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暝”。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世家对此病多有阐述,说明此病常见,多发,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此病尤为引起人们重视。
本病多因情志失常,劳逸失调,饮食不节,病后体虚所引起,下面就本人临床谈谈治疗心得。
张某,30岁,平素操劳忧虑,心神交瘁,久之酿成失眠,往往终宵不能合目,2008年入夏以来,失眠变本加厉,历经医治罔效。至今已达三夜还未入睡,头脑懵懵,衣不知热,食不知味,面虽晄白而神乎飞扬,谈笑自若,双目隐隐现红丝,脉两关均弦长,舌边有青纹。患者爱因思虑郁结日久,气与血而为瘀。瘀血不去则眠终难安,故投血府逐瘀汤治之。桃仁15g 红花10g 当归15g 川芎15g 牛膝15g 三七9g(吞服) 生地15g 柴胡10g 赤芍15g 枳壳10g 炙甘草5g 五付 水煎服 复诊,言症状有缓解,难睡眠如前,前方加夜交藤,合欢皮 5付 水煎服。三诊,言失眠如旧,但不若前次之甚,两关仍弦。依然实证,因有头痛目赤,胁胀等肝火上炎症象,忆珂韵伯所云:“肝火旺,则上走空窍,不得睡”改用龙胆泻肝汤。黄芩15g 龙胆草10g 生地15g 泽泻15g 车前子15g 甘草5g 柴胡10g 黑山栀15g 当归15g 木通10g 5付 水煎服,四诊,夜眠全安,肝火上炎症象亦除。
李某,女,42岁,2009年1月来诊。述半年前,发现皮下屡现出血紫斑,渐致烦躁失眠,健忘,面色不华,精神萎靡,纳差,舌紫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虚血瘀,心神失养,拟补阳还五汤加琥珀,丹参,夜交藤,杏仁。3剂后,渐能入睡,但仍多恶梦,去川芎加龙骨,取其敛正气不敛邪气。随访半年,睡眠良好,皮下紫斑亦未现。按:景岳云:“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气血不足矣。”本例失眠发生于皮下出血之后,乃气虚血瘀,瘀阻血脉,新血不生,心失血养,故神不安而不寐也,此种症状,前辈医家未有著述,亦应跳出枢纽,导症而治。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力专性走,周行全身,以助推力动诸药之力,使气旺血行,瘀祛洛通,诸证自可渐愈。以桃仁,红花破血化瘀;赤芍,川芎,当归,行血通滞;并以地龙,通经活络,共奏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伍琥珀,杏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此益气以补元气之需,逐瘀以祛邪气之扰,正气邪遁,心神自安,故能寐矣。
冯某,女,60岁,2012年5月2日来诊。素有高血压史,常有头胀头痛,以颠顶为甚,夜难入寐,寐则多梦,晨起两目昏糊,午后颧面发热,内热口燥,腰酸腿软,大便如粟,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恙属肝肾不足,阴虚火旺,浮阳上逆,治宜滋阴降火,平肝潜阳。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玄参 龙骨 生地各15g 白芍 天冬 怀牛膝 柏子仁 知柏 麦冬各10g 杏仁50g 灵磁石 龟板各30g 远志10g 服5付,头痛得减,夜寐渐安,大便转软或条,舌润有津。复方继进5剂。血压正常,诸证悉除。后配杞菊地黄丸以调之。
付某,女,40岁,2010年5月6月初诊,半月前因事争吵后形体丰腴,心烦不安,服药无效。近两日,不暝待旦,诊见:形体丰腴,精神抑郁,胸脘痞闷,口苦溲赤,舌尖红,苔黄腻;。用黄连温胆汤加珍珠母,夜交藤各30g 3剂后每晚能睡3-4小时;前方加栀子10g 10剂后诸症悉和,睡眠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按:素体丰腴,痰湿内伏,近因争吵,情伤肝郁,肝阳夹痰上逆扰心而不寐。今以黄连泻心火,珍珠母,夜交藤平肝安神,陈皮,半夏,茯苓,竹茹涤痰,使肝平阳秘,故不暝之疾自除。
