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末,当安徽阜阳广告界的大多数人对户外广告还一知半解时,由张丽华领衔的新里程广告毅然独领风骚。在这个创意领先、商机无限的行业里,即使只先走一步,也会给同行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户外大型广告牌、动感三面翻、全不锈钢式公交站台广告、LED电子屏广告……众多大手笔让大家明白原来广告也可以这么做。
可张丽华却说,从商对她而言根本就是“误入歧途”,她爱的是唱歌、是舞蹈、是表演,是那些天生与美相关联的事物。
破碎明星梦
一直到现在,张丽华都觉得文艺和美才是她的终极梦想,除此之外都是“浮云”。
记者曾在一次女企业家云集的酒会上见过她,文艺范儿上是气质的高雅,一米七零的身高配上有点欧化的脸庞,在人堆中着实扎眼。
张丽华从小就是与众不同的“另类”,喜欢出风头,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小时候就爱听样板戏的她对剧目中的人物唱段模仿得惟妙惟肖。
小学到初中期间,各种文艺团体到学校招生都会一眼相中她,当她以为梦想中无限风光的明星生活会以此为起点展开时,却不料父母每次都会极力反对,他们不愿女儿走上当时看来并不上台面的艺人路。
她没有妥协,相反,她选择用更激烈和彻底的方式去追求文艺。眼看她的态度如此决绝,父母只好依照她的兴趣,答应等她长大点就送她去当文艺兵。
初中毕业后她被送到民兵连接受艰苦的军事训练,不久后父母又联系将她送到南京军区当女兵,知道这个消息的张丽华异常高兴,在训练中非常刻苦,想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战士。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那个她做了十几年的明星梦就要醒了,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惨烈的方式痛苦地醒来。
1974年11月30日,对于张丽华来说,这个日子她永世难忘。军分区的领导来民兵连观摩军事演习,没有想到的是,在最后一项表演“炸坦克”时,意外发生了:由于害怕,一个女兵不敢上前扔炸药包雷管,指挥官看了张丽华一眼,张丽华说了句“我来”就走上前去。
如果说老天一直都很厚待张丽华的话,那么在扔雷管的那一瞬间,她身上所有的好运气似乎都被抽走了。谁也没有想到,张丽华手中的那个雷管竟然没有导火线装置,在拉动拉环的同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雷管竟然在张丽华手中爆炸了。
张丽华说,听到声响后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梦想触手可及却又突然消失的时候,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张丽华无所适从。她醒来的第一个直觉是:这辈子算完了,既不能当兵,也不能做演员了。尽管在第一时间里被送到上海救治,她的右手还是没能保全。
谁都要面对成长的烦恼,而张丽华面临的环境比一般人更加“险恶”。她的未来怎么办?对于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来说实在太残酷,她的未来也愁坏了前来看望的领导和陪在身边的家人。而面对残酷的现实,张丽华没有选择放弃,还在病床上恢复的她就开始试着用左手给战友们回信。
伤情稳定之后,张丽华面临两种选择:要不拿着高额的伤残补贴,不用工作,舒坦安逸地过一辈子,要不就工作面对社会。
对于那时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她来说,虽然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样的坎等着自己,可是与其安逸无聊地过一辈子,倒不如拼一下,试着给自己找个新活法。
