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xz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5亿农民外出打工,①其中能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生活、接受教育。全国农村目前有留守儿童2000多万,②并且每年呈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其留守儿童的数量尤为庞大,问题日益突出,日益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在甘肃农村贫困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被迫留在家里,处在学龄阶段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儿童。从地域范围来看,特指农村贫困地区;从打工主体来看,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从年龄结构来看,处于正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都在其调研范围之内。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查内容
  1、县级层面。包括“两免一补”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其对当地教育的影响;政府层面是如何理解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部门所采取的措施等;留守儿童对家庭、社会、社区的影响以及致使他们留守的原因分析等。
  2、学校层面。学校教育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比例、在校表现(学习、行为、生活、人际关系、性格、兴趣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看法与采取的措施;留守原因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等。
  3、留守儿童层面。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如何;留守儿童自己如何看待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如何看待监护人对自己的监护;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现状;讲述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自己的生活故事;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等。
  4、监护人层面。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的现状,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以及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监护人与学校的沟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作用发挥得如何等。留守儿童的情感方面,包括监护人是否与留守儿童谈心,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相处得怎样,父母在与不在留守儿童的表现有何不同等。
  
  (二)调查研究方法
  本调查基本上主要采取质性研究,因此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辅之以问卷调查研究,具体操作的方法是访谈(个案访谈和集体访谈)、观察、集体活动、作品收集与分析等,具体方法如下:
  1、个别访谈。本次调查研究共访谈30位相关知情人,其中教育部门管理者5人(县教育局领导2人、校长2人、教导主任1人),教师7人,监护人8人,儿童个案10人。
  2、集体访谈。本次调查研究共进行了七场集体访谈,具体活动(主要是做游戏的形式)10余场,集体访谈对象为所选取样本学校的在校生,访谈人数为200余人。集体访谈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你怎么看待父母外出打工?父母外出打工对家庭和自己带来了哪些影响(正面、负面)?你认为现在照顾你的人(即监护人)对你照顾得如何?
  3、典型个案追踪。个案的选取过程中,我们本着典型性、代表性的原则,通过与班主任的谈话、观察留守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查看留守学生的调查问卷与作文等多种方式进行筛选,最后对筛选出的1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典型个案追踪走访。为了全面了解个案的情况,我们对其班主任老师、同学、家长、及社区相关知情人士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访谈,并收集了其相关的作品(如作文、日记、绘画作品等)。
  4、课堂课外观察。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表现,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还采取了到班级听课、进行课外活动观察等方法。
  5、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三所样本学校的480名同学,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2—16岁之间,班级辐射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共发放问卷480份,实际回收474份,回收率为98.8%。
  
  (三)样本学校的选择
  选择所处积石山县不同区域和经济水平的三所学校,其中一所初中,两所小学。覆盖四个乡镇,20余个村庄,1200余名学生。个案选择方面,管理者和老师的访谈随机选取,学生的访谈先通过作问卷和老师了解情况,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案进行访谈以及开展相关活动,并进行家访。
  
  (四)研究过程
  本调查研究从2007年3月开始,2007年5月初结束,集中调研时间在4月3日至6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生活方面
  1、留守儿童缺少应有关注,处境孤独。当地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概念理解比较模糊,留守儿童并未受到当地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关注。该县教育部门和大多数学校对什么是“留守儿童”并不清楚,他们所理解的“留守儿童”则为流动转学儿童,有关部门也没有做过相关统计。2、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留守儿童不能按时保质吃饭,营养状况不良,影响儿童的精神状态和上学读书的情绪。有留守儿童这样写道:“(我的)第二个烦恼是家里没有人,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没有人给我洗衣服。我也没有零花钱。”(2007.4.4.于某小学某留守儿童作文)“每次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我就烦恼,因为回到家的时候家中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这时候我就会流泪,想爸爸妈妈在家的时候,回到家有香喷喷的饭和家人围在一起吃。”(2007.4.5.于某中学某留守儿童作文)
  
