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要素之音乐性探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a3635468456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步入江南园林,园中花香鸟语,流水潺潺,风吹葉响……可以给予游人一种听觉上的享受——步移景异,游览全园,游人好似聆听着一曲温婉的江南丝竹。江南园林整体空间蕴含音乐性,园林要素是填充园林空间的质料,因此,园林要素可以转译空间的音乐性特征。本文旨在对江南园林要素的音乐性进行适度探讨与论证。通过相关资料查询,结合对“东南名园冠”——豫园的考察,证实江南园林各要素可赋予园林整体空间音乐性特征。江南园林通过园中各要素传达音乐美感,园林与音乐共享着殊途同归的美。本研究不仅能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加深园林学习者对江南园林体系相关特征的认知,亦能为未来的园林设计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审美眼光和一套新的理解方式。
  关键词:江南园林;豫园;音乐性;交融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1 研究起因:江南园林要素潜藏的音乐性
  有关园林要素音乐性的描绘由来已久,早在明朝计成的《园冶》中就有“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溶溶月色,瑟瑟风声”此类描述,对园林要素在特定环境、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产生的各种声音进行着记录[1]。这些诗句产生的意象甚至不用读者亲历,仅从字面上便可为人带来极美的诗意。江南园林中有诸多可以营造出特定声音环境的要素,如山水草木、花鸟虫鱼、亭阁楼榭等。这些要素中蕴含的声音能与视觉上的美景一同营造出清幽典雅的意境,在激发前来赏景的游人自然情趣、艺术遐想的同时,展现出古代造园者“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审美观。总之,江南园林要素能通过合理的组织传达出其潜藏的音乐美感。为此,笔者通过查询资料,结合对部分江南园林的实地调研,探析隐藏于音乐造园艺术之间的端倪。
  2 原理阐述:音乐空间、园林空间在属性上的共通
  由上文的叙述可知,音乐能以抽象的形式转译园林空间的特征。那么,园林空间有哪些特征,而音乐又如何与这些特征实现共通呢?
  近代学者在研究人类审美心理时曾提出“异质同构原理”,该原理认为“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觉、知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相同的审美经验,即异质同构”[2]。
  从字面上来看,“异质同构”是对“共通性”的进一步表述。换言之,音乐空间与园林空间若存在某种共通性,则必须满足“异质同构理论”成立的基本条件——与人类情感产生结构上的一致性。
  分析音乐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特征可以发现:音乐的组织形式是通过音调的起伏、音域的转换、调性的改变,引发听众情感上的共鸣以及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因此,翩跹的音乐旋律与人类的情绪活动能够在结构上彼此呼应,而现实中的景观或建筑空间与音乐存在相仿的表现形式——设计师通过延续、转折等布局手法改变空间的体量、虚实、动静等特征,传达相应设计理念和情感内涵,从而令现实空间的情感倾向与观赏者的情绪活动产生联系。
  园林进行空间组织的“质料”便是各种各样的园林要素。因此,当我们将音乐的组织手法与空间的表现技法相对应,将音乐的节奏韵律属性与空间的体量虚实特征相对应时便可发现,园林与音乐虽然属于不同领域,但在转译人类情绪所用到的表现手法与表达形式上却是殊途同归的。园林要素可体现出音乐性,江南园林即蕴含着音乐美感的园林。由此可知,音乐空间与园林空间皆具艺术性、情感性和目的性,并与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融——可进行实验性的转换,具备一定的共通性。
  3 交融性体现:江南园林要素——“园林清曲”的音符
  3.1 声音与音乐之辨析
  关于自然之音,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山陵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3]。”大概意思是说,风吹过山石、树木等自然界中万物的孔窍,产生相应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组织在一起就如同天地间的“大合唱”。由此可见,只有众多孔窍在风的吹拂下振动产生不同的鸣响声时,声音才会显得丰富而有层次感,具有音乐性,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籁之音”(籁,一种乐器,与人为演奏音乐有关)。同理,芭蕉、梧桐这一类园林要素,在一般条件下所发出的只能称得上“声音”,要想展现出园林要素的音乐性,将它们真正结合成一曲“园林之歌”,就需要满足庄子笔下“天籁之音”的特征,即必须有不同种的声源进行有规律、合理化的组合,如音符排布在五线谱上组成乐章一样,园林要素正是在园林空间这一“五线谱”上的“音符”,可以谱写出别致的“园林清曲”。
  3.2 园林要素中的音乐:一首由自然之音编织而成的“园林清曲”
  如果说园林空间本身便是一曲流动的音乐,那么在我国园林体系中,以布局精巧、意境高雅为显著特征的江南园林,就必然一首精致而隽永的交响曲。观赏“妙及自然,巧夺天工”的江南园林,不仅可以给游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愉悦与安抚。江南园林的音乐美感感染也慰藉着世人的心灵,引发了历代游园者深刻的沉思与无尽的遐想。江南园林要素的音乐性主要体现为将各种自然乐音运用于园林造景中,如雨打芭蕉、山壑松吟、瑟瑟竹涛等,造园者将这些自然的协奏曲巧妙地组织于园林各节点之间,串接在游人观览的全过程当中,谱写成一曲曼妙清新的“园林之歌”,使之蕴含音乐的美感,产生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观赏效果。
