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较有挑战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数学中含有大量的抽象定理、公式等,一旦稍微粗心,就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由于其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特点,许多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如人意,对这一学科不免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心理,优化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更加生活化的形式,在课堂导入、理论知识讲解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291
引言:小学时期,学生刚刚踏上数学学习之路,迈出了走进数学大门的第一步,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其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与学生形象性思维的思考习惯背道而驰。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学科难度过高,对其有心理距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对这一学科消除畏难情绪,并发挥数学的实用性价值,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当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入一个新概念,为了使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与陌生的知识之间产生衔接,从而让学生较好的接受,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环节,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比如学生将要进行《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试穿一下爸爸妈妈的裤子,再试穿自己的裤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学生最大的感觉就是,“爸爸妈妈的裤子比自己的长很多”,教师可以继续问下去,“那么长多少呢?我们怎样才能跟别人描述清楚呢?”有些学生会说,用手掌的“拃”来进行测量,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上讲台前,在黑板上作出手势,教师画出他们和自己各自“一拃”的长度线段,学生会发现,每个人的一拃都不一样长。所以,学生们意识到,应当寻找一个固定的衡量尺度,教师便可以引入“厘米”和“米”的概念了。
二、理論知识生活化
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概念定理、公式等等,都力求精炼,导致其非常抽象,对小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过高,以至于有些学生对其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其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也就无从运用[1]。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教师应当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例如教师在教学《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这一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课上用十朵小红花对态度认真,正确率高的学生进行奖励,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共有三名。教师可以让班长负责小红花的平均分,班长会发现,每个人三朵,还剩下了一朵,教师便可以将奖励人数改为四人,班长分配后会发现,这一次每人三朵,还差两朵,但每人两朵的话,又剩下两朵。这时班级同学会提议,把奖励人数改为五个人,就能不多不少地分完。当奖励环节过去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
10÷3=3……1(朵)10÷4=2……2(朵)
10÷5=2(朵)
学生便会明白,这一系列算式是指刚刚的小红花分配情况,而省略号后面的数字就是被除数“剩下”的数量,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懂得,这便是“余数”了。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对于活泼好动、思维简单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而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一个可行之策[2]。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之后,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轴对称,为了增加练习量,让学生通过辨析,对其有更加深入的把握,教师可以从学生每天都要做的广播体操入手。教师可以邀请班级中广播体操的领操员走到讲台上,做一些体操中的关键动作,并让学生说出,这些动作中,哪一个是轴对称的,哪些并不是。
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中的各种活动,穿插数学知识和锻炼数学能力的练习。例如学生参加运动会时,数学教师可以顺应这一情境,给学生提供这样的信息:班级中羽毛球有39个,足球比羽毛球少17个,篮球的数量是足球的一半,而乒乓球的数量是羽毛球的3倍。学生根据这一信息提出问题并展开运算,所算结果和即将开展的运动会息息相关,会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实际效用。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数学知识实用化
数学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能够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体现其现实性意义[3]。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学数学的意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日后的学习中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数学。
例如《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一节内容,就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的典型例子。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计一个逼真的情境,挑选一位学生作为“收银员”,其他学生都是“顾客”,在班级中“购买”各种物品,并自行计算商品的总价格,用仿真的人民币教具来“付钱”。同学们在这样的生活化场景中,会发现,对数学掌握不够扎实的话,会白白亏损了钱自己却不知道,或者“占便宜”后被收银员指出,因此会对数学更加重视。而当学生和家人一起真的在超市收银台结账时,也会养成计算的习惯,其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就更加牢固,并能够让家人见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计算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另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学生每天都要注意各种时间点,起床,上课,下课,放学等,时间点都较为固定,教会学生认识钟表,学生才能够准确识读当前时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小学阶段这一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刚刚接触数学时就能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后续的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应当发挥数学学科的实践性,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感受到这一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同时,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减轻理解上的负担,更加轻松地投入到数学世界中。
参考文献:
[1]姜秀芳.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做法[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48.
