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本上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探究性学习应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挖掘教材内外的探究性题材;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过程;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究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同时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动机;过程;开放;合作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核心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便是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之一。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高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力求为学生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是前提
动机是学生进行内部活动的动力,动机之下学生才易于产生创造力。实践证明,动机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識,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吧教学学习的内容转换成具体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旧知识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希望探究的情境。创设情境,要讲究时效性,就是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实现本节课的目标。
例如:学生在涉及高一化学计算时,往往很难理解平均摩尔质量的概念,比如求某个题目中A气体和B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学生往往就简单地将A、B两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加除以2,所得结果就是两种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针对这种错误的认识,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事例加以引导,如举例甲同学家种10亩地,每亩产粮食800公斤,乙同学家15亩地,每亩产粮食600公斤。如果计算甲、乙两同学家的平均亩产量,不能简单地用800加600除以2,应该用总的粮食质量除以总的地亩数。这种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涵义,同时对探究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依照求平均亩产量类推求得平均摩尔质量,将问题简单类比,学生学习克服了畏难情绪。
二、挖掘教材内外的探究题材是关键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入手,为学生组织感兴趣并且有能力通过探究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题材,开展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授《铝的重要化合物》一节中,提到的制备时,可以先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入手,提供制备方案,要求学生讨论,主动发言,学生得出结论用铝盐和碱反应可以制得,进一步说明是可溶性铝盐和强碱或弱碱反应。最后得出两个制备方案:Al3++3OH─= Al(OH)3↓,Al3++3NH3?H2O= Al(OH)3↓+3NH4+。当讲解完Al(OH)3和NaOH的反应后,再提问制备Al(OH)3的方法中哪一个更好,为什么。通过教师引导组织讨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易于获得成功。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外的探究性题材,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组织好课堂中的探究活动。
三、注重突出探究过程是宗旨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成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该给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的过程匆匆而过。在《氯气》的学习中,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了氯气的制取原理后,如何在实验室中搭建装置制取氯气,请同学充分思考讨论,这是个固体和液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初中学习过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装置可以经过如和改动。通过思考讨论,反应仪器使用试管、烧瓶还是锥形瓶,加液使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学生总结出了固体和液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主动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这对于学生实现认知上的互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合作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仅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也学生共同探讨,互学互动,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对所学的物质种类进行分类,然后画树状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提出问题,看树状图考考自己组内的同学。这样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将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性学习。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金明刚,男,19801026,汉族,安徽巢湖,本科,高级教师,高中化学教育。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动机;过程;开放;合作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核心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便是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之一。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高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力求为学生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是前提
动机是学生进行内部活动的动力,动机之下学生才易于产生创造力。实践证明,动机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識,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吧教学学习的内容转换成具体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旧知识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希望探究的情境。创设情境,要讲究时效性,就是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实现本节课的目标。
例如:学生在涉及高一化学计算时,往往很难理解平均摩尔质量的概念,比如求某个题目中A气体和B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学生往往就简单地将A、B两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加除以2,所得结果就是两种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针对这种错误的认识,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事例加以引导,如举例甲同学家种10亩地,每亩产粮食800公斤,乙同学家15亩地,每亩产粮食600公斤。如果计算甲、乙两同学家的平均亩产量,不能简单地用800加600除以2,应该用总的粮食质量除以总的地亩数。这种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涵义,同时对探究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依照求平均亩产量类推求得平均摩尔质量,将问题简单类比,学生学习克服了畏难情绪。
二、挖掘教材内外的探究题材是关键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入手,为学生组织感兴趣并且有能力通过探究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题材,开展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授《铝的重要化合物》一节中,提到的制备时,可以先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入手,提供制备方案,要求学生讨论,主动发言,学生得出结论用铝盐和碱反应可以制得,进一步说明是可溶性铝盐和强碱或弱碱反应。最后得出两个制备方案:Al3++3OH─= Al(OH)3↓,Al3++3NH3?H2O= Al(OH)3↓+3NH4+。当讲解完Al(OH)3和NaOH的反应后,再提问制备Al(OH)3的方法中哪一个更好,为什么。通过教师引导组织讨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易于获得成功。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外的探究性题材,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组织好课堂中的探究活动。
三、注重突出探究过程是宗旨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成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该给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的过程匆匆而过。在《氯气》的学习中,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了氯气的制取原理后,如何在实验室中搭建装置制取氯气,请同学充分思考讨论,这是个固体和液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初中学习过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装置可以经过如和改动。通过思考讨论,反应仪器使用试管、烧瓶还是锥形瓶,加液使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学生总结出了固体和液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主动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这对于学生实现认知上的互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合作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仅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也学生共同探讨,互学互动,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对所学的物质种类进行分类,然后画树状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提出问题,看树状图考考自己组内的同学。这样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将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性学习。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金明刚,男,19801026,汉族,安徽巢湖,本科,高级教师,高中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