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者的心智挖掘文本的内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散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为例,论述了针对不同的文章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即做好引导铺垫,打破学生与文本的隔膜;有真意的阅读往往比有创意的阅读要珍贵;从品读语言与结构特色深入情感内核。
  【关键词】现代散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
  
  现代散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它既不像文言文教学,可以由“言”到“文”,也不像古典诗词教学,可以由“意象”到“意境”再到“情感”,而现代散文教学就像是教者带领一帮拾贝者,走在铺满贝壳的沙滩上,不能确切知道究竟要捡拾怎样的贝壳,于是纷纷随意就近撷取。归来,看满口袋的贝壳,数量也有,漂亮的也不缺乏。但很多却不是我们此行所要求的样式。也许,按照教者所提要求捡拾的贝壳也并无多大价值呢。
  在实际的散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或许是受备课时间所限,或许是长期以来习惯使然,教者唯教参马首是瞻。往往是一堂课上下来就连教者自己都难以满意,更别说能指望教者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解读,进而达到教者与文本、教者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三者完美的结合。
  当我们引入“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个概念,一切便显得顺理成章了。
  一、做好引导铺垫,打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膜
  《翡冷翠山居闲话》课一开始,教者即问学生,喜不喜欢,学生异口同声,“不喜欢”。教者倒也没有生气,也没有急着去反驳学生,而是耐着性子询问了他们不喜欢的原因,有说语言不喜欢,有说感情太造作、太假不喜欢的。教者仍然按照教参的内容一路讲下来,向学生呈现本篇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感情浓烈,表达坚决”;“语言富丽,典雅可人”。并告诉学生,志摩散文的最大特色是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色彩。“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空气总是明净的”,话说得未免绝对,但这正是感情表达上纯粹和坚决的需要。“因此你得严格地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这是故意采用“专断”的语言表达坚决的感情。徐志摩古文功底深厚,时不时就冒出一两个典雅句子来,如“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是一种浅易的对偶,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显出变化之妙。志摩善喻,有些比喻,精确而美丽,如“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以“含羞草”比喻变化着的“浑朴的天真”,一经道出,便只能令人拍案叫绝。
  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王荣生说,“写景抒情散文,只有引导学生驻足于字里行间进行言语的具体品味,才能真切地感悟散文的情感内容,才能达成‘悟意审美’的目的。”抒情散文描绘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冶情;阅读这样的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这就决定了散文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过程。平心而论,教者对本篇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在“情感”和“语言”两方面,还是很准确的。《翡冷翠山居闲话》编排在《现代散文选读》“抒情”专题,在这一专题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千般情感,万般思绪皆缘自内心,令人生厌的是‘虚假’二字”,学生对这篇散文的评价恰恰是“造作”,这就要引起教者的警惕,学生首先在情感上与文本之间产生隔膜,断不会驻足于字里行间进行言语的具体品味,更谈不上真切地感悟其情感内容。如此再反观这节课,准确的内容学习,并没有引起学习者的共鸣。
  如果教者能引入以下内容,学者喻大翔先生曾经说,这样的学者散文“是将作者的自我极端地扩大了夸张了而写出的东西”,散文家们在“一种专于表现自己的美的散文”人境中,文本中的一切都是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并“使思想带上作者性格的色彩”。相关知识与见解都在“我的”视野之内,陈说和雄辩有舍“我”其谁之势与指点江山之慨。比如在梁遇春的《谈“流浪汉”》里,中外“流浪汉”人格,仿佛就是人类人格的最高典范,什么英雄、伟人都不在话下。连同《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作者笔下所表现出来的“美丽的情感专横”,都属这种极端扩大了夸张了的见解,大概正是一些学者散文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偏见”。正如钱钟书所说,“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钱钟书曾俏皮地说,“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
  有了这样的导引铺垫,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大概有了雏形。做了这么些功课之后,再来带领学生驻足于字里行间,品味这将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散文的语言、体悟其情感,徐志摩这个纯情诗人的“富丽典雅”与“情感的专横”也许就不会同今天这些张口网络语言、闭口博客语言的学生产生那么大的隔膜。不是它的语言不“富丽”、不“典雅”,是那样的“富丽”“典雅”不可今天学生的心。
  二、有真意的阅读永远比有创意的阅读来得珍贵
  《铃兰花》是南斯拉夫作家普·沃兰茨的代表作。文章记叙了少年时“我”战胜恐惧为母亲采摘铃兰花的故事。我听过三位教师执教《铃兰花》,其主旨却出现三个版本:一位执教者将之定位在“心灵的茁壮成长,个人的自我觉醒”;一位教者也认可“个人的成长”这样的主题定位,但把重点放在父母对孩子的爱上,认为父母之爱虽表现方式不同,其归根结底都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益的,让学生讨论父母那天傍晚的对话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并要求学生通过想像在课堂再现父母二人那天傍晚的对话;第三位执教者在学生说出诸如“面对恐惧,要战胜它”、“真正的幸福是要在经历苦难之后”这些主旨以后,不置可否,进而提出了对文本的另一种解读:“我”是南斯拉夫民族,文本中“我”的成长,也就是南斯拉夫民族在经历了一战、二战的洗礼以后,逐渐成熟,走向独立。
  我们从来不否定对文本的多重解读,但选入教材中的一篇散文竟然会被教师解读出这么多种主题来,恐怕不是教材编者的初衷。有真意的阅读永远比有创意的阅读来得珍贵。《铃兰花》被编排在“记事”专题,教学目标为“唤醒积淀于内心的美好往事,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因此我个人还是认同第一位执教者的主旨定位——“心灵的茁壮成长,个人的自我觉醒”。第二位教者的做法尽管也有其理论根据,叫作填补空白,但这似乎不应是本文的主旨,成了偏离轨道的旁逸斜出,因而其内容是不恰当的,这样做也是没有必要的。至于第三位教者,在教材和教参并没有给出更多的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还是尊重文本,根据文本在教材中的位置解读准确、解读透彻为好。
  三、从品读语言和结构特色深入其情感内核
  一堂《葡萄月令》展示课,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教者以林斤澜论汪曾祺散文的评价“第一道爽口”、“第二道出味儿”、“第三道透通”作为主线,层层深入,从品读语言和结构特色到深入其情感内核。逐步明了汪曾祺文章的朴素、平淡恰体现了高远淡泊的人生境界和艺术上的炉火纯青。进而理解“美有另一种形式——朴素、平淡的中国形式”。读出了其中的“真意”,上出了汪曾祺的“味”儿。
