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主义在现代博物馆中的应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主义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社会生产力的绝对作用,过多的追求社会的物质化生产,从而忽视自然生态的破坏,造成了人类传统文化的毁灭。而后现代主义,企图摆脱在日益技术化和商品化的社会,追求对人性的更大的自由和彻底解放,把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表达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中去,反对现代主义设计中片面追求功能和冷酷的理性主义的设计。通过对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研究,生态建筑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很大的。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人性化;生态建筑
  一、绪论
  后现代主义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所谓的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是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
  发展至今,后现代主义体现在建筑设计中的特征是人性化和自由化、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复杂性和多元化。从1976年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鸟巢等建筑的完成,后现代主义在国内外历史前进的路上已迈出了一大步。
  二、后现代主义的概述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与主张,他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排他性,强调人们的不同需求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就叫后现代主义,它更多的描述一种乐于吸收各种历史建筑元素、运用讽喻手法的折衷风格。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的引进新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它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将建筑的功能与人的生理、心里以及社会、历史相结合;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和环保。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
  (一)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是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最显著的代表是丹尼尔·利伯斯金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称得上是“浓缩着生命痛苦和烦恼的稀释作品”。这幢建筑是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历史博物馆,其目的是要记录与展示犹太人在德国前后共约两千年的历史,包括德国纳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历史,展览重点是后者。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非理性的设计原型来源于以色列国旗、被压扁的六角星、未完成的歌剧、遇难者的原址;外观设计源自于德国的闪电战,由博物馆的锯齿状形态可联想到。整个建筑表达了两个集合线形,一个多样化的片段组成的直线和一个趋于无穷的折线相互交织,但各自有方向,表达了空间的联系和序列的破碎。
  (二)非线性建筑
  非线性建筑探索是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非线性科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上的反映。非线性建筑是一种连续流动状的形体,这种形体作为结果来自于对建筑性能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分析,建筑的设计过程即是对各种影响建筑因素的研究。在这个世界中,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的折叠、展开和再折叠而形成,物体是由内向外及由外向内的双向折叠中形成的,因此,物体本质上没有内外之分,从而展开了一个动态运动中时空共存的流动世界。
  非线性建筑的代表作是日本横滨国际客运中心码头,由FOA(外国办公室建筑事务所)设计。其形态好似延绵起伏的海浪,或是地壳运动而褶皱的地表,以一种自然拟态的方式融入漫无边际的大海之中。在此设计中,大量的折线和曲线、网状的护栏、斜向的人字支撑,都是不规则的,表现出混沌、随意、奔放、热情的态度。在平台下有两个大厅,每个大厅的入口都是通过平台上的大斜坡进去。墙面即屋顶,屋顶即花园,建筑界面不停地转换使得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呈现出似是而非的关系,建筑体成为城市的“地毯”,与外部环境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生态建筑在我设计的博物馆中体现
  生态建筑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生态建筑的代表作是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米那亚大厦,这是一幢高15层的办公楼,选择最适宜的植物重建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沿坡道攀沿,跨越纵向空间,整个建筑底部街道至楼顶花园都披上了绿装;通过植物调节气候,通过活动的遮阳板以及主导风向平行的风墙把凉风引入空中庭院和室内空间,而使空调使用降至最小程度,太阳能光板系统使用减小了对城市电网的依赖。
  1、设计的灵感来源
  博物馆展览的历史文物是用以警戒与教导后人,更重要的是后者,对历史起到承接、育人的目的。叶子是活力、生命的象征。博物馆的前后两面墙使用钢和玻璃幕墙,主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在建筑结构上,各种金属、塑料制品、玻璃、木材、陶瓷等材料的应用。此次设计的博物馆,可以更加直接的体现后现代主义。
  2、设计手段
  (1)我设计的是“叶子”博物馆,由两层构成,共8米高。博物馆的建筑最底层是两层台阶,此处设计的目的是抬高建筑物,使建筑物更雄伟、高大。
  (2)此建筑物为中国传统的坐北朝南样式,正面、背面由曲面的玻璃幕墙围合而成。根据我国日照及吸收热量的不同区域,青藏高原日照吸收热量较多,玻璃幕墙可以最大限度的去吸收热量,以此提高室内温度,减少人工取暖。
  (3)玻璃幕墙的构造细部有通风过滤器,从而使室内不必完全被封闭。
  3、材料技术手段
  (1)蓝色的透明玻璃与银灰色的屋顶形成鲜明对比。蓝色的玻璃会吸收太阳光来增加室内温度,与银灰色屋顶之间的空气过滤器会增加空气的流动,不会使室内空气污浊。
  (2)透明的玻璃墙可以提供天光照明,双面照明和人工照明将在实际使用中更加节省电能。
  四、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适应矛盾:即容忍与妥协,指建筑中的多种元素在形式和功能上互相迁就、接近和辅助;这个在材料运用可以体现出来,玻璃与钢的结合使用,一个透明易碎,另一种坚硬难摧。
  (二)总体的统一和“折射”:玻璃幕墙上附着的粗细不等的钢构件,将所有的部件和片段与总体结合起来产生一种连续性,使片段和部件具有超出本身的丰富意义,可以采用严格的等级关系和统一连结或是采用均等组合(重叠与对称等)来实现。
  结语