同行“公敌”
出院后,张丽华被安排到阜阳市城建局规划设计室工作。右手是指望不上了,她只得开始锻炼左手,用左手写字绘图。没过几年,她又被调到新成立的阜阳市自来水公司担任自来水管设计预算技术员,并分管工青妇及计划生育工作,后来,又“升官”成了档案室主任。张丽华开玩笑地说自己生命力极强,生活的变化让她明白了角色的迅速调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也让他明白了“没文化真可怕”。
在张丽华心里,她从来不觉着自己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工作起来也从不会落到别人后头。右手没办法用上力,她就将左手锻炼得比右手更灵活。文化知识和别人有了差距,她就白天上班,晚上蹬着自行车穿梭在家和夜校之间。她要向所有人证明自己还是那个打不倒的张丽华。
住楼房、买家电,在朋友圈里甚至偌大的阜阳城里,张丽华都走在了时髦的前列。可是这些都是只进不出的项目,怎么把自己一身的本事转化为“生产力”,张丽华动足了脑筋。
由于受奶奶的影响,她从小就练就一手做衣服的好手艺。小时候就会学着看见过的时尚款式自己倒腾点小花样来,家里朋友的衣服也是出自她之手。可是会做衣服的多了,自己能赚到钱吗?爱美还真能转化成财富的原动力?张丽华心里直打鼓,但是还是禁不住诱惑尝试了一把,结果一不小心竟然成功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丽华买布制作成衣参加了一个时装类比赛,还得了奖。一件衣服去掉成本净赚了十块钱。就是这十块钱利润让她看到了商业的广阔操作空间,她那原始的商业意识被彻底激活了。
一开始没有本钱,张丽华就将做好的衣服放在朋友店里卖。常常是衣服一挂上去就很快售出,小试牛刀,就有收获的喜悦,对于自己的制衣水平,她很是得意。
“我做衣服的款式都是从杂志、电影里看到的,甚至会为了多看一遍衣服的款式将一部电影看上两遍。我裁剪出的衣服,就是有人拿回去拆开想模仿,估计都不一定有本事缝回去。”
眼看着自己的衣服越来越好卖,张丽华突然找到了灵感,与其这样小打小闹,还不如索性开个店,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任何犹豫,张丽华请了工人,开起了服装定制店,开创了阜阳服装看样定做的先河。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不管到几点也要将订单忙完。最辉煌时,张丽华一个服装款式就请了28个工人回来缝制,但是整个店大师傅还是她一个人,因为所有的衣服都由她亲自裁剪出来,在最后成衣后也由她亲自验货,以保证质量和品位。
无心插柳的张丽华又将梦做回到了美丽的事业里。市场也为张丽华的创意和勤奋埋了单,服装店生意异常红火,能穿上“华丽时装店”出品的衣服一时成了时髦女性攀比标榜的重要砝码,而周边的服装店很快都成了陪衬。只有张丽华自己没有意识到已经成了行业的“公敌”。
可是,这段最初的商业尝试却被张丽华自己“扼杀”掉了。由于工作调动,担任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设备科科长的她分身无术,没有办法继续将服装店经营下去,名噪一时的“华丽时装店”成了老阜阳人记忆中短暂却又绚丽的瞬间,也成了张丽华商业人生的开端。
将广告做成艺术品
回到老单位的张丽华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工作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绘图几乎都是电脑操作,自己仿佛成了时代的“弃儿”,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定位。难道,就这样混到退休?
