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枚有故事的职场小鲜肉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职场小鲜肉一枚,每月薪水略有富裕。毕业一年,在同龄人还在愁找工作时,我已经在一家省会城市的杂志社做起了编辑。看到这些,你一定会觉得我肯定有什么背景,我承认我有“后门”,这在单位所有人都知道。可是,我这道“后门”也是有故事的。
  生活巧克力
  2016年3月,临近大学毕业,我们都纷纷开始为自己寻找一个好“婆家”。对于我们这种“素人”来说,生路只有一条——自食其力。没有颜值、没有经验甚至是求职最基础的硬件——厚脸皮都没有,只能四处撞壁到处求生。那时,我们一边忙找工作一边应付着写论文。过着“比鸡起得早,比鬼睡得晚”的生活。而宿舍里有个家伙,暂且叫他小丁,父亲经商,母亲从政,大学开学伊始就表现出了强大的气场,优越感直冲云霄,当我们大学还在竞争学生会、参加各种社团时,他却很不屑,并向我们传播“暗黑学”——学生会只会浪费时间。
  听他说,他早就与他父亲的一家合作单位说好到他那里做实习生。其实,就是一个等价交换。他到对方公司工作,父亲帮对方公司再完成一个“指标”(接受对方的一个员工在公司工作)。所以,在我们没日没夜地寻求“婆家”时,他还在享受大一的“四无”生活(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恨得我们牙痒痒。当看到他轻而易举拿到那个大型公司的offer时,我们惊讶的同时也无话可说。然而,故事到这里远没有结束。电影《阿甘正传》告诉我们:人生就像巧克力,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滋味。
  4月,学校学生会邀请到我们学院的优秀学子江师兄到学校里演讲,他刚毕业四年就已是省会城市一家知名青春杂志的执行主编,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我们惊诧不已。师兄为什么上升得这么快?我跟他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远?带着这种疑问,我探寻到他的过往,知道了许多他在大学期间努力的事,原来,他曾经也是“素人”一枚。
  他演讲的那天,我早早抢占了第一排黄金位置,仔细聆听他的言传身教。演讲中他举了很多自己求职、谋生的例子,让我们开怀大笑也非常钦佩。在提问环节,由于我在之前对他和这次演讲做了很多功课,于是很积极地提出我的疑问,让他对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演讲之后,别的同学陆续离开礼堂,我却默默地留了下来。他对我这个坐在前排频繁发问的人自然是记得的,于是,我以他学弟的身份顺利跟他有了进一步交流。之后,我们吃饭、聊天,他热情地向我分享自己的一些人生观点,我也抓住最好的机会向他讨教。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在我的崇拜光晕之下,江师兄很快视我为知己,并鼓励我像他一样好好奋斗。很自然地,我们有了进一步联络,关系也从同门师弟成为了朋友。其实在这时,我的目标很单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他多走近一步,就感觉成功也更容易垂青自己。
  没事儿找事儿
  两个月之后,就在我又“滚”出一家用人单位时,江师兄给了我一个电话。“我们社里正在招实习生,你愿意来试试吗?”我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溺水的人抓到了救命稻草。
  到了社里,我才知道,除了我,其他人都是211、985工程院校的毕业生,通过正规途径应聘进来的,而我这个一般般的人跟他们相比,显得格格不入。我知道真相的时刻,第一个反应就是“活久见”,难道我自己也走后门了?后来,江师兄告诉我,其实不能说我是走后门,正是因为第一次的深刻交流,觉得我的谈吐、文学素养不错,胜任杂志社记者是顺理成章的事,要说考验还真早就考验过了。
  听到这里,我释然了。原来开启“后门”还并非难事。之后,我没有仰仗执行主编是我学长这条路子走,而是更加发奋图强,不管多么简单多么辛苦的的事,我都努力做到最好。有次,社长看到我这么拼命,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小伙子,我们对正式员工要求更苛刻,作为实习生你得有个心理准备。”虽说是实习生,离转正还很遥远,但是我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临时演员,而是真正的男主角。
  一次,领导要求把所有的报刊按年代分档。我不仅完成了工作,还将他们分为特大新闻、轻时尚、情感读物等几种风格归类储存、标签,这让主管领导有点惊喜。不仅如此,在一次约稿准备中,我悉心挑选各类文章,还为每篇文章配发了作者简介和主人公背景,在简单的经历中让主编更能识别新老作者,也便于更能迅速参透主人公灵魂。
