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关注素质教育的同时,体能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关注重点,体育游戏作为体能教育中一项重要项目,受到了学前教育的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了应用体育游戏需要满足的原则,最后对学前教育应用体育游戏的方式做出了系统的分析,体育游戏的应用将发挥出巨大作用,推动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双重发展。
  关键词:体育游戏 学前教育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35-02
  学龄前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游戏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中展开体育游戏活动,利用体育游戏活动吸引幼儿参与,让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体能、智力、思维以及感知。因此,本文研究了学前教育中应用体育游戏活动的方式,通过科学利用体育游戏,让体育游戏丰富幼儿园活动,发挥出原本的价值。
  1.体育游戏对学前幼儿的重要作用
  (1)满足幼儿身心成长需要
  体育活动集合了娱乐和游戏,有着丰富的内容形式,受到了幼儿的广泛欢迎。体育游戏和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有着紧密联系。体育活动的安排能够满足幼儿身心成长的需要,辅助教学活动,让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设置不同的情节,利用互动交流以及玩具材料,从而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在受到兴趣激发之后,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更有效地发展想象力、思维能力。
  (2)提升幼儿体育运动能力
  体育活动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受到场地环境、年龄、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教师选择体育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只要幼儿有兴趣参与,教师可以随意更改设计游戏规则,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幼儿有着活跃的神经系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十分活泼好动。但是幼儿骨骼并没有发育完全,利用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地满足幼儿好动特点。另外,通过骨骼肌肉的锻炼,提升幼儿身体平衡能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也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获得体育能力的提升。
  (3)强化幼儿健康积极情感
  通过体育游戏活动,幼儿能够自由操作物体,将自己的情感释放出来,不需要受到其他人或外界事物的约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释放压力和冲突,减少不良的攻击行为。另外,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幼儿逐渐学会倾听和倾诉,有助于幼儿主动接纳其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让幼儿逐渐学会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消极负面情感得到排解,逐渐得到沟通能力的培养,推动幼儿的社会化。
  2.体育游戏对在学前教育的应用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在学前教育中应用体育游戏要坚持全面发展原则,考虑到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发育的状态,利用科学的体育游戏活动推动幼儿的发展和进步。在学前教学中,需要重视游戏的简便性和变化性,充分发挥出体育游戏的魅力,辅助幼儿开发智力。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让游戏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在进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思考留出空间,让幼儿可以动用脑筋,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同时得到智力和身体素质的发育,让幼儿身体更加灵活和平衡,实现全面发展。
  (2)安全原则
  在学前教育中,无论是体育活动,还是教学活动,都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安全。学龄前幼儿并不具备自我防范意识,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重视幼儿安全,充分考量幼儿运动负荷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幼儿自身身体素质还比较脆弱,不能安排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运动时间也不能过长,要避免疲劳给幼儿带来的损伤。另外,在体育器材的选择上,要从大小和硬度上同时分析,避免选择安全隐患多的器械。
  (3)寓教于乐原则
  对于学龄前幼儿,他们大脑的神经正处于发育阶段,高级神经活动抑制未能发育完善,兴奋神经要强于抑制过程,使得幼儿存在表现不集中的问题,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相对薄弱。教师设计体育活动需要重视幼儿这一特征,给幼儿安排一些可以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通过吸引幼儿关注,让幼儿可以创设情境,得到智力开发,在趣味性体育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在学前教育教學中应用体育游戏的方式
  (1)角色扮演游戏
  使用角色扮演游戏是以幼儿生活经历为载体,设计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丰富幼儿的体验,集中培养幼儿的情感,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创设时,教师要根据实际生活设计具有较强情节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增加走路、跑步、蹦跳等动作,让幼儿运动能力得到锻炼。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突然晕倒了,你们应该怎么做啊?”幼儿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打120!”、“报告老师”等,然后教师接着说:“那老师现在晕倒了,你们来扮演小朋友和医生好不好?”幼儿们纷纷进入到情境中,在高涨的氛围下展开活动。教师则需要注意保障幼儿的安全,避免出现课堂无序的情况。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更多的情境传递给幼儿,扩展幼儿的视野。
  (2)体能锻炼游戏
  对于学龄前幼儿,设置体能锻炼游戏是为了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身体机能。在发展体能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对幼儿身体状况进行分析。体能锻炼游戏的选择还需要从动作难易程度出发,根据幼儿负荷水平,保证幼儿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肌肉骨骼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可以使用投篮活动,将小班幼儿分成三人一组,轮流进行投篮。在投篮游戏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手臂运动能力得到了增强。对于大班幼儿,则可以适当调远篮筐的距离。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做好防护工作,避免篮球砸伤幼儿。同时需要加强对幼儿的鼓励,注意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如可以使用沙网,或使用多种投篮方法,让幼儿进行游戏。教师可以自己创新游戏,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让幼儿得到更加丰富的训练,使幼儿获得身体机能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游戏的效果。   (3)器械运动游戏
  在体育游戏中,器械竞赛游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器械运动游戏主要关注器械的选择。学前教育面向学龄前幼儿,他们年龄、身材和心智都处于发育阶段,只有选择合理的器械才能发挥出器械运动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学龄前幼儿要使用一些趣味性较强、操作性相对简单的器械。例如:对小班恶童,可以选择滑梯器械、秋千器械等,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同时又十分有趣,受到了幼儿的热烈欢迎。对于大班幼儿,则可以选择难度适中,操作相对复杂的器械,更好满足幼儿获得体育练習的要求。例如: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过障碍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站成两排。在活动区域布置多个障碍物,如圆筒、泡沫方块、攀爬网等。让小朋友接连穿过障碍区域,最先完成的小组获得胜利。利用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幼儿得到良好的练习,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思维能力。
  (4)对抗竞赛游戏
