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lph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就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必须张扬个性化“差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要分清层次,讲究艺术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个性提升。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 张扬 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其独特个性。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完善品格的人。教师应扮演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其职责就是在创造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张扬,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语文课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而且蕴含着情感活动。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放下师道尊严,面带微笑,情绪饱满,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在课堂上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把尊重、温和、恳切、真诚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师生地位的平等,同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建立起自信,产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信心与力量,这样学生的创新欲望才会被激活,创新活力才会不断涌现出来,个性得以张扬,也才能以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充分地读,认真地想,无拘无束地说,心领神会地写,手舞足蹈地演,津津乐道地画,唯有如此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张扬个性化“差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生活经历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阅读水平的差异等,都会促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产生不同的体验感悟,形成文本多元化的理解。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正如魏书生说过的那样:“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有一百个做法。”如果学生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也就无法创新。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传授学法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思维得到启迪,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如在教授《将相和》一文时,我问学生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他们有的说喜欢廉颇英勇善战、知错就改,有的说喜欢赵王,因为他善于用人,敢于委蔺相如以重任,还有的说喜欢秦王,理由是秦王胸怀大志,能屈能伸。再如教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我问学生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他们有的说喜欢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有的说不喜欢周瑜心胸狭窄,还有的说喜欢鲁肃,理由是他忠厚等。教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甚至赞扬,这样的课堂才能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三、课堂提问要分清层次,讲究艺术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个性提升。
  
  有个性的课堂是最终极的好课。要想使课堂有个性,首先就要尊重不同层次学生个性的发展,用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在语文课上,教师应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而有选择地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这样既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又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一位学习较差的学生朗读得十分有感情,我就立刻走过去说:“你读得这样有声有色!来,老师和你握握手。”然后伸出大拇指说:“你是最棒的!”他满脸兴奋地坐下了,在后来的课中,他不断举手,表现异常积极,在回答高尔基为什么只请小摄影师而不让别的记者进来时,他回答:“因为高尔基不想太炫耀。”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才能使得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得以提升和发展。
  
  四、在课堂外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课程,课堂与生活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先进入文本,再跳出文本,走向生活,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也是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学习《新型玻璃》,让学生选取其中一种玻璃在模拟市场中进行自我推销。学习《我的家乡》时,让学生扮作导游向“客人们”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切身感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体验中秀出个人的风采。如教学《草原》前,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1.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装特点、生活特点等。2.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3.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在课内提供机会,让学生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介绍。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起他们更大的课外阅读热情。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后,要想知道诸葛亮、武松等更多人物有趣的故事,就让学生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去了解更多的有趣的故事,这样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历史的潮流,教师要想成功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追求个性张扬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由的、自然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学生开展自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
其他文献
本土化是一种特有的区域文化,它反映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情感心理和审美情趣。独特区域文化特征多来源于本土艺术和本土材质,本土艺术形式许多根植于乡土生活,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希望、信仰及喜怒哀乐。因此吸收区域文化特色,表现乡土风情,反映出地方特色包装是包装设计发展的必然。    1.本土化包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表达    本土文化是一个区域历史现象,每个地方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伴随着区域的产生和发展,文
该文采用NMR、PALS、DSC等技术从不同角度研究了cr-CS/PE semi-IPN水凝胶的动态溶胀过程。1H-NMR线宽测量描述了真实溶胀过程中水及聚合物主链的运动情况,说明结合水的产生与网络松弛有关,且结合水阻碍聚合物主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学生管得比较严,又不大与学生交流,因此师生有点隔阂。上课时,课堂气氛总是有点沉闷,提问时,也没有学生主动回答。有一次在和学生闲聊的过程中,我问他们:“我提出的问题你们明明会回答,为什么不主动回答呢?”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有点怕您,不敢回答。”在此之后我就注意多和学生交流,主动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后来渐渐的,回答问题的学生就多了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从这些古语和教学要求中我们认识到,语文
利用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生产寡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土壤中菌株的筛选,得到可利用壳聚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多个菌种,根据经典分类法,初步鉴定其中一种为放线菌科罗斯氏菌属,该
从事了几年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如何让语文真正地姓“语”,真正体现出语文的特色,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我个人对语
研究用壳聚糖膜的电渗析法分离水溶液中的氟、氯和砷负离子。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可将溶液中的F(’-)、CI(’-)、和AsO(’-,2)除去。实验考查了电压、酸度和原液浓度等条件下的影响,得
汉语言是表意文字,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形象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等,都是从“语言”这个根上长出来的。在人文感悟大行其道的今天,往往忽视对语言形象
一、教会学生朗读和诵读    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习得的,我们反对琐碎的分析、讲解和大量的机械训练,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课程标准》)因此,在现在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读中理解,读中体验也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  但冷静观察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不遗憾地说,有些课仍是以分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