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艺术史的学习,不应该被简单的看做是对艺术进程的了解,对于从事艺术行业的工作者而言,更应该在学习艺术史的过程中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意义,这样才会达到学习艺术史的真正目的。在本文中,笔者从原始时期的艺术到“二战”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以此来阐述学习艺术史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艺术史 演变 重要性
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先生曾说:“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的确,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的工具,更是我们认知未来的保证。艺术的发展也是同样的。当我们去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去解读这件作品,想要了解它形成的历史背景,作家的创作目的等,这时,我们就需要对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而恰恰又因为艺术史的进程是一个连续而又相互关联的过程,因此,只有整体的把握了历史的发展脉络,我们才会更好的解读作品,然后在此基础上,在自我的作品中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深刻的把握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在历史的长河中总结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每位艺术工作者学习的必经之路。
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家们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目的自然是不同的,究其本质,是因为“整个艺术史永远是一部看的历史。看的方式改变了,技巧就会随之而改变。技巧改变的原因仅仅在于看的方式改变了。技巧为跟上看的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看的改变同人与世界的联系相关。人对这个世界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他便抱以这种态度来看世界。因而所有的艺术史也就是哲学史,甚至可以说是未写出来的哲学史。”这时,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当时的艺术是为了什么而服务的,在当时社会中起到什么作用的话,那么我们也就很难理解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些艺术形式了。
例如在原始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艺术作品的造型十分抽象,甚至谈不上是对实物的描绘。但是原始艺术依旧会使用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符号和图形来绘制一些特殊意义的图腾,并以此来形成一种和谐美。这主要是因为原始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为表达该群体社会意识和宗教感情而服务的,有的研究甚至表明,很多时候,原始社会中的绘画和雕塑是为了在种群中进行巫术而使用的。如此看来,原始时期的艺术具有简如此单抽象的形式也不足为奇了。
和原始时期的艺术相比,古希腊的艺术似乎呈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表现技巧上都出现了“改头换面”的现象。伟大的希腊文化,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添上了光辉灿烂的一笔,美国作家亨利·米勒在游记《马洛西的巨石像》中,有一段话极为恰当地概括了希腊艺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希腊有很多让人惊奇的事情,有很多事情不可能在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发生。即使上帝几乎在打盹,希腊也依旧在上帝的护佑之下。……无论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希腊是一片圣地。”
古罗马的艺术虽然在创新性上和希腊艺术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就整个历史的发展层面上而言,罗马艺术的宏伟和壮观依旧是其他历史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罗马的艺术和古希腊艺术所不同的是,它所传递给观众的情感里,总是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氛充斥其中。无论是从建筑的那种雄伟有力的造型上,还是雕塑中的那种对于荣誉和胜利的渴望,似乎都显示出了该民族勇往直前和英勇善战的本性。即使古罗马的艺术中缺乏古希腊艺术中的创造性和对美的无限追求,但是其独具一格的风格形式依旧让人们对古罗马的艺术有一种过目不忘的感受。古罗马帝国的消亡虽然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却也让人在叹息中更加愿意对这样的艺术作品进行深深的回味和思索。艺术在古罗马或许可以说是一种彰显权利和欲望的工具,但是这并没有诋毁艺术在这个民族中的价值,相反的,正是因为这样,艺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中才显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存在意义。人类对于艺术的渴望,永远是脱离不了对于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本质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罗马的艺术的确有其伦比的社会价值。
历史的发展总是会出现许多出人意料但又仿佛在情理之中的事,在历经了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盛世之后,欧洲的中世纪进入了一段相当长的“休眠”时期,这个长达近千年的时间跨度,指的是从西罗马帝国476年的覆亡直至到大约1450年为止。由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地位,导致当时所有艺术形式几乎都是为宗教所服务的,人们常说这是“黑暗的时代”,可见当时的宗教对于艺术创作造成了很大的禁锢。
在经历了教会长时间的统治之后,人们迎来了西方文明史上最为美满的经典创造阶段: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大约从14世纪持续到了16世纪。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因为在历经了漫长的宗教伦理的压抑之后,人们在精神上努力寻求更大的自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形式上也更加丰富多样,个性鲜明。这个时期所产生的伟大的艺术家不胜枚举:画家乔托在艺术创作形式上的觉醒为后人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波提切利柔美的线条和美不胜收的细节描绘都显现出了艺术家对于理想美的独特理解和再现;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奇妙构思和惊人的影响力使其作品成为千百年来人类的伟大财富;米开朗基罗所作的雕塑极品不必多说,而其在壁画中所应用的透视知识更是后人学习的宝贵材料……如今看来,文艺复兴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灿烂辉煌的艺术盛世,可能正是因为当时人们对于人性解放的极度渴求和对自我圆满所进行的一种必然选择吧。
