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渝东南地区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思路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q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就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渝东南地区音乐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就该地区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作了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以期使西部地区的音乐教育能尽快树立先进的音乐教育观念,切实可行地培养出服务于当地和社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 音乐专业学生 多元文化 母语文化 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肖罡(1973- ),男,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理论和键盘教学。(重庆408000)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17-02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对渝东南地区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契机。然而,如何摆正音乐专业教育在渝东南乌江流域大开发中的地位,明确指导思想,科学地确定渝东南地区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对策,是我们当前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背景
  
  1.自然及社会因素。首先,政治环境因素。对渝东南地区的开发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重要步骤,必然要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并提出全面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可以说其他地区有的政策渝东南地区有,其他地区没有的政策渝东南地区也有,如扶贫开发、少数民族政策等。其次,经济因素。实施渝东南地区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整个渝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再次,文化因素。实施渝东南乌江流域大开发,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根本。最后,音乐自身因素。渝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如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传统,有“跳丧”“哭嫁”的习俗,有独特的民族歌舞,如“摆手舞”“铜铃舞”等,有乐器“咚咚奎”,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西南卡普”,等等),同渝东南地区发展形成的切合,给音乐专业教育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培养对象分析。涪陵师范学院地处乌江口岸、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地。下设的音乐学院承担起对渝东南地区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任务。各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形成了乌江流域风格独特、丰富多彩、广博的民间音乐,特别是民间歌曲种类繁多,这是音乐学院开设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系列本科特色课程取之不尽的地理资源。本校音乐学院是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一所师范音乐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音乐系院,其生源中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占50%以上,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文化有着对其内容的理解、风格的把握、语言的运用上的优势。本校音乐学院收集民间音乐作品约7000余首,录音资料30余盘,图片100余张,并精选出近500首音乐作品出版了《三峡库区民间歌曲集》;多项乌江流域相关科研课题获国家及市级奖。我们应该着力于怎样快速地培养渝东南地区音乐专业学生与世界接轨、与未来接轨。
  3.培养趋势。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其承诺的教育措施中就有一条“强调个人发展,自知、自尊、自信,以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而“终身教育观念”也要求“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发展上,应重视个性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和连续性”。我国也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说:“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我认为还可以加上一点,就是培养学生了解世界和掌握世界的能力,因为我们正面对一个“能力世纪”。
  
  二、全球文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时刻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笔者认为,音乐教育者应密切关注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便在此基础上寻找一条中国音乐教育新的思路。
  1.生态意识与音乐教育。生态意识在新的世纪更为人们所关注,国际学术界已提出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30年前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与环境会议”上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人们开始思考音乐文化的生态问题,“音乐资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当下建构新世纪中国音乐教育观的重要部分。今天,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作为文化生态系统之一的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是很不理想的。1995年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倡导把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母语纳入学校音乐教育。
  2.信息产业发展与音乐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结构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已超过了传统工业产业结构。21世纪是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高容量、高速度把各种知识信息迅速铺遍全球,人们之间的距离骤然缩短。信息产业的发展标志着21世纪知识、智能、高科技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爆炸促使“终身教育”观念得到发展,ISME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的信仰宣言中指出: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终身的过程,并应包括所有年龄阶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教育跨学科和文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和必要。在我国,如今一些高校音乐专业已设置了“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等课程,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表现出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性。
  3.多元文化发展与音乐教育。国际音乐教育学会认为“全世界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各文化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是值得赞颂的事业”。我国许多音乐教育专家学者正在逐渐把多元化的意识传播开来。如《中国音乐》数百万字的译文详尽介绍了当今国际跨文化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
  