  (二)学习方面
  1、留守儿童潜在辍学率更高。据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不到1%,这与国家实施“两基”攻坚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有很大关系,正如他们所言:“现在上学学生自己不出钱了,几乎不存在上不起学的问题。”(2007.4.3.于县教育局访谈记录)尽管如此,但研究者从学校有关方面了解到,某初中二年级某班前五名同学有三名被父母强行辍学,去学作拉面和保姆,留守儿童的辍学率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2、家务与学习的冲突。父母外出,有些家务势必落在儿童身上,家务与学习发生冲突。“我回到家里,有很多家务事要干,而我的学习也不太好,回到家里,想学一会儿,都没有空,干什么着呢?就是做饭,扫地,喂猪等等。我真的很烦,每次都是一样。”(2007.4.5.于某中学某留守儿童作文)3、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就像他们所说的“你辛辛苦苦的跑到远方去打工,太不了解我的学习情况,母亲在家里一字不识。所以,我回家只能一个人做作业,不知道的题都留下来,准备到校时问老师。这样一来,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了。”(2007.4.4.于某小学某留守儿童作文)另外,由于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娇惯儿童,加之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关注大于学习方面的帮助,学习介入不够。正如某受访老师所说:“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思维不一样,考虑问题也不一样,更偏重于儿童的生活方面,对孩子的学习重视度不够。”(2007.4.5.于某中学某教师访谈记录)
  
  (三)情感心理方面
  1、亲情的淡化和缺失。有关专家认为,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抚慰与关怀,往往表现的比较焦虑,并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在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以及研究者所收集的部分作品中,得知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父母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家庭经济表现出忧虑的情绪,他们从心底里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有个留守儿童这样写道:“我记得你走的时候小弟才四岁,他在外面见一个人就叫爸爸,有时候他甚至问我们有没有爸爸,我不知道怎么哄他,可是我每天睡觉前都流着泪进入梦乡的。”(2007.4.5.于某中学某留守儿童日记)2、监护人难以理解儿童的心理,有时甚至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研究者在调查中设置了一项“你有心里话一般会给谁说?”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首选的是母亲、好朋友和老师,而不是爷爷奶奶。同时,爷爷奶奶的某些失当教育行为更加激发了儿童的逆反心理,使得双方的矛盾会有所加剧。
  
  (四)学校、家庭以及社区教育方面
  1、学校与家长失去了必要的联络。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和动机,但父母在外,学校不能取得及时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学生在学校的行为动向、情感变化以及突发事件等,父母难以及时知情,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有受访老师告诉研究者:“有些孩子(留守儿童)要是突然生病了,我们做不了主,这样会耽误孩子的事。”(2007.4.5.于某中学某教师访谈记录)2、母亲的管教作用大打折扣。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贫困地区母性的文化程度远低于男性,母性在家庭中的威望很低,儿童一般不听从母亲的管教,有时甚至会发生口角和摩擦,母亲的管教作用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从访谈中得知,几乎有一半的留守儿童说:“(我们)害怕父亲,不害怕母亲”“听父亲的话”。为此,母亲的督促管教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三位一体”中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和不足。3、在社区内部,由于“群众的文化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不同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会削弱学校的教育成果,有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管不住,因此会出现模仿诸如吸烟、喝酒、打架之类的有些不良行为和嗜好。”(2007.4.4.于某小学某教师访谈记录)
  
  (五)性格方面
  正确、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成长、成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留守儿童父母在外,缺少正确的引导和长期的督促,“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呈现的更自由、更随意一些。”(2007.4.4.于某小学某教师访谈记录)有留守儿童在谈自己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看法时说:“有的同学父母去外地打工,觉得自己没人管了很容易会走上邪路,比如抽烟、喝酒等。还有的同学有时候会感冒或者疲劳时,没人管,所以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得病等情况。”(2007.4.5.于某中学某学生作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经常外出打工,与留守儿童联系较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必要的关注和教导,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甚至悲观。正如某个受访老师所言:“留守儿童心理上比较孤僻,缺少父爱和母爱,(虽然)也有个别比较自立、自强。”(2007.4.5.于某中学某教师访谈记录)
  