  艺术家齐白石曾说:“艺术彼此交融的奥秘,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江南园林与音乐的交融,不似山水画那般可以找到近乎相同的构图布局,编织“园林清曲”的园林要素体现出的是园林与音乐之间的一种抽象的、间接的关联——游人在观赏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聆听到音乐,却能够感受到诸多具有音乐性的特征被园林中的要素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进行了转译与表达,从而使园林具备了音乐的属性,蕴含了音乐的美感。江南园林与音乐之间这种“似与不似”的交融,实则印证了齐白石大师所说的“艺术交融的奥秘”之所在,与山水画那种较为“媚俗”的直白相比,反倒更具艺术性,更加耐人寻味。   4 江南园林要素的音乐特性——以豫园为例
  豫园,作为“东南名园冠”,是体现江南园林要素具有音乐性的一则佳例,读者可从豫园中进一步理解江南园林的音乐美感。
  西方学者在研究事物结构的普遍规律时提出“结构主义”一词,这种主义认为,事物结构是“事物整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并认为其包含两个向度,一是动态的结构过程,二是静态的结构样式。他们在探寻事物结构的过程中,不仅着力于认识事物所展露出来的“表层结构”规律,同时还力求探寻表层背后所隐蕴的隐性的“深层结构”,即事物结构在本质属性上的相通,并且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了转换性的关系[4]。
  可以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审视园林的结构和音乐的结构,“园林的结构”指的是“在相地、选址后,对园区进行从分区到各要素的统筹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关系,通过有机组织,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5];而“音乐的结构”指“一个由音高、节奏、音色、速度、力度、曲体等诸多元素按照一定的逻辑法则建构起来的具有多维度的系统,其各结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下文以结构观为出发点,研究各结构节点上的园林要素特征,旨在从结构主义的视角证实江南园林整体的音乐性,并结合具体实例——豫园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这种对应性的认知。游人进入豫园(如图),一般会按照三穗堂—内园—万花堂—会景楼—点春堂—玉华堂的顺序进行游览(由于玉华堂游客聚集,无特别园林要素声景特征,故下文不进行分析)。三穗堂入口处靠近湖心亭,亭及周围水域常有白鹅栖息戏水,禽鸣声、戏水声犹如引人入胜的乐引,揭开了人们游园的序章;步入内园,这里运用了大量叠石理水的手法,在营造了整体幽深环境的同时,构图布局精巧而细腻,游人在内园幽径穿梭行进的过程中,耳畔回响着流水潺潺,整体氛围深幽而不失活泼,石之多姿、水之灵动,不禁让人在游览过程中联想到过渡乐引与主体段中间的一段轻松的小快板;再往内走,到达万花堂、会景楼,此区域内栽有四百多年的古银杏,经过此处者,可以在樹影婆娑间感受时光在豫园中沉淀下来的古意,聆听风之呢语及树叶轻响,在银杏叶响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其安静自然的环境,仿佛对应着乐曲的主体部分——一段从容而安宁的行板,事实上,万花堂与会景楼正是全园的主要观赏区;步入点春堂,这里经常可闻悦耳的鸟鸣声,整体特质活泼而灵动,与入口的禽鸣遥相呼应,而鸟鸣与禽鸣相比,音调较高、响度更弱,其特质就好像乐曲的末尾,在与开篇相呼应的同时,愈来愈轻,愈来愈弱,逐渐消逝却令人回味无穷[6]……游赏全园,除园中各要素可以带给游人视觉感受上的安抚,其聆听到的各种风格迥异的自然之音也如传统丝竹乐般清新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从禽鸟到古木再到水体,这些要素本身发出的只是声音,并无音乐性可言,而这些声音一旦以特定的方式穿插于游人行走的路线中,其各自相应的声学特点便能使游客在游园的不同时间段听到有变化、有层次的声音,宛如一段清曲般动人。这种“清曲”与庄子笔下的“天籁”虽在组织内容上相异,但表现形式相通。这些声音虽然与人为演奏的乐音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却是相通的,因为这两种声音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和人的情绪活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同构”,这种同构现象体现在人们体验这些园林要素的声音时,如同在享受一段翩跹起舞的音乐旋律,内心情感会伴随听觉神经一同波动起伏。因此,当不同的园林之音被合理地编排、组织起来时,园中各类设计要素便也具有了音乐的特性,具有了活力,具有了生命,它们各自以其实体的特征转译着音乐抽象的美,共同编织出一曲美妙而隽永的“江南园林之歌”。值得一提的是,园林能让人联想起音乐的美感,我国许多传统民乐也正是作者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被各种园林要素吸引,受到其整体音乐特征启发而创作的。如竹笛代表乐《姑苏行》,便是作者一览苏州园林的美感后所谱,这从侧面印证了园林要素的音乐美感。
  5 结语
  音乐是一门无形而抽象的时间艺术,而园林则是现实中物质化的空间载体。本文的研究既证实了江南园林要素确实存在音乐性,亦可以加深读者对江南园林音乐美感的理解。园林要素蕴藏的音乐性触动着观赏者的美学神经,启迪着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别具一番趣味。江南园林的音乐美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造园工匠的智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可以为今人提供精神享受。园林艺术的音乐性是园林设计师时常关注的话题,对景观设计工作品质的提升与意境的升华具有永恒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明]计成.园冶注释[M].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6.