[2]董军梅. 关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 才智,2019(34):159.
[3]孙兆军.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72.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291
引言:小学时期,学生刚刚踏上数学学习之路,迈出了走进数学大门的第一步,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其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与学生形象性思维的思考习惯背道而驰。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学科难度过高,对其有心理距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对这一学科消除畏难情绪,并发挥数学的实用性价值,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当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入一个新概念,为了使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与陌生的知识之间产生衔接,从而让学生较好的接受,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环节,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比如学生将要进行《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试穿一下爸爸妈妈的裤子,再试穿自己的裤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学生最大的感觉就是,“爸爸妈妈的裤子比自己的长很多”,教师可以继续问下去,“那么长多少呢?我们怎样才能跟别人描述清楚呢?”有些学生会说,用手掌的“拃”来进行测量,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上讲台前,在黑板上作出手势,教师画出他们和自己各自“一拃”的长度线段,学生会发现,每个人的一拃都不一样长。所以,学生们意识到,应当寻找一个固定的衡量尺度,教师便可以引入“厘米”和“米”的概念了。
二、理論知识生活化
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概念定理、公式等等,都力求精炼,导致其非常抽象,对小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过高,以至于有些学生对其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其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也就无从运用[1]。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教师应当将那些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例如教师在教学《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这一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课上用十朵小红花对态度认真,正确率高的学生进行奖励,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共有三名。教师可以让班长负责小红花的平均分,班长会发现,每个人三朵,还剩下了一朵,教师便可以将奖励人数改为四人,班长分配后会发现,这一次每人三朵,还差两朵,但每人两朵的话,又剩下两朵。这时班级同学会提议,把奖励人数改为五个人,就能不多不少地分完。当奖励环节过去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
10÷3=3……1(朵)10÷4=2……2(朵)
10÷5=2(朵)
学生便会明白,这一系列算式是指刚刚的小红花分配情况,而省略号后面的数字就是被除数“剩下”的数量,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懂得,这便是“余数”了。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对于活泼好动、思维简单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而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一个可行之策[2]。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之后,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轴对称,为了增加练习量,让学生通过辨析,对其有更加深入的把握,教师可以从学生每天都要做的广播体操入手。教师可以邀请班级中广播体操的领操员走到讲台上,做一些体操中的关键动作,并让学生说出,这些动作中,哪一个是轴对称的,哪些并不是。
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中的各种活动,穿插数学知识和锻炼数学能力的练习。例如学生参加运动会时,数学教师可以顺应这一情境,给学生提供这样的信息:班级中羽毛球有39个,足球比羽毛球少17个,篮球的数量是足球的一半,而乒乓球的数量是羽毛球的3倍。学生根据这一信息提出问题并展开运算,所算结果和即将开展的运动会息息相关,会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实际效用。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数学知识实用化
数学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能够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体现其现实性意义[3]。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学数学的意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日后的学习中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数学。
例如《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一节内容,就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的典型例子。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计一个逼真的情境,挑选一位学生作为“收银员”,其他学生都是“顾客”,在班级中“购买”各种物品,并自行计算商品的总价格,用仿真的人民币教具来“付钱”。同学们在这样的生活化场景中,会发现,对数学掌握不够扎实的话,会白白亏损了钱自己却不知道,或者“占便宜”后被收银员指出,因此会对数学更加重视。而当学生和家人一起真的在超市收银台结账时,也会养成计算的习惯,其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就更加牢固,并能够让家人见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计算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另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学生每天都要注意各种时间点,起床,上课,下课,放学等,时间点都较为固定,教会学生认识钟表,学生才能够准确识读当前时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小学阶段这一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刚刚接触数学时就能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后续的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应当发挥数学学科的实践性,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感受到这一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同时,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减轻理解上的负担,更加轻松地投入到数学世界中。
参考文献:
[1]姜秀芳.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做法[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48.
[2]董军梅. 关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 才智,2019(34):159.
[3]孙兆军.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72.