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几种现象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小学语文教学将顺应时代发展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地处西部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贯彻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培训力度和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现象
  
  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已有些时日了。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培训和悉心指导下,通过广大教师的摸索实践和切身体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为数以万计的教学一线教师所领悟、接受。广大教师亲力亲为,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助推新课改积极稳步向纵深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可喜局面和良好前景已渐成气候。
  我是在小学语文教坛摸爬滚打了二十来年的教师。横览纵观历次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力度和范围是史无前例的,它涵盖了教材编排体系、教师角色定位、教学理念转型、教学方法更新等教育框架内的基本组成部分。这次力度大、影响深、涉及广的教育改革是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应运而生的,也是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经验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体现。这次课程改革在语文学科上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是顺应历史发展、培养建设所需和国家所需人才的纲领性准则,是教育核心所在。但是,就我所处的基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在新课改精神、理念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表现和指导理念与新的课程改革的宗旨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这必须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否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延缓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渗透进程,它将成为新课改顺利推行的绊脚石。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我与其他小学语文一线教师的紧密接触,我忧心如焚地发现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现象应该得到矫正和优化。这不是危言耸听,要想实现教育改革的整体发展,这些偏离主轨道的错误倾向应该杜绝。
  
  现象之一:重读轻悟
  
  前不久,我去观摩了一个农村小学的语文示范课教学研讨活动,其中一位教师给大家展示了现行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教师的业务素质不予评说,她在该课的朗读指导与实践值得探讨和反思。这堂课上,教师注重了学生朗读过程、朗读形式和朗读深度,整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朗读为主的指导理念,学生朗读用时近三十分钟。但是,课后与会教师研讨的焦点却立足在了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立意的理解和把握上。纵观该教师这堂课,朗读是学生的主要活动,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朗读的节奏近乎完美,朗读的深度分寸适宜,但朗读最重要的在读中感悟、与作者同喜共悲、达到和作者寄予在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环节上却有明显偏颇之处。学生反复泛泛地读,朗读多停留在熟练、流畅的表面层次上,教师未通过适当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这样,学生耗费很大精力的朗读不能生出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产生同感、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朗读就异化成了只有躯壳、缺乏灵感的行尸走肉,学生获得极显匮乏。这个现象不是教学中的个例,在众多语文教师中有一定范围的代表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学生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达到理会文中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境界。要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提供给学生充分朗读机会的同时,教师的朗读指导、对学生感悟的引导不能弱化和流于形式,不然,学生朗读再多也是徒劳无益。
  
  现象之二:重内轻外
  
  这次语文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追求的是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强调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教学资源灵活、有效利用。必须承认的是,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教学资源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所有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都同出一辙、追求雷同,那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将出现困步、彷徨的尴尬局面。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重校内、课内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轻广阔世界无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倾向。部分教师在课堂准备和课堂实施的环节上煞费苦心,立足内部着力挖掘教学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很显然,这种资源开发利用的渠道过于单一、形式趋向简单、覆盖面偏向狭小的弊端势必对学生拓展知识面、讲求多渠道多元化利用教学资源构成扭曲,这也将囚锁学生收集、整理学习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置学生成长于一种坐井观天的窘境。农村小学地处广袤无垠的物质世界,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留心生活、观察仔细的教师是不会放过任何有价值的课外教学资源的,他们深悟:实现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协调利用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及早尽快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大法宝。
  
  现象之三:重传授轻实践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光依靠教师主动的传授是收效颇慢的。学生如果不通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对语文知识加以强化和训练并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强加学生接受知识的表现,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是不相吻合的。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这首诗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猜测来感知这首诗描述的景致,结果,任凭教师殚精竭虑、唾沫横飞,更多学生依然一脸茫然,不知所云。试想,对于刚接触小学语文的学生而言,其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能让他们对这首诗描绘的农民收割图、渔民归船图和少女相思图完全融会贯通,那肯定是奢望。教材编写者实际上是对这篇课文作了精心设计的:根据教学进程,教学这篇课文的时间恰是果实累累、丰收繁忙的季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堂感悟的基础上,非常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结合诗句去切身体会秋天的意境和风光。虽然因地域限制不可能看到和文中描写完全相同或类似的场景,但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陶冶了学生身心、认识了秋天大自然的美是一大收益,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的素质得到了锻炼,为今后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扎实基础。
  