人生的种种经历让张丽华在面对重大抉择时显得更为坦荡、平静,她那颗跃跃欲试的下海经商的心又蹦了出来。1998年,在规划院的支持下,张丽华一手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先承包经营后买断经营,人也随之脱离了单位。那时的她对广告几乎是一窍不通,没有广告客户光临,经营一度非常困难。
不知道自己的广告客户是谁,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广告,张丽华觉得应该彻底放开出去看看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凡是媒体和广告发达的地方,张丽华都去走了走,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顺便了解一下什么是“广告”。
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原来广告可以那么美。
很快,一个在大多数人心中不是机会的机会终于让张丽华有了展示的平台。张丽华率先买断了阜阳市商业街的广告经营权,用在外地学习的成功经验把新颖的媒体形式制作出来。一时间,彩灯长龙贯穿了一条街,和不远处架起的高炮广告牌互相辉映,着实成了阜阳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交车站台是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之一,在此之前,阜阳的公交车站台几乎是名副其实有站无台,近300个公交站点八成以上的停靠站都只是一根铁杆加一副站牌。为了给阜城市民一个良好的等车环境,市里要求公交公司做现代化的站台,由于公交公司没有这笔经费,于是找来张丽华投资。
对于初入广告行业的她来说,这个行业到底水深水浅一直是个未知之数,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就算是冒险也要尝试一把,更何况这还是一项利民工程。拿出70万元巨资投资,首批承建市二环路以内重点路段上的18座不锈钢豪华型公交站台建设,并且自担风险,张丽华在她的新里程背水一战。在此之前,阜阳市类似的企业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这次如果能成功,收获绝对不仅仅是金钱。
没过多久,当崭新的能为市民挡风遮雨的公交站台出现在阜阳市民面前时,一时成为议论的焦点,而幕后的推手张丽华终于看到了决胜的曙光。
直到现在张丽华仍然保持着一个习惯:夜晚开车去自己做过的广告牌那儿看看,感受自己创造的美好。
初尝广告甜头的张丽华不仅没有放慢前行的脚步,反而将超越的步伐越迈越大,而她“化腐朽为神奇”的广告点金术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她在这行的道行之深。
原来,在阜阳市一条重要的道路上,有一块烂围墙一直很影响市容,经过张丽华的精心设计,这块原本空置多年的烂围墙成了阜阳市第一块动感三面翻广告牌,几年以后又成了安徽省第一块LED电子屏广告位。
“从开始时什么都不懂到现在,我觉得越来越喜欢上广告这行。我现在就希望能将广告做成艺术品。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广告让我找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也让我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社会。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人生体验。”
刚刚将新里程广告公司开到合肥,张丽华又有了新的想法,创办了一家新天地景观园林有限公司。此前,她一直试图在户外广告方面给公众带来更多精致、耳目一新的感受,现在的她更希望能够在影视广告制作和绿化工程方面有所尝试和突破。
从最初对美的追求,到将爱美转化为财富原动力,张丽华自己都不知道原来爱美还真能演变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商业力量。对于这个从不“安分守己”的广告先锋来说,下一个目标永远是自己乐于去尝试的新里程。 (编辑/魏敏)
可张丽华却说,从商对她而言根本就是“误入歧途”,她爱的是唱歌、是舞蹈、是表演,是那些天生与美相关联的事物。
破碎明星梦
一直到现在,张丽华都觉得文艺和美才是她的终极梦想,除此之外都是“浮云”。
记者曾在一次女企业家云集的酒会上见过她,文艺范儿上是气质的高雅,一米七零的身高配上有点欧化的脸庞,在人堆中着实扎眼。
张丽华从小就是与众不同的“另类”,喜欢出风头,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小时候就爱听样板戏的她对剧目中的人物唱段模仿得惟妙惟肖。
小学到初中期间,各种文艺团体到学校招生都会一眼相中她,当她以为梦想中无限风光的明星生活会以此为起点展开时,却不料父母每次都会极力反对,他们不愿女儿走上当时看来并不上台面的艺人路。
她没有妥协,相反,她选择用更激烈和彻底的方式去追求文艺。眼看她的态度如此决绝,父母只好依照她的兴趣,答应等她长大点就送她去当文艺兵。
初中毕业后她被送到民兵连接受艰苦的军事训练,不久后父母又联系将她送到南京军区当女兵,知道这个消息的张丽华异常高兴,在训练中非常刻苦,想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战士。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那个她做了十几年的明星梦就要醒了,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惨烈的方式痛苦地醒来。
