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不是“转行”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ch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于种种需要,一些SP显然不太愿意用“战略转型”这样敏感的字眼来否定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昨天的选择。
  TOM在线主管SP业务的执行副总裁刘炳海说:“TOM在线不存在转型的问题,无线业务未来仍将是TOM在线的主营发展业务之一。”
  上海掌上灵通咨询有限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苏佩瑜女士也不认可他们会出走SP业务,她说:“战略转型这个词语太敏感。只能这么说,我们要多开辟几条可能的路,拓展新的业务方向,而不是只做SP。”
  而另外两家SP内部对于是否“转型”也有不一致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次“战略升级”,转型代表的是“扔掉旧的”,而目前SP并没有仍掉旧的。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次战略转型。华友世纪的王少剑说:“这肯定是一种战略转型!”
  战略转型的关键点是什么?评价是否战略转型的标志,又是什么?
  与其他行业企业对转型的理解不同,中国SP的这次战略转型绝对不是一次“转行”,从上述四大公司的转型路径可以看到,转型就是在原有无线增值业务的基础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真正满足用户所需。他们都没有离开原有的无线增值业务,而且又都在无线增值业务上做了积极的拓展。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资金、人力配置还是管理层投入—企业资源的最基本指标来看,这些企业已经将更多的企业资源倾斜到新业务而非传统SP业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大SP都可以说是一种战略转型。因为作为战略转型的关键,企业的业务收入结构发生了改变,企业新业务和原有SP业务,在商业模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尽管企业当前的盈利模式和主要利润来源,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传统的SP业务盈利模式非常简单,就是“移动梦网”模式,即移动运营商搭建一个“移动梦网”平台,CP生产内容,SP主管市场推广和营销。移动运营商按15∶85的比例,与SP分成。
  而现在,中国的SP不仅要考虑在无线增值业务的产品、服务、渠道、技术逐个完善和突破,还要考虑到无线增值业务完善之后,应该做点别的什么。
  Kong.net将无线增值扩展到了无线互联网,业务模式从原来的向手机用户收费变成广告客户收费。
  华友世纪向产业链上游扩张,成为CP。原来处于“移动梦网”模式中的SP位置,靠营销和市场推广赚钱,现在则为CP,靠内容资源赚钱。
  掌上灵通向电视领域扩展,已经是新的行业了,新业务模式变成了广告和跨平台的媒体整合营销。
  TOM在线让无线业务与互联网联姻,自然会多(银)子。
  他们没有离开原有的无线增值业务。他们没有一个人敢说,SP业务,“萎缩就让它萎缩去吧。”因为他们几乎还没有别的收入来源。离开了SP这个传统业务,上述SP的战略转型就成了无源之水,因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无线增值收入仍然是企业未来发展现金流的保障。新浪的曹国伟可以说,“我们对无线增值没有收入增长的要求,我只需要降低成本,无线增值业务贡献更多的利润就可以了。”那是因为新浪有别的收入来源,比如网络广告。而SP,目前没有。
  所以,空中网的孙含晖说,“无线增值业务也不会消失。”现在,中国的无线互联网信息还没有丰富到可以取代无线增值业务的程度。即使无线互联网丰富到一定程度,无线增值业务也不会消失。因为不断地有新增用户涌入。而手机用户的需求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线增值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10年、20年都不会变小,只不过它不再有太大的增长,可能每年上升10%就不错了。”
  是的,尽管受政策影响,无线行业下滑了,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5亿手机用户还在,需求仍然强劲,市场规模依然足够大。“从技术趋势上看,互联网和无线的融合,也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创造出很多新的商业机会。鉴于这些原因,TOM在线认为无线业务不会一蹶不振。”TOM在线执行副总裁刘炳海说,随着互联网服务往移动化方向的进一步演进,随着3G时代的到来,SP业务又放异彩。
其他文献
实际上,我对万通的了解有限,但和其掌门人有缘在聚会上相识,又因为同龄、同乡(西安人)以及其语出惊人而又多了一份关注。  说实话,如果从管理实践的角度,我写这些话时,会有些“惭愧”。冯仑90年代初于海南起家,靠倒卖别墅淘得“第一桶金”,从而奠定了日后发展的基础。与冯先生比,我是早到两三年的第一批上岛人,在1987年获得中国首个管理工程博士学位后,于次年就踏上了准备开发的海南岛,但一年后“响应号召”回
期刊
