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者黄丕烈曾言:“书以古刻为第一”。作为善本收藏中的矜贵之品,宋版特为收藏家们所标举。如清宫《天禄琳琅书目》以“宋版”列各部之首,黄丕烈的“百宋一廛”、陆心源的“皕宋楼”,无不以宋版竞相夸傲。而宋版之中,通常又以官府刊刻的初印本为贵,其椠刻精绝、纸墨莹洁,历千年而神采若新,令人击节称艳。
此次将于7月西泠春拍呈拍的这册“庐陵本”《资治通鉴纲目》(卷第二十三),即宋版中最堪宝贵的初刻初印官府本。此书为南宋大儒朱熹编纂的第一部“纲目体”史书,以大字提要为纲,小字分注为目,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刻于江西庐陵郡庠,字大者如钱,小字亦精,书体出入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间,隽美沉着。1册42叶(84页),四旁宽广,纵29.5厘米、宽20.3厘米。皮纸帘纹宽二指,纸质匀洁坚致,品相极佳。纸墨之寿永于金石,于此殆信然也。更为难得的是,此卷为宇内孤本,未见著录,自日本回流,首现国内拍场。
“庐陵本”《纲目》最早见载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继福建“温陵本”略晚出,然“温陵本”因“板在监中”,经后世递修流传较广,当今市场中亦有可见。“庐陵本”则流传甚稀,且未见翻刻,仅清内府《天禄琳琅书目》(前编)著录一部,已非全帙(内有八册补配),上有乾隆御笔题诗:“……锓出新安留面目,弆增天禄有光辉。外王内圣斯诚备,勿失服膺永敕几。”据《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在清宫收藏的七十余部宋版中,获乾隆亲笔题诗的仅有九部,“庐陵本”《纲目》即为其一,惜毁于火。
至此以后,“廬陵本”似不为人知,各家书录中亦无记载。直至1999年上海朵云轩春拍,一册著录为“明刻本”的《资治通鉴纲目》(卷第五十九)引起了上海图书馆古籍部研究员陈先行先生的注意。此卷末有饶谊撰刊记:“……嘉定戊寅莆阳郑先生守庐陵,惜是书传布之未广,捐俸二千五百缗刊于郡庠,俾谊校正,而法曹清江刘宁季同司其役,阅三载,金华章先生、四明史先生继守是邦,实董其成。……嘉定辛巳夏五既望,门生郡文学掾临川饶谊敬书。”陈先生据此断定,这就是《直斋书录解题》中提到的江西庐陵刻本。
“庐陵本”现存情况:上海图书馆藏卷十九、五十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五十三、五十四,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卷二十一,吉林省图书馆藏卷十八,山东省博物馆藏卷五十至五十二、五十五,天津市图书馆藏卷四十八,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卷四十五;再加上市场中的朵云轩本(卷五十九)和西泠本(卷二十三),共计十四卷,卷次不重,皆为孤品。
此卷与朵云轩拍出的卷五十九皆为虎皮宣护封,旧式犹存,卷末所钤“朱升之印” 白文方印,与上海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等藏卷相同,内经通篇朱笔圈点,于用兵谋略处着力尤多,或出自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朱升(1299年至1370年)之手。
此本版式为半叶8行15字,小字双行,行22字,白口,左右双边,无鱼尾。半框:21.6厘米×16.3厘米。 “匡”、“胤”、“玄”、“朗”、“恒”、“征”、“署”、“让”、“桓”、“完”、“纨”、“构”、“慎”、“瑗”、“敦”、“廓”等字缺笔避讳严格,“弘”字避讳不严。版心上记大小字数,中载卷第及页次,下镌刻工名“刘元”、“生”,其中“刘元”为南宋中期江西吉州名工,曾参与刊刻宋抚州本《周易十卷》、宋淳熙四年(1177年)抚州公使库本《礼记注二十卷附释文四卷》等。
江西为宋代刻书重镇,嘉泰元年(1201年)周必大在庐陵(吉安)组织刻印《文苑英华一千卷》,堪称典籍史上的煌煌巨制。尤令古籍界感兴趣的是,江西宋版与浙江(浙本)、福建(建本)、四川(蜀本)等地相比,字体风格的变化更为丰富,此庐陵本《纲目》的确证,在版刻鉴别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古香宝刻,天壤孤行,断缣寸楮亦希珍也。
