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差是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唐庄宗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之子,两个人虽然相隔1400多年,但是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临危受命,身负国耻家仇
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打越国失败。阖闾在乱兵中也被射中右脚脚趾,幸亏被人救出。阖闾撤兵返回国内时已是奄奄一息,临终前叫来儿子夫差,让他铭记讨伐越国,为自己也为死去的将士们复仇。
夫差埋葬了阖闾之后,立长子友为太子。又派遣十多个侍者,轮番立于庭中。每当自己从庭中出入经过,必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而告诫说:“夫差!尔忘越王杀尔之祖乎?”每一次,夫差都哭着回答说:“唯!不敢忘!”夫差用这种方式时时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毋忘国耻家仇。外有强敌压境,国内危机重重,夫差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
晋王李克用与朱温、燕王刘仁恭父子和契丹阿保机积怨很深。公元908年晋王李克用死,《五代史阙文》有这样的记载:“武王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不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讨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
李仔勖接受了这三支箭并且把它们收藏于太庙。每次带兵打仗,都会派遣手下以一少牢祭告太庙,请出这几支箭,用锦囊精心装着背在自己身上,冲锋陷阵,等到打了胜仗,班师凯旋,再把它们小心供奉于太庙。李存勖身负血海深仇,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
二、历经艰辛,方能报仇雪耻
夫差继位,他励精图治,重用先王遗臣,任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操练兵马,打造兵器,准备伐越。越王勾践自上次大败吴国,信心大增,又见吴国新君夫差新立,不谙朝政,认为时机难得,不听范蠡规谏,决定兴兵伐吴。夫差得知越兵来伐,也不示弱,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尽发国内兵士迎战。两军在夫椒(今江苏吴江市西南)展开激战,越军大败。吴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越国腹地,迫使越国投降,勾践夫妇到吴国为奴,受尽羞辱,夫差报了杀父之仇。
后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决心报仇。公元912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家族,其子刘守光逃到沧州,也被抓获,“系燕父子以组”,父子都被处死。至此,李克用的燕仇已报。公元923年,李存勖兵破开封,“函梁君臣之首”,李克用梁王之恨又除。李存勖骁勇善战,常身先士卒,冒死搏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骄奢淫逸,沉迷声色犬马
在越王勾践投降的时候,伍子胥就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已被胜利冲昏了头,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并在三年后把越王勾践释放回国。
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同时,他大兴土木到处建造宫室、亭台楼阁。为建造宫室、亭台楼阁不知耗费了多少百姓血汗,搜刮了百姓多少资财。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它国家打仗;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李存勖的情况与夫差也非常相似,他的后半生迷于酒色歌舞,国家事由皇后刘氏主持,各州地方官的任免都由皇后说了算。
李存勖喜歌舞,平日的心腹之人也多是伶人,他加重了赋役,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同光四年(926年),他听信宦官的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使天下将吏惶恐不安。
四、身死国灭,足为后世警戒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他临死前用三寸布帛蒙住自己的眼睛说:“我死后没有面目去见伍子胥啊!”
公元926年,李存勖已陷于四面楚歌的危殆境地。雄风不再的他亲自带兵征讨叛将李嗣源,至大梁(今开封市)附近,得知大梁已为昔日亲信大将李嗣源据有。见诸军叛离,军队已不再为自己卖命,李存勖自知大势已去,于是神色沮丧,登高叹曰:“吾不济矣!”立即下令撤回洛阳。
不久,洛阳城内发生兵变。皇宫警卫部队不再忠于李存勖,只有十几个人肯为他死战,李存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为流矢所中,箭拔出后,口渴难忍,向人要水喝。皇后明知他中箭,不来看望,只是派宦官送来奶酪,而据说中箭的人是不能吃奶酪的。李存勖吃下以后,旋即死去,年仅42岁。有人从廊下拣来一些乐器,覆盖在尸体上,点火将尸体焚烧。一个曾经叱咤风云、轰轰烈烈干了一番事业的开国皇帝,就这样凄凄惨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吴王夫差到后唐庄宗李存勖,时间跨越1400多年,这两位君王在不同的人生舞台却划出大致相同的人生轨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励精图治、枕戈待旦,洗雪家仇,终成大业,却沉迷享乐、腐化堕落、身死人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们的悲剧应了《诗经》上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也成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训的最生动的注解,实在值得后人哀之、鉴之。
