》指出,这违反了“领衔”一词的本义。所谓“领衔”,是指在共同署名的文件中,排名在第一位的人,也指在艺术表演者的名单中,排名在第一位的演员。不管用于什么场合,“领衔”只能是一个人,不能是一群人。  我以为,影视剧在演职员表中如此标注“领衔主演”,固
期刊
表妹开了一家健身房,有一天来了一位特殊的学员,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老太太说,听孙子讲这里有民族舞课程,就来看看。学跳民族舞是她一生的心愿,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心愿直到老了才有机会去实现。表妹听了很感动,还特意叮嘱了教舞的老师多照顾一下她。刚开始,老太太手脚有些僵硬,动作也不很灵活,但她接受新事物很快,在大家帮助下,老太太很快就能够跟上节奏,甚至能一口气做完整套舞蹈动作。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期刊
能承受多少事情,才能成就多少事情。  为人处世,难免遭受委屈。然而,当委屈、伤害来临时,能够坦然处之,换种思路锻炼心智,也能皆大欢喜。时过境迁,别人会对你留下大度的印象。  修炼成熟的路上,非常考验人的承受能力。每次遇到委屈的时候,学会去用包容之心细细将它们品尝、消化,转化成自己前进和成长的能量,只有这样,你所受的委屈和伤害,才有价值。  谁能够吞下足够多的委屈,谁才能具备发言的权利和實力。付出得
期刊
一个人要想受到他人的尊敬,道德、学问以外,风度也非常重要。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个小兵,觉得他有大将之风;看到一个送货员,觉得他气度非凡,不输一个董事长。我在美国的机场,看到一些绅士们,觉得他们十之八九都能当总统,不是因为他们个子高大,而是因为他们在公共场合所表现出来的风度,让人赞叹、尊敬。  那么,怎样才叫做有风度呢?  不要气急败坏:一个人,稍为忙碌一点,就手足无措;一句不入耳之音,马上气急败坏。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