  [2] [德]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66-570.
  [3] [战国]庄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6.
  [4] 王次炤.音乐的结构和功能(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2):15.
  [5] 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4-58.
  [6] 刘安宁.江南古典园林声景的评价与优化——以上海豫园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20.
  作者简介:俞果(2001—),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赵岩(1976—),女,山东泰安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参观活动的延续和深化,大众对这种文化性、艺术性和功能性兼具的产品越来越青睐,融合娱乐体验与文化教育的形式尤其受欢迎,桌游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对博物馆陶俑文创的艺术特色展开研究,以南京博物院的南唐二陵陶俑、唐三彩俑和兽身俑为原型,结合现代流行文化创作一系列颇有趣味的桌游文创产品,在开拓博物馆文创新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能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型开发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桌游;文
期刊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许多乡村中的人从村庄走向城市,传统村庄被大规模拆除和重建,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随之逐渐消失。本文以南京市朱塘村为例,通过解读乡愁文化,为朱塘村村落景观活化提出相关策略,为路径以及景观载体的活化设计提出建议,为传统村落景观探索新形势、寻求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愁文化;传统村落;景观活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色小镇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农谷”位于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荆门,荆门文化底蕴深厚,但建设发展还处于向城市靠拢的阶段。导视系统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能够传播所在地域的文化及其思想内涵。本文通过梳理农谷特色小镇导视系统的功能和对导视系统的要求,总结导视系统在农谷特色小镇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导视系
期刊
摘要:在历史文化不断演变的今天,传统村落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拥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进城工作,村落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村落文化景观也日益衰败。近年来,互联网渐渐渗透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传统村落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吕梁传统村落的分析,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但也难以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降低、积水內涝等,国内部分城市中此类问题越来越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对此,中央政府确定了“海绵城市”的整体发展框架。在国外,海绵城市已经较为普遍,而国内的大部分城市住宅小区中,城市雨水常常无法下渗,得不到合理的使用,不透水、建筑密集以及地下开发难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因此,本文
期刊
摘要:老旧社区更新改造是城市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关注重点,改造的方向以宜居、促进城市发展为主,城市中老旧社区的宜居性改造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从数据分析和居民居住感受角度出发,对当前老旧社区建设进行宜居评价。本文为存在的宜居问题提出后续更新改造措施,以期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更好完成社区宜居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京市;老旧社区;宜居;更新改造  中图分类号:TU
期刊
摘要:无印良品是设计行业的一个热门品牌,对于可回收废料的再利用探究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关于可回收废料的再利用理念也以各种形式被应用在线下门店的室内装饰设计中。本文以南京无印良品东方福来德店为例,具体分析无印良品这一品牌如何实现就地取材与废物利用,让可回收废料焕发生机,带来新的活力,并探究这一设计行为具有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可回收废料;无印良品;室内装饰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从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标签入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比传统建筑设计中运用的木材等新型建筑材料的优缺点,在追求古典建筑设计中的简约、自然性和巧妙的框架式结构的同时,注重设计学的本质,探寻古典建筑中新型木质材料的运用,并着重研究能否运用新型木质材料对破损的古典建筑进行修补。  关键词: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典建筑;新型木质材料  中图分类号:TU366.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为了帮助新式茶饮企业在场景时代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关系,本文借助体验EEI模型,分析客户旅程中的体验触点,构建品牌体验的构成要素模型,以喜茶为例,归纳场景思维在新式茶饮品牌期待、消费进程、品牌影响三方面的运用,最后总结出4个方面的设计策略,通过制定场景战略、迭代场景服务、打造场景社交、丰富场景业态,优化新式茶饮品牌体验。  关键词:场景思维;新式茶饮;品牌体验;体验触点;喜茶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滨河景观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集休憩、游览、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空间。滨河生态环境的建设、修复和保护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概述滨河景观生态修复,然后分析西咸新区沙河廊道生态景观修复的举措,主要从空间规划、水系修复、驳岸修复、植被修复和景观修复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具体的城市滨河景观修复方法,希望对城市改善滨河生态环境,丰富动植物生态群落,营造一个景色宜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