  三、渝东南地区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思路
  
  1.学科课程设置思路。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笔者认为渝东南地区音乐专业学生设置课程的思路应该是:首先确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总目标,明确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然后根据培养总目标的需要确定课程的设置。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培养学生的总目标应该是:首先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德智体全面发展;其次应具备用“多元文化”和“母语文化”的观念来充实和引导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能力;有一定音乐文化理论知识的迁移能力,有一定的声乐、键盘、舞蹈、创作和演唱演奏技能。为达到上述目标,就要有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程两大类,笔者把专业课程设计为五大板块:(1)音乐专业理论及创作知识。课程有: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歌曲、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作曲。(2)音乐文化理论。课程有: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世界音乐、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音乐教育心理学。(3)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课程有:声乐、合唱、指挥。(4)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课程有: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电脑音乐制作。(5)艺术实践。课程有:形体舞蹈、艺术实践、毕业论文写作、教育实习。此外,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还应开设选修课以及音乐史论、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美学常识等有关讲座。这些课程能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和“母语文化”的观念,进而指导其他科目的学习。以上各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中起纽带作用的是“音乐文化”,所以要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即全面综合性的音乐学习和音乐教育观。
  2.专业课程教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任何一个音乐教育程序的成功都包含了许多内在的因素,如教师使用的方法、技巧体系、教学大纲、学生先前的音乐经验和动机以及教学环境等。我们需要在这诸多因素里找到一个统领性的要素来指导各个专业课的教学,这统领性的要素就是用“多元化和母语文化”观念来渗透教学体系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以下两点:
  一是通过学习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这应该是音乐教育的第一任务,大部分人的公共意识。世界音乐教育界早在前几年就为这种共识的形成作了积极的准备。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1997年7月召开的ISME第21届世界大会,主题即定为“音乐教育为21世纪作准备”,并提出了四个副题:第一,各年龄层的普遍音乐语言形成;第二,各时代的普遍音乐语言形成;第三,各文化的普遍音乐语言形成;第四,各民族的普遍音乐语言形成。美国政府1994年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把音乐教育列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并制定出台了《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标志着美国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观念的突破。在我国,各种多元文化或跨文化的研讨会、讲座频繁举办为多元文化观念的普及和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多种刊物也积极配合。一切的铺垫都是为了新世纪音乐教育的任务得以深入人心。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建立在“当代音乐教育观”基础上的;而“当代音乐教育观是建立在当代音乐人类学基础上的”。当代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建立主要基于当代人类学的发展,其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的社会文化层面,具有全球性的、跨文化的视野。所以,把对文化的理解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一任务是站在人类本原的视角上,顺应了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二是传授掌握世界的能力。首先,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科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其他事物。马克思说过:“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它的对象和它的手段。”可见,劳动对象、主体的认识、劳动手段和方法以及劳动成果之间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缺一不可。而此处的“手段”应该说是掌握世界的关键所在,音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这种“手段”的能力。一旦把握了科学掌握世界的“手段”,学生就能认识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才能使“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和“多元文化或跨文化的音乐教育”的实现成为可能。其次,掌握世界的能力还取决于自身素质的提高。20世纪末,中国各界群起而呼“素质教育”,并从意识上逐渐摒弃了“应试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有学者认为,“所谓素质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培养人,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健康而有能力的人……而能力则是指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此处的“能力”应理解为能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应该强调中国和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这样学生才能在纷繁艳丽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进而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顺应新世纪对人的能力的要求。
  总之,渝东南地区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与世界接轨、与未来接轨,这样才能顺应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大潮,顺应新的中国当代音乐教育观,顺应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崔相录主编.东方教育的崛起[M]. 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谢嘉辛,译.对音乐教育哲学传统的反思[J].中国音乐,1997(2).
  [4]姚全兴.中国现代美育思想评述[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5]刘沛,译.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J].Intemational Joumal Of Music Education,1997(29).
  [6]肖罡.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观与当代音乐教育观[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3).
  [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赵晓楠.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音乐,2001(2).
其他文献
近年,随着玉米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全民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使得玉米淀粉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不断的创新,通过创新来降低生
(徐州市九里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高中音乐鉴赏较小学、初中在难度、深度上都有明显提升。特别是面对没有歌词、篇幅较长的大量器乐作品,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就很值得探究了。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重视学生聆听,处理好“讲”与“听”的度;理清结构层次,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紧扣音乐要素,设计好学生参与的活动这几点设计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器乐作品;鉴赏 
随着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变性淀粉工业仍以较快速度发展,变性淀粉新品种不断出现,变性淀粉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变性淀粉产量逐年增加,2010年变性淀粉产量已达到135万吨左右。这些
详细分析大同煤矿集团四老沟煤矿机掘一队通过技术研究设计的一套掘进巷道可移动式挡矸支架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效果。该支架在四老沟矿5106巷破碎段的运用,解决了顶板
添加了交联醚化玉米变性淀粉熏煮香肠,其组织结构、弹性、嫩度、保水力、黏着力、口感和切片性都有明显的改善,且能降低成本。与当前常用的玉米原淀粉、马铃薯原淀粉、交联酯化
目的:检验和分析在非全程PBL课程中对护理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实施多元评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在课程实施的不同时间点,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卷面考核的方法,对4
本文介绍了上海东潮实验室以中试设备(水热器型号M103MS)为基础,从工厂生产实际出发,进行的一系列与超高麦芽糖相关的液化、糖化工艺优化实验,以观察和探讨优化液化质量,降低液化DE
葡萄糖生产过程中,希望葡萄糖液的DE值高,色泽浅和杂质少。但目前不管是酶法、酸酶法或酸法水解工艺,都不可避免地在糖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非葡萄糖成分的物质,葡萄糖液的净化就是
[摘要]文章从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合作的重要性入手,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合作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合作教学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肖燕(1966- ),女,安徽巢湖人,铜陵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育学研究。(安徽铜陵24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2004年度全国性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基于掘进机截割机理,研究煤炭物理力学性质对于截割荷载的影响,通过实验,提供多种煤岩的坚固性系数。研究发现试验结果与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研究结果可以为不同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