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长学校的定位问题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家庭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文件。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的通知》、1992年《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更加明确将家庭教育纳入中央的正式文件中。为了落实《纲要》中家庭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族的家庭教育水平,《全国妇联、国家教委特别研究制定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1996年9月16日)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教育部门要有家庭教育专职(或兼职)干部,地(市)、县(市)妇联、教育部门要有专人(或兼职)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各级妇联负责牵头协调、推动社会各有关部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发挥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作用,进行社会调查和理论研讨,发动依靠社会力量共同举办各类家长学校。将家庭教育提到如此高的地位,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将家庭教育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充分说明国家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
  从家长的方面来看,由于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丛生,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价值观比较混乱,新情况、新问题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家长和女子沟通出现了问题,两代人之间有了代沟,且这种代沟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甚至有人说,三年一个代沟。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依然沿袭着传统的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非打即骂,也有些对孩子过度的溺爱和放纵,致使每年都会出现不少的家庭悲剧。不少具有学习意识的家长开始关注家庭教育的问题,他(她)们通过各种正规的、非正规的渠道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使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如何提高家长素质等新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这些问题是如此紧迫以至于我们必须作出回答。
  针对上述问题,社会上主要有三种力量来提供家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服务。它们是中小学(幼儿园)、妇联、社会力量。中小学(幼儿园)所开办的家长学校,各级妇联在辖区所办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家长学校),社会力量开办的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的公司。其中,中小学(幼儿园)所开办的家长学校数量最为庞大,截止2004年,已经达到了32万所之多。①虽然数量不少,据了解,它在提高家长的素质方面作用颇为有限,以及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以为,由于家长学校的定位不当,我们对于家长学校赋予了过多的责任和过高的期望,是造成家长学校当前的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下文就尝试分析,中小学开办家长学校由于其本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它的定位应当是以家校沟通为基础的家校合作。
  首先来分析,为什么会由中小学(幼儿园)来举办家长学校。笔者以为,原因主要归结于学校教育的两个优势。首先,学校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机构,它本身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家长学校通过学生而与直接家长联系,由于家长极为重视孩子教育,所以很多家长还是会为了孩子的发展而能够到家长学校学习,积极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甚至一些不情愿参加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在学校由于自己的缺席而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因此,家长学校的出勤率比较高②。家长的广泛参与是进行家长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这一点相对于社区开办的家长学校优势是比较大的。其次,学校教育的权威性。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天然主体,比其他部门都更具教育权威和优势,这种教育优势也体现在对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家长对于学校信任感比较强。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还是愿意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并且也乐意配合学校的活动的。家长对学校的这种信任甚至有时是盲目的,以至于使得家庭教育有“学校化”的趋势;不少家长沦为教师在家庭里的助手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学生的一举一动。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如果学校能将其权威性恰当地运用的话,家长学校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达到提高家庭教育的目的。其实,这两种优势并不足以使中小学(幼儿园)承担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因为中小学(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下面我们一一分析:家长学校的任务是“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向家长介绍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营养保健常识,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联合所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教育单位或机构,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帮助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上述任务相对于家长学校而言,要求是相当的高。一些人认为,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自然而然要担任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但是如果想当然地认为,学校也能够教育好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家长的话,未免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简单化,缺乏对于家庭教育的复杂性认识。两者的教育对象有着巨大的差异,一边是具有类似生理、心理特点的未成年的青少年,一边则是来自不同社会地位、带着不同知识和观念的成人家长。另外,当前学校教育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尤其是在升学观念占主导情况下,考试分数的竞争最终转化为教师之间的生存竞争,“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教师们仍然使尽解数地加班加点,打疲劳战,实际上教师比学生还紧张。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大部分教师超负荷运转,令他们身心疲惫。”④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不可能分出很大精力去从事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家长教育。这样仅学校的教学任务已经占去了教师的大部分的精力,使其很难再分出心来潜心钻研如何对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的家长进行教育,即使想做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如果将上述的任务强加给学校的话,学校将是很难胜任的,或者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一些调查研究已经证实,如上海的家长学校中有43.1%一年活动一次到三次,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⑤对于学校而言,这是不适当的要求,学校就算去做了也只能是处于应付检查,流于形式。
  通常来讲,切实有效地进行家长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连续性的工程。从教学到活动组织再到课程不经过精心的设计是难以完成的。而家长学校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教育对象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学生从入学的那天起,家长就自动成为所在家长学校的学员;学生一旦毕业或者转学了,家长就不再是家长学校的学员。这就给家长的稳定性带来不少问题,如家长以前所学习的内容与以后在新的家长学校学习的内容有无重复、有无连续性、系统性等等。如果要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影响其教育观念,仅仅依靠一学期当中的几次课,或者几次活动,不连续也不系统,那么很难达到真正提高家长素质,指导家庭教育的目的。
  学校、家庭总是从属于一定的社区,一个社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学校的发展、个人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也符合当前终身学校的教育理念,两者相互协调可以防止相互干扰和相互抵消,以避免“5+2=0”现象出现。但是在学校和社区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不信任感。不少学校将校、区之间的合作当作了对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干扰,对两者之间的合作持消极态度。当前许多学校都有学校开放日:在这一天,学生家长可以进入学校来到课堂与教师进行交流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这样的措施,看似是一个好的事情,但实际上,恰恰反映了学校对于外部环境的一种不信任:为什么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才能够来学校,到课堂呢?还有不少学校将自己的“封闭式的管理”当作吸引学生的一种手段,觉得有很多优点,但是实际上这正反映学校对社区、对家长不够开放,它对外面是排斥的,不允许“闲杂”人员(也包括家长)进入。这样以来学校就孤立了自己,使其不能利用社区、家长的资源来进行家长教育,真正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形式上的灵活,使得不少家长学校办得非常随意,开一次家长会,就算是两个学时。)