在文艺复兴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背景不同,使得欧洲各地区出现了诸多的艺术流派,但从整体上而言,艺术家们依旧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更好的表现自然,显现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器械化大生产使社会整体结构出现了颠覆性的转变。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开始逐渐发现,传统的表现手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创作需求,艺术家们需要用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形式来展现自我的个性和想法。与此同时的是,欣赏者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艺术作品中所隐喻的精神内涵。艺术创作者和大众之间关系的改变可以从这个时期衍生出来的美术馆和艺术博物馆中透视出来,它们都是19世纪的产物,其作用与影响延伸到了21世纪的今天。 当时间的滚轴驶进了现代主义时期时,整个艺术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实,现代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有很复杂的含义,之所以把它们都包含在现代主义里,就是因为它们的非传统性。但是,每个流派对传统所进行的否定和挑战又都是不同的,例如:达达主义几乎是秉着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传统的,而我们从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对于传统还是有所保留,仅是对传统造型上的一些审美观念进行了改变。
从整体上而言,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是超物质的精神性,艺术家们都强调在作品中展现个人的主张和特征,此时的艺术是个性风格得以表现的重要媒介。
在现代主义之后衍生出来的后现代主义,有一些观点认为,它实质上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但是本质上并不相互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方面,社会中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开始被质疑,信仰逐渐被怀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生存压力的空前增大,使得全球的社会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艺术似乎也在寻求一种新的改变去迎合人们在思想和意识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显要特征就是:艺术走向大众,大众创造艺术。受众对于艺术的定义和理解也更加的强调个人的判断和定位。艺术家在创作时不拘于教条和形式,不再信奉“精英文化”,而是使得艺术逐渐走向了商业化和民主化,由此,传统意义上对于艺术定义和分类的标准开始逐渐瓦解消失。
纵观艺术发展的历程,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历史并非离我们那么遥远。从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文化起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百家争鸣,从现代主义的探索到后现代主义的迷茫,我们只有了解了历史,才会知道艺术发展的来龙去脉,我们只有认知现在,才会看清未来要走的方向。伟大的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艺术发展史》中,用这样一段话深刻地表达了艺术史与我们当今艺术发展的重要联系:
“我努力把艺术的故事叙述成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每件作品在这个故事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因为在这个故事中哪个方面都不如这个方面奇妙——一条有生命的传统锁链把我们当前的艺术和金字塔时代的艺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由此我们便可看出,对于任何一名艺术工作者而言,学习艺术史绝非仅仅是对于历史的回顾,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这样的回顾中以史为鉴,审视未来,这样才会在逐步的思考和探索中求得自身发展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 [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林夕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 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关键词:艺术史 演变 重要性
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先生曾说:“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的确,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的工具,更是我们认知未来的保证。艺术的发展也是同样的。当我们去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去解读这件作品,想要了解它形成的历史背景,作家的创作目的等,这时,我们就需要对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而恰恰又因为艺术史的进程是一个连续而又相互关联的过程,因此,只有整体的把握了历史的发展脉络,我们才会更好的解读作品,然后在此基础上,在自我的作品中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深刻的把握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在历史的长河中总结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每位艺术工作者学习的必经之路。
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家们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目的自然是不同的,究其本质,是因为“整个艺术史永远是一部看的历史。看的方式改变了,技巧就会随之而改变。技巧改变的原因仅仅在于看的方式改变了。技巧为跟上看的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看的改变同人与世界的联系相关。人对这个世界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他便抱以这种态度来看世界。因而所有的艺术史也就是哲学史,甚至可以说是未写出来的哲学史。”这时,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当时的艺术是为了什么而服务的,在当时社会中起到什么作用的话,那么我们也就很难理解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些艺术形式了。
例如在原始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艺术作品的造型十分抽象,甚至谈不上是对实物的描绘。但是原始艺术依旧会使用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符号和图形来绘制一些特殊意义的图腾,并以此来形成一种和谐美。这主要是因为原始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为表达该群体社会意识和宗教感情而服务的,有的研究甚至表明,很多时候,原始社会中的绘画和雕塑是为了在种群中进行巫术而使用的。如此看来,原始时期的艺术具有简如此单抽象的形式也不足为奇了。
和原始时期的艺术相比,古希腊的艺术似乎呈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表现技巧上都出现了“改头换面”的现象。伟大的希腊文化,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添上了光辉灿烂的一笔,美国作家亨利·米勒在游记《马洛西的巨石像》中,有一段话极为恰当地概括了希腊艺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希腊有很多让人惊奇的事情,有很多事情不可能在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发生。即使上帝几乎在打盹,希腊也依旧在上帝的护佑之下。……无论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希腊是一片圣地。”