此次将于7月西泠春拍呈拍的这册“庐陵本”《资治通鉴纲目》(卷第二十三),即宋版中最堪宝贵的初刻初印官府本。此书为南宋大儒朱熹编纂的第一部“纲目体”史书,以大字提要为纲,小字分注为目,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刻于江西庐陵郡庠,字大者如钱,小字亦精,书体出入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间,隽美沉着。1册42叶(84页),四旁宽广,纵29.5厘米、宽20.3厘米。皮纸帘纹宽二指,纸质匀洁坚致,品相极佳。纸墨之寿永于金石,于此殆信然也。更为难得的是,此卷为宇内孤本,未见著录,自日本回流,首现国内拍场。
“庐陵本”《纲目》最早见载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继福建“温陵本”略晚出,然“温陵本”因“板在监中”,经后世递修流传较广,当今市场中亦有可见。“庐陵本”则流传甚稀,且未见翻刻,仅清内府《天禄琳琅书目》(前编)著录一部,已非全帙(内有八册补配),上有乾隆御笔题诗:“……锓出新安留面目,弆增天禄有光辉。外王内圣斯诚备,勿失服膺永敕几。”据《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在清宫收藏的七十余部宋版中,获乾隆亲笔题诗的仅有九部,“庐陵本”《纲目》即为其一,惜毁于火。
至此以后,“廬陵本”似不为人知,各家书录中亦无记载。直至1999年上海朵云轩春拍,一册著录为“明刻本”的《资治通鉴纲目》(卷第五十九)引起了上海图书馆古籍部研究员陈先行先生的注意。此卷末有饶谊撰刊记:“……嘉定戊寅莆阳郑先生守庐陵,惜是书传布之未广,捐俸二千五百缗刊于郡庠,俾谊校正,而法曹清江刘宁季同司其役,阅三载,金华章先生、四明史先生继守是邦,实董其成。……嘉定辛巳夏五既望,门生郡文学掾临川饶谊敬书。”陈先生据此断定,这就是《直斋书录解题》中提到的江西庐陵刻本。
“庐陵本”现存情况:上海图书馆藏卷十九、五十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五十三、五十四,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卷二十一,吉林省图书馆藏卷十八,山东省博物馆藏卷五十至五十二、五十五,天津市图书馆藏卷四十八,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卷四十五;再加上市场中的朵云轩本(卷五十九)和西泠本(卷二十三),共计十四卷,卷次不重,皆为孤品。
此卷与朵云轩拍出的卷五十九皆为虎皮宣护封,旧式犹存,卷末所钤“朱升之印” 白文方印,与上海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等藏卷相同,内经通篇朱笔圈点,于用兵谋略处着力尤多,或出自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朱升(1299年至1370年)之手。
此本版式为半叶8行15字,小字双行,行22字,白口,左右双边,无鱼尾。半框:21.6厘米×16.3厘米。 “匡”、“胤”、“玄”、“朗”、“恒”、“征”、“署”、“让”、“桓”、“完”、“纨”、“构”、“慎”、“瑗”、“敦”、“廓”等字缺笔避讳严格,“弘”字避讳不严。版心上记大小字数,中载卷第及页次,下镌刻工名“刘元”、“生”,其中“刘元”为南宋中期江西吉州名工,曾参与刊刻宋抚州本《周易十卷》、宋淳熙四年(1177年)抚州公使库本《礼记注二十卷附释文四卷》等。
江西为宋代刻书重镇,嘉泰元年(1201年)周必大在庐陵(吉安)组织刻印《文苑英华一千卷》,堪称典籍史上的煌煌巨制。尤令古籍界感兴趣的是,江西宋版与浙江(浙本)、福建(建本)、四川(蜀本)等地相比,字体风格的变化更为丰富,此庐陵本《纲目》的确证,在版刻鉴别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古香宝刻,天壤孤行,断缣寸楮亦希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