毕某,男,35岁,2009年3月12日初诊,失眠年余,或寐后乱梦纷纭,盗汗,头昏耳鸣,腰酸神疲,曾服安定等西药,效果不显,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此为下虚不能滋上,君火独亢,神不守舍。治拟填下清上,交通心肾,首想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加减,恐患者体壮,收效不显,又忆李东垣《兰室秘藏》中“当归六黄汤”。其二地质润之火以治实。黄连 地黄二味,一滋一降,上可导心火下降,下可启肾水上潮。遂拟方:生地 熟地各15g 当归 合欢皮各10g 黄连5g 黄芩10g 珍珠母20g 枣仁50g 远志15g 3剂后,每夜能睡6小时左右,诸症减半,原方再进5剂而瘥。枣仁必须重用。杏仁无效。按:此例患者阴血不足,心火独亢,心肾不交,阴不敛阳,神失安宁之候,用时可加远志 枣仁交通心肾,以助水火相济。
按:头为诸阳之会,足厥阴肝经上达于颠。阴虚阳浮。冲逆之气循经上行达颠;阳浮于上,不交于阴,故夜不能寐。加生地,麦冬,知柏以加强滋阴降火之功。浮阳得潜,阴平阳秘,头痛失眠得愈。
不寐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内经》云:恬淡虚元,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顺气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
以上是有人临床中所遇特殊类型,有别于常规,治疗也应特别对待,多思多虑,去伪存真,不可拘泥于常法。
内容摘要: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阳所得。瘀血不去则卧不安,血符逐瘀汤;肝郁夹痰,扰及心神,黄连温胆汤;下虚不能滋上,君火独元,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气虚血瘀,心神失养,补阳还五汤;阴虚火旺,浮阳上逆,镇肝熄风汤治之。
参考文献:《现代名中医类案选-范文虎先生失眠案》---余瀛拗
《兰室秘藏》---李东垣
《医方集解》---汪昂 清
《千金方》---唐 孙思邈
《医林改错》---清 王清任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暝”。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世家对此病多有阐述,说明此病常见,多发,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此病尤为引起人们重视。
本病多因情志失常,劳逸失调,饮食不节,病后体虚所引起,下面就本人临床谈谈治疗心得。
张某,30岁,平素操劳忧虑,心神交瘁,久之酿成失眠,往往终宵不能合目,2008年入夏以来,失眠变本加厉,历经医治罔效。至今已达三夜还未入睡,头脑懵懵,衣不知热,食不知味,面虽晄白而神乎飞扬,谈笑自若,双目隐隐现红丝,脉两关均弦长,舌边有青纹。患者爱因思虑郁结日久,气与血而为瘀。瘀血不去则眠终难安,故投血府逐瘀汤治之。桃仁15g 红花10g 当归15g 川芎15g 牛膝15g 三七9g(吞服) 生地15g 柴胡10g 赤芍15g 枳壳10g 炙甘草5g 五付 水煎服 复诊,言症状有缓解,难睡眠如前,前方加夜交藤,合欢皮 5付 水煎服。三诊,言失眠如旧,但不若前次之甚,两关仍弦。依然实证,因有头痛目赤,胁胀等肝火上炎症象,忆珂韵伯所云:“肝火旺,则上走空窍,不得睡”改用龙胆泻肝汤。黄芩15g 龙胆草10g 生地15g 泽泻15g 车前子15g 甘草5g 柴胡10g 黑山栀15g 当归15g 木通10g 5付 水煎服,四诊,夜眠全安,肝火上炎症象亦除。
李某,女,42岁,2009年1月来诊。述半年前,发现皮下屡现出血紫斑,渐致烦躁失眠,健忘,面色不华,精神萎靡,纳差,舌紫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虚血瘀,心神失养,拟补阳还五汤加琥珀,丹参,夜交藤,杏仁。3剂后,渐能入睡,但仍多恶梦,去川芎加龙骨,取其敛正气不敛邪气。随访半年,睡眠良好,皮下紫斑亦未现。按:景岳云:“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气血不足矣。”本例失眠发生于皮下出血之后,乃气虚血瘀,瘀阻血脉,新血不生,心失血养,故神不安而不寐也,此种症状,前辈医家未有著述,亦应跳出枢纽,导症而治。补阳还五汤中黄芪力专性走,周行全身,以助推力动诸药之力,使气旺血行,瘀祛洛通,诸证自可渐愈。以桃仁,红花破血化瘀;赤芍,川芎,当归,行血通滞;并以地龙,通经活络,共奏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伍琥珀,杏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此益气以补元气之需,逐瘀以祛邪气之扰,正气邪遁,心神自安,故能寐矣。