  现象之四:重标准,轻个性
  
  教师以分数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趋势由来已久,它在部分教师心里有根深蒂固的位置。这也不怪教师评价学生的途径太过单一,有高考这根指挥棒引路,这种现象不可否认地还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左右教师的评价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同一语文知识点和语文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不是统一的,他们有理由对相同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例如,在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物形象探讨认识中,对与作者同游玩的另外的孩子的品质分析时,多数教师都刻意引导学生将那几位孩子的表现归纳为没有同情心、见死不救等。但有学生提出:那是他们精神领域负的一面,那几位孩子有敢于挑战、勇于攀登的优点啦!明智、灵活的教师对于这类“异类”答案是需要大加赞赏的。如果一掌拍下去还附带一些冷嘲热讽,那发言的学生可能再没有研讨语文问题的信心和兴趣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答案整齐划一这个评价标尺,忽略了学生在众多问题探究上的个性差异,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余地,容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漠视和不感兴趣,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必须引起全体教师的警觉。有位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总是慨叹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他总责备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如人意。我实地观摩过他的课堂教学,他过于强调学生在问题答案上的统一,泯灭了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动力,让学生找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导致了学生烦语文、厌语文的不良倾向出现,学生语文考试的分数偏低就在情理之中了。
  笔者认为,以上四种现象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急需引导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这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不良过渡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涉及人群。我相信,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加强指导和引领,学校教学管理机构通过示范和导向,再加上教师的自主更新和交流沟通,这四大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将自行消褪,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宗旨终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对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有所认识。但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一部分找到工作了工资却很低,还不如打工的高。而如今的初中生毕业之后便可随父母外出打工,一家人工作虽然辛苦,但这样短短两三年便可积攒几万块钱,轻轻松松便可盖一套房子,将媳妇娶到家里来……面对这样的对比,家长们会怎么想呢?社会舆论会
期刊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与新课标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脉相承的教学理论,这一课题所研究的同样是探究性学习方式,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其核心可通俗地表述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课堂为学堂,最终落实“满堂学”,彻底改变过去的“满堂灌”。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在论及“情意的动力激励子机制”时这样表:创设情境,激发情意。情意的动力激励子机制,反映学生
期刊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高考中必然涉及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而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更是一个难点。  常遇到这样的一类题目:判断函数y=log21/x的单调性。  解题过程如下:令g(x)=1/x,设00,即g(x1)>g(x2)  又∵y=log2x是增函数,∴log2g(x1)>log2g(x2),即y1>y2,  因此,函数y=log21/x在(0,
期刊
一、学生游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两根小棒,大家在桌上随意摆出不同的图案,看谁摆的多,好不好?  生(齐):好。  (教师走下讲台,给每位学生发两根小棒。同学们便动手摆起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摆的图案展示给大家欣赏?  生1:我愿意。  (他把两根小棒交叉地摆在桌上。)  生2:我和他的不同。  (她把两根小棒平行地摆在桌上。)  ………… 
期刊
刚接到英语科组长的任务:对中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认识,以及相关英语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为课题“问题引领,分层解决”这一主题服务。每天思考这个问题,却不知如何着手,真是万事开头难。  可是,研究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尝试着迈出脚步,着手实践后感到,这次调查研究看似肤浅,但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当一线教师涉足研究领域,
期刊
数学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发挥,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并努力践行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一门塑造人、培养人的艺术。而要真正达到或收获这种效益,我们除了必须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掌握其行动策略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艺术就要讲究“度”,“度”就是恰到好处,就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度”说起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2009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是滕南中学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一年。山东省教育厅强力推行素质教育,“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再也不允许以牺牲学生的时间、健康为代价,通过“时间加汗水”的方式,换取所谓的“高质量”,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势在必行。在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的学习、摸索、实验和探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加强素质教育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到知识,增长才干。    一、用质疑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质疑法是个好方法,学则需疑,一个连疑问都没有的人,绝对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就只有被动接受或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在教
期刊
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我县已用了四年,苏教版教科书是在充分考虑了数学知识自身的发展线索,以及各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来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的,比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注意从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出发,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层次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了各领域数学内容的交叉安排.合理搭配,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作用。这就要求我们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潜移默化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