  能源愈来愈紧张的今天,后现代主义中人性化、绿色化也愈被人们所接受。城市化下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维护生态发展的状况。用玻璃幕墙和 钢构件建造的“叶子”博物馆,不仅运用了新型材料,还在取暖和电能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节约。后现代主义中的生态建筑,无论对社会还是生态的发展,都是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L.本奈沃洛、邹德侬、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尹国均、后现代城市:重组建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鲁英男、高技术生态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6]周浩明、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的质量日益重视,而人们的审美观在此过程中也开始呈现出的内容和特征。室内装饰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如何结合新时代潮流所提倡的健康、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实现室内装饰与绿化建设的融合,以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已成为相关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就新形势下室内绿化装饰设计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与分析,以资参考。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辛弃疾的讽刺词,借用典故借古讽今,表达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意与满腹牢骚。  【关键词】:辛弃疾;讽刺;借古讽今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作品多写自己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但是“归正人”的身份让他在南宋小朝廷的立场非常尴尬,得不到皇帝与朝廷重臣的信任,就无法实现收复失地、杀敌报国的愿望,只能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据统计,今存的《稼轩词编年笺注》中,收录的辛弃疾
期刊
民间艺术作为艺术中非常独特的一个门类,被成为文化的“活化石”,而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也是有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而无论是哪种艺术,都被民间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更为甚者的是西方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从非洲民间木刻面具中汲取营养,受到启发,直接促成了立体派的画作,而他同时代莫迪里阿尼也同样喜爱非洲民间木刻,还有马蒂斯从剪纸中进行创作,布朗库西从民间雕塑中进行启发创作等等,而同样的,中国的当代艺术也受着民间艺术
期刊
【摘要】: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目的和自身需求的艺术创造性活动。设计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科学是实用便利的追求产物,而艺术是对产品进行的一种美的追求,两者的完美结合,就是现代社会讲的艺术设计美。“艺术设计是以实用与便利为基础的,设计的形式美是艺术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美是用来体现实用,艺术则是为了表现便利。艺术设计的美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艺术设计者的审美创造;二是设计作品之美;三是人们对设计作品
期刊
【摘要】:从编剧手法的主题、结构、线索、铺垫、矛盾冲突和导演拍摄手法的色彩、画面、声音、光线、蒙太奇等几个方面对电影《黄金大劫案》作出分析  【关键词】:电影;《黄金大劫案》;编剧艺术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但却使在沙漠之中看见它的人沉溺于幻象而加速死亡的步伐。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美丽的东西实际上可能会使人致命。暴风雨来临之前天地间会陷入一片清新的宁静,然而之后带来的摧残却丝毫不清新。许多年前的伪满
期刊
【摘要】:如何平衡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提高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广泛应用,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艺术底蕴的油画作品是现代艺术家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艺术;中国;现代油画  我国的传统艺术元素是中华民族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积累下形成的文化成果,其中包括有形的艺术作品以及无形的精神内容,是历史长期积累下的成果,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灵魂所在。油画在我国有
期刊
【摘要】:《东京梦华录》是孟元老写的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本书记载的东京具有真实性,所以从本书中所记载宋代人民的繁荣景象研究宋代市民音乐的发展是比较可靠的,宋代市民音乐的表现形式表演场所丰富多彩,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结合,音乐的主流从上层社会步入民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音乐成为中国音乐史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要】:伴随着健康、低碳、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的日益推广,“低碳”发展观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室内设计作为现代化设计产业发展的主流之一,应结合时代潮流所倡导的低碳发展理念,实现低碳设计理念与室内设计的融合,以打造一个低碳、安全、健康、舒适的室内生活空间,建立起一个“人—社会—环境”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模式。基于此,文章就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出发,并以此为基础,就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内设计这一课题展开
期刊
【摘要】:在中国画的形成与发展中,色彩作为视觉要素之一,在很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纵观古今艺术作品,不难发现中华民族的色彩审美始终是主观的,装饰的。与现代艺术所追求的主观艺术表现是一致的。现代工笔画在继承了传统工笔画用色的基础上,也开辟出新的道路。沉寂多年的中国工笔画,在现代工笔画家的努力下,吸收借鉴设计色彩处理的方式,结合传统工笔画的用色,在色彩表现上有了新的突破以及创新。  【
期刊
【摘要】:肌理是绘画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语言、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与探索。肌理在绘画创作中的独特运用使作品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情趣、形式美感。“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呈现出的交错、高低、粗糙平滑的外观形态,形成视觉和触觉上的特感受。  【关键词】:肌理;立体;写意;形式  一.肌理的平面形态  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中国当代油画气氛也随之活跃。艺术家在绘画肌理材料的探索与技法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