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小学生情商的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学习态度,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及学习。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感情深厚、真切动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情感教育和语文教材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文知识,还能提高情商。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情感教育应当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也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并且,情感教育也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才能够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情感教育进行讨论。
一、深入挖掘教材,将情感教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优秀的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通常都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情感融入其中,这样的文章才能够让读者感到真切动人,在阅读时更加具有真实感和代入感。而教材选取这些情感丰富的文章作为学生学习的课文也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共情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方案时,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细节,并且在课堂上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进行情感传递,让学生在每一个细节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心情。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所蕴涵的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1]。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较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共鸣,并且小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受肯定十分深刻。因此,教师讲解这两篇课文的时候就应当从细节入手,让小学生的情感与教材内容相呼应,感受作者的心情起伏与情绪变化。比如在《父爱之舟》中,“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这句话,“动心了”以及“节省到极点”等便可以从细节中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也有相似的经历,会感受到父母将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因此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学生父母之爱是多么的无私、伟大,要用感恩之心回报父母。
二、创设教学情境,加强真实体验
小学生在升入高年级之后,心理会产生一些变化,开始迈入青春期,教师在这时就应加强情感教育,对他们加以良好的引导,帮助他们顺利由儿童向青少年转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加强真实体验[2]。并且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辨别能力,教师要做的便是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情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月是故乡明》时,首先要明确这篇课文通过月亮体现了作者浓厚的思乡情感。但是思乡之情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都十分陌生,如果单纯讲解课文,他们可能不能理解作者的悲切,教师便可以将课文中描写的场景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如“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这一句,极具美感,也蕴含着作者无限的复杂心绪,配合真实的场景便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代入情绪。
三、教师做好榜样,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
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性格与人生选择,因此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就要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气氛,在平常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并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在教师的这种积极影响下,学生便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尊重历史、尊重他人。让学生置身于产生各种感情波动当中,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与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3]。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选取了《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这样两篇课文,意在让小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树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两篇课文,向学生渗透爱国教育。在平常,教师也要表现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在国家公祭日、默哀等时候要自行端正态度,以严肃的心态对待。小学生便会被教师的情绪感染,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会带动身边的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它还需要教师将情感教育工作渗透在至始至终的语文教学中,与教材相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念。语文不仅是一门应试学科,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教育学生,使學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参考文献:
[1]温爱丽.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9,24:17-18.
[2]刘金寿,刘文兰,章友兰,吴黎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2018:4.
[3]郭红梅.小学高年级德育策略探究[J].黑河教育,2017,08:5-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情感教育应当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也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并且,情感教育也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才能够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情感教育进行讨论。
一、深入挖掘教材,将情感教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优秀的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通常都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情感融入其中,这样的文章才能够让读者感到真切动人,在阅读时更加具有真实感和代入感。而教材选取这些情感丰富的文章作为学生学习的课文也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共情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方案时,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细节,并且在课堂上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进行情感传递,让学生在每一个细节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心情。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所蕴涵的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1]。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较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共鸣,并且小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受肯定十分深刻。因此,教师讲解这两篇课文的时候就应当从细节入手,让小学生的情感与教材内容相呼应,感受作者的心情起伏与情绪变化。比如在《父爱之舟》中,“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这句话,“动心了”以及“节省到极点”等便可以从细节中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也有相似的经历,会感受到父母将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因此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学生父母之爱是多么的无私、伟大,要用感恩之心回报父母。
二、创设教学情境,加强真实体验
小学生在升入高年级之后,心理会产生一些变化,开始迈入青春期,教师在这时就应加强情感教育,对他们加以良好的引导,帮助他们顺利由儿童向青少年转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加强真实体验[2]。并且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辨别能力,教师要做的便是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情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月是故乡明》时,首先要明确这篇课文通过月亮体现了作者浓厚的思乡情感。但是思乡之情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都十分陌生,如果单纯讲解课文,他们可能不能理解作者的悲切,教师便可以将课文中描写的场景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如“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这一句,极具美感,也蕴含着作者无限的复杂心绪,配合真实的场景便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代入情绪。
三、教师做好榜样,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
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性格与人生选择,因此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就要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气氛,在平常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并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在教师的这种积极影响下,学生便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尊重历史、尊重他人。让学生置身于产生各种感情波动当中,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与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3]。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选取了《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这样两篇课文,意在让小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树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两篇课文,向学生渗透爱国教育。在平常,教师也要表现出自己的爱国情感,在国家公祭日、默哀等时候要自行端正态度,以严肃的心态对待。小学生便会被教师的情绪感染,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会带动身边的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它还需要教师将情感教育工作渗透在至始至终的语文教学中,与教材相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念。语文不仅是一门应试学科,它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教育学生,使學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参考文献:
[1]温爱丽.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9,24:17-18.
[2]刘金寿,刘文兰,章友兰,吴黎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2018:4.
[3]郭红梅.小学高年级德育策略探究[J].黑河教育,2017,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