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趣味小实验的初心是为学生创造更多动脑思考、实践操作的机会,达到“做中学”的发展目标,并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弥补过去“填鸭式”教育的弊端,实现高效课堂的发展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学内容,从核心素养教育出发,设计多元、趣味的实验活动,激励学生在“做数学”中完成学习目标,保障教学质量。关于数学小实验的具体设计与实施策略,本文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实验;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以趣味实验为载体,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与操作,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获得深刻领悟,实现真参与、真探究、真收获,习得知识与经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这也是当下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从实验到思考,从思考到行动,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数学的强大力量,这是真正充满魅力的高效课堂。
1.开展趣味小实验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学生系统性地接触数学知识,不仅由少至多地建构知识体系,而且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获得生动的学习体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鉴于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规律,教师不能一味地采取灌输教育,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趣味性、实用性、综合性角度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思考,提升学习有效性,潜移默化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中开展趣味小实验,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是“做数学”的具体表现,将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旨在锻炼思维能力、实操能力与灵活应变能力,使得数学课堂妙趣横生,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十足。
另外,由于数学知识抽象复杂,数学概念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与把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改变过去题海战术策略,以实验为载体激发其主体意识,比如关于面积、体积、容积、等式性质等小实验,学生经历了猜测、分析、推理、操作与验证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对数学探究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立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并将习得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化问题,提升学习数学的实效性,体现数学课程的学以致用价值,这也正是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初衷。
2.开展趣味小实验的设计与思考
2.1 趣味实验唤醒探究热情
学习数学的效果往往受到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兴趣”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兴趣成为产生探究动机的源头,设计数学小实验的基本思想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课堂“动”起来,融入实验,发现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直接推导计算公式,学生难免一头雾水,那么先由简入繁,从他们感兴趣的操作实验环节做起: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如何测量圆的周长?通过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圆形的水瓶盖,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大家集思广益,优化实验步骤。在实验中,各组剪一根小纸条,围着瓶盖绕一圈,再使用直尺测量纸条的长度。在学生第一次获得成功体验之后,继续增加难度:“如果想要测量其他不规则物体的周长,能做到吗?比如花坛的周长、操场的周长,应该怎样做?”当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实验”的探究学习过程,燃起求知热情,顺理成章地掌握新知。
2.2 趣味实验点燃奇思妙想
小學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往往是超乎想象的,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数学小实验中不断生成创意,大胆猜想,逐步接近问题的答案,体验数学的奥妙。例如,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鼓励大家进行合理的猜想,有的学生提到“角的大小可能与两条边的长短有关”,有的学生提到“角的大小可能与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有关”;对于每个人的不同想法,教师不用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顺势导入实验环节,如果学生能自己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是否成立,则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数学知识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在小组操作时使用简单的小木棒和量角器,先将组成角的两条边延长,比一比角度的变化;再将组成角的两条边开口扩大或者缩小,比一比角度的变化。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过程,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也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发展。
2.3 趣味实验驱动做思共生
开展趣味小实验,综合体现了“数学性”与“实用性”特征,回归数学教育的本质,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达到做思共生的发展目标。例如,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时,准备若干1cm?的正方体道具,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算一算,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推导体积计算公式,并且在实验中解决以下问题:①使用正方体道具摆出几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②观察并记录每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道具,其长、宽、高分别为多少厘米?怎样计算体积?③如果这些正方体道具不够摆满一个长方体,怎么办?实验操作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大家很快找出规律:长方体的体积实际上就是每一个1cm?正方体道具的数量总和,其长、宽、高的乘积即可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通过自主探索,一边玩一边学,玩转实验素材,促进数学思考。
总之,自我们在班级开展数学小实验以来,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对每一节数学课都充满了期待,全身心地投入实验活动,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深度探究,有效推动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发展,调动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启创新学习的思路,潜移默化中促成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这才是真正为学生而服务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余小静.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81-82.
[2]魏良田.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5):66.
大连市中山区虎滩小学 大连 中山 11601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实验;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以趣味实验为载体,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与操作,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获得深刻领悟,实现真参与、真探究、真收获,习得知识与经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这也是当下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从实验到思考,从思考到行动,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数学的强大力量,这是真正充满魅力的高效课堂。
1.开展趣味小实验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学生系统性地接触数学知识,不仅由少至多地建构知识体系,而且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获得生动的学习体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鉴于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规律,教师不能一味地采取灌输教育,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趣味性、实用性、综合性角度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思考,提升学习有效性,潜移默化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中开展趣味小实验,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是“做数学”的具体表现,将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旨在锻炼思维能力、实操能力与灵活应变能力,使得数学课堂妙趣横生,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十足。
另外,由于数学知识抽象复杂,数学概念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与把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改变过去题海战术策略,以实验为载体激发其主体意识,比如关于面积、体积、容积、等式性质等小实验,学生经历了猜测、分析、推理、操作与验证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对数学探究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立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并将习得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化问题,提升学习数学的实效性,体现数学课程的学以致用价值,这也正是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初衷。
2.开展趣味小实验的设计与思考
2.1 趣味实验唤醒探究热情
学习数学的效果往往受到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兴趣”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兴趣成为产生探究动机的源头,设计数学小实验的基本思想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课堂“动”起来,融入实验,发现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直接推导计算公式,学生难免一头雾水,那么先由简入繁,从他们感兴趣的操作实验环节做起: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如何测量圆的周长?通过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圆形的水瓶盖,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大家集思广益,优化实验步骤。在实验中,各组剪一根小纸条,围着瓶盖绕一圈,再使用直尺测量纸条的长度。在学生第一次获得成功体验之后,继续增加难度:“如果想要测量其他不规则物体的周长,能做到吗?比如花坛的周长、操场的周长,应该怎样做?”当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实验”的探究学习过程,燃起求知热情,顺理成章地掌握新知。
2.2 趣味实验点燃奇思妙想
小學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往往是超乎想象的,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数学小实验中不断生成创意,大胆猜想,逐步接近问题的答案,体验数学的奥妙。例如,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鼓励大家进行合理的猜想,有的学生提到“角的大小可能与两条边的长短有关”,有的学生提到“角的大小可能与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有关”;对于每个人的不同想法,教师不用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顺势导入实验环节,如果学生能自己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是否成立,则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数学知识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在小组操作时使用简单的小木棒和量角器,先将组成角的两条边延长,比一比角度的变化;再将组成角的两条边开口扩大或者缩小,比一比角度的变化。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过程,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也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发展。
2.3 趣味实验驱动做思共生
开展趣味小实验,综合体现了“数学性”与“实用性”特征,回归数学教育的本质,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达到做思共生的发展目标。例如,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时,准备若干1cm?的正方体道具,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算一算,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推导体积计算公式,并且在实验中解决以下问题:①使用正方体道具摆出几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②观察并记录每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道具,其长、宽、高分别为多少厘米?怎样计算体积?③如果这些正方体道具不够摆满一个长方体,怎么办?实验操作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大家很快找出规律:长方体的体积实际上就是每一个1cm?正方体道具的数量总和,其长、宽、高的乘积即可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通过自主探索,一边玩一边学,玩转实验素材,促进数学思考。
总之,自我们在班级开展数学小实验以来,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对每一节数学课都充满了期待,全身心地投入实验活动,独立思考、团队协作、深度探究,有效推动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发展,调动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启创新学习的思路,潜移默化中促成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这才是真正为学生而服务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余小静.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81-82.
[2]魏良田.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5):66.
大连市中山区虎滩小学 大连 中山 11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