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创新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xi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好奇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想的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这就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3.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要有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有这样一种计算题:1 000吨含Fe2O370% 的赤铁矿石中含铁多少吨?这类题对初三刚学化学计算的同学来说,确实难了一些,但如果我们把它拆成这样两个题目:1 000吨含Fe2O370%的赤铁矿石中含Fe2O3多少吨?这些Fe2O3中含Fe多少吨?这对于学生来说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制碱法的创新动机思维,经长期研究实验,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出纯碱,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2.严谨是创新的作风。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贸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3.顽强是创新的精神。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因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区不允许做实验,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由此可见,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之从内容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和教育传播的效度来促成中学语文教学之花美丽绽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关注度  中学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或方法在第一时间内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提升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关注度。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注意选择药剂的剂型药剂浸种用的是药剂的稀释液,所用药剂一定要溶于水。目前溶于水的药剂加工剂型有可湿性粉剂、水剂、乳剂和悬浮剂。不能用粉剂浸种,因为粉剂不溶于水,药
课堂创新必须对传统的数学课堂实行突破,允许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和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教学场所要更面向社会。在注重数学课堂创新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问题情境、教学建模、归纳概括等三个基本性创新环节。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巧妙引路诱发导入  1.动手观察。放手让学生操作,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不要给学生怕说错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及自由民主的环境。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例,我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
近日,对我校初一(5)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归类,结合学生的文字阐述,我们想就阻碍学生文学阅读的原因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谈谈看法。  通过调查发现,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有如下几种情况:有的认为文学作品文字太精深,看不懂,喜欢看通俗易懂的,特别是贴近他们自己生活的作品;有的则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感到茫然无措,不知如何选择;有的觉得文字太生硬,不如连环画、电脑、电视等能带来视觉冲击,方
本文主要通过现场观测,对开滦唐家庄及林西矿主要煤层长壁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作了初步总结.并对以下三方面问题作了初步分析:①回采工作面支柱承压值;②回采工作面顶板下
谈到初中数学,学生满脑子的计算公式、法则等,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学得沉闷而枯燥,课堂没有一点活力,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 表演童话小品,巧记数学性质  单调的教学,如果放入“佐料”,就会令学生胃口大开。教学时教师不妨大胆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学生表演童话、小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在学习“不等式性质”时扮演童话小品:一天,不等式把它的三个性质同时请来,让它们说说谁的本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打天下”,认为传统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实用、更省时省力。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比传统教学更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学习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换式教学。既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大的优势,那么该如何用好这一先进技术呢?以下是我的尝试和探索。  1.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进,教学方法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它着眼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一、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1.观察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富于理性思考的一门科学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仅亚于摩洛哥、美国和苏联,居世界第四位。但在主要的磷矿产出国中,我国却是唯一的资源丰富而产量不足、尚需进口部分磷矿的国家。这种状况长期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留下来的”教育就是“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身受益。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生的学习习惯,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  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物理教材中既有现象的描述,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