  在学前教育中,对抗竞赛游戏也经常出现,通过幼儿之间的竞争,培养幼儿竞争意识,让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可以充分得到身体锻炼。幼儿之间竞争能够让幼儿个人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展现。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可以让幼儿得到集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幼儿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学前教育中,可以进行的对抗竞赛游戏,包括跳绳、短跑、跳远等。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穿衣跑的游戏,在赛程中间放置一件外套,幼儿需要跑到中间穿上衣服,再跑到终点。通过这样的对抗竞赛运动,幼儿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竞赛意识,在得到体能训练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通过小组对抗竞赛,幼儿也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在挫折中掌握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
  (5)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前教育中使用体育游戏需要注意实施游戏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只有纪律性和组织性得到良好的保证,才能让体育游戏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为了保证游戏活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要加强游戏活动中的引导,保证游戏可以更有秩序的进行。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保持游戏的公正。在判定游戏结果时,需要遵守游戏规范,更加公正和公平的展开评判。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判,指出游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幼儿积极改进。在游戏活动中表现相对较差的幼儿,教师也需要给予鼓励,注意加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信心。
  由于幼儿年龄相对较小,自身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他们对于外界危险的防护不充分。因此在实施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保证游戏的安全性,加强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保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动态,在存在安全风险时,及时指出风险。当教师发现幼儿出现明显体能下降时,幼儿需要及时停止游戏,避免由于体能不支,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对学前幼儿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满足幼儿身心成长需要、提升幼儿体育运动能力以及强化幼儿健康积极情感。应用体育游戏需要满足全面发展原则、安全原则以及寓教于乐原则。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方式,通过实施角色扮演游戏、体能锻炼游戏、器械运动游戏以及对抗竞赛游戏,推动幼儿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胥晓飞.学前教育专业中如何有效利用民间体育游戏[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119-120
  [2]朱桂兰,冯美娣.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开放与利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6):115-116
  [3]毛淑娟.民间传统儿童体育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6.14(03):150-15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导致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死板式教学模式被打破,为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主要作用,探究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策略  【中图
期刊
摘 要:数学素养作为公民最基本的素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笔者认为在“认识单位量”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 “量感”,要想培养学生的“量感”就应在课堂中让学生反复构建,积累直觉经验。  关键词:量感 认识单位量 直觉强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83-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技能、数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本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背景,介绍了数学课堂评价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89-01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关注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 主导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84-01  在课堂教学的以往研究中,大都把课堂提问看作是激发
期刊
摘 要: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作为网络衍生出来的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初中美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多媒体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不仅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等多方位的交互,而且促进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形式的生动化,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针对性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好地消化吸收,达成历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微课 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91-02  与传统的授课形式相比,微课主要通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學作为基础学科,除了知识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中国史的内容,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引导、核心价值观构建都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历史作为中考科目之一,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在议题探究中,对比情境能体现出综合性,化解矛盾能体现出引领性,聚焦热点,展现开放性。若能注意议题式教学的这几个特性,就能让教学活动更为高效。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 政治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92-01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高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普遍实施,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所形成的“走班式分层教学”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实践表明,使用合适的分层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关键词:走班制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98-01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期刊
摘 要:自我评价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点部分,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不仅影响幼儿个体的人格完善,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对他人的态度。幼儿时期也是自我评价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  关键词:幼儿 自我评价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60-01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知、情、意、行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