尽管人们对如何建设一个“创新+秩序+富有”且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仍然未达共识,但创造“和”的氛围,建设“谐”的基础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创造和建设过程至少有两条不同的道路可供选择。一种可称之“平均主义”,即平均待人,主张每个人享有基本平均的生存权利,社会治理偏重人治。但因资源和人的才能分布不均以及后天努力和机遇不同,贫富差异总是存在的。为了缩小差距,往往通过政府控制、关系调节、市场辅助的以权力
期刊
中国的民营企业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又多灾多难。机会与困难同时在向弱小的民营企业招手;生存与发展成为摆在每个民营企业面前的必答题。当我们聚焦成功企业头顶光环的同时,又有多少不知名的民营企业巳悄然倒下,真具可谓一将成名万骨枯。有感于此,七年前我曾奋笔写下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十大死法》,而今天我想透过分析成功的民营企业来探寻其基业常青之道。万通的成长史颇具代表性,可以说它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万通遇到
期刊
中国的SP,是一部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且正在行进中的绝好案例。  以华友世纪为代表的部分SP,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通过收购等方式成为拥有资源的CP(Content Provider,内容服务提供商);空中网慢慢转向媒体方向,手机广告已经成为他们的主攻方向;掌上灵通也开始和一些电视台进行合作,将SP的用户群从个人消费者扩展到企业层面,而且参与了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在渠道和资源方面双双有了扩展;而T
期刊
编者按:  在经历了“乱世快钱”的空前混乱与繁荣之后,中国的移动增值服务市场正在回归它应有的理性。处在产业链“链主”位置的电信运营商试图建立起一套崭新的规则和秩序,尤为重要的是,一股战略转向的潮流正在多家SP(Service Provider,电信增值业务服务提供商)企业里悄然展开。华友世纪、掌上灵通、空中网、TOM在线,代表中国移动增值服务的四大SP上市公司,尽管各自方向不同,这两年仿佛受某种无
期刊
中国新兴民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往往会选择快速扩张,进行盲目的多元化,万通也不例外。  从1994年开始,万通进行了全国性的多元化投资和盲目扩张,进入地产、金融、商业、等多个领域,足迹遍及北京、海南、南宁、西安、沈阳、武汉等地。在万通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中,甚至包括北京电影制片厂这样和主业“跨界”甚远的企业。  1995年和1996年之间,“抽风式”的扩张让万通陷入了很大的危机,在财务和内部组织上面
期刊
人们总是太容易感知到矛盾的一面,比如,战略转型过程中,新、旧业务之间的“冲突”和“替代”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空中网将那个默默地为未来做准备的无线3.0搜索部门干脆放到了清华科技园的一个小角落,让它做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掌上灵通自打来到北京(当然,总部还在上海),就分两个地点办公,一个名为“上海掌上灵通咨询有限公司”,一个名为“青海卫视北京制作中心”,前者在朝阳区霄云路6号鹏润大厦,后者在北京永
期刊
没有最好的,没有永恒的,只有最合适的。如何挖掘和发挥自身资源和能力优势?如何避让或者解决在转型存在的问题?  空中网依然在前行的道路上摸索、徘徊。每年夏秋之际,他们都有一个内部讨论会,去分析与总结过去的这一年,哪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的不对,还需要不需要再修改。2005年,他们讨论的主题是无线互联网与无线搜索要不要做,怎么做?2006年这个主题就变为要不要跟进客户端。  因为这一年,他们接受到了
期刊
“我们是在做战略升级?还是在做战略转型?”  在我看来,这是个伪问题。战略是个动态的东西,是一家企业随时都在思考的东西。即使有了既定的战略,也从来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外部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所以,企业总是在不断评估自己的战略,企业的战略也时常会发生变化,有时是微调,有时是相对大一些的变化。至于把这种变化称作是“升级”,还是“转型”,也许更是出于宣传和稳定人心的需要,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探讨。
期刊
理想的团队需要具有不同技能和承担不同角色的人,而且最好是适应不同工作的“多能工”。下面我借鉴“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谈谈项目团队管理问题。  笔者前几年的具体管理实践,也常常出现与上述案例类似的问题,一方面,销售额与产量提高很快,另一方面,员工与资源浪费得也相对严重,俗话说:“旺丁不旺财”。  我们可以借鉴那些在制造企业内部推行的“精益生产”进行项目管理。打个比方,项目实施就好比那些产品线复杂的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