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学科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一门新的课程,对以后的学习起着基础作用,只有现在学好、学扎实,才能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初中化学老师不仅要交给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初中生一个好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下面让我浅谈一下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化学 基础 方程式 学习方法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均衡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实践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好学生学习过于轻松,容易对化学产生轻视,后进生学习过于缓慢,对化学产生为难情绪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每一个后进生,都是在某一个知识难点上与其他学生产生差距,在这些知识难点的差距日积月累,就造成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化学学习成绩差。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就是尽量延缓在这些知识难点面前学生的分化。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只有这样师生共同前进学生学着才会更有意思,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学好化学。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因此中学生一定要打好学习化学的基础,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这一观点在英语新课改教学中焕发极强的生命力,对于实施自主学习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创设氛围,使学生愿学;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合作互动使学生互学;积极评价使学生坚持学,从而逐渐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知识的习得;强调了教师的主宰地位,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情境式教学是满足师生共同需求的最好方法。情景式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成长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勇于探究,提高教学实效。因此,构建政治课堂的教学情境,是顺应新课改、调
期刊
摘 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及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学好自然科学知识。  《科学素质纲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措施指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对发展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作出了规范。根据这一思想,威海市戚家庄小学为丰富
期刊
这学期,在学校的激励和督促下,倡导了三年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实实在在地于学生中开展起来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可形象地比作“摸着石头过河”,过程曲折,感慨多多。在此作一点经验之谈,权作“引玉之砖”。  一、选题要慎重。  由于把握不准学生心理,这学期我校高一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由几位老师磋商后定的,没有事先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这就造成学生对课题的兴趣不高,不愿忘我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本期我们的一个子课
期刊
摘 要:布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让孩子参与这项活动不仅符合新《刚要》对孩子发展需求的新理念,而且在活动中能启迪孩子的智慧,训练孩子手指的灵活性,使其手脑并用,丰富孩子对布艺活动的经验,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求,让我们的孩子得到多元的发展。为此,我与孩子、我与家长、家长与孩子我们大家一起进入了“幼儿布艺”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之旅,通过短暂的两个月时光,我们看到了幼儿布艺可实施的闪闪星光,体
期刊
赏识就是雨露,滋润孩子们这一棵棵幼苗健康的成长;赏识就是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自威海市戚家庄小学开展赏识教育以来,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  在学校引进赏识教育之前,我从不知道赏识教育为何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虽然爱孩子,但总喜欢用挑剔的目光去审视孩子,从未用过赏识的方法去面对他们。确实对他们“孩子气”的行为动辄就批评,对他们的弱点、短处总是不自觉地小题大作,无限夸张,最终导致孩子害怕我
期刊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方法多多,但是我感到最有效地是赏识教育。自从威海市戚家庄小学实施赏识教育以来,我在班级管理中渐渐尝到了赏识教育的甜头,成为我班级管理的法宝。  一、发掘亮点,激励学生奋进  “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积极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读写脱节”现象,提出“教学三步法,用好范例”的据读写结合的方法。并结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篇目,具体介绍该如何用好阅读范例来引导写作。  关键词:读写结合 范例 以读导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写作教学,要把对二者的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才能
期刊
摘 要:因为所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知识点的传授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的,但是一章节完后,怎样把整个知识串在一起,联系起来就有很大的区别了,更何况教完三年的内容再回过头来总复习,那更是决定一个教师成败的时候了,所以本文从初三总复习 “再发现”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再发现”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及策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三 总复习 再发现 方法 策略  总复
期刊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所关注的问题。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和造就无数有惠心、有灵气、会学习、能创新的人才,长期来我们只习惯于例题的分析,,却没有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挤压小学生课余时间,反复练习各种习题,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课堂效率低,所以老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技能课时间。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厌烦了这种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