(作者单位:618000四川省德阳中学)
一、临危受命,身负国耻家仇
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打越国失败。阖闾在乱兵中也被射中右脚脚趾,幸亏被人救出。阖闾撤兵返回国内时已是奄奄一息,临终前叫来儿子夫差,让他铭记讨伐越国,为自己也为死去的将士们复仇。
夫差埋葬了阖闾之后,立长子友为太子。又派遣十多个侍者,轮番立于庭中。每当自己从庭中出入经过,必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字而告诫说:“夫差!尔忘越王杀尔之祖乎?”每一次,夫差都哭着回答说:“唯!不敢忘!”夫差用这种方式时时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毋忘国耻家仇。外有强敌压境,国内危机重重,夫差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
晋王李克用与朱温、燕王刘仁恭父子和契丹阿保机积怨很深。公元908年晋王李克用死,《五代史阙文》有这样的记载:“武王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不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讨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
李仔勖接受了这三支箭并且把它们收藏于太庙。每次带兵打仗,都会派遣手下以一少牢祭告太庙,请出这几支箭,用锦囊精心装着背在自己身上,冲锋陷阵,等到打了胜仗,班师凯旋,再把它们小心供奉于太庙。李存勖身负血海深仇,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
二、历经艰辛,方能报仇雪耻
夫差继位,他励精图治,重用先王遗臣,任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操练兵马,打造兵器,准备伐越。越王勾践自上次大败吴国,信心大增,又见吴国新君夫差新立,不谙朝政,认为时机难得,不听范蠡规谏,决定兴兵伐吴。夫差得知越兵来伐,也不示弱,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尽发国内兵士迎战。两军在夫椒(今江苏吴江市西南)展开激战,越军大败。吴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越国腹地,迫使越国投降,勾践夫妇到吴国为奴,受尽羞辱,夫差报了杀父之仇。
后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决心报仇。公元912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家族,其子刘守光逃到沧州,也被抓获,“系燕父子以组”,父子都被处死。至此,李克用的燕仇已报。公元923年,李存勖兵破开封,“函梁君臣之首”,李克用梁王之恨又除。李存勖骁勇善战,常身先士卒,冒死搏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骄奢淫逸,沉迷声色犬马
在越王勾践投降的时候,伍子胥就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已被胜利冲昏了头,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并在三年后把越王勾践释放回国。
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同时,他大兴土木到处建造宫室、亭台楼阁。为建造宫室、亭台楼阁不知耗费了多少百姓血汗,搜刮了百姓多少资财。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它国家打仗;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李存勖的情况与夫差也非常相似,他的后半生迷于酒色歌舞,国家事由皇后刘氏主持,各州地方官的任免都由皇后说了算。
李存勖喜歌舞,平日的心腹之人也多是伶人,他加重了赋役,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同光四年(926年),他听信宦官的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使天下将吏惶恐不安。
四、身死国灭,足为后世警戒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他临死前用三寸布帛蒙住自己的眼睛说:“我死后没有面目去见伍子胥啊!”
公元926年,李存勖已陷于四面楚歌的危殆境地。雄风不再的他亲自带兵征讨叛将李嗣源,至大梁(今开封市)附近,得知大梁已为昔日亲信大将李嗣源据有。见诸军叛离,军队已不再为自己卖命,李存勖自知大势已去,于是神色沮丧,登高叹曰:“吾不济矣!”立即下令撤回洛阳。
不久,洛阳城内发生兵变。皇宫警卫部队不再忠于李存勖,只有十几个人肯为他死战,李存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为流矢所中,箭拔出后,口渴难忍,向人要水喝。皇后明知他中箭,不来看望,只是派宦官送来奶酪,而据说中箭的人是不能吃奶酪的。李存勖吃下以后,旋即死去,年仅42岁。有人从廊下拣来一些乐器,覆盖在尸体上,点火将尸体焚烧。一个曾经叱咤风云、轰轰烈烈干了一番事业的开国皇帝,就这样凄凄惨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吴王夫差到后唐庄宗李存勖,时间跨越1400多年,这两位君王在不同的人生舞台却划出大致相同的人生轨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励精图治、枕戈待旦,洗雪家仇,终成大业,却沉迷享乐、腐化堕落、身死人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们的悲剧应了《诗经》上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也成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训的最生动的注解,实在值得后人哀之、鉴之。
(作者单位:618000四川省德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