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已有600多家民企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民营银行。”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一消息时,我还是小震惊了一下,毕竟,三个月前,该消息人士透露的这一数字还“仅仅”是一两百家。
接下来这句话就更令人咋舌了:“提出申请的90%以上是从未搞过金融的企业家,他们也不知道申请什么,就是表达个意愿,想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搞点儿关联贷款。”
这样的银行要真办了,谁敢去存钱?只能说,这真是一场“大潮初起泥沙俱下”似的“盛宴”。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尽管民营银行即将成真的喧嚣已近半年,尽管某某将成首批试点的传言此起彼伏,尽管已有36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但银监会却始终未真正批准一家。
相反,倒是最近,对小银行未来生存挑战的警告,开始从官方渠道不断发出。
早前的一次行业内部会议上,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说,城商行的发展方向为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特色的银行,并允许市场退出。
中财办官员方星海日前也警示:“也许明年某个时候,一两家中小型的银行发生计提、倒闭,这种可能性很大。”
在民营银行成为香饽饽被哄抢的同时,城商行的现状足以证明上述警告绝非危言耸听。
早在2012年9月,《财经国家周刊》就做过一期《卖掉小银行》的报道,当时全国有28家地方银行、总计37宗股权转让,且流拍的不在少数。
2013年上半年,城商行的股权挂牌热潮再起,包括温州银行、大连银行、哈尔滨银行、北部湾银行、天津银行等纷纷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部分股权。同时,股东离场现象亦频频出现。
部分城商行频繁融资稀释股权,引发老股东不满。而一些老股东再城商行上市停滞6年的背景下,为应对自身经营压力,只能通过向信托等机构质押股权甚至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所持股份的方式,来获取经营资金。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恐怕谁也无法否认,已经到来和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及金融市场大变革的时代,也是这些股东看淡回报前景的原因之一。
说到底,中国银行业的同质化问题到现在仍未解决。过往,在监管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银行想的只是如何钻营新渠道新手段与监管博弈、如何在灰色地带上疾行以创造高杠杆高收益,却忽略了针对本企业发展的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创新。当风向一变,一些银行,特别是原本就竞争力不足的中小银行,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利率市场化及新科技新金融浪潮滚滚而来,恐将只是新时代浪潮的第一波潮涌而已。
风险正在不断被提示,逆耳忠言来自民间、专家和监管层,但是,仅数月之间已经飙至600多家民企参与申请的事实,直接展示这个领域的火暴和疯狂程度。
更危险的是,从追逐城商行,到转投农商行,抢夺民营银行,对热点亦步亦趋的资金大鳄们,真的想好了吗?
银监会银行二部的一位官员曾告诉笔者,银监会对股东资格的审批标准、相关政策背后体现的监管理念,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确保股东有“长期持续的资本注入能力”。
据悉,日前已有大连金普银行、无锡汇普银行、南华银行三家正式向银监会递交了完整的民营银行筹备方案,分别代表了传统国有经济影响较大的东北开发区模式、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和以合资企业为主的珠江模式下不同的民营银行筹建方案。监管机构想把它们当作样板,不达标者将不会获批。
监管方的从严把关,自然能降低部分风险。但更关键的还是申办者本身,在下定决心要投入这一行时,就要作好准备,想明白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不能死者不得生”。
接下来这句话就更令人咋舌了:“提出申请的90%以上是从未搞过金融的企业家,他们也不知道申请什么,就是表达个意愿,想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搞点儿关联贷款。”
这样的银行要真办了,谁敢去存钱?只能说,这真是一场“大潮初起泥沙俱下”似的“盛宴”。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尽管民营银行即将成真的喧嚣已近半年,尽管某某将成首批试点的传言此起彼伏,尽管已有36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但银监会却始终未真正批准一家。
相反,倒是最近,对小银行未来生存挑战的警告,开始从官方渠道不断发出。
早前的一次行业内部会议上,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说,城商行的发展方向为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特色的银行,并允许市场退出。
中财办官员方星海日前也警示:“也许明年某个时候,一两家中小型的银行发生计提、倒闭,这种可能性很大。”
在民营银行成为香饽饽被哄抢的同时,城商行的现状足以证明上述警告绝非危言耸听。
早在2012年9月,《财经国家周刊》就做过一期《卖掉小银行》的报道,当时全国有28家地方银行、总计37宗股权转让,且流拍的不在少数。
2013年上半年,城商行的股权挂牌热潮再起,包括温州银行、大连银行、哈尔滨银行、北部湾银行、天津银行等纷纷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部分股权。同时,股东离场现象亦频频出现。
部分城商行频繁融资稀释股权,引发老股东不满。而一些老股东再城商行上市停滞6年的背景下,为应对自身经营压力,只能通过向信托等机构质押股权甚至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所持股份的方式,来获取经营资金。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恐怕谁也无法否认,已经到来和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及金融市场大变革的时代,也是这些股东看淡回报前景的原因之一。
说到底,中国银行业的同质化问题到现在仍未解决。过往,在监管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银行想的只是如何钻营新渠道新手段与监管博弈、如何在灰色地带上疾行以创造高杠杆高收益,却忽略了针对本企业发展的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创新。当风向一变,一些银行,特别是原本就竞争力不足的中小银行,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利率市场化及新科技新金融浪潮滚滚而来,恐将只是新时代浪潮的第一波潮涌而已。
风险正在不断被提示,逆耳忠言来自民间、专家和监管层,但是,仅数月之间已经飙至600多家民企参与申请的事实,直接展示这个领域的火暴和疯狂程度。
更危险的是,从追逐城商行,到转投农商行,抢夺民营银行,对热点亦步亦趋的资金大鳄们,真的想好了吗?
银监会银行二部的一位官员曾告诉笔者,银监会对股东资格的审批标准、相关政策背后体现的监管理念,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确保股东有“长期持续的资本注入能力”。
据悉,日前已有大连金普银行、无锡汇普银行、南华银行三家正式向银监会递交了完整的民营银行筹备方案,分别代表了传统国有经济影响较大的东北开发区模式、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和以合资企业为主的珠江模式下不同的民营银行筹建方案。监管机构想把它们当作样板,不达标者将不会获批。
监管方的从严把关,自然能降低部分风险。但更关键的还是申办者本身,在下定决心要投入这一行时,就要作好准备,想明白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不能死者不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