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的悲剧性格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关汉卿在剧中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反抗封建压迫、性格坚强不屈的女子形象。窦娥善良、温顺、守礼、懂孝,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怜的女性,却最终被残暴的封建恶势力吞噬。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是美好的事物,它的毁灭带给人的震撼就越大,悲剧的感染力也就越是强烈。”窦娥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她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她的性格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一、窦娥孝顺婆婆,却又不得不和婆婆发生激烈的冲突
  这一点从剧本中可以看出。第一折中窦娥的婆婆出门讨债,许久没有回来,于是她为婆婆担心:“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后来在审讯窦娥的时候,窦娥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但是一旦昏官要对她的婆婆施刑逼供,她怕婆婆挨打受罪,情愿认了死罪:“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还有第三折中窦娥赴刑场时怕她的婆婆看见了自己这副模样心里难受,不走前街而绕道走后街也可以看出窦娥的善良性格:“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窦娥在自己性命尚且不保的前提下,还想着不让自己的婆婆着急生气,这样的思想也体现了她的心里亲人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的善良孝顺的性格。
  但是,当蔡婆婆不得已要招婿张驴儿父子时,窦娥对她予以了严厉的规劝,“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说婆婆已经一大把年纪,再嫁有辱自己的贞节,“枉教人笑破口”,并且还表示了对婆婆的强烈不满,说“你岂不知羞”。窦娥对蔡婆婆与张父的暖昧关系十分生气,甚至有些愤怒至极了,“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这些话表现窦娥和婆婆之间的强烈冲突。窦娥心地善良,坚守孝道,却不得不对婆婆进行严厉批评指责。
  二、窦娥顺从命运的安排,却又不得不与命运进行抗争
  窦娥的命运如此悲苦,她遭受了三岁丧母、七岁离父、二十二岁亡夫的一系列不幸,但她没有任何怨言。认为这都是自己“没时没运”,说自己是“八字载着一世忧”,自己的厄运是因“前世烧香不到头”,今生甘愿受苦罹难,劝自己,也劝别人“早将来世修”。当张父喝药而死时,窦娥认为“寿数非平今世”,是他寿数已到,还认为“人生死,是轮回”,这显然是宿命论的观点。
  但是窦娥的悲剧还在于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不得不和多舛命运进行抗争。当张驴儿父子闯进窦娥家时,她表示了对他们和婆婆的不满。即使婆婆已经允诺了,既使在别人看来已是既成事实了,但窦娥并不甘心受这种命运的摆布,对蔡婆婆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对张驴儿予以了强烈的怒斥。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这种既认命又不得不反抗的悲剧性格,才使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可信。
  三、窦娥斥天骂地,却又不得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屈
  窦娥一上刑场就开始骂天,说老天爷瞎了眼,分不清善恶贤愚,而在后面的誓愿中她又要“靠天”,指望天地来给她印证。这又是为什么呢?她看到了命运的悲剧,社会的悲剧,骂天怨天,最后还是只能靠天。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天”始终是中国人心中的至高主宰,尤其是弱势群体老百姓,他们更是只有依靠老天爷,可怜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父,没有父母可以呼唤,她能够呼唤的只有婆婆和天。
  窦娥骂天而又靠天,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也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呼无告的普遍状况。
其他文献
书靠读,文靠写,语文就是培养“读书人”。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说: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王栋生曾劝诫学生多读名著,从名著中汲取力量。他说:“鲁迅的《药》,我10岁就读过,61岁重读时还有新的发现。因为经典是一个历史时期语文与人文的最高成就。年少时一旦读过这些人文名著,这个人就坏不到哪里去。”  读到这一切,想到这一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心却怎
期刊
作文的成功与否,对语文成绩的影响之大,勿用多言,都能心领神会,因而,作文教学是个重点,但也是个难点。随着中考作文分数的增加,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也日趋重要。在写作文、改作文的过程中,沟通师生感情有座不容忽视的桥梁,那就是作文评语。好的评语,能帮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做人,树立信心,走向成功。作文批改中的评语,可归为以下几类。  (一)情感呼唤式:常常有一些理科好的学生,苦恼写不出、写不好作文。当一个学
期刊
成语,乃是浓缩的句子,中华文化的奇葩。然而越来越多的成语被曲解,很多成语被望文生义,被用得一塌糊涂,因此成语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梳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去识记成语,培养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成语积累是个慢工夫,讲究的是文火烹煮,滴水穿石,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当能事半功倍。  一、成语故事化  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趣味中梳理积累。  如,一朝之忿,樊迟跟随孔子在
期刊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内部能力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下面,谈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尤其重要。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自己预习,面对一篇课文不知道该怎么做,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期刊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荷塘月色》,描写清华荷塘月色之美,抒发沉郁心情,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他那种面对黑暗现实的忧伤、苦闷与彷徨,他那种面对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历来为人们所津津品鉴。  然而文中对妻看似不经意的叙写:第一段“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最后一段“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长久以来被人们淡忘着,有人以为可有可无,删去亦无伤大雅;
期刊
美轮美奂的场景,令人瞠目的变化,诙谐幽默的话语,惬意会心的微笑,演者如痴,观者动容,这就是大卫·科菲波尔近乎幻觉般的魔术表演。当结束的帷幕徐徐拉上,久久在人脑海里回荡的不是表演的点点细节,而是那份挥之不去的令所有人激动、沸腾、投入的现场激情。欣赏这种激情,渴望语文课堂也能如此充满激情,但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上语文课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语文课堂屡遭冷遇,原因固然是多方
期刊
种子对世界说:请给我一些时间,我为你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岁月对种子说:你可以失败,但不可以投降,你可以冬眠,但不可以腐烂呀。  世界微笑着沉默不语,它心里想的是:我相信你,种子;我更相信你,岁月。  这是我送给初一七班所有孩子的见面礼,也是我做初一七班班主任的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相信在我的陪伴下他们都能长出奇迹。  让我更加坚定这个信念的,是最令老师们头疼的响当当的大人物——李东峰。
期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有了对愉快教学的认识,认为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并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孜孜不倦。  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诸多积累,就让教师陷入了困惑中:如何让学生愉快地背诵和记
期刊
应该说,《菜根谭》并非一部严密的哲学论著,但它对生命以及中国人生活的洞察,可谓独到,是一部中国人生活哲学的汇总之作。读过《菜根谭》的人大多知道,本书并没有一种比较明晰的主体思想,其间儒、道、释相互缠绕,难以厘清。现在,仅就其表现出的淡泊意识摭谈一二。  人生,因为淡泊而旷达,因为旷达而更趋淡泊之真。生在人世,物欲名利总未能免俗。是纠裹缠绕,还是放任自达,心所趋异。王国维曾将人生(事业)以三种境界论
期刊
作文批改与讲评一直是困恼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老大难的话题,平时只要谈到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总能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难,难,难。多年来中小学老师最怕的就是作文批改和讲评,正所谓“学生怕写,老师怕改”。目前,作文教学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作文批改费时多,作文讲评效果差。  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这些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探索作文批改和讲评的一条新路子。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发现屡试不爽,颇有收效。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