1974年11月30日,对于张丽华来说,这个日子她永世难忘。军分区的领导来民兵连观摩军事演习,没有想到的是,在最后一项表演“炸坦克”时,意外发生了:由于害怕,一个女兵不敢上前扔炸药包雷管,指挥官看了张丽华一眼,张丽华说了句“我来”就走上前去。
如果说老天一直都很厚待张丽华的话,那么在扔雷管的那一瞬间,她身上所有的好运气似乎都被抽走了。谁也没有想到,张丽华手中的那个雷管竟然没有导火线装置,在拉动拉环的同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雷管竟然在张丽华手中爆炸了。
张丽华说,听到声响后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梦想触手可及却又突然消失的时候,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张丽华无所适从。她醒来的第一个直觉是:这辈子算完了,既不能当兵,也不能做演员了。尽管在第一时间里被送到上海救治,她的右手还是没能保全。
谁都要面对成长的烦恼,而张丽华面临的环境比一般人更加“险恶”。她的未来怎么办?对于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来说实在太残酷,她的未来也愁坏了前来看望的领导和陪在身边的家人。而面对残酷的现实,张丽华没有选择放弃,还在病床上恢复的她就开始试着用左手给战友们回信。
伤情稳定之后,张丽华面临两种选择:要不拿着高额的伤残补贴,不用工作,舒坦安逸地过一辈子,要不就工作面对社会。
对于那时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她来说,虽然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样的坎等着自己,可是与其安逸无聊地过一辈子,倒不如拼一下,试着给自己找个新活法。
同行“公敌”
出院后,张丽华被安排到阜阳市城建局规划设计室工作。右手是指望不上了,她只得开始锻炼左手,用左手写字绘图。没过几年,她又被调到新成立的阜阳市自来水公司担任自来水管设计预算技术员,并分管工青妇及计划生育工作,后来,又“升官”成了档案室主任。张丽华开玩笑地说自己生命力极强,生活的变化让她明白了角色的迅速调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也让他明白了“没文化真可怕”。
在张丽华心里,她从来不觉着自己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工作起来也从不会落到别人后头。右手没办法用上力,她就将左手锻炼得比右手更灵活。文化知识和别人有了差距,她就白天上班,晚上蹬着自行车穿梭在家和夜校之间。她要向所有人证明自己还是那个打不倒的张丽华。
住楼房、买家电,在朋友圈里甚至偌大的阜阳城里,张丽华都走在了时髦的前列。可是这些都是只进不出的项目,怎么把自己一身的本事转化为“生产力”,张丽华动足了脑筋。
由于受奶奶的影响,她从小就练就一手做衣服的好手艺。小时候就会学着看见过的时尚款式自己倒腾点小花样来,家里朋友的衣服也是出自她之手。可是会做衣服的多了,自己能赚到钱吗?爱美还真能转化成财富的原动力?张丽华心里直打鼓,但是还是禁不住诱惑尝试了一把,结果一不小心竟然成功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丽华买布制作成衣参加了一个时装类比赛,还得了奖。一件衣服去掉成本净赚了十块钱。就是这十块钱利润让她看到了商业的广阔操作空间,她那原始的商业意识被彻底激活了。
一开始没有本钱,张丽华就将做好的衣服放在朋友店里卖。常常是衣服一挂上去就很快售出,小试牛刀,就有收获的喜悦,对于自己的制衣水平,她很是得意。
“我做衣服的款式都是从杂志、电影里看到的,甚至会为了多看一遍衣服的款式将一部电影看上两遍。我裁剪出的衣服,就是有人拿回去拆开想模仿,估计都不一定有本事缝回去。”
眼看着自己的衣服越来越好卖,张丽华突然找到了灵感,与其这样小打小闹,还不如索性开个店,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任何犹豫,张丽华请了工人,开起了服装定制店,开创了阜阳服装看样定做的先河。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不管到几点也要将订单忙完。最辉煌时,张丽华一个服装款式就请了28个工人回来缝制,但是整个店大师傅还是她一个人,因为所有的衣服都由她亲自裁剪出来,在最后成衣后也由她亲自验货,以保证质量和品位。
无心插柳的张丽华又将梦做回到了美丽的事业里。市场也为张丽华的创意和勤奋埋了单,服装店生意异常红火,能穿上“华丽时装店”出品的衣服一时成了时髦女性攀比标榜的重要砝码,而周边的服装店很快都成了陪衬。只有张丽华自己没有意识到已经成了行业的“公敌”。
可是,这段最初的商业尝试却被张丽华自己“扼杀”掉了。由于工作调动,担任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设备科科长的她分身无术,没有办法继续将服装店经营下去,名噪一时的“华丽时装店”成了老阜阳人记忆中短暂却又绚丽的瞬间,也成了张丽华商业人生的开端。
将广告做成艺术品
回到老单位的张丽华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工作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绘图几乎都是电脑操作,自己仿佛成了时代的“弃儿”,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定位。难道,就这样混到退休?