  那时候同事都覺得我干的事多余,还有人鄙夷:“你这样,社里又不给你多一分钱,不是没事找事吗?”可是当主编看到稿件后,出乎意料地说:“你怎么不早给我,以后就这样干。”
  得到鼓舞后我更加奋进了,每次领导交待的工作,我不仅做到按时做完,更要精心,总是能给主编一些惊喜,久而久之,主编常找我探讨文章选题,一些特殊工作也交待由我完成。
  在领导眼里,我有眼力有能力,而在我心里认为,虽然我只是实习生,但是每当我在工作时,我就感觉,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只要这样,我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凭着这种比别人多一份努力的劲,同期的实习生实习期满都离开了杂志社,我被留了下来。
  未来不是梦
  大学读书时,我对一位成功学大师达到膜拜的地步,他提过一条成功铁律,“成功=知识+人脉”。并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例,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母亲,是他母亲为他搭建的投资桥。听到这里,一直认为努力才是成功捷径的我当时对比尔·盖茨的高大上形象瞬间崩塌,同时也暗自垂怜自己可怜的人脉。自己家里上数十代,下数十代,能帮上忙的有几个?对于我们这种家境清贫的,人脉最大也就是父母亲戚,也大都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可是我又不服气,难道我的命运就这么过下去了?这条铁律差点毁了我。因为我一直把它奉为圣经,像欧阳锋研读九阴神经一样始终参详不透其中的道理。所以,陷入了一个怪循环,一边对有“后门”的看不起,一边又积极寻求着“后门”。同大多数学生一样,我曾经很鄙视那些走后门的人,以为凭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路那才是英雄无悔。
  终于我来到杂志社,看到了梦想中的自己,我才知道,“后门”还有另外一种解释。
  今年,我们在同学会上再见到那个小丁,他竟然在找工作,而我已经稳稳地又续签了两年合同。同学会上,他说,爸爸的公司业务下滑,自己对对方来说已经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他被迫离开了那个公司。临了,还在抱怨自己运气不佳。
  所以,“后门”到底走不走?我的答案是走!但这“后门”你不仅要走,更要会开!
  如果自己足够优秀,就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与你并肩作战,如果你能找到优秀的人的契合点,那么后门就再也不是走的事,而是你自己闯出的一片天,是你自己开垦的一片梦想蓝田。
  有人说学无止境,我也觉得,在人脉培养问题上更是学无止境。正式加入杂志社后,我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继续深造,也许你会说,一个小记者学那么多有啥用,是的,或许当下没什么大用处,但是请注意,在这么一个优秀的群体里,难保下一个“后门”就在其中。
其他文献
那些他们在学生面前崩起的臉,憋住的笑都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我。让我感受到他们也是普通人,这份职业里也融入了真实的情感。  可能会很多人觉得父母当老师会受到很多优待,无可否认,整个高中 我的同桌都是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换来换去,有的时候心里觉得挺悲哀,因为永远不知道老师对你的微笑和喜爱,到底有几分是因为自己本身。  我从小到大是别的小朋友羡慕的对象,大家都说我妈脾气好,不拖堂,布置作业又少,有时候还自己
期刊
全校老师,包括看门老大爷,都是我爸的眼线,硬是扼杀了我所有的懵懂幻想,跟哪个男生多说一句话,我爸十分钟之后就知道。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不过不在一个学校。我高中在我爸的学校,是我们当地的一中。我爸是数学老师兼年级重点班班主任。  我读书的时候,每周各个班的老师轮流出周末练习卷作为作业,一般都很难。每次轮到我爸出卷子,我就随风潜入夜,偷卷细无声。有一次被我爸发现我半夜在书房,我急中生智一屁股坐到抄好
期刊
他们不是不爱我,而是太爱我,生怕我出一点差池。他们希望自己能替我擋掉所有不好的事情,让我提前绕过人生里所有的坑。但是怎么可能呢?  我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和英美文学。还有我舅舅是声乐专业的大学教授,副业是钢琴和古筝。懂我的苦楚吗?我知道你们肯定不懂。  我父母是典型的极度严格型家长,我家里就没有唱白脸的,两个都是黑脸,区别是一个是炫酷黑,一个是魔力黑。所以,从小我就压力山大,从幼
期刊