  (六)思想方面
  求学动力下降,思想压力过大。1、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文化的认识有所加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直接或间接地告知留守儿童,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但是,“这种教育是比较肤浅的、简单的,只是停留在好好念书,将来在外面容易坐车、好找厕所、不容易上当受骗”(2007.4.4.于某小学某教师访谈记录)等这种浅层次的多识几个字就能解决问题的层面。另外,有些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表示“理解”,从而认为“他们在外面受很多苦,我多想让我自己去(打工),而不让父母去(打工)。”因此,儿童的求学动力将会不断下降。(2007.4.6.于某小学某留守儿童作文)2、父母注重眼前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对儿童的过低期望,以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左右着儿童的上学与否。研究者了解到某初中二年级某班前5名学生有3名被家长强行辍学去学作拉面和保姆,儿童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儿童思想压力过大,对自己的前途比较渺茫。3、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波及到中国偏远的农村,在西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好多大专毕业生国家分配不了,当地没有其他出路,一直处于待业的状态。就业难的残酷现实不仅影响到父母供给儿童上学的决心和信心,更影响到儿童进一步求学的动力。
  
  (七)价值观方面
  价值观出现偏差。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的工作大多数为体力活,技术含量和文化程度要求并不高,只要加班加点,多出力气就基本上能拿到比较“可观”的工钱。因此,有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持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甚至粗暴,对儿童的期望值也不高。在加上社区部分外出打工青年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以及国家就业难问题,导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认为读书无用,有些留守儿童则为了对父母外出打工很辛苦表示“理解”,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也定位为外出打工挣钱,如此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对策和建议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从全民教育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以及从留守儿童完成社会化的角度来看,面对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政府层面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政府要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要给予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设立一定的专门管理、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机构,借鉴和推广河南省留守儿童与父母定期或不定期免费电话联系制度,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职能,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
  
  (二)社会层面
  社会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现代人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必须同社会相结合,儿童也不例外。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加强宣传力度,使得教育主管部门人员、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区、村委会等树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意识,引起社会重视和广泛关注,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要从根本上重视起来。2、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和监督体系,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功能。留守儿童并不是长期呆在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和所处的社区度过,特别是没有住宿条件的学校,留守儿童与社区交往的时间更多,因此,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功能显得非常必要,也因此降低社区对学校教育成果的削弱作用。4、深化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某些民间组织的高度重视,为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措施,有关部门和组织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以便对当地政府提出更具体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
  
  (三)学校层面
  学校在儿童教育方面发挥着独具特色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可以改变儿童的错误认识,使得他们形成新的认知结构。1、做好每学期农村留守儿童的统计工作,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教育,以免出现极端案例的发生。2、充分发挥班主任与学生更容易沟通的优势,可适当增加对班主任的资金投入,全面发挥班主任充当“代家长”的作用,使其在更多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沟通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以此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3、建立家长与留守儿童联系热线,学校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反馈留守儿童的动向和问题,使问题在萌芽阶段就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4、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可以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5、打破原有一学期只开一次家长会的模式,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父母在家的机会,随时召开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与家长进行直面对话,增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6、学校要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其思想和行为动态,也利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与其父母沟通。7、设立专门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运作,对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管理和解决。
  
  (四)家庭层面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1、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亲,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他们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转变观念,彻底消除“读书无用论”的荒谬观点,从长计议,让儿童顺利接受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条件许可的话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2、父母在外出之前对留守儿童要进行妥善的安排,尤其要选择适当的监护人,选择监护人不能仅仅局限在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还要与邻居、有关亲戚、留守儿童的同伴,特别是要与儿童所在学校的老师进行协商和沟通。同时要改变沟通、教育留守儿童的方式和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电话的联系。交流沟通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生活和学习上,而是要对其包括心理、身体、情感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沟通。3、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亲戚充当监护人,则应该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不应该让留守儿童产生一种寄人篱下之感。爷爷奶奶充当监护人,要转变观念,不能一概否定儿童的某些正常举动,同时对留守儿童不能过分溺爱和娇惯,在照顾好他们生活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以及心理和情感沟通。
  