  由于受到当前应试教育风气的影响,使得家庭教育有“学校化”的危险。家庭变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变为教师在家庭里的代表。家长学校的活动通常围绕着学校教学目标开展,内容上侧重于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这很容易使家庭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在这样的情况下指导家庭教育,使得学校与家长并不是处于一种平等的伙伴式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不利于当前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随着家长学校实践的发展,它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在很多教师的观念里,家长会、开放日、校访、家访、亲子活动等都可以算得上家长学校的方式,虽然这些活动对于参与的家长都有一些教育意义但严格地来说,实已不能算是家长教育,因为这使得我们很难将它与通常所谓的学校联系起来。为了解决家长学校内涵模糊不清的问题,辽宁省的某小学干脆就将与家长有关的内容归属于家长学校。⑥可见,家长学校的内涵已经超出家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的范围。为了不引起异议,笔者建议与家长有关的活动以家校合作为名义进行更为恰当。由于以上所述的原因,我们对于家长学校的定位是值得商榷的。家长学校应当定位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要求学校放弃对于家长教育的努力而是将它的侧重点放在与家长的合作方面,将对家长教育的主要责任交给更擅长的机构,如社区家长学校或者家庭教育咨询公司等等。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沟通。”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合作,没有合作就谈不上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共育,也不能形成如马忠虎先生所说的“家庭和学校的合力。”因此,家校合作首先就是在沟通的前提下进行平等的合作,家长参与、监督学校,学校引导、督促家长,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综上所述,中小学开办的家长学校应当向家校合作转型,即在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当中去影响家长。这样使家长不仅能够从中受到教育,而且能够通过家长的参与来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双方一起想办法去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才能真正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注释
  ①《在全国妇联家庭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张世平,(2004年11月3日)
  ②《上海家长学校的现状调查》,黄河清、马天宇,《中小学管理》
  ③《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2004
  ④《中小学教师负担偏重现实问题、原因与对策》戴吉亮、李保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⑤《上海家长学校现状》、《中国家庭教育》,2006年第1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家长学校发展趋势》课题研究小组,黄河清执笔。
  ⑥《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家长学校办学规律研究辽宁省省级家长学校实验校首轮实验科研成果选编》,超星图书馆,本溪市南芬区实验小学,第30—41页
其他文献
家长,顾名思义,一家之长:一个家庭中的年长者。家长的概念一般是相对于孩子而言。家长,绝大多数是成人。作为成人的家长,其学习不仅是家庭的需要,也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素有重视家庭的传统。此外,依现在的社会发展程度,家庭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社会发展的单位。《第三次浪潮》中,阿尔温·托夫勒从四个反方面阐述了理由认为:在未来社会,家庭将重新成为社会的中心。家长学习固然是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但从根本上来说是
期刊
一、前言    家庭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家庭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学校作为专门性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家庭的教育功能经历了部分转移的过程,但由于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它不但是儿童的“第一环境”而且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功能,因此家庭在某些方面的教育是其他的教育机构所不能代替的,如家庭对儿童的启蒙作用、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对于家庭教育资源
期刊
二十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如同我国的经济建设一样,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如风暴似的席卷了所有的幼教机构。幼儿园课程改革其实就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的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
期刊
一、问题提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生教育”。家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随着我国核心家庭的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方式探索与研究,已成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延伸的热点问题,也是年轻父母们所
期刊
“留守儿童”是对我国广大农村、城镇地区存在的一些特殊儿童的称谓,主要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留在家里的孩子。由“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健全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已愈来愈为社会所关注。现在,人们所注意的焦点都集中在了“留守儿童”由于“留守”而产生的学习、心理、品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留守儿童”的父母不仅在外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而且对孩子还承受着良心的内疚。其中讨论协同的一
期刊
为深入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帮助广大农村家长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掌握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进一步提高其与学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水平,潍坊市教育局于5月26-27日组织开展了“家庭教育农村行”的大型报告会,邀请国内知名的29位家庭教育专家,下到潍坊市所辖的寿光、昌乐、青州、滨海四县共计51个乡镇,为广大农村家长们做了102场报告会,据了解,参会人数已逾10万。这次报告会场面之大、人数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更应以现代文明礼仪教育下一代。世纪之初,人类的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和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某项事业、业务的成功。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
期刊
课外教育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长期以来,课外教育以其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等诸多特点受到中小学生广泛喜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聪明才智和健康体魄,造就了他们正直、善良、勤勉、合作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如果说课堂教育是当之无愧的教育主渠道,那么,课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第二渠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
期刊
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元月6日,是2007年的第一个周末,对人勤春早的江苏海门人民来说,这个周末不属于休闲不属于娱乐,也不属于工作不属于劳累,而是属于家庭教育。整整一天,在这个小小的苏中县城,总数超过10000人次的学生父母用对家庭教育的渴望与热爱,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一起欢度了当地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庭教育日”(据悉这在全国也属首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中央提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要以
期刊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神经科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开端重要”,“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等观念深入家长之心。同时,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问题也得到了行政部门的重视,如上海市教委在2003年《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的通知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