高考结束那天,我感到无比轻松,不仅是因为高考结束,还有一种总算可以不被人关注,为自己而活的感觉。  高一入学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校园里遇到心理老师张丽珊,我是该叫她老师还是叫妈?  上了大学之后,和大学同学聊到了对教师子弟是什么印象?他们说,教师子弟给同学的感觉是有各种特权、飞扬跋扈……可是,为什么我当时却是“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人发现呢?就像所有的八卦事件,在人群中都传播得超级
期刊
人们在谈旅游时有种有趣的说法:“旅游就是从自己待烦了的地方,去别人待烦了的地方。”其实学习生活也有类似的特点。就是在没有接触到的时候感觉好奇新鲜,然而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时又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回过头来,又觉得感慨万千。回看我在衡水中学的高中生活,留恋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一种破茧成蝶的厚重感。一路走来,五味俱全,年华代谢,人世往来,真的是从心底感恩衡中赠予的这段峥嵘岁月。  细说我的衡中
期刊
1  当我申请去高原做环保志愿者时,女面试官告诫我:“严重的高原反应如没能及时治疗,可能会死。志愿者的工作也不提供过多新鲜感。”她继续说着,还给我演示了一遍多数志愿者的心路历程:第一周,像仓鼠出了洞穴,对着什么都两眼放光;第二周,像树獭一样平静,动作懒洋洋;第三周,像猴子一样烦躁,想离开“新笼子”速速下山。我听过之后,并未退缩。  我到达高原保护站时已是凌晨,室友阿影给我开灯,告诉我身边就有氧气瓶
期刊
一听到对外汉语教师这个称号,很多人也许会觉得,不就是在外国教汉语的,谁不会呀,只要是会说中文的中国人都行。然而,只有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你才会了解,对外汉语教师不仅仅要会说汉语,还要在拥有不同语言、文化的国家中进行第二甚至第三语言的教学工作。  有这样一段话形容对外汉语教师,“想成为对外汉语老师,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舞得起刀剑画得来国画,剪得了剪纸写得来书法,听得来京剧勾得来脸谱,吹拉弹唱样样
期刊
SKY是韩国的三所顶级高校,分别为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University)、高丽大学(Korean University)、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的首字母缩写。其中,首尔大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延世大学高和丽大学则一直在争夺韩国高校的第二宝座,因此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其他方面都长期处于竞争关系,而重视体育的韩国人更是把体育竞技列为了竞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期刊
人物刻画得是否成功,是衡量一篇记叙文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成功刻画人物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而个性是多样的,我们在刻画人物个性时若能写出人性的光辉,写出人性之美,就能激励、感动人。  刻畫外貌,以形传神  刻画外貌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  如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处外貌描写:第一处,初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
期刊
提起古人读书,你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头悬梁、锥刺股或者凿壁偷光的故事。其实,除了闷头自学,古人也可以选择到书院进修。唐代起,书院教育机构就承担着公共教育、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功能。遍地开花的书院坐落在各地山水城乡之间,不仅有朗朗的读书声,还有丰富多彩的学术盛会和文娱活动。  古代文人穷经皓首的治学精神,以及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品格,和把酒临风、横槊赋诗的豪迈气度,皆令世人钦佩。一些文人把建立书院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