  (五)儿童自身层面
  对于处在正接受基础教育学龄阶段的儿童来说,社会、学校、家庭、政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予其特殊的关注和关照,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留守儿童自己如何充分利用来自社会、学校、政府以及家庭所创造的条件,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留守儿童应该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科学合理的理解父母在外面打工的艰辛与不易,并以此为自己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追求上进的动力,培养自立、自强、自爱的精神。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主动向老师或邻居或亲戚或周围的同学寻求帮助,及时化解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减少父母在外打工对自己的过多担忧,使得自己真正的健康成长、成才。
  
  四、结束语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一个极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并未受到有关部门关注的弱势群体,在当前社会背景条件下,其生存、教育、心理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将在所难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任重道远,需要一个良性循环的配套机制,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需要多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个人对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有了更为清晰和比较全面的认识,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足的是有些访谈不够深入,也存在信息的漏洞,以及对本次所获得的调查问卷没有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
  
  【致谢】
  衷心感谢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邓红老师和兰州商学院安晓英老师给我提供本次下乡调查研究的机会、经费支持以及必要的实践指导。同时感谢我的队友高鸽、范秀娟、王婷、彭文涛、王九民等同学对我工作的协助和支持!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注释:
  ①立法保护1.5亿农民工权益人大代表呼吁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根本保障[EB/OL].http://www.21our.com/readnews/1400/1400926.html,2007—03—13/2007—06—12
  ②吴晶晶,王娅妮.农村2000万留守儿童期盼期盼关注[EB/OL].http://www.hnol.net/content/2006—10/31/content_4725343.htm,2006—10—31/2007—06—12
其他文献
一、前言    家庭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家庭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学校作为专门性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家庭的教育功能经历了部分转移的过程,但由于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它不但是儿童的“第一环境”而且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功能,因此家庭在某些方面的教育是其他的教育机构所不能代替的,如家庭对儿童的启蒙作用、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对于家庭教育资源
期刊
二十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如同我国的经济建设一样,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如风暴似的席卷了所有的幼教机构。幼儿园课程改革其实就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的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
期刊
一、问题提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生教育”。家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随着我国核心家庭的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方式探索与研究,已成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延伸的热点问题,也是年轻父母们所
期刊
“留守儿童”是对我国广大农村、城镇地区存在的一些特殊儿童的称谓,主要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留在家里的孩子。由“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健全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已愈来愈为社会所关注。现在,人们所注意的焦点都集中在了“留守儿童”由于“留守”而产生的学习、心理、品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留守儿童”的父母不仅在外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而且对孩子还承受着良心的内疚。其中讨论协同的一
期刊
为深入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帮助广大农村家长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掌握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进一步提高其与学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水平,潍坊市教育局于5月26-27日组织开展了“家庭教育农村行”的大型报告会,邀请国内知名的29位家庭教育专家,下到潍坊市所辖的寿光、昌乐、青州、滨海四县共计51个乡镇,为广大农村家长们做了102场报告会,据了解,参会人数已逾10万。这次报告会场面之大、人数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更应以现代文明礼仪教育下一代。世纪之初,人类的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和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某项事业、业务的成功。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
期刊
课外教育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长期以来,课外教育以其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等诸多特点受到中小学生广泛喜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聪明才智和健康体魄,造就了他们正直、善良、勤勉、合作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如果说课堂教育是当之无愧的教育主渠道,那么,课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第二渠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
期刊
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元月6日,是2007年的第一个周末,对人勤春早的江苏海门人民来说,这个周末不属于休闲不属于娱乐,也不属于工作不属于劳累,而是属于家庭教育。整整一天,在这个小小的苏中县城,总数超过10000人次的学生父母用对家庭教育的渴望与热爱,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一起欢度了当地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庭教育日”(据悉这在全国也属首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中央提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要以
期刊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神经科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开端重要”,“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等观念深入家长之心。同时,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问题也得到了行政部门的重视,如上海市教委在2003年《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的通知中
期刊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家庭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文件。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的通知》、1992年《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更加明确将家庭教育纳入中央的正式文件中。为了落实《纲要》中家庭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族的家庭教育水平,《全国妇联、国家教委特别研究制定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1996年9月16日)规定各省、自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