人生的种种经历让张丽华在面对重大抉择时显得更为坦荡、平静,她那颗跃跃欲试的下海经商的心又蹦了出来。1998年,在规划院的支持下,张丽华一手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先承包经营后买断经营,人也随之脱离了单位。那时的她对广告几乎是一窍不通,没有广告客户光临,经营一度非常困难。
不知道自己的广告客户是谁,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广告,张丽华觉得应该彻底放开出去看看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凡是媒体和广告发达的地方,张丽华都去走了走,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顺便了解一下什么是“广告”。
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原来广告可以那么美。
很快,一个在大多数人心中不是机会的机会终于让张丽华有了展示的平台。张丽华率先买断了阜阳市商业街的广告经营权,用在外地学习的成功经验把新颖的媒体形式制作出来。一时间,彩灯长龙贯穿了一条街,和不远处架起的高炮广告牌互相辉映,着实成了阜阳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交车站台是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之一,在此之前,阜阳的公交车站台几乎是名副其实有站无台,近300个公交站点八成以上的停靠站都只是一根铁杆加一副站牌。为了给阜城市民一个良好的等车环境,市里要求公交公司做现代化的站台,由于公交公司没有这笔经费,于是找来张丽华投资。
对于初入广告行业的她来说,这个行业到底水深水浅一直是个未知之数,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就算是冒险也要尝试一把,更何况这还是一项利民工程。拿出70万元巨资投资,首批承建市二环路以内重点路段上的18座不锈钢豪华型公交站台建设,并且自担风险,张丽华在她的新里程背水一战。在此之前,阜阳市类似的企业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这次如果能成功,收获绝对不仅仅是金钱。
没过多久,当崭新的能为市民挡风遮雨的公交站台出现在阜阳市民面前时,一时成为议论的焦点,而幕后的推手张丽华终于看到了决胜的曙光。
直到现在张丽华仍然保持着一个习惯:夜晚开车去自己做过的广告牌那儿看看,感受自己创造的美好。
初尝广告甜头的张丽华不仅没有放慢前行的脚步,反而将超越的步伐越迈越大,而她“化腐朽为神奇”的广告点金术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她在这行的道行之深。
原来,在阜阳市一条重要的道路上,有一块烂围墙一直很影响市容,经过张丽华的精心设计,这块原本空置多年的烂围墙成了阜阳市第一块动感三面翻广告牌,几年以后又成了安徽省第一块LED电子屏广告位。
“从开始时什么都不懂到现在,我觉得越来越喜欢上广告这行。我现在就希望能将广告做成艺术品。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广告让我找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也让我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社会。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人生体验。”
刚刚将新里程广告公司开到合肥,张丽华又有了新的想法,创办了一家新天地景观园林有限公司。此前,她一直试图在户外广告方面给公众带来更多精致、耳目一新的感受,现在的她更希望能够在影视广告制作和绿化工程方面有所尝试和突破。
从最初对美的追求,到将爱美转化为财富原动力,张丽华自己都不知道原来爱美还真能演变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商业力量。对于这个从不“安分守己”的广告先锋来说,下一个目标永远是自己乐于去尝试的新里程。 (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