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赖,创造美好境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ro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紅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空茶杯里,隔着透明光亮的玻璃瞅我。它不怕我突然把杯口捂住。是的,我不会。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选自《文摘报》
其他文献
五六岁时,有一天傍晚,我拿着一个馍馍跑到门外耍,遇到邻居家孩子,年龄相仿,手里也有馍馍,不过,我的是白色的,他的是黑色。我有些好奇,因很少吃到,于是和他说交换着吃吧,这孩子似很吃驚,快速地将手里的给我,又抓过我的,跑开了。后来,我再到大门口玩儿,发现不止一个同龄孩子在外面转悠,且都拿着馍馍,黑色的那种。纳闷之解开,是成功以物易物的孩子的双方家长知晓了这件事,那位母亲有些歉意地对我母亲说让你家孩子吃
“爸爸,冰淇淋是什么?”我知道,她又有新追求了。怕她吃坏肚子,赶紧转移话题,但……一如既往的“哼哼”开始了。是的,她是我亲生的。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只要口舌之欲得不到满足,也是必哼无疑。记忆中的夏天,透过时光的树阴,落下两个最大的“光斑”:撕心裂肺的蝉鸣和清凉悦耳的卖冰棍声。每天一早,太阳“轰”的一声抖开光的披风甩向四野。午后,天地间盈满暴戾之气。大人避在家小憩,小人不肯就范,扎堆在某个弄堂玩耍。
风从北方来。这是在年关急于赶路的风,在狭窄的街道上像个撒酒疯的醉汉一样横冲直撞,企图把我们从这条街道清理掉。明天风就可以心满意足了,因为这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市,所有的卖家都在今天以低贱的价格打发掉所剩无几的存货。我站在自行车旁,看守着父亲提过来的青菜。我的右手扶在车座上,生怕手离开了车座,自行车就会自己跑开。弟弟在一个关门的店铺前打着陀螺。街很深,我看到提着一捆芹菜的父亲从人潮中“漂浮上来”。他把芹
竹子好,但北方没多少竹子可看,山西是个没竹子的省份,但陕西有,西安有一处地名就叫做“竹笆市”,那地方专门卖竹子,满坑满谷都是用竹子做的用具,从小板凳到大床。朋友前两年送我一盆紫竹,很快就拔出了竹节,紫竹刚刚拔出来的嫩竿是绿的,及至长高,颜色才会慢慢转深,直至紫到发黑,你说它是黑竹也可以。北京有一处地名就叫做“紫竹院”,很好听,有诗意。广东音乐里边有一个典子叫“紫竹调”,欢愉而好听,这支典子是欢愉,
我家的无花果树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淮北老家带来的,当时小树修剪成蘑菇云形状,栽在一个很大的花盆里,是很漂亮的景观果树,远远望去犹如一把撑开的绿伞,树影婆婆。但因为放在楼上平台花园里,场地有限,为了节约宝贵的楼面资源,我们打算让它向空中立体发展,于是先生买来果枝剪重新对它进行瘦身修剪。无花果有秋实而无春华,春天,它不争春斗艳,只默默无闻地生长着。盛夏,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紫红色的果实有的掩藏在绿叶丛
农家庭院,常少不了植物的气息,氤氲一种安详的氛围。早春,屋外尚有几分寒意,薄薄的,挥之不去。母亲从窗台上拿下一根老丝瓜,风干后,瘪瘪的,摇一摇,听得见里边响。拿一把剪刀,把絮状的丝瓜皮剪开,便有黑溜溜的瓜仁儿,一窝蜂从里边涌出,一粒粒饱满,满是淘气劲儿。傍着院墙起了个小土堆,趁绵绵春雨,贵如油的春雨,把乌黑的丝瓜种子埋进土里。不出几天,丝瓜种子就发芽了,戴一顶精致的小黑帽,小黑帽下边,是一张娇小嫩
北京夏季街头有莲蓬与荷叶卖,是北地不多的与时节相关的风物之一。卖荷叶莲蓬的没有车,多把东西堆在地上,下面垫一块蛇皮袋。莲蓬三四颗一小堆,要价十块。荷叶论张卖,圆整大叶,一张两块。曾买过一张回来煮荷叶粥,煮出来的粥淡淡黄绿,有一点荷叶的清气,也只是吃着好玩罢了。莲蓬买过两回,总觉得老,便不再买了。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莲蓬是在武汉,那时一位姑娘来接我,在火车站买了三颗莲蓬。那莲蓬很嫩,嫩到觉得就该连莲心一
回想六十多年前我們读小学的时光,是那样的轻松快乐。一1954年,我进了上海虹口区的溧阳路第二小学。那时,进哪所学校也没什么讲究,无所谓“择校”,就近,马路对面弄堂里。之前幼儿园没教过我认字写字,家里也没要我学什么,进了小学才算正式接受教育。一年级两门主课,算术从一加一等于二开始,语文第一课只“开学了”三个字,只是其中两个繁体,笔划挺多,有点难度。那时小学低年级只有上午四节课,中午就放学回家。老师
母亲病重的时候,我们将她送去了医院,还想方设法让她住进了急诊病房。我们稍稍放下心来,以为这里设备齐全,医护人员始终都在工作状态,病人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我们对母亲说,这里要医生有医生,要设备有设备,救治条件完善,你就在这里安心医治好了。虽然经过输液,母亲退烧了,血压也已回升,但她在看到自己的检查报告后,得知肝肾功能已经衰竭,出人意料地提出办理出院手续。别的病人病重时,总是想着能去医院,但母亲偏偏认
刚入夏,太阳就放射着灼热的光芒,热气扑面而来。石家庄市棉一立交桥古玩市场上,熙熙攘攘,人声喧哗,我刚转了一圈,额头就沁出了汗珠。在临近马路的边缘地带,我看到了“毛笔西施”的摊位。说是摊位,其实也就两张摊开的报纸那么大,上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毛笔。毛笔西施坐在小凳子上,正在热情地给顾客介绍毛笔。她六十多岁,一头染成微黄的波浪卷的头发,上穿藕紫色外衣,脖子上系着一条项链,下着黑色方格的裤子,脚蹬一双与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