古罗马的艺术虽然在创新性上和希腊艺术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就整个历史的发展层面上而言,罗马艺术的宏伟和壮观依旧是其他历史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罗马的艺术和古希腊艺术所不同的是,它所传递给观众的情感里,总是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氛充斥其中。无论是从建筑的那种雄伟有力的造型上,还是雕塑中的那种对于荣誉和胜利的渴望,似乎都显示出了该民族勇往直前和英勇善战的本性。即使古罗马的艺术中缺乏古希腊艺术中的创造性和对美的无限追求,但是其独具一格的风格形式依旧让人们对古罗马的艺术有一种过目不忘的感受。古罗马帝国的消亡虽然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却也让人在叹息中更加愿意对这样的艺术作品进行深深的回味和思索。艺术在古罗马或许可以说是一种彰显权利和欲望的工具,但是这并没有诋毁艺术在这个民族中的价值,相反的,正是因为这样,艺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中才显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存在意义。人类对于艺术的渴望,永远是脱离不了对于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本质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罗马的艺术的确有其伦比的社会价值。
历史的发展总是会出现许多出人意料但又仿佛在情理之中的事,在历经了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盛世之后,欧洲的中世纪进入了一段相当长的“休眠”时期,这个长达近千年的时间跨度,指的是从西罗马帝国476年的覆亡直至到大约1450年为止。由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地位,导致当时所有艺术形式几乎都是为宗教所服务的,人们常说这是“黑暗的时代”,可见当时的宗教对于艺术创作造成了很大的禁锢。
在经历了教会长时间的统治之后,人们迎来了西方文明史上最为美满的经典创造阶段: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大约从14世纪持续到了16世纪。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因为在历经了漫长的宗教伦理的压抑之后,人们在精神上努力寻求更大的自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形式上也更加丰富多样,个性鲜明。这个时期所产生的伟大的艺术家不胜枚举:画家乔托在艺术创作形式上的觉醒为后人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波提切利柔美的线条和美不胜收的细节描绘都显现出了艺术家对于理想美的独特理解和再现;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奇妙构思和惊人的影响力使其作品成为千百年来人类的伟大财富;米开朗基罗所作的雕塑极品不必多说,而其在壁画中所应用的透视知识更是后人学习的宝贵材料……如今看来,文艺复兴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灿烂辉煌的艺术盛世,可能正是因为当时人们对于人性解放的极度渴求和对自我圆满所进行的一种必然选择吧。
在文艺复兴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背景不同,使得欧洲各地区出现了诸多的艺术流派,但从整体上而言,艺术家们依旧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更好的表现自然,显现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器械化大生产使社会整体结构出现了颠覆性的转变。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开始逐渐发现,传统的表现手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创作需求,艺术家们需要用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形式来展现自我的个性和想法。与此同时的是,欣赏者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艺术作品中所隐喻的精神内涵。艺术创作者和大众之间关系的改变可以从这个时期衍生出来的美术馆和艺术博物馆中透视出来,它们都是19世纪的产物,其作用与影响延伸到了21世纪的今天。 当时间的滚轴驶进了现代主义时期时,整个艺术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实,现代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有很复杂的含义,之所以把它们都包含在现代主义里,就是因为它们的非传统性。但是,每个流派对传统所进行的否定和挑战又都是不同的,例如:达达主义几乎是秉着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传统的,而我们从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对于传统还是有所保留,仅是对传统造型上的一些审美观念进行了改变。
从整体上而言,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是超物质的精神性,艺术家们都强调在作品中展现个人的主张和特征,此时的艺术是个性风格得以表现的重要媒介。
在现代主义之后衍生出来的后现代主义,有一些观点认为,它实质上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但是本质上并不相互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方面,社会中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开始被质疑,信仰逐渐被怀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生存压力的空前增大,使得全球的社会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艺术似乎也在寻求一种新的改变去迎合人们在思想和意识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显要特征就是:艺术走向大众,大众创造艺术。受众对于艺术的定义和理解也更加的强调个人的判断和定位。艺术家在创作时不拘于教条和形式,不再信奉“精英文化”,而是使得艺术逐渐走向了商业化和民主化,由此,传统意义上对于艺术定义和分类的标准开始逐渐瓦解消失。
纵观艺术发展的历程,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历史并非离我们那么遥远。从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文化起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百家争鸣,从现代主义的探索到后现代主义的迷茫,我们只有了解了历史,才会知道艺术发展的来龙去脉,我们只有认知现在,才会看清未来要走的方向。伟大的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艺术发展史》中,用这样一段话深刻地表达了艺术史与我们当今艺术发展的重要联系:
“我努力把艺术的故事叙述成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每件作品在这个故事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因为在这个故事中哪个方面都不如这个方面奇妙——一条有生命的传统锁链把我们当前的艺术和金字塔时代的艺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由此我们便可看出,对于任何一名艺术工作者而言,学习艺术史绝非仅仅是对于历史的回顾,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这样的回顾中以史为鉴,审视未来,这样才会在逐步的思考和探索中求得自身发展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 [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林夕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 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