冯某,女,60岁,2012年5月2日来诊。素有高血压史,常有头胀头痛,以颠顶为甚,夜难入寐,寐则多梦,晨起两目昏糊,午后颧面发热,内热口燥,腰酸腿软,大便如粟,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恙属肝肾不足,阴虚火旺,浮阳上逆,治宜滋阴降火,平肝潜阳。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玄参 龙骨 生地各15g 白芍 天冬 怀牛膝 柏子仁 知柏 麦冬各10g 杏仁50g 灵磁石 龟板各30g 远志10g 服5付,头痛得减,夜寐渐安,大便转软或条,舌润有津。复方继进5剂。血压正常,诸证悉除。后配杞菊地黄丸以调之。
付某,女,40岁,2010年5月6月初诊,半月前因事争吵后形体丰腴,心烦不安,服药无效。近两日,不暝待旦,诊见:形体丰腴,精神抑郁,胸脘痞闷,口苦溲赤,舌尖红,苔黄腻;。用黄连温胆汤加珍珠母,夜交藤各30g 3剂后每晚能睡3-4小时;前方加栀子10g 10剂后诸症悉和,睡眠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按:素体丰腴,痰湿内伏,近因争吵,情伤肝郁,肝阳夹痰上逆扰心而不寐。今以黄连泻心火,珍珠母,夜交藤平肝安神,陈皮,半夏,茯苓,竹茹涤痰,使肝平阳秘,故不暝之疾自除。
毕某,男,35岁,2009年3月12日初诊,失眠年余,或寐后乱梦纷纭,盗汗,头昏耳鸣,腰酸神疲,曾服安定等西药,效果不显,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此为下虚不能滋上,君火独亢,神不守舍。治拟填下清上,交通心肾,首想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加减,恐患者体壮,收效不显,又忆李东垣《兰室秘藏》中“当归六黄汤”。其二地质润之火以治实。黄连 地黄二味,一滋一降,上可导心火下降,下可启肾水上潮。遂拟方:生地 熟地各15g 当归 合欢皮各10g 黄连5g 黄芩10g 珍珠母20g 枣仁50g 远志15g 3剂后,每夜能睡6小时左右,诸症减半,原方再进5剂而瘥。枣仁必须重用。杏仁无效。按:此例患者阴血不足,心火独亢,心肾不交,阴不敛阳,神失安宁之候,用时可加远志 枣仁交通心肾,以助水火相济。
按:头为诸阳之会,足厥阴肝经上达于颠。阴虚阳浮。冲逆之气循经上行达颠;阳浮于上,不交于阴,故夜不能寐。加生地,麦冬,知柏以加强滋阴降火之功。浮阳得潜,阴平阳秘,头痛失眠得愈。
不寐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内经》云:恬淡虚元,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顺气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
以上是有人临床中所遇特殊类型,有别于常规,治疗也应特别对待,多思多虑,去伪存真,不可拘泥于常法。
内容摘要: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阳所得。瘀血不去则卧不安,血符逐瘀汤;肝郁夹痰,扰及心神,黄连温胆汤;下虚不能滋上,君火独元,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气虚血瘀,心神失养,补阳还五汤;阴虚火旺,浮阳上逆,镇肝熄风汤治之。
参考文献:《现代名中医类案选-范文虎先生失眠案》---余瀛拗
《兰室秘藏》---李东垣
《医方集解》---汪昂 清
《千金方》---唐 孙思邈
《医林改错》---清 王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