  据教者自己说,这已经是讲的第八遍了。前两次都是将《葡萄月令》与其它篇目进行比较,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认识到对于这篇“浅文”若要“深教”,还是得从文本本身去挖掘。巧的是,不久前大市级评优课上这位教者的《葡萄月令》我也听到了,那次大概应该算“第七遍”了。在那“第七遍”结尾还有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内容,当时就有感觉,这一点与学生有些距离,有硬灌的意思,这次再看这个环节就已经被删去了。可见教者与笔者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又一次讲课是及时做了调整。如此备课过程是一个反反复复调整、删改、补充教学内容的过程。如此看来,现在一些学校教研组实行“备课——教课——评课——再备课——再教课(另一班)”的做法,很值得推广。
  一篇散文要给学生上什么,似乎成了见仁见智的事情,甚至一篇文章的主旨都有不确定性,难怪有教师同行奚落我们语文一科。可见带着研究的心态备课,以探究的姿态上课,常怀着教研的态度写反思,以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显得多么必要和紧迫。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苏轼是伟大的。苏轼笔下的梅花大体反映了他心路历程的四个方面,从“贬谪生涯的种种遗恨”到“热情开朗的精神气韵”再到“自我完善的思想心理”,最终达到在“艺术上和人格上的双重飞跃”,梅花意象贯穿了苏轼伟大的一生。  【关键词】梅花 遗恨 气韵 梅格神韵 思想心理 艺术 人格  在古典诗歌中梅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但它真正大量进入诗坛却是在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梅花因其特有的“梅格”而成为诗人们钟爱并
【摘 要】高考实质上是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服务的选拔性考试。因此,高考命题应以贯彻“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为首要目标,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同时又能对中学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对照这一标准,细心研读,可发现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并非一份难得的好卷子,某种程度上说,它可能是一份有失公平、公正的卷子。  【关键词】高考命题 信度 效度 区分度 导向作用  
【摘要】教材只是范例,一篇文章就代表一类文本。学生如果能自主学习好一篇文章,那就能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如果能活学活用、触类旁通,那就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推理能力,更能为学子们适应多彩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文本研究 质疑    对教材稍有研究的教师都知道,人教社编的统一教材,有一个特点——每个单元都安排有1~2篇自读课文,并且在教材前的“说明”中明文指出:“自读课文
【摘 要】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 人格    翻阅学生的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大脑,却有着大体相同的思维模式,精神套路和趋同话语,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的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
【摘 要】当下的高考作文大多以议论文为主,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加强对议论文体的备考训练,很有必要。本文从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创意构思等角度,论述了议论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 议论文 备考    根据近几年的阅卷统计来看,高考作文中有90%以上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因此把议论文作为备考的重点无疑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一篇高考议论文,能否从“普通”的层面跃入“优秀”甚至“标杆
【摘要】本文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修改病句题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并提出了如何解答这类题型具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语文高考 病句 复习备考 语文教学    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导航2009年的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工作。2008年对考点“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考查整体情况如下:    一、题量、题型与分值    今年高考的旧课程地区的14份加上新课标实验区的4
【摘 要】利用经典课文来让学生感悟生活,体验情感,从而获得思想上的熏陶与养成,在学习与思考中变得有思想,看到更多的人间美好。在文本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中的思想与情操,在与文本的碰撞、交流、融会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来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  【关键词】文本 体验 思想    当下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生急功近利的“仿、套、抄”导致了在作文中抒假情、言庸志、叙荒唐事,使文章从事、情、
【摘 要】写高考议论文,应当熟悉几种议论文模式,供考场写作时借鉴参照。“‘五段三论’,主论‘三分’”是写作规范议论文的一种基本模式。  【关键词】高考议论文 写作模式 写作要诀    眼中有样,写作不慌;心中有型,写作就赢。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借鉴和模仿比较成熟的作文范型,是重要的写作方法,也是创新作文的基础。因此,写高考议论文,应当熟悉几种议论文
【摘 要】议论文的写作讲究举例论证,用好举例论证的关键在于有丰富的素材积累。临考的高三学生有必要整理和扩充自己的素材库,为高考考场上的良好发挥做好充分准备。整理扩充素材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分门别类的整理手头现有的素材,注意素材的覆盖面,查漏补缺,完善资料库;二是学会多角度开发素材,尤其是教材中的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从而扩充素材库;三是学会用多种形式使用素材,从而提升素材的质量。如此训练,学生
【摘 要】近年来湖北籍作家群体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他们的获奖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作家的英雄情结与悲悯情怀。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多阅读这类优秀作品,对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大有禆益。  【关键词】文学鄂军 英雄情结 悲悯情怀 文学素养  近些年来,“文学鄂军”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在“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文学大奖中频频获奖。爱好文学的广大湖